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检验工作质量控制_第1页
D1检验工作质量控制_第2页
D1检验工作质量控制_第3页
D1检验工作质量控制_第4页
D1检验工作质量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D1检验工作质量评审,内容,1.定期检验现场评审。2.结合GB13004草稿与GB13004-1999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的不同之处。3.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PD1定期检验现场评审,审查检验过程控制点设置是否合理,符合标准规定,一般设置以下控制点:查收登记、毒燃气浓度测定、外观检查、音响检查、瓶口螺纹检查、内部检查、重量与容积测定、水压试验、内部干燥、瓶阀检验与装配、气密性试验、总检、出具检验报告、报废气瓶处理。,一、GB13004草稿与GB13004-1999的不同之处,1、修改了适用范围将“以及无缝气瓶”和“本标准不适用于填有固体填充物的气瓶以及灭火用气瓶”。因为车用气瓶划级应为特种气瓶。并且先后出台了GB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GB19533-200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2.1根据GB/T1.1-2000的要求,将“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按照序号大小排列;依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17条“气瓶必须专用。只允许充装与钢印标记一致的介质,不得改装”,去掉LD96-1996气瓶改装程序,增加GB/T8335气瓶专用螺纹和GB12135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TSGZ7001关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对钢瓶定期检验的检验机构的要求。,3、检验机构增加了进行钢瓶定期检验的检验机构,必须符合GB12135的要求,并按TSGZ7001要求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4、检验周期增加了:对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盛装腐蚀性气体。,(一)检验前的准备,1.1评审内容:气瓶登记评审标准:逐只登记的制造标志和检验标志,国别、制造厂名称代号、出厂编号、水压试验压力、公称工作压力、实际重量、实际容积、出厂年月、上次检验日期等。评审方法:现场审查、询问。(下同),*1检验和制造钢印登记,GB13004草稿增加“制造单位许可证编号和单位代码”*2与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相一致,增加“瓶体设计壁厚、充装介质”,将“实际容积、实际重量”更改为“实测容积、实测重量”以便在充装、使用、检验等过程中对实施检验的单位进行辩识。,问题1: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实际重量、实际容积、瓶体设计壁厚:虽然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第8条中8.1.1要求:气瓶钢印标志“实测重量、实测容积”;但是在定期检验中常常遇到重量和容积数据存在偏差,给测定参与变形率为判定依据带来困难。,*1钢印标志的鉴别钢印标志包括制造钢印和检验钢印(登记钢印)两部分。其中,对于国内制造的气瓶,通过钢印标志的鉴别,可以了解到受检瓶的原始数据和历次检验的情况。对于国外制造的气瓶,钢印标志的鉴别就更为重要,尤其对受检瓶的国别、厂名以及压力类别、制造年月和检验标志(例如上次检验日期)。,问题2:钢印标志鉴别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做出综合评定;原始数据的依据,各国标准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如识别不清,有可能产生错判或误判。通过钢印鉴别,应将进口气瓶的重量、容积、压力等单位换成法定计量单位;制造或检验日期中的月份,如以罗马数字表示的,应改为阿拉伯数字;日本纪元年号应改为公元年号,以便于定期检验。,如:查看国名钢印MADEINGERMANR德国制造MADEINFRANCE法国制造ITALY意大利HOLLAND荷兰MADEINUSA美国制造,使用检验机构钢印辨认国别时,必须结合其它辨认条件。国内在用的国外气瓶打铳的检验机构钢印,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制造厂或制造厂所在国家检验机构的钢印,但也会遇到A国制造的气瓶,其检验机构的钢印却是B国的。,1.2超过使用年限气瓶评审标准:对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气瓶按报废处理,登记后不予检验。*GB13004草稿增加对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按报废处理,登记后不予检验。,(二)外观检查与评定,2.1评审内容:对裂纹、鼓包、结疤、皱折或夹杂等缺陷。