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li生物转化》PPT课件_第1页
《duli生物转化》PPT课件_第2页
《duli生物转化》PPT课件_第3页
《duli生物转化》PPT课件_第4页
《duli生物转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一、生物转化概述外源化学物质在机体组织或器官中,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转化为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作用:普遍:转化极性及水溶性增加易于排泄毒性降低或消失代谢解毒。少数:转化水溶性降低、毒性增加代谢活化。,特点:酶促反应过程;生物转化的多样性;转化的连续性。反应场所:主要在肝脏进行,但肝外组织也有一定代谢能力,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肤等。,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二、第一相反应:从亲脂性到极性(一)氧化:最重要的1相反应,(一)氧化反应1、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MFOS(microsomalmixedfunctionoxidasesystem):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与微粒体中;特点:特异性低,可催化几乎所有外源化学物的氧化反应;,(1)MFOS组成:由多种酶构成的多酶系统。CypP450(P448)NADPH(辅酶II)Cypb-5NADH(辅酶I)环氧化物水化酶;黄素蛋白单加氧酶(FAD),(2)总反应式,RH+NADPH+H+O2ROH+H2O+NADP+底物还原型辅酶氧化产物,MFOS,A、脂肪族羟化RCH3RCH2OH,O,八甲磷,N-羟甲基八甲磷,毒性增加10倍,(3)催化的反应类型,B、芳香族羟化,C:环氧化反应,脂肪族烯烃:芳香环氧化反应:,D、脱烷基反应,与N-、O-、S-相结合的烷基在MFO酶的催化下,脱除烷基是药物、杀虫剂和N-烷基外源化学物的共同反应。,烟碱,去甲基烟碱,R-O-CH3R-O-CH2OHROH+HCHOR-S-CH3R-S-CH2OHRSH+HCHO,E、脱氨基反应,伯胺类化合物,在N原子邻近的C原子上发生氧化:R-CH2-NH2R-CHO+NH3,F、N-羟化反应,氨基上的一个H与氧结合。,不致癌,致癌,可使血红蛋白氧化,F、烷基金属脱烷基反应,Pb(C2H5)4Pb(C2H5)3Pb(C2H5)2,G、S-氧化反应,硫醚类化合物,S原子被氧化R-S-RR-SO-RR-SO2-R,硫醚,亚砜,砜,卤代烃氧化成卤代醇,不稳定,脱去卤素。,H、氧化脱卤反应,R-CH2XR-CHOHRCHO+HXXDDTDDEDDA,2、非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1)醇脱氢酶:存在于胞液中RCH2OH+NAD(P)+RCHO+HAD(P)H2+(2)醛脱氢酶: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液中RCHO+NAD(P)+RCOOH+HAD(P)H2+体内醛脱氢酶活性低酒后乙醛积累酒精中毒。(3)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RCH2NH2+ORCHO+NH3+H2O,(二)还原反应,机体内细胞通常处于有氧状态,以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为主。但存在局部性还原环境:肠道是厌氧环境,存在含还原酶的菌丛。某些酶可在有氧条件下催化还原反应,如NADPH-CyPP450还原酶。氧化反应的可逆反应:NAD(P)+NAD(P)H催化还原反应的酶类主要存在于肝、肾和肺的微粒体和胞液中。,1、羰基还原反应:醛类、酮类的还原:RCHORCH2OHRCORRCOHR2、硝基还原反应:硝基还原酶,以NADPH或NADH作为还原剂。R-NO2R-NH2,3、偶氮还原反应:R-N=N-RR-NH2+R-NH2,4、含硫基团还原反应二硫化物、亚砜化合物被催化还原。如杀虫剂三硫磷氧化产物三硫磷亚砜可还原为三硫磷(硫醚):(C2H5O)2PS-S-CH2-SO-C6H4Cl(C2H5O)2PS-S-CH2-S-C6H4Cl,5、含卤基团的还原:与碳原子结合的卤素被氢原子取代。例1:在NADPH-CypP450催化下:CCl4+NADPHCCl3+HClCCl3自由基能破坏肝细胞膜脂质结构,引起肝脂肪变性或坏死。6、无机化合物的还原:AsO42-AsO32-+H2O,(三)水解反应,酶:水解酶血浆、肝、肾、肠、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含有多种水解酶。1、酯类水解反应:RCOOR+H2ORCOOH+ROH2、酰胺类水解反应:R-CO-NH-R+H2OR-COOH+RNH2乐果的水解。,3、水解脱卤反应:例如:DDT水解脱卤DDE(毒性降低、可继续转化为易排泄物)人体吸收的DDT,60%可经此途径转化。(Cl-C6H4)2CH-CCl3+H2O(Cl-C6H4)2C=CCl2+HCl,4、环氧化物的水化反应BaPBaP-7,8环氧化物BaP-7,8二氢二醇BaP-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物)。水化反应在致癌物活化中有重要作用。,三、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Conjugation):从极性到亲水性,经过I相反应,使外源物增加了极性基团,易与具有极性基团的内源性化合物(Endogenous)发生结合反应进一步增加极性和水溶性排泄消除,也有例外。,葡萄糖醛酸;硫酸:含硫氨基酸代谢产物;谷胱甘肽:GSH;乙酰基:乙酰辅酶A;氨基酸:甲基:主要由S-腺苷蛋氨酸提供。