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游记》课件_第1页
四、《西游记》课件_第2页
四、《西游记》课件_第3页
四、《西游记》课件_第4页
四、《西游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一、作者、成书及版本,1、作者:先有邱处机之说,后有吴承恩之说。现存西游记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后来版本,或有误署丘处机(元代道士)的,未有署吴承恩者。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作者。后经鲁迅、胡适的肯定,此说被普遍接受。,有研究者认为,淮安府志所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是否今存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尚需证明。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以文名著于乡里,却屡试不中,中年后补为岁贡生,授长兴县丞,不久辞归。所著诗文大都亡佚,后人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2、成书:西游记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演变而成。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的史实。玄奘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后弟子慧立、彦悰又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进行了夸张描绘,并插入了神话色彩的故事。,玄奘(620664)俗姓陈,河南偃师人,出身于士子家庭。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为追求佛教真义,不顾朝廷禁令,只身赴天竺取经学习。他徒步数万里,历经百余国,历时十七载,到天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玄奘故里,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现已整修辟为玄奘圣迹区。,玄奘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弟子慧立、彦悰又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的形象及经历,已有了明显的美化夸张。,“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音调清远,言谈雅亮,滔滔焉若大江之纪地,灼灼焉类芙蕖之在水。”,对取经事迹的叙述,作了夸张描绘,渲染了一种宗教的神秘色彩,插入了一些带着神话色彩的故事。慧立等带着对玄奘大师的崇敬之情,记述中有意识的渲染神化之,使得这个本来就充满传奇的故事更富于了神奇的色彩。广泛流传中,其虚构成分日渐增多,并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题材。,宋元时出现了戏曲:宋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唐三藏;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杨景贤西游记等。,话本:元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较早,篇幅不大,宗教色彩浓厚、情节离奇,艺术较粗糙,已具备西游记故事的轮廓。除了玄奘外,已有了猴行者幻化的白衣秀士,神通广大,作为唐僧的保驾弟子,一路降妖伏魔,是西游记孙悟空的雏型。其次是此书已将原来的历史故事明确地转变为神魔故事,形成了取经的基本行程。,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字条下引梦斩泾河龙故事,标题即为西游记,其内容与现存百回本第九回前半部基本相同。古朝鲜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也概括引述了“车迟国斗圣”故事片断。另有八条注文,介绍了取经故事的主要情节,与今传百回本西游记接近。已有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故事。深沙神已演变为沙和尚,并出现了黑猪精八戒。,较完整的小说西游记,元末明初已出现,原书佚失。元人西游记已具相当规模,奠定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基本骨架。,3、版本:现存最早刊本,为明代金陵世德堂本,及李卓吾评本;清人刊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增第九回,遂成定本。,二、主题思想与时代精神的体现,主题长期以来歧说并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小说内涵之丰富。1、游戏之说。清焦循剧说云:“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鲁迅承其说,指明游戏中又兼以讥讽世态。林庚认为,西游记的成功在于其童话般的活泼自由精神,其喜剧性也来源于这种童话性。,2、寓意说。在中国历来注重教化的传统文化中,很容易对作品作出诸多牵强附会的解释。清人论,“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近者亦有“反映农民起义”、“反映市民斗争”等说。西游记作为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神话小说,并不是什么哲理、道德或政治的寓言;读者只是从其中得到一种娱乐性的驰骋幻想与诙谐嘲戏的快感。,西游记是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神话小说,不是什么哲理、道德或政治的寓言;读者从中得到一种娱乐性的驰骋幻想与诙谐嘲戏的快感。,小说的趣味,反映一定的社会氛围与人生喜好;抛开生硬的理性观念写作,其反映生活愈是自然真实。没有特别深隐的寓意,不是与现实人生无关。西游记的形成过程,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基本成型的元末,一是最后完成的明嘉靖中后期。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社会开放、思想活跃,市民阶层的力量处于上升状态。面向市民的通俗读物,其趣味与背景关系甚大。,元明新思潮中对传统权威的否定,对自由理想的向往追求;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愿望要求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古代浩瀚的文学之林,除了民间故事和童谣,几乎没有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西游记童心童趣的表现向往,正是成人在龌龊复杂的世界中难以泯灭的本性流露。