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_第1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_第2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_第3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_第4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1,学习目标,1.背诵全诗。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2,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一、朗诵诗歌,咏怀古迹(其三),h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shu一去/紫台/连/朔漠,zhng独留/青冢/向/黄昏。xng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诵读提示:“群山”二句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画图”二句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三字,有余音缭绕之感。,5,听读,6,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心怀。,二、解题,7,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三、诗歌翻译,8,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9,四、诗歌赏析,1、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王昭君,10,介绍昭君,王昭君中国西汉元帝时宫女。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后宫。传说她因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画得容貌一般,因而数年见不到元帝。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元帝赐与宫女5人。昭君向掖庭令请求远嫁。临行之日,“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皇后),生二子。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之子继单于位,欲纳昭君为其阏氏,昭君上书成帝求还,成帝诏令入乡随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昭君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她的事迹历来为世人所赞颂。,11,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12,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13,3、昭君怨恨什么?你从哪些诗句中可以读出?,1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远嫁异邦,艰辛磨难,远葬他乡,孤独清冷,佳人芳容,无人赏识,思念故乡,月魂空归,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对统治者的昏庸的怨恨,15,4、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明确: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和用典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以“画图识春风”的典故,写出汉元帝的昏庸。,16,5、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17,6、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18,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1、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2、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19,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清吴瞻泰,20,6、探究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21,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明写(实写)昭君,暗写(虚写)自身;类比隐喻。实乃咏古伤今。,22,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23,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24,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借史咏怀,1、抒怀才不遇之情2、抒思乡之情,25,归纳咏史诗的特点,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衰这类诗歌,从题材上划分,属于:怀古咏史诗,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26,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步骤一、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步骤二、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步骤三、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27,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28,登高,杜甫,29,学习方法:,1、朗读吟诵。2情景再现。3加强背诵。4、对比阅读。,30,诵读指导,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1,听读,32,自读诗歌,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33,对比阅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4,相同:,景相同秋景图,不同:,情不同境不同,悲情豪情,悲凉肃杀生机勃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象,诗人的诗句却给人不同的感受?,35,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36,不同的经历使人即使面对同样的景物所引发的感情不同,情感,至于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再现人的丰富的情感那就由艺术家的艺术表现能力来决定了。,表达,艺术表现能力,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37,朗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8,【注解】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渚(zh):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39,【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40,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急高哀清白飞,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清、白)、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赏析诗歌,41,这些景物给人造成什么感觉?,急风,冷(心灵的),高天,人渺小、孤单,哀猿,悲凉,飞鸟,孤独痛苦、倦飞欲还,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4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落木,长江,生命之晚秋,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短暂,无穷,对比、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沉郁,高昂,43,“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笔法多变,浑然一体.,44,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45,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包含了多少的内容?,“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如霜的两鬓,颓唐失意。因为病体连心爱的薄酒也需要戒掉。因此,从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内心苦而痛,百结不解,忧虑如焚,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于生命的执着。,46,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见诗人的哪几种感情呢?,孤独(这些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已经去世);羁旅他乡(此时作者在白帝城),思乡;体弱多病,身体不好;时光流逝,年事已高,功业未成之叹;穷困潦倒,生活艰辛;忧国忧民之心也略有体现。,47,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小结,48,结构,写景,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仰望无边落叶,俯视不尽江水,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情景交融气象宏伟,49,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