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盆地介绍(转载)概要.ppt_第1页
前陆盆地介绍(转载)概要.ppt_第2页
前陆盆地介绍(转载)概要.ppt_第3页
前陆盆地介绍(转载)概要.ppt_第4页
前陆盆地介绍(转载)概要.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陆盆地简介及中国陆内前陆盆地油气分布2011-3-19,主要内容,一、前陆盆地的概念二、前陆盆地分类三、前陆盆地系统、逆冲构造样式、特征及演化四、中国前陆盆地的特征五、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前陆盆地的概念,前陆盆地: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分布位置: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地壳性质:以陆壳为基底动力学机制:挤压构造负荷引起的挠曲沉降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平面展布:带状展布,纵向范围相当于相邻造山带前缘的冲断-褶皱带的长度形态特征:不对称,刘池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308317,前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山带,图片来源:刘树根,罗志立等,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石油与天然气,2005,2,26,前陆盆地的分类,弧背前陆盆地(retro-arcforlandbasin):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forelandbasin):由于陆一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破裂前陆盆地(brokenforlandbasin):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陆内前陆盆地(intracontinentalforalndbasin):远离碰撞造山带,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弧背前陆盆地,图片来源:百度,周缘前陆盆地,图片来源:百度,前陆盆地系统,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1,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1.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叠瓦扇构造,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3,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2.坡-坪式逆冲断层与断弯褶皱,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3.盲冲断层、断展褶皱与断滑褶皱,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4.双重构造,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5.冲起构造与逆冲三角带,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5,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6.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P115,共同点:以薄皮逆冲构造为特点,前陆盆地的演化,图片来源: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源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石油学报,2004,1,25,共同特征: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的转换,前陆盆地的演化,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前渊向克拉通方向迁移,克拉通,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弧后前陆盆地和陆源前陆盆地发育深海复理石-海相磨拉石-陆相磨拉石沉积系列。2.陆内前陆盆地通常只发育陆相磨拉石。,地层层序特征,由于前陆盆地前渊向克拉通迁移,且较早在前渊中堆积的沉积层可能被卷入到逆冲褶皱带中。因而从宏观上看,前陆盆地的地层层序在纵向上易发生变化。2.存在多个不整合面,图片来源: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中国前陆盆地的特征,1.垂向上,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在正反转构造背景下的盆地构造层序相叠置2.时空分布规律有序:环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分布3.多期演化:共发生4期前陆盆地或冲断构造的演化过程,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多期前陆冲断构造,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2009,8,23(4),575584,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1.从造山带向克拉通盆地方向含油气层位:老新老,背斜圈闭气藏,前渊拗陷深盆气藏,断背斜油气藏,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2009,8,23(4),575584,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2.构造层序叠合控制了油气成藏配置的有效性。下层序:烃源岩的主要来源上层序:运聚成藏的主要场所,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3.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系的统一性。外环含油气层较内环老。,塔西南,库车,准格尔,吐哈,酒泉,柴达木,川西,图片来源:百度,鄂尔多斯盆地,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4.多期成烃,晚期成藏。,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5.沉积演化控制三大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的主要组合下部生储盖:形成于前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沉积阶段(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形成的生储盖组合中部生储盖:早期前陆盆地或拗陷盆地陆相沉积阶段。上部储盖:发育于新生代内陆前陆盆地沉积阶段(白垩系-新生代),该组合是前陆盆地储层和区域盖层发育的有利组合。,前陆盆地油气开发新探索,图片来源:郑民、贾承造、冯志强等,前陆盆地探勘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石油学报,2010,9,31(5),,参考文献,1.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52.Principlesofsedimentarybasinanalysis,secondedition,SpingerVerlag.P428-436,MiallA.D3.高长林、叶德燎,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石油实验地质,2000,22(2)4.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5.郑民、贾承造、冯志强等,前陆盆地探勘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石油学报,2010,9,31(5),7237276.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2009,8,23(4),5755847.刘平,王英超,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是前陆盆地吗,天然气工业,2006,2,26(2),4346,参考文献,8.刘树根,罗志立等,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石油与天然气,2005,2,26(1),37499.刘少锋,叠加于弧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至上的另一类沉降动力沉降,地学前缘,2008,5,15(3)17818510.李斌,宋岩等,中国中部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2,31(1),232811.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天然气工业,1995,3,15(2)111412.刘树根,罗志立等,龙门山冲断代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地质学报,1995,8,69(3),20521313.张明山,陆内挤压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关系-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为例,现代地质,1997,12,11(4)46147014.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源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石油学报,2004,1,25(1)818,参考文献,15.刘和甫,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地学前缘,1995,9,2(34),596716.彭希龄,梁狄刚,王昌贵,戴弹申,张朝军等,前陆盆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06,1,27(1),13214417.田作基,宋建过,罗志立,罗蛰潭等,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1999,6,20(3),19319818.王海荣,王英民,刘振湖等,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