评审标准:能否准确判定缺陷种类及掌握合格标准(不允许存在)。*GB13004草稿将“夹杂”改为“重皮”,因为进行的是目测检查。重皮是可以通过目测检查发现的缺陷。,2.2评审内容:对磕伤、划伤、凹坑等缺陷的判定。评审标准:能否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不小于90%设计壁厚)*GB13004草稿将“不小于90%设计壁厚”更改为“瓶体磕伤、划伤、凹坑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的气瓶应判废”。,2.3评审内容:对孤立点腐蚀、线腐蚀、面腐蚀缺陷的判定:评审标准:能否准确判定缺陷种类、掌握测量方法及合格标准(孤立点腐蚀剩余壁厚不小于2/3设计壁厚)、线腐蚀、面腐蚀缺陷(剩余壁厚不小于90%设计壁厚)。*GB13004草稿将孤立点腐蚀、线腐蚀、腐蚀面缺陷剩余壁厚均更改为“不小于设计壁厚”增加了“因腐蚀严重,无法判断腐蚀程度的气瓶应报废。”,(三)重量与容积测定,3.1评审内容:检验操作过程评审标准:能否正确测量、计算和掌握合格标准(现重量与制造标志重量差值小于5%的处理;容积小于制造标志容积值的处理;大于制造标志容积值10%的处理),气瓶现重量与制造标志重量的差值大于5时,应测定瓶壁最小壁厚。除点腐外,最小壁厚小于90%设计壁厚的气瓶应报废。,*1GB13004草稿气瓶现重量与制造标志重量的差值大于5时,应测定瓶壁最小壁厚。除点腐外,最小壁厚小于“90%设计壁厚”改为“设计壁厚”的气瓶应报废。*2GB13004草稿增加了9.1数值处理的要求必须逐只对钢瓶进行重量(不含可拆附件)与容积测定。瓶重、容积应以三位有效数字表示。第四位数值,对于瓶重一律进位,对于容积一律舍去。,(四)音响检查,4.1评审内容:检查条件。评审标准:气瓶是否无任何附加物妨碍瓶体震动.4.2评审内容:检验操作评审标准:能否正确使用工具及掌握合格标准(音响清脆有力,余韵轻而长且有旋律感).,气瓶音响检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一)外观、外表面检查合格的气瓶,应逐只进行音响检查,判断瓶壁有无隐患和内部、内表面腐蚀状况。(二)气瓶在没有附加物或其它妨碍瓶体震动的情况下,用木锤或重约250克的小铜锤轻击瓶壁,如发出的音响清脆有力,余韵轻而长,且有旋律感,则此项检验合格。,(三)对音响混浊低沉,余韵重而短,且无旋律感的气瓶,应结合内表面检查结果综合评定。(四)对音响十分混浊低沉,余韵重而短,并伴有破壳音响的气瓶,应报废。音响与腐蚀的关系。,日本东北帝国大学金属材料研究实验所对音响检查的理论探讨和科学实验,原理:将气瓶直立放置,然后,用木槌轻轻敲打,振动的音响通过传声器,经过电子管及变压器放大,从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以得知:轻轻敲打打气瓶,使其自由振动,通过振动发出的音响,鉴别气瓶是否合格的检验方法,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是有理论根据的。通过装置测定并与音响检查和水压试验结果相对照,说明音响检查是可靠的。,(四)水压试验,4.1评审内容:对内测法B值测定评审标准:按照GB/T9251附录B要求,能否准确测量、计算B值,确定B值测定的时效是否正确。GB9251气瓶水压试验方法及国家有关规程规定,承压管道B值的测定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且在试压装置检修后或管道几何尺寸改变后,都必须重新测定B值。同时还规定,不同试验压力的气瓶使用同一试压装置时,应按不同试验压力分别测定B值.,4.2评审内容:外测法试验装置的校验评审标准:按照GB/T9251附录A要求,能否准确测量、和计算,确定校验值测定的时效是否正确。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外测法存在的问题,每天用标准瓶标定水压试验设备,部分检验站不进行标定,甚至不知道要进行标定校准。没有按要求进行标定。应有检定/校准证书,并且有一系列的压力值对应一个进水量。操作时标准瓶必须停在该压力值上,且满30S标准瓶.压力值回0,进水量不回0,就是标定不合格。,4.3评审内容:试验操作过程评审标准:操作是否简洁,数据读取是否准确,能否正确计算及掌握合格标准(无渗漏、明显变形或保压期间压力表不下降;残余变形率不超过10%)并掌握后续处理程序(残余变形率在6%到10%之间的气瓶处理即应进行测厚,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设计壁厚)。*1GB13004草稿残余变形率在6%到10%之间的气瓶处理即应进行测厚,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设计壁厚”改为“设计壁厚”的气瓶应报废。,(五)干燥温度的控制,5.1评审内容:干燥时间的控制评审标准:是否内部一般干燥的温度控制在7080,通常控制在不大于2005.1评审内容:干燥时间的控制评审标准:是否控制在20min以上。*1GB13004草稿将内部一般干燥的温度“控制在7080”更改为“通常控制在不大于200”。去掉了干燥时间的控制的要求。,(六)瓶阀检验,5.1评审内容:检验条件单独(不得在对气瓶做气密性试验的同时)进行.*GB13004草稿将增加了当瓶阀损坏时,应更换。在装配瓶阀之前,应按GB15382的要求对瓶阀进行气密性试验。*GB15382按的要求:充入氮气或空气,在公称工作压力下或1.1倍公称工作压力或特定压力下关闭、和任意开启状态不得有泄露)。,瓶阀检验的问题,1.