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_第1页
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_第2页
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_第3页
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_第4页
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系 名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xx年6月5日摘 要 本设计为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原始资料概述、水量水压确定、净水厂工艺设计及设计计算,最终的设计规模为7万m3/d。 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水水泵混合器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液氯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户,水厂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并安全输配到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根据确定的净水厂位置,选择适宜采用的处理构筑物,确定设计采用的处理构筑物的形式及数量;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和各主要构件的尺寸并绘制部分计算简图,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要求。关键词: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消毒;清水池;二泵站 ABSTRACT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for the South District of Jinan City, the design process. 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s are: Overview of raw data,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water pressur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process design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final design size of 70 000 m3/d.The process is as follows: raw water, water pump mixer, folding flocculation tank, advection sedimentation tank, the general rapid filter, chlorine disinfection, clean water tank, two pumping stations, users, water quality of the water to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Standard (GB 3838-2002)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safety of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to the user,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ccording to established water treatment plant locatio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structures used,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used in processing the form and quantity; for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and the siz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and the mapping of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diagram, design Structur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ts component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Keywords:Flocculation folded plate; advection sedimentation tank; ordinary rapid filter; disinfection; clean water tank; two pumping stations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设计资料综述21.1.1 设计题目31.1.2 原始资料31.1.3 设计内容31.1.4 设计成果要求4第二章 净水厂设计52.1 设计水质水量及工艺的确定52.1.1设计水质52.1.2 水质分析62.1.3设计水量62.1.4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62.2 混合72.2.1 混合剂药剂的选用72.2.2 混合剂的投加82.2.3 加药间设计计算82.3 折板式絮凝池设计计算112.3.1 设计参数112.3.2 设计计算112.