,(一)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Glucuronicconjugation),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lucuronyltransferase,GT)催化下,将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到外源化学物的-OH、-COOH等极性基团上。部位:主要在肝微粒体中进行,肾、肠粘膜和皮肤中也可进行。在结合反应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UTP,UDP-G,UDP-G脱氢酶,HOOC,O,O,UDP,(UDP-GA,葡萄糖醛酸),NAD+,NADH+H+,形成O-葡萄糖醛酸化物,形成N-葡萄糖醛酸化物,形成S-葡萄糖醛酸化物,(二)、硫酸结合反应,在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的作用下,将内源性硫酸结合到醇类、酚类和胺类化合物上,形成硫酸酯。部位:主要在肝、肾、胃和肠中进行。硫酸首先需要被激活:(ATP硫酸化酶)SO42-+ATPPAPS+PAP(ATP激酶),通常,硫酸结合后,亲水性大大加强,毒性降低。但也存在毒性增加的情况。,(三)谷胱甘肽结合(Glutathioneconjugation),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位:存在于肝、肾细胞的微粒体中可与卤代芳香烃、卤代硝基苯、环氧化物等结合体内重要解毒机制。谷胱甘肽的结构:,(G-SH),环氧化物的解毒,!体内大量亲电子化合物的出现,将使GSH耗竭,出现严重损害,(四)其他结合反应,1、乙酰结合:在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芳香胺类,酰肼类、磺胺类化合物与乙酰辅酶A结合。反应场所:肝、肠粘膜细胞。可掩盖胺类毒物中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氨基,但乙酰化后,水溶性降低。,2、氨基酸结合带COOH的外源化合物与氨基酸肽式结合,以甘氨酸为主C6H5COOH+NH2CH2COOHC6H5CONHCH2COOH+H2O苯甲酸甘氨酸马尿酸,3、甲基结合由甲基转移酶催化,由S-腺苷氮氨酸提供甲基可甲基化的化合物:多酚类、硫醇类、胺类、氮杂环化合物、重金属等体内生物胺失活的主要方式,但产物水溶性常降低。甲基嵌入位置:-O,-N,-S,四、生物活化,经过I相反应和II相反应的生物转化作用,污染物分子极性和水溶性增加,易于从体内排除,大部分化合物毒性降低。由于生物转化的复杂性,一些化合物经过转化后,毒性增加,称为生物活化。(一)I相反应过程中的生物活化:,肝细胞坏死,肝癌,可使血红素变性,致癌,CCl4,CHCl3CCl3,肝、肾细胞坏死,神经毒性,(二)通过II相反应的生物活化,形成的硝离子和羰离子具有很强的亲核性,能与RNA,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导致细胞死亡或恶变(肿瘤)。,苯胺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分解,形成羟基苯胺,亲电子化合物,导致膀胱癌。,硫酸结合产物,转化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化合物。,二溴乙烷,谷胱苷肽结合产物,转化为高度亲电子化合物。致畸,致癌。,五、生物转化的复杂性,(一)生物转化的多样性同一污染物在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的代谢方式,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产生不同的毒性。,可使血红蛋白氧化,致癌,不致癌,(二)生物转化的连续性毒物在体内的转化常由一系列反应构成,当其转化的连续性受到干扰时,常会引起毒性的变化。(三)代谢转化的两重性代谢解毒与生物活化(毒性加强)。,(四)代谢饱和状态毒物的代谢途径,可因剂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1氯乙烯。正常代谢:,氯乙烯,醇脱氢酶,氯乙醇,氯乙醛氯乙酸,氯乙烯,代谢饱和时:,MFO,环氧氯乙烯,氯乙醛,诱变、致癌,2溴苯:正常:MFO作用下环氧溴苯70%与GSH结合解毒代谢饱和:GSH消耗环氧溴苯积累肝细胞损害,六、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一)物种差异和个体差异在I相反应和II相反应中,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均存在显著不同。、代谢酶的种类不同例如:猪没有芳香胺乙酰化酶和硫酸结合反应。猫缺乏N-乙酰转移酶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豚鼠没有甘氨酸结合反应,2、代谢酶的活性不同。,抗凝剂,苯酚(Phenol)结合反应(占总排泄),返回,个体差异:主要是酶活力的差异。例:芳烃羟化酶(AHH):使芳烃类化合物羟化,产生致癌活性。AHH活性高的人,患肝癌的危险度比活性低的人高36倍。例:16-羟化酶雌酮和雌二醇雌三酮(致癌)(不致癌)16-羟化酶活性低的人,易患乳腺癌。,(二)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昼夜节律等1、年龄年龄在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I相反应和II相反应的酶活性从出生到老年有着不同的变化过程,I相反应酶活性随发育阶段的变化,II相反应酶活性随发育阶段的变化A外源性化合物葡萄糖醛酸结合酶B内源性化合物结合酶,凡经代谢转化解毒或降低毒性的外源物对幼年、老年的毒性大。,、性别与激素雌、雄两性对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存在性别差异。主要由性激素决定。雄性代谢转化能力和代谢酶活力高于雌性。、昼夜节律生物转化的酶活性存在昼夜节律,(三)饮食营养状况,主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的影响。蛋白质缺乏:CytP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