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1页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2页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3页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4页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脱欧,一般指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2013年1月23日,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现任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不结盟运动会议,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太阳神塔,欧共体总部大厦,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福海县第一高级中学张孟冬,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一、走向联合的欧洲,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从经济领域开始,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一、走向联合的欧洲,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战后日本的经济不仅得到了恢复,并且发展迅速,实力得到了增强。,(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原因归纳,内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外因:.美国大力扶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日本新干线列车,日本的汽车工业,材料: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史实:,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影响:,.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学法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的概况1、创始人:2、成立:3、原则:4、任务:5、影响:,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世界格局多极化,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意义:,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中国的振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振兴,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和平崛起,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小结,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同步练习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中国加入联合国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A、发展教育B、力保天皇C、发展经济D、重建政府威信,C,B,3、“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4、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5、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文化领域D.经济和政治领域,6、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大力发展科技美国扶植大力发展教育A、B、C、D、,A,D,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7、20世纪7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