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212.4.1已知条件212.4.2 设计计算212.5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242.5.1设计数据242.5.2 设计计算242.6 消毒设计292.6.1加氯量计算292.6.2 加氯设备的选择292.6.3加氯间和氯库302.7 清水池的设计312.7.1清水池的容积312.7.2 管道系统312.7.3清水池的布置322.8 二泵站332.8.1二泵房的设计33参考文献外文资料中文译文致谢4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1.1 设计资料综述1.1.1 设计题目xx市市南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1.1.2 原始资料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根据相关设计资料,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使给水厂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安全输配到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1)设计水量: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7 104m3/d;(2)原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3)气象水文资料:设计水量: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7.7 104m3/d;(2)原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3)气象水文资料:1)气温:年平均 14.2,极端最高_42.5_, 极端最低_-19.7_,最热月月平均最高 32.1 ,最冷月月平均最低 -5.4 。2)降水量:平均年总量 685.0 mm,最大日_298.4_mm,最大时 96.0 mm。3)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73 。4)主导风向: 年最多风向 SSW ;夏季最多风向:6月 SSW 、7月 SSW 、8月ENE 、冬季最多风向:12月 ENE 、1月 ENE 、2月 SSW 、5)风速: 冬季平均: 15.3 m/s、夏季平均 16.3 m/s;6) 平均气压: 998.5 mbar;7)最大冻土深度: 44 cm;8)最大积雪深度: 19 cm;(4)工程地质资料:土壤承载力满足基建设计要求,地下水水位相对标高 -5.0 m;(5)二泵站输水管起端节点水压 52 m。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熟悉相关的工作方法、工作过程,掌握主体工艺的设计计算和绘图,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1.3 设计内容(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水厂运行情况、确定净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2)拟定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并根据确定的净水厂位置,选择适宜采用的处理构筑物,确定设计采用的处理构筑物的形式及数量;(3)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和各主要构件的尺寸并绘制部分计算简图,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要求。1)投药及混合根据原水水质、处理要求、货源及其他经济技术条件选定混凝剂品种及投加量,设计溶解池、溶液池,布置加药间及药库,画出草图;确定混合方式,进行混合工艺设计计算和设备选择。2)絮凝、沉淀絮凝池和沉淀池应同时进行计算和设计,并应注意两者的关系与配合,要使两池之间在高程、水流衔接、深度和池数等方面相互配合。根据设计流量,絮凝池、沉淀池应至少分为独立相同的两组,每组可根据需要分为若干格。也可根据水质情况选用澄清池,并进行设计计算。3)滤池在北方,滤池一般应设在室内,冲洗水泵房应尽可能与滤池合建。4)消毒选定消毒剂并根据水质有关参考资料确定其投加量,投加点应根据水质情况确定。进一步选择投加设备,布置加药间及药库,绘出草图。5)清水池清水池之间要既能互相连通,又能单池运行。清水池应根据水量大小、地形及设计高程而定,由单池容积和设计水深决定水池平面尺寸。(4)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定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位置上的确切位置,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联接管道的位置,管径、长度、材料及附属设施,完成水厂的高程布置。(5)绘制净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图,净水构筑物工艺平、剖面图。(6)二泵站设计计算选泵台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应能满足各种不同流量及扬程之需要为宜,一般4-7台,尽可能同型号。确定泵站形式,进行泵站设计计算;绘制二泵站工艺图。1.1.4 设计成果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1.2万字);参考文献10篇;相关外文文献资料翻译 1 份(5000汉字)。(2)绘制的图纸折合零号图纸3张,其中至少包括手绘图2张,其内容应满足表1要求。表1-1 毕业设计绘制图纸要求图纸内容数量及尺寸要求1水厂总平面和高程布置图1张,2号2絮凝和沉淀池平剖面图2张,2号3滤池平剖面图1张,2号4清水池平剖面图1张,2号5送水泵站平剖面图1张,2号第二章 净水厂设计2.1设计水质水量及工艺的确定2.1.1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原水水质应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水源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城市供水水质检验项目;(5)常规检验项目见下表。 表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常规检验项目序号项 目单 位标准限值1PH值/6.58.52色度度153浊度NTU34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5总硬度mg/L,CaCO34506氯化物mg/L2507氟化物mg/L2508硝酸盐mg/L109总溶固物mg/L100010铁mg/L0.311锰mg/L0.112铜mg/L113砷mg/L0.0114锌mg/L1.015铅mg/L0.0118细菌总数CFU/mL802.1.2. 水质分析本设计中采用的是二类水质,浊度、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均不达标,需要进行处理。2.1.3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10%,则设计处理量为: m3/d (2-1)式中 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10%;Qd设计供水量(m3/d),为7万m3/d.2.1.4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综合分析后得出最终的工艺流程为:原水 水泵混合器 折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普通快滤池 液氯消毒 清水池 二泵站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原水水泵混合器平流沉淀池折板式絮凝池普通快滤池碱式氯化铝市政管网二级泵房清水池液氯消毒 图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2.2混合2.2.