《墙上的斑点》3课件.ppt_第1页
《墙上的斑点》3课件.ppt_第2页
《墙上的斑点》3课件.ppt_第3页
《墙上的斑点》3课件.ppt_第4页
《墙上的斑点》3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墙上的斑点,(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作者,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1941年投河自尽。,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她英国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入了水的深处,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伍尔夫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写出来之后,精神完全崩溃,犯了一生中的第三次精神病。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伍尔夫的那些不朽作品,完全是在她精神错乱,病情时好时坏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但是这一点并不能说她的作品也带上了她身上的病理特征,唯一的解释是,她身上的精神病对于她的作品创作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伍尔夫是个正常的人,也许写出的的东西就会减色不少。,进入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19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代表作品,早期。1919年前为早期。小说作品有出航夜与日成熟期。1919年至3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兴盛期。墙上的斑点雅各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还有著名的理论著作论现代小说。晚期。岁月幕间,伍尔夫的小说理念:,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它以英国为中心,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欧美文坛。,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2内心独白的手法,特征:,3时序的颠倒和融合,代表作家作品:,1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2、美国/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3、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清结构理形式,从文中内容推测,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具体地说,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默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对斑点的推测,意识涉及的事、物,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4、可能是玫瑰花瓣,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5、凸出在墙上,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树、树的生存,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太大太圆,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凸出在墙上的圆形,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13,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13,斑点蜗牛,小说结构特点,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严谨。,主题,作者通过对墙上斑点的猜想与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生活的偶然性与命运的必然性的问题、对生命在个体死亡之后永恒延续的问题、对自然与机械性现实的对立问题、对文学创新精神与陈旧规范相冲突的问题、对女性反抗男性观念的问题等,进行了意义重大的体验与感悟。,主题,作者要写的不是有关“墙上的斑点”的故事,而是借“墙上的斑点”说明一个道理:客观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活动与反映;客观的显现是短暂的只有人的意识流动,存在于记忆中的生命体验才是永恒的。,写法特点1墙上的斑点通篇是内心独白。“我”看到墙上有一块黑色的“污迹”,意识就随之飘逸开去,后来发现,这一污迹原是一只蜗牛。这一斑点“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2“我”从看到墙上有一斑点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话题一:作者采用什么结构来安排诸多印象,线性结构:这主要通过哲理性的语句来体现。这些哲理性的语句之间具有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使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直线行进的方式。辐射结构:每一次猜测,除了个别采用连环方式外,大都采用并列辐射的方式。环形结构:本文的整体结构采用的是环形结构:从“墙上的斑点”(猜测)到“墙上的斑点”(结论),期间不断地回到“墙上的斑点”。这种结构使小说的意象流动显得自然有序。可见,意识流小说不是不讲结构。,话题二:作者在“印象”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性。文中许多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如钉子与蜗牛(性质上的对比)、猫与鼠(生物链上的对比)、鸟笼子与珠宝(价值上的对比)等。大跨度。这些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例如从假定镜子打碎,到森林消失,到面对面坐在公共汽车和地下铁道(就是在照镜子),到希腊人、莎士比亚,到内阁大臣,印象转换速度很快,具有相当大的时空间隔。这充分说明人的意识之流能够突破逻辑联系和时空限制而随意漂移,在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之间自如流转。,生活化。文中出现的印象既有虚幻的一面,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无论是钉子、蜗牛、猫、鼠、鸟笼子、珠宝还是肖像画等都来自现实生活。这种生活化的印象,使意识流小说褪去了荒诞的色彩而具有了现实的批判性。可见意识流小说并不是胡思乱想,不是头脑中印象的随意堆砌,它有着作者明确的倾向和选择性。,话题三:牛津英国简明文学史中指出:她的小说不仅要试图“消解”人物,而且还要在美学的形态和形式中重建人的经验。,小说中没有传统的人物形象,更没有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描摹刻画。小说中的人物被虚化了。小说中的“我”不是构成故事的要素,而是串联各种印象的线索,这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