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翟文龙组,土地荒漠化,.,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荒漠化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寒流,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荒漠化(次生性荒漠),.,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持续干旱土质疏松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危害,全球:40%的陆地表面已经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每年:成为荒漠的耕地1000万公顷成为沙化土壤的陆地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20亿美元,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8%荒漠化已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因荒漠化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2.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大风日数多。,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5.植被:植被稀疏,以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温带荒漠为主,6、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集中;丘陵地形,人口增加;过度樵采,降雨集中;地形崎岖;、卡斯特地貌,土层浅薄,人口增加;过度垦殖,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人口增加;不合理排灌,.,四、荒漠化的危害,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何谓沙尘暴?,沙尘暴,实际上是沙暴和尘暴两者的总称。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尘暴(浮尘)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米之外,甚至更远。,.,沙尘天气概念,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危害,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自主测试,.,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C,.,2.土地荒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表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回答(1)(2)题。(1)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B.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C.自然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