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 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n(OH)mCL3n-m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61.3mg/l。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2.2.2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2.2.3加药间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 = =15.72m (2-2) 式中 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61.3mg/L; Q设计处理的水量,3208m3/h; 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LBH=5.02.02.2,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高度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LBH=5.021.6=16m,满足要求。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 (2-3)式中 溶解池容积(m3 ),一般采用(0.2-0.3),本设计取0.25。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BH =2.01.72.0,高度中包括超高0.3m,底部沉渣高度0.2m,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LBH=2.01.41.5=4.2 m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q=6.7 L/S, (2-4)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mm,相应流速v=1.06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3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0.36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20mm,相应流速为1.9m/s。(4)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5) 计量投加设备 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1.31 m/h (2-5) 式中 溶液池容积(m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图2-2 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6)药库的设计参数药剂按最大投药量的715d用量储存。 硫酸铝所占体积 T=Q15 (2-6) 式中 T15天硫酸铝的用量(t); a碱式氧化铝铝投加量(mg/l); Q处理水量(m/d)。设计中a=61.3 mg/l, T=Q15=7700015=70801.5=70.8t 碱式氧化铝的相对密度为1.62,则硫酸铝算占体积81.21.62=43.7 m石灰所占体积计算 T=Q15 (2-7) 式中 T15天石灰的用量(t); a石灰投加量(mg/l); Q处理水量(m/d)。设计中a=39.2mg/l,T=Q15=7700015=45276=45.3t石灰的相对密度为3.4 ,则石灰的所占体积为45.33.4=13.32 m两种药剂合计算占体积为 45.3+13.32=58.62 m药品放置高度按2.0m计,则所需面积为29.31m。考虑到药品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算占体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为 29.311.3=38.1 m,本设计中取40 m。药库平面尺寸取: 85m 。库内设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一台,型号为DX0.5-10-20 。2.3 折板式絮凝池设计计算2.3.1 设计参数 采用两组絮凝池,;絮凝池个数 ;絮凝时间 ;水深 。2.3.2设计计算(1) 每个絮凝池的流量 (2) 单池容量 (3) 单池面积 (4) 单池净长 L 为了与平流沉淀池配合,絮凝池净宽取5.4米,则净长 (5)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过程分成三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将絮凝池分成三格,每格净宽1.8米,每格为一个絮凝段,第一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第二格采用单通道同波折板,第三格采用直板。(6)折板的尺寸及布置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度0.5米,厚度0.035米,折角为直角,折板净长度1.8米(7)絮凝池的长度和宽度考虑折板所占的宽度为,絮凝池的实际长度 考虑折板所占的宽度为0.2米,则絮凝池的实际宽度 单座絮凝池总宽度是5.8 絮凝池超高取0.3米。图2-3 折板尺寸示意图 (8)各格折板的间距及实际流速 第一格:第二格: 取0.7米第三格: 取1.3米 (9)水头损失 第一格为单通道异波折板 (2-8)式中 h 总水头损失,m; h 一个缩放的组合水头损失,m; 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m; n 缩放组合的个数; h1渐放段水头损失,m; 1渐放段阻力系数; h2缩段水头损失,m; 2渐缩段阻力系数; F1相对峰的断面积,m2; F2相对谷的断面积,m2; v1峰速,m/s;v2谷速,m/s;v0转弯或孔洞处的流速,m/s;3转弯或孔洞处的阻力系数。(1) 第一格计算数据如下1) 通道数为10,单通道的缩放组合个数为3个,n=30个2) 1=0.5, 2=0.1,上转弯3=1.8,下转弯成孔洞3=3.03) V1=V1峰=0.3m/s4) V2=V2谷=0.1m/s5) F1=0.411.8=0.746) F2=1.111.8=2.07) 上转6次,下转5次,取转弯高0.8米 9) 渐放段水头损失 渐缩段水头损失 转弯或者是孔洞的水头损失(2) 第二格计算数据如下 (2-9)式中 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转弯的个数; v板间流速,m/s; hi同上。1)通道数为10,单通道转弯数为5,n=502)折角为90。