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02fanh-健康相关行为_第1页
健康教育02fanh-健康相关行为_第2页
健康教育02fanh-健康相关行为_第3页
健康教育02fanh-健康相关行为_第4页
健康教育02fanh-健康相关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3,内容大纲,行为概述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健康相关行为的评估,4,第一节行为概述,一、概念(一)定义: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做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简言之,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SORStimulusorganizationreaction,5,(二)行为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相符合的程度,6,二、行为分类(一)本能行为:对环境的适应,包括摄食行为、睡眠行为、性行为、反抗、妥协和逃避等(二)社会行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模仿、学习、教育、工作等就形成了得到社会承认,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人类社会行为。它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如职业技能、社会角色行为、娱乐行为。,7,三、行为的发展与适应(一)定义:指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个体行为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学习的作用,从偶然的、非系统的行为逐渐发展为连续而系统的行为,行为内容也越来越复杂。,8,(二)行为发展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3.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4.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9,(三)行为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10,第二节行为与健康的关系,1970s,美国50左右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的行为或生活方式引起的;1982年,中国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中,行为或生活方式占三成多;1992年,WHO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占全部死因的第一位,发达国家占7080,发展中国家为4050,全球60。,11,(一)恶性肿瘤,“哈佛癌症预防报告(HarvardReportonCancerPrevention)”指出,美国三分之二的癌症死亡与吸烟、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有关。在工业化国家中,30%的肿瘤的发生和死亡可归于吸烟,吸烟患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10倍。,12,(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1996年的报告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的钠盐、缺乏运动和心理紧张。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这些疾病本身也与行为、生活方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3,(三)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报告表明,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35亿,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到3亿。我国11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糖尿病人约3000万人,且将继续快速增加。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主要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生物学因素相关非胰岛素依赖型(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除了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外,还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体力活动、高能饮食等。,14,第三节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behavior)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一、健康行为(healthybehavior):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1.基本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等2.预警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车祸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等3.保健行为: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格检查、预防接种4.避开环境危害:主动地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自然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积极应对紧张生活事件等5.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15,二、危险行为(riskybehavior):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致病行为模式: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A型、C型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如吸毒、性乱等,16,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差3.协同作用强4.变异性大5.广泛存在,17,第四节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一、知信行模式(KABPmodel)(一)基本思想: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识信念行为,18,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1.信息的权威性2.传播的效能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和效益,19,接受信息与改变行为的过程,信息传播察觉信息视而不见知引起兴趣毫无兴趣感到需要与己无关信认真思考可有可无相信信息怀疑信息产生动机侥幸心理行尝试动机犹豫不决坚持行为无法坚持行为确立,20,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fmodel,HBM)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和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2.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3.提示因素4.其他因素: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结构性因素等,21,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stagesofbehavior-changemodel)1.没有准备阶段(precontemplation)2.犹豫不决阶段(contemplation)3.准备阶段(preparation)4.行动阶段(action)5.维持阶段(maintenance),22,第五节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一、转变行为的成功因素1.认知2.知识3.动机4.技能和管理技术5.社会支持6.评估与监测7.责任感,23,二、个体行为的矫正(一)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1.定义: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矫正个体偏离正常的不健康行为。2.因素构成:行为矫正对象、行为矫正环境和行为矫正过程,24,(二)行为矫正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在健康教育领域内运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包括: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示范疗法、强化疗法等。1.脱敏疗法:分类:系统脱敏疗法、接触脱敏疗法、自身脱敏疗法用途:消除个体因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原理: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在治疗中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一刺激因素,适时修正个体对刺激因素的错误认知,再通过反复的操作、强化,就可以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行为的目的。,25,2.厌恶疗法又称去条件反射法原理:每当矫正对象出现目标行为或出现该行为的欲望冲动时,就给予一个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恶性刺激。反复作用后,建立起该行为与恶性刺激间的条件反射,引起内心的由衷的厌恶,直至消除该目标行为。注意:持续性、强度适宜性、保密性,26,3.示范疗法原理:将所要形成的健康行为或所要改变的危险行为分解成不同阶段或不同表现,设计相应的模拟场景,让矫正对象扮演其中角色或观察角色行为,身临其境模仿角色的示范,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27,4.强化疗法定义:一种在行为发生后通过正面强化或负面强化来矫正行为的方法。原理:表现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时,给予正面强化,巩固健康行为;反之,施以负面强化,逃避和放弃不利于健康的行为。,28,三、群体行为的干预(一)原理:个体的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多是通过团体来实现的;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等,受到社会团体的影响,团体可以显著地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29,(二)优点:1.有组织的行为,得到组织、政策和资源保证,成员的积极支持2.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3.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从实施、监测到评价都处于严密控制中4.更多的关注,效果更显著、持久,30,(三)综合干预手段1.开发领导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a提高群体的健康意识b心理支持与压力c竞争与评价3.创造支持性环境a改善环境条件b社会支持与制约,31,第六节健康相关行为的评估,一、定量评估方法目的:了解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干预效果、目标实现程度方式:面对面访谈、电话问询、个人自填问卷、团体自填问卷缺点:有时无法获取真实情况、对行为发生和转变的原因无法做出解释,32,二、定性评估方法侧重于行为发生、发展、改变、影响因素等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方式:专题小组讨论、个人深入访谈、行为观察缺点:无法得到行为发生率、结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