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数习题_第1页
统计指数习题_第2页
统计指数习题_第3页
统计指数习题_第4页
统计指数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指数习题1.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不同划分的。(3.0分)A.反映对象范围的B.对比的基期的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D.同度量因素的2.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3.0分)A.基期数量指标B.基期质量指标C.报告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质量指标3. 用综合指数计算总指数的主要问题是( )(3.0分)A.选择同度量因素B.同度量因素时期的确定C.个体指数和权数的选择D.同度量因素选择和时期的确定4. 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3.0分)A.10%B.7.1%C.7%D.11%5.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3.0分)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6. 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3.0分)A.139.67%B.39.67%C.71.60%D.129.52%7. 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3.0分)A.25B.2C.75D.20多选题 1.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3.0分)A.农副产品产量总指数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C.某种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D.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E.职工工资个体指数2. 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一指数是( )(3.0分)A.个体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动态指数E.静态指数3.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 (3.0分)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4.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为( )(3.0分)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E.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5. 某地区2001年工业增加值(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增加值(用同一不变价格计算)的112,这个指数是( )(3.0分)A.总产量总指数B.数量指标总指数C.总产值总指数D.动态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判断题 1. 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2.0分)A.B.2.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2.0分)A.B.3. 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编制单位成本指数应当用基期的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2.0分)A.B.4.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综合指数形式均可变形为相应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2.0分)A.B.1.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的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产品单位基期报告期基期总成本报告期总成本假定值P0Q1单位成本(万元)产量单位成本(万元)产量甲吨4020038220800083608800乙台51005150500750750丙套1250010600600060007200合计-145001511016750要求计算:(1)产量总指数及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总成本; (2)单位成本总指数及因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减的总成本; (3)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总额; (4)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验证产量、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三个指数的相互关系。2.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有关商品销售资料如下表商品基期销售额(万元)报告期销售额(万元)销售量增长速度%A2002208B30036012C50062010合计10001200-要求:计算销售量总指数与销售额总指数。 推算销售价格总指数。 从绝对数方面分析销售额变动的原因。3.2010年和2009年,某省社会商品总额分别是1851.36亿元和1371.02亿元,全省零售物价2010年比2009年下降1.2%。请据此计算: (1)2010年比2009年该省因零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零售额; (2)2010年比2009年该省社会商品零售量总指数及因零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零售额; (3)从相对数和绝对性方面验证零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