, 3) (3) 第三格计算数据如下 (2-10)式中 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转弯的个数; v平均流速,m/s;1)道数为6,直板是180。,转弯次数n=5,进出口孔洞3个;2)180。转弯 ,进出口孔洞 ;3),总水头损失(10)絮凝池各段的停留时间第一格水流停留时间为:第二格水流停留时间为:第三格水流停留时间为:(11)絮凝池各段的G值 水温第一段(异波折板) 第二段(同波折板)第三段(直板)絮凝总的水头损失,絮凝时间因此满足要求。(12)排泥设施 在絮凝池底部设置穿孔管,靠静水头作用重力排泥。根据折板絮凝池的布置形式设置穿孔管,计算主要是确定穿孔管的直径、孔数、孔距等。1 已知絮凝池长为7.8m,采用两边对称布置则考虑,沿絮凝池长度方向两边对称布置,其有效长度,输泥管长,穿孔排泥管根数为根。2计算1) 穿孔管直径 (m) (2-11) 式中 孔眼直径,m, 此处采用;穿孔管长度,m, 此处为6m ;,采用铸铁管(壁厚)2) 第一区段孔数及孔距的计算 穿孔管第一孔眼流量 孔眼面积按孔径计算,即式中,第一孔眼处水流速度,,此处采用 第一区段孔数 该区段长度, 则孔数 式中 比流量,,此处 穿孔管末端流速 式中 池内必需的静水头(穿孔管作用水头),,此处采用(有效水深,积泥槽深大于); 穿孔管上第一个孔眼(起端)处水头损失: () K水头损失修正系数,可采用; 泥浆密度,取; 流量系数,此处采用; 储备水头,,一般采用,此处取; 水头损失修正系数,当时,可取,此处取; 计算段末端的流速修正系数,为; 系数,用以计算水从诸孔中流入而增加的长度损失,可按算;水管的摩擦系数,可按图25(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查得,此按穿孔管管径,粗糙系数,查得;系数,用以计算水流流入穿孔管中的条件。值可根据穿孔管管壁厚度与孔眼直径之比而定,可按(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查得,此处取,查得;池内壁至排泥井出口段管长,此处;水头损失系数,此处(闸阀,弯头各一个) 则 则穿孔管末端流量 则第一区段孔数,采用7个。 第一区段孔距 3)第二区段孔数及孔距的计算 第一计算段末端的水流速度 第一计算段穿孔管沿程水头损失 该计算段的管长 第一计算段总水头损失H 第一计算段末端第一孔眼流量 第二区段孔数(即第一计算段末端所在区段) 第二区段长度,则该段孔数 ,取15个 第二区段孔距 4)第三区段孔数及孔距的计算 第二计算段末端的水流速度 第二计算段穿孔管沿程水头损失 该计算段的管长 第二计算管段总水头损失 第二计算段末端第一孔眼流量 第三区段孔数设该区段长度,则该段孔数,取10个。 第三区段孔距 表22 穿孔排泥管各区段主要参数项目区段一二三管径150150150管长lx/m12.52.5孔径323232孔数个71510孔距143167250 表23 穿孔排泥管各计算管段主要参数项目计算管段一二管径150150管长lx/m36末端流速vn/(m/s)2.244.48末端孔眼流量qn/(m3/s)0.002620.00390沿程水头损失Hm/m0.502.20第一孔眼处水头损失H1/m0.910.91总水头损失1.413.112.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按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计算平流式沉淀池2.4.1 已知条件水厂设计水量,自用水量按考虑。沉淀池个数采用个,沉淀时间,池内平均水平流速 。2.4.2 设计计算(1) 设计水量 (2) 池体尺寸 单池水量 1)单池容积 2)池长 ,采用 3)池宽 池的有效水深采用,超高采用,则池净宽 ,为配合絮凝池和建采用,池壁厚取0.6m。 每池中间设一导流墙,则每格宽度为 4)校核长宽比 5)校核长深比 (3) 进水穿孔墙1)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墙高(有效水深,用机械刮泥装置排泥,其积泥厚度,超高)。 2)穿孔墙孔洞总面积3)孔洞个数 孔洞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则 个,为便于布置,选用138个孔洞。 水流经过穿孔布水墙的水头损失(4) 集水槽 堰口溢流率,需设集水槽。 1) 按平面布置确定集水槽数,矩形池的集水槽中心距为 沉淀池宽度为,确定集水槽中心距为,则 则布置集水槽数为10。 2) 按(考虑的超负荷系数)确定每条集水槽的宽度。 3)为施工方便,槽底为平坡,坡降为 集水槽内水深 集水槽高 槽长计算: ,由于采用双边配水,按每个集水槽的槽长,取。集水槽的集水方式采用淹没孔口形式,则单个孔口流量 孔口中心或堰口上的水头 取孔口直径,则 孔口数个 采用双边配水,则每边的孔眼数取55个 孔眼中心距(5) 出水渠 出水渠宽度采用b=,则渠内水深 考虑集水槽到出水渠为自由跌落,跌落水位高,设集水槽顶与出水渠顶相平, 出水渠高度图24 淹没孔口集水方式图25 集水槽高度(6) 排泥设施 为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可采用虹吸式机械排泥,选用SXH型虹吸式吸泥机。排泥管兼放空管,放空管直径按公式计算: ,采用 式中 池内平均水深(),此处为; 放空时间(),此处按计。 图2-6 沉淀池计算草图 (7)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水流载面积 水流湿周 水力半径 弗劳德数 介于之间,满足要求 雷诺数 (按水温计算)2.5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2.5.1设计数据设计规模 近期滤速 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 水厂自用水量 2.5.2 设计计算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 滤池工作时间 ,冲洗周期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滤池面积 采用滤池数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 采用滤池尺寸 左右采用尺寸 ,校核强制滤速 2 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 滤料层高度 砂面上水深 超高(干弦)滤池总高 3 配水系统(每只滤池)(1)干管干管流量 采用管径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干管始端流速 (2)支管支管中心间距 每池支管数 (每侧36根)每根支管长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 采用管径 支管始端流速 (3)孔口布置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孔口总面积 孔口流速 孔口直径 每个孔口面积 孔口总数 个每根支管孔口数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夹角向下交错排列每根支管长 每排孔口中心距 图2-7水支管孔眼布置图1)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 