它所展示的神奇瑰丽、自由天真,让我们暂时忘记现实,回归为世道沧桑所遮蔽、束缚的自由本性。,它追求自由,回归童真的可贵精神,与时代密不可分,与李贽、袁宏道等思想家和文人们的反抗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一脉相承。通过诙谐、幻想的童话形式,描绘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险克难的漫长曲折的过程中显示出的精神风貌,融铸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对民族素质的深刻反省,对于精神境界臻于完美的高度热忱和希望。,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诙谐幽默,代表了人们崇拜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结合。,唐僧的坚定不移、虔诚软弱,则体现了旧时代知识分子志行修谨,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却缺乏应对能力的性格特征。,猪八戒的贪图安逸、眼光短浅,则又反映出传统农民的保守心理。,沙和尚勤恳依顺,也折射着我国民众朴实善良的品性。,一部作品如此鲜活准确地概括出民族性格的几个重要类型,在古代小说中是不多见的。西游记的杰出就在这里,以老少皆乐的童话,在诙谐浪漫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真实。,三、西游记内容西游记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第一部分:大闹天宫取经的准备。一是准备了取经路上能铲妖除怪的英雄,交待了孙悟空的来历;二是准备了取经的僧人,交代了唐僧的来历和取经的缘起,对前后内容起了情节过渡的作用。第二部分:西天取经主体故事。西游记由两个文学母体和相应的故事,相互衔接,相互重叠地构成了小说的总框架。,第一部分:从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七回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揭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小说中孙悟空从无法无天、绝对自由的状态到受到禁制、皈依佛门正道的过程。小说对孙悟空难以拘束的一面表现得更多,表现了作者在感情上对人性向往自由的更大兴趣。,悟空破石而生,“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学会了高强本领,闯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闹冥司一笔勾掉生死簿上姓名。于是他在花果山上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这是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是在神话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人对于自身处境的幻想。只因天宫不放心,招他上天做个弼马温。本来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低下,便怒火顿生,打出天宫,回花果山自己封了个“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剿失败,只好认可他的尊衔,于是他又“喜地欢天”,在天宫里快活。,当得知王母的蟠桃会居然没有“齐天大圣”的位置,遂搅散蟠桃会,偷吃兜率宫金丹,回到花果山。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之后孙悟空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决战,最后在西天如来、东海观音、太上老君加上天宫力量的联手镇压下,终于遭到失败。,他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有意对天宫的统治秩序挑战,而是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当他为维护自由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说出“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大逆不道的话。,追求彻底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是人性的根本要求。小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后期,人们追求自由、回归童真的社会思想意识,与李贽的“童心说”等进步思想遥相呼应。这种愿望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实现,但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自由意识的追求便会破冰而出。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在心理的这种不尽合理却根深蒂固的向往。,人性的实际处境使小说不可能始终在这一方向上发展;孙悟空的失败,多少具有一种象征意味即恣野的人性不可能不受到现实力量的约制。,第二部分:13回始,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在八戒和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第二个母题是所谓“历险记”式的,这种故事便于展开离奇情节,也寓涵着人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完善和幸福的意义。小说中表现为孙悟空、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作为幻想性的神话小说,较现实题材更能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两大故事相互重叠,孙悟空并未改变其基本性格特征。取经的过程中,仍以“齐天大圣”自居,动辄夸耀自己闯地府、闹天宫的光荣历史。照旧桀骜不驯,对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尊神放肆无礼,对较受他尊重的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也常显出一副“惫懒”相,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讥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当唐僧冤屈他,赶他出取经队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取下“禁箍咒”,恢复自由自在的生活。