无缝气瓶在试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带瓶帽的现象,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阀杆等部件的损伤。2.瓶阀气密性试验需要不低于公称工作压力的稳定的气源,有的检验站不具备条件,因此不进行瓶阀检验。瓶阀试验台只是摆设。,(七)气密性试验,7.1评审内容:所采用的试验方法评审标准:盛装可燃气体或毒性气体的气瓶以及盛装高纯或混合气体的气瓶,应用浸水法进行气密性试验。气瓶浸水保压时间不少于2min,保压期间不得有泄漏或压力回降现象。盛装其它气体的气瓶,可在定期检验后首次充装结束时,用涂液法进行气密性试验。气瓶带液保压时间不少于1min,不允许有气泡连续逸出。,7.3评审内容:试验压力评审标准:试验压力应等于气瓶公称工作压力。7.4评审内容:气瓶试验状态。评审标准:是否达到水面下5cm以下。7.5评审内容:试验操作过程操作。评审标准:是否简便并掌握合格标准(无渗漏、明显变形或保压期间压力表不下降)。7.6评审内容:对试验过程特殊情况的处理。评审标准:是否掌握规定要求和后续处理程序(瓶与阀连接处泄漏)。,气密性试验的问题,1.盛装可燃气体或毒性气体的气瓶以及盛装高纯或混合气体的气瓶,气密性试验需要公称工作压力的稳定的气源,有的检验站不具备条件,做不了气密性试验。2.盛装其它气体的气瓶,可在定期检验后首次充装结束时,用涂液法进行气密性试验。但是存在这试验压力达不到公称工作压力.,(八)检验报告,*GB13004草稿提出:(检验报告交产权单位存档。气瓶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权单位名称;2.制造单位和气瓶充装注册登记号;3.检验钢印代号;4.检验结果;5.下次检验日期。,(九)其它,9.1评审内容:检验标志评审标准: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准确(检验机构代号、本次和下次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色标的形状和颜色是否符合GB7144的要求。9.2评审内容:涂敷项目评审标准:瓶体颜色、气体名称、检验机构名称、液化气体的气瓶重量和其它标志的字样、字体,字色等是否符合GB7144的要求。,介绍GB7144函审稿内容,GB7144修改的原则:(1)保持延续性。继承GB7144-1999的原则和内容,一般不作修改变动。(2)密切呼应GB16163瓶装气体分类。GB16163列入的瓶装气体,本标准均给出相应的气瓶颜色标志。GB16163从1996年版修订为2008年版,瓶装气体由80种增加到108种,本标准亦由1999年版的81种增加到100种,增加了19种。,总数有所差别,是因为GB161632008所载108种瓶装气体中有8种深冷(低温)液体,而本标准所规范的气瓶颜色标志,不包括低温绝热气瓶,所以有8种的数量差别。3)GB16163-200确定了瓶装气体分类原则,对每种瓶装气体给出了CAS编号(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UN编号”(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规章范本通称“橙皮书”的编号)和ISO5145用于气体和混合气体的气瓶阀出气口选择和尺寸.,的气体数字编号即“FTSC”编号。GB15383-200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中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体组,详列了FTSC编号内容。本标准也遵崇了上述的气体编号,而且主要依据的是FTSC编号。这使得新增的19种气体,顺利地插入表2气瓶颜色标志一览表的适当位置。也因为如此,GB7144-1999中序号81的硫化氢,移到了磷化氢之后的序号17的位置。这对科学、准确、安全使用瓶装气体是有意义的。,(4)参照国家环保部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的规定,应淘汰的气体有:三氟氯甲烷(R13)、二氟二氯甲烷(R12)、四氟二氯乙烷(R114)、五氟氯乙烷(R115)共4种,按规定到2010年应停止生产使用。本标准仍保留了这4种气体的气瓶颜色标志,但在该气体序号上加注了*号,以示注意,即21*、23*、29*、30*。,(5)关于混合气体。混合气体是一个大族群,有数千种之多,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研、国防等各个领域,有燃料混合气、激光混合气、仪用混合气、焊接混合气、光源混合气、保鲜混合气、医疗与生物研究混合气、消毒杀菌混合气、检漏(报警)混合气、消防混合气、标样混合气、电子工业用混合气等,有二元混合的,有多元混合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混合气的应用日益广泛,品种增加,很快。长期以来,未对瓶装混合气的颜色标志进行规范,本次修订,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合气体气瓶颜色标志,是规范混合气体气瓶颜色标志的起步,以便积累经验,适应瓶装混合气使用与发展的要求。附录A给出了原则规定,表A.1常用混合气体气瓶颜色标志中给出16种常用混合气体气瓶颜色标志,也可以视为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