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接原则PPT课件.ppt_第1页
镜头组接原则PPT课件.ppt_第2页
镜头组接原则PPT课件.ppt_第3页
镜头组接原则PPT课件.ppt_第4页
镜头组接原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主讲:易为,.,2,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技巧,本章学习内容第一节画面内容的逻辑性第二节动作衔接的连贯性第三节空间组合的方向性第四节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第五节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重点:掌握镜头组接的原则,并能够准确的把握无技巧镜头组接的剪辑点以及能够处理跳轴镜头。,.,3,第一节画面内容的逻辑性电视编辑的首要任务:完成准确的叙事与表意。镜头转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跃感。要做到镜头组接使观众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保持视觉上的流畅、连贯,所以在剪接中要遵守基本的规律和匹配原则。镜头的组接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逻辑。,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4,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一)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编辑要尽可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认识过程,确保镜头编排次序上正确的逻辑关系。当然,在现实逻辑中,事物的发展不仅在纵向上呈现出时空变化,而且在横向上也与其他事物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我们全面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镜头转换的逻辑依据。因此,镜头连接必然以事物之间的现实的生活关联为基准。,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5,生活逻辑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生活逻辑也叫画面组接的连续性,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照事件进展的过程来衔接的。如与外宾会谈时:主人在门口与客人握手的场景;宾主会谈及随从人员陪同的小全景;主人讲话的中近景;客人讲话的中近景;会谈场面延伸至记者席的大全景。,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6,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长出花苞的水仙,离座上洗手间,端着饮料笑谈,回到座位坐下,刚出芽的水仙,换水,发展变化的事物,前后镜头组接时,中间要有一个镜头来表现这种变化。,猎人举枪朝天空开枪,飞鸟应声落下,狐狸倒地,举例,.,7,(二)思维逻辑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观看电视节目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亦即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思维逻辑。它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欣赏情趣,引导观众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思维逻辑也叫画面组接的联系性,是指前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侧重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一个场景或镜头里的动作总有完结的时候,下一个该接什么呢?接内容上有逻辑联系的镜头。马尔丹“每个镜头必须为下一个镜头做好准备,去触发并左右下一个镜头。都必须含有一下镜头能够满足的答复(例如看到什么?)或完成动作(例如一个动作姿态或运动的结果)的那个元素。,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8,举例:观众观看节目时,从心理上感受到连贯通顺。推门朝里看房间内的情景牧童把手指放在嘴里吹了一声口哨奔跑的羊群钟声响起,眼镜男抬头朝上看墙上的钟指针指向2点。思维连接法漫山遍野红杜鹃红旗;蜡烛老师;沉思的目光回忆,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9,对于一些影片,镜头的组接并不是随意的。镜头的组接必须合乎逻辑,如果组接不合理的话,让人看起来就不知所云。例如:第一组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10,箭射向了观众,让人产生歧义,第二组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11,主客观镜头的转换并不意味着思维逻辑的全部,凡是与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相吻合的镜头转换都应当是合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画面的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总是在或隐或现地表现着戏剧动作内容,而戏剧内容的展示又依赖于画面的造型因素。因此在具体剪辑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总是随着影视片内容变化面时有侧重。经过剪辑后,每个镜头的主体(指人和物)动作与情节的发展是否连贯、完整,主要取决于镜头组接的连续性与联系性处理得是否恰当。,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12,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层次关系呼应关系平等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隐喻关系因果关系意外关系,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13,第二节动作衔接的连贯性一、表征电视动作参数速度:包括被摄体运动的速度、镜头运动的速度和镜头转换的频率。同时这三个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感受还与景别大小有关。方向:镜头中被摄对象或运动镜头的动向,它是观众判断动作连续性的依据。动势:是被摄体或镜头运动的倾向性,剪辑中动势的判断成为确保动作连贯的主要手段。,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4,“静”: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画面(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也相当于“静”的画面)“动”: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画面或运动镜头画面。固定镜头: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镜头焦距都不变情况下,拍摄的画面。,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5,二、运动组接的原则(一)动接动1、“动”是指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动接动”是指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组接的方法,也就是运动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6,2、动接动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接来表现同一主体的运动,也可以是两个主体运动的组接。例如(1)跑动的汽车。(2)蹬着自行车快速通过人群。这两个镜头组接起来就能收到顺畅的效果,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能差别太大。,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7,运用:一组被摄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或不同。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连接,可直接切除起幅、落幅部分相接。注意:一组运动镜头组接时,第一个镜头就保留起幅,最后一个镜头保留落幅。相邻的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最好一致。如果要改变运动方向,上一个镜头应保留落幅,下一个镜头保留一点落幅。上下镜头的运动速度比较接近,保持运动节奏和谐一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8,(二)静接静“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相组接的方法。实例:如人物的对话。组接时要考虑:位置、方向性,景别和谐。,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19,(三)例外规则,3.动接静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在前一镜头中主体的运动停顿的瞬间或某一动作完成之后选择为剪接点,接下一个主体静止的镜头。例如:手摇离心器的高速旋转,一定要停止旋转,把试管拿下,再接一个试管的特写才觉得顺畅,而不能在试管高速旋转时就接试管的特写。,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0,4.静接动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应该选择在主体动作即将开始的瞬间作为剪接点切入,以使与下一个主体运动的镜头相接。