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_第1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_第2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_第3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_第4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说历史,.,连连看,请将下列官职(机构)分成5组,并分别用直线连接。,户部内阁学士太尉通判御史大夫,按察司参知政事军机大臣三司使枢密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太和二中苗壮,.,家天下尊亲戚父有官子承袭,为征战招贤能立军功赏爵禄,征名士举孝廉设太学兴考选,论人才问中正重家世认门第,应科举登龙门历朝用影响深,选官制度演变,史海钩沉,.,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世卿世禄制,.,秦武士像,.,卫青张骞,破匈奴通西域,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等良将怯如鸡,.,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加深隔阂激化社会矛盾导致腐败削弱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进士科武举殿试明经科,锁院糊名誊录,八股文,科举制,提高素质扩大来源打破垄断加强集权,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用人策略启示,态度标准,礼贤下士德才兼备,原则方法,择能而使不拘一格,舍短求长各得其宜,.,(08全国I)(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运筹帷幄,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3分)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3分),.,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中国唐朝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分);中世纪英国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分)。,.,(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分)。,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分)。,.,2、(2009上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007上海)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学以致用,D,D,.,4、(2008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