孔眼直径与壁厚之比 查表得流量系数 水头损失 2)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为1.752.04 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每条洗砂排水槽长度:L=排水槽长度 l0=L=11m每槽排水量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槽中流速 槽断面尺寸排水槽底厚度 砂层最大膨胀率 砂层高度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30%5 滤池各种管渠计算(1)进水进水总流量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水深渠中流速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采用进水管直径 管中流速 (2)冲洗水冲洗水总流量 采用管径 管中流速 (3)清水清水总流量 清水渠断面 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采用管径 管中流速 (4)排水排水流量 排水渠断面 宽度,渠中流速 (5)冲洗水箱冲洗时间 冲洗水箱容积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水力损失之和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承托层水头损失 滤料层水头损失 安全富余水头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面槽2.6消毒设计2.6.1 加氯量计算 q = Qb (2-12) 式中 q每天的投氯量(g/d); Q设计水量(m/d); B加氯量(g/ m),一般采用0.51.0 g/ m。 设计中取 Q=77000d, b=1.0 g/ m q = 1.077000 g/d=77g/d2.6.2 加氯设备的选择 加氯设备包括自动加氯机、氯瓶和自动检测与控制装置等。 (1)动加氯机选择选用ZJ-型转子真空加氯机两台,一用一备,每台加氯机的加氯量为0.59.0 kg/h。加氯机的外形尺寸为:宽高=330mm370mm。加氯机安装在墙上,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1.5m,两台加氯机的净距为0.8m。(2)氯瓶固定储备量在设计中按最大日用量的7-15d计算,储备量按最大日用量的15d计算采用焊接液氯钢瓶,型号YL-500,最大充氯量500kg,外径高度=6001800mm,选用八个氯瓶,分成两组,每组4个。 (3)加氯控制 根据余氯量,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投氯量。控制方式如图4.9所示。2.6.3 加氯间和氯库氯库和加氯间的集中采暖应用散热器等无明火方式。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通风系统、加氯间和氯库的设计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不能设置阳光直射的窗户;氯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并设置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和固定观察窗。 库和加氯间应设置泄漏检测仪和报警设施,检测仪已设高低监测极限。库应设置漏氯的处理设施,储氯量大于1t时,应设漏氯吸收装置。其装置应设置在临近氯库的单独的房间内。氯间和氯库应设置在净水厂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宜与建筑物通风口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远离居住区、公共建筑、集会和游乐场所。图2-8 消毒间设计示意图 加氯间及氯库应与其他建筑物的任何通风口相距不小于25m。贮存氯瓶、气态氯储槽和液态氯储槽的氯库与其他建筑物边界相距分别不少于20m、40m、60m.2.7清水池的设计2.7.1清水池的容积清水池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算则:清水池贮存水量: 采用四座清水池,每座清水池容积为: 取清水池超高0.5m,有效水深为4m。则请水池平面面积 取清水池宽度为15米,则长为, 设计中取 33m 。则每池尺寸为:36m15m4.5m=2160m。图2-9 消毒间平面示意图2.7.2 管道系统(1) 清水池进水管管径 (2-13) 进水管流速为1.0-1.5m/s ,设计中取1.0m/s。 则 设计中取进水管管径为DN500,则进水管中实际流速为1.30m/s。(2) 出水管清水池出水管应按出水最大流量计: (2-14) 设计中,使变化系数K取1.5 设计中取v1为1.0m/s,则出水管管径 设计中取出水管管径为DN700,则流量最大时出水管内的流速为0.996m/s。(3) 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管径相同,取DN500。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管上不安装阀门。溢水管出口设置网罩,以防止爬虫等沿溢水管进入池内。(4) 清水池的排水管清水池中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因此应设排水管。管径按2h内将池中水泄空计算,为了便于排空泄水,池底有一定坡度。管内流速按1.2m/s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 设计中取排水管径为DN600。2.7.3 清水池的布置(1) 导流墙在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防止池内出现死角,保证氯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每座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两条,间距为5.0m,将清水池分成3格。在清水池底部每隔1.0m设0.10.1m的过水方孔,使清水池清洗时排水方便。 (2) 检修孔在清水池顶部设圆形检修孔2个,直径为1200mm。(3) 通气孔为了使清水池内空气流通,保证水质新鲜,在清水池顶部设通气孔,通气孔共设12个,每格设4个,通气管的管径为200mm,通气管伸出地面的高度高低错落,便于空气流通。(4) 覆土厚度清水池顶部应有0.51.0m的覆土厚度,并加以绿化,美化环境。此处取覆土厚度为0.8m。图2-10清水池平面图2.8二泵站2.8.1 二泵房的设计1.水泵选择二泵房中泵型号的选择:3用1备,查给排水设计手11册常用设备选泵。选用16SA-9B型,水泵的参数如下:表2-4 16SA-9B型水泵的参数型号流量()扬程(m)转数(r/min)功率(KW)配电动机功率(KW)效率()真空度(m)16SA-9B1620681450349440863.51260763188210807829877泵房的尺寸:40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