,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1,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或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2.渲染人物内心活动;3.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绪,三、挖掘镜头的表现力(一)推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2,1.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2.突出视觉形象之间的联系;3.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4.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二)拉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3,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3.利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发挥纪实性表意功能;4.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5.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还可以表现特定的情绪和气氛。,(三)摇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4,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四)移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5,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人物背后的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五)跟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6,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升降镜头实寄托寓意。,(六)升降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7,1.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2.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3.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4.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七)综合运动镜头,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动作衔接的连贯性,2,.,28,第三节空间组合的方向性画面方向的产生在电视镜头中,主体的运动、人物的视线和人物的交流使画面具有方向性,在剪接时要处理好方向问题。轴线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制作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线。它包括:视线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29,镜头组合要符合轴线规律1、轴线(1)被摄对象的视线(2)运动方向线(3)人物关系线2、轴线规则摄像机只能在轴线一侧180之间调度机位。3、越轴(越过180轴线另一侧)一般情况越轴镜头不能组接,越轴镜头组接后造成视觉上的混乱。,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0,轴线规律在拍摄方向性较强的人或物时,往往存在一条假想的轴线。拍摄时要保持在轴线的一侧,即180度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的处理人或物在画面中的方向。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限制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同一侧的180度以内)。任何越过该轴线所拍的镜头,都将破坏空间统一感,叫做“跳轴”、“越轴”、“离轴”现象。,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1,画面方向的形成规律: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画面中主体的方向不是由主体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摄像师选择的拍摄方向决定的。不同的拍摄方向决定了主体不同的画面方向。,画面方向的规律,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2,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3,同一侧拍摄,跳轴拍摄,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4,1.运动轴线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运动轴线。这种主体运动轴线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运动方向转换时,其主体运动轴线也自然地发生变化。,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5,同一侧拍摄,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6,跳轴拍摄,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7,2.视线方向轴线人物方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相对静止是指人物没有离开所处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运动,并不排除人物腰部以上的动作。,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8,A,B,3.人物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关系轴线,又叫情节轴线。应注意它与两人各自视线的方向无关。,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39,同一侧拍摄,摄像机2,摄像机1,摄像机1,摄像机2,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0,跳轴拍摄,摄像机1,摄像机2,摄像机2,摄像机3,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1,双轴线的处理:一是A机位设在主体运动轴线的一侧,采用外反拍机位,拍下两个人物的对话,人物前进的方向朝画右。二是B机位设在运动轴线上,正面对着人物拍摄,或顺着人物前进的方向拍摄。(中性镜头过渡)三是C机位越过运动轴线拍摄,人物前进方向朝画左,对于两个人物来说是外反拍机位,利用人物关系轴线来完成画面空间及方向性的统一。,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2,(1)平行角度与共同视轴角度(2)轴线一侧相反的机位内反拍机位(1)外反拍机位(2)(3)镜头光轴与运动轴重合时(中性镜头,中性镜头一般可用于进门等特殊标志的地方),1,2,3,2,1,2,1,1,2,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3,A,B,(中性方向镜头),(主轴线),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4,在存在双轴线情况下,也可以只根据人物关系轴线,设置两个机位,来表现行进中的二人对话,不考虑主体运动轴线或关系轴线。如用两个机位拍摄相声表演。,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5,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6,多轴线的处理,A,C,B,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7,多轴线的处理拍摄三人以上的多人对话,就会存在多条人物关系轴线。可以在多条轴线中,确定一条主导的关系轴线,把其他的关系轴线作为副关系轴线。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主要依据主导轴线来进行机位布局。三人面对面:设一条主导关系轴线,其他两条为副关系轴线。三人面向同一总方向:设主导关系轴线应靠近机位的两人。,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48,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锵锵三人行,.,49,电视编辑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2)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局部镜头(3)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4)拍摄运动主体自然转弯的画面电视摄像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利用被摄对象的移动改变原有轴线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利用中性镜头作为越轴时的过渡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2、合理越轴的方法,电视编辑|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空间组合的方向性,3,.,50,a-b,a-c,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中性方向产生运动的连续最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