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3.1:城市化的若干理论3.2: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应3.3:城市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3.1:城市化的若干理论,现代城市化的涵义现代城市化的特征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城市化的运作机制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适度问题,对城市化的认识,3,2020/5/10,4,3.1.1现代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从学科的角度(经济学/地理学)从方法论的角度(动态法/指标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归结起来讲: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以及较多机会、较多收入等因素的引导下,大量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逐步演化为费农业人口;众多经济要素在成分是空间聚集,是城市规模扩张,空间结构成多样化;社会经济关系重构,区域多元、复杂;生产和生活方式更为现代化;并能主导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其中:内在动因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诱导因素效益、机会和收入表现过程人口集中、演化,要素聚集空间变化的表现规模扩张、结构多样化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重构、多元结果和趋势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地位和作用主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5,2020/5/10,6,城市化四个方面的含义,人口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换;地域转换由于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换;经济结构的转换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生活方式的转换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农村的现代化过程。,7,3.1.2现代城市化的特征,三大特征城市化的取向从传统的产业理念逐步转向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思维;城市化的趋势集中型与分散性并存,但集中的规模和增速都大于分散的规模和增速;大城市化的倾向倾向显著,并逐步形成以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城市群的新型城市体系。,2020/5/10,8,3.1.3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探讨性的方法以人口-劳动力和城市用地为主要指标的衡量体系综合衡量德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目前使用的确定的方法,2020/5/10,9,研究探讨性的方法,以人口-劳动力和城市用地为主干指标的衡量体系,10,综合衡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第一步:明确城市化构成的要素第二步:确定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指标第三步:确定衡量指标的权重;第四步:计算衡量城市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定量分析的方法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研究探讨性的方法,城市化构成的七个要素,2020/5/10,11,研究探讨性的方法,2020/5/10,12,公式中:Ci权重,可采用住家打分法,并直接赋值;Xi指标值与理想值的比较;指标值可采用百分制打分理想值的采用可参照国际上城市化进程已进入相对稳定状态的国家的相似值。,2020/5/10,13,作业,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相关资料,征询专家意见,以直接赋值的方式,计算2011年中国、江苏、苏州三个层次的综合城市化程度(LU),并比较分析与传统城市化测算结果的差异性。,2020/5/10,14,3.1.4城市化的运作机制,聚集机制在利益驱动和市场吸引的作用下,以城市作为聚集空间,以良好的交通通讯工具和基础设施作为各种要素的流动载体和渠道,由农业革命推动工业化进程拉动的机制。扩散机制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聚集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凭借先进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城市部分要素包括人口、企业等,向城市以外地区扩散的机制。再集中机制城市政府通过对旧城区,尤其是旧中心区的改造,吸引已经外流的各种城市要素回流,重新集中并营造一种新的繁荣的机制。这是一种人为的机制。,2020/5/10,15,3.2: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应,正效应积极作用负效应消极作用,2020/5/10,16,正效应,促进城市现代化,形成国民经济增长极(包括:圈群轨迹的扩张;现代方式替代了传统方式;城市功能的繁衍)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以供必要的条件促进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经济取得建立和成长促进国民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2020/5/10,17,负效应,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城市环境及质量下降(原因:城市生态与农村生态的“位差”过剩人口”人口的盲目流动)城市运营成本上升,公共支出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增大,社会问题增多,3.3:城市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现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020/5/10,18,2020/5/10,19,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起步晚政策对城市化的发展导向作用显著城市化结构不均衡(规模差距/地区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