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吴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吴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吴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吴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程标准:(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讲话,含义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毛泽东“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刘少奇“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人民日报,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计划经济: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优点: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缺点: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权力调配资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经济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4)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前提,内容,目标,实质,根本目的,2、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二、经济体制改革,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历史原因,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旧体制,农民缺乏自主权,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概况,全村有20户人,常年外出讨饭的有19户。,好年景,差年景,案例分析,凤阳花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改革途径: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什么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2、分配方式:,3、基层组织:,4、流通体制:,5、产业结构:,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由单一型到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1978年,先是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实行,普遍实行,机构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有力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集体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管理方式,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你认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的含义是什么?这些厂长能否如愿?,(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5、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原因,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2)内容,CHINAMovingAwayfrom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1985年9月23日。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中国真的远离社会主义道路了吗?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什么困惑?,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解体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摘编自激荡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挫折,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提出目标: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2、建立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3、特点,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知识结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问题探究: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邓小平、袁隆平。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