,对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尊神放肆无礼,对较受他尊重的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也常显出一副“惫懒”相: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讥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佛法无边”,“禁箍咒”牢不可破,他又只能接受现实;与妖魔斗争发生困难时,还要常求助如来、观音、老君乃至天宫诸神将。孙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保护唐僧取得真经的过程,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英勇和广大神通,以及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因此也使自己获得“正果”,在灾难的磨炼中使人生得到净化和完成,从一个天地精气所生的野神成为“斗战胜佛”。,五圣成真,小说创作目的,是给读者以阅读的快感,一本正经的教训甚少,戏谑嘲弄的成分十分浓厚,显示了自由活泼的风格。,庄严尊贵的神佛,在作者笔下常显出滑稽可笑的面貌。玉皇大帝懦弱无能、太白金星迂腐而故作聪明,观音菩萨欲借净瓶给孙悟空,还要他拔脑后的救命毫毛作抵押。西天佛地,唐僧“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不肯“白手传经”,唐僧只得以紫金钵盂交换。,如来堂而皇之地为敲诈勒索行径辩护:“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老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佛祖成了斤斤计较的生意人,表现出世俗欲念无所不在、人皆难免的意识。以庸常的观念看待神圣事物,透露出商业社会的气息。,西游记立足民族文化,吸取外来文化营养,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最显著的特色,是主要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的社会性、动物的生物性及神魔的神奇性有机地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加上浪漫的想象,奇妙而融洽地表现了出来。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本书的成功首先在于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及唐僧等的独特形象。,1、孙悟空的形象来源,有印度史诗、本国神话及二者之综合三种观点。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一书中的神猴哈奴曼,与美猴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猿猴变化的故事在六朝至唐代小说中不乏其例。唐小说中有大量表现精怪变异题材的作品,如李公佐古岳渎经所载“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祁,其“神变奋迅之状”和叛逆色彩,与孙悟空比较接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等)。,孙悟空是集天地之精华,由仙石幻化而出的一个精灵。他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即他的神魔性;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的特征和人性童真的混合。,大闹天宫是对于绝对自由的追求,是生命力的恣意宣泄;而取经是人类对于更高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就不是自由自在的恣意撒野所能够达到的。所以,按照心性修炼的思路,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控制,那个紧箍咒使孙悟空“心猿归正”,由一个翻江倒海的野神变成了追求功果的真神“斗战胜佛”,由此也体现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命历程。,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既与他错投猪胎带着猪的特征有关,又是人性中惰性的一种表现。,八戒的形象,有着可爱与可笑的两面性。不怕赃累,能吃苦,是悟空的得力助手;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不忘自己是“天蓬元帅”下凡。另一方面,好打个人小算盘,攒私房钱,好占小便宜,贪恋女色,爱说谎等等。八戒的形象: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猾,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亲切可爱又可笑。,八戒形象,体现了小说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对人性固有弱点的宽容态度,也显示了文学人物类型进一步向真实、日常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四圣试禅心,唐僧保留着历史上玄奘大师虔诚苦行的一面,对取经事业坚定不移、不辞劳苦、追求真理、富贵美色不能动摇的决心;另一方面,又将封建儒士的正统观念与佛教信徒的虔诚、愚昧巧妙地结合起来,带着元人对儒士的嘲讽。,唐僧和孙悟空的身上,体现了现实中人的两种思想品质信心和勇气。唐僧我们看到的是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毅力;孙悟空我们看到的是勇猛顽强、无畏无惧、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猪八戒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沙僧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中的憨厚和朴实。,2、情节和结构的特色情节紧张曲折,精彩尖锐;故事生动有趣,又互不雷同,摇曳生恣,引人入胜。结构上由大闹天宫、西天取经两部分组成。闹天宫为取经中悟空的非凡事业做了铺垫。两个母题,统一在孙悟空的形象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西游记虽由众多零散故事汇聚而成,每个故事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其连续性和一贯性,形成结构的完整性。,3、浪漫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