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学研究方法1_第1页
资源学研究方法1_第2页
资源学研究方法1_第3页
资源学研究方法1_第4页
资源学研究方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学研究方法MethodsandTechniquesforNaturalResourcesResearch,甄霖64888196zhenl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1001012010年2月22日,甄霖,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西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硕士2000年: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资源管理学硕士2003年:亚洲理工大学环境、资源与发展学院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专业博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补偿、土地空间功能性。研究兴趣:自然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作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及效应研究自然资源研究和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任课教师简介:,主要研究工作:围绕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机制支付意愿生态补偿机理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消费模式、消费倾向和效用函数、以及计量体系,开创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负责多项国家及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类社会系统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国家973科学发展计划课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生态安全对策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中国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实施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开发”;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提高区域协调度的多尺度计算机仿真技术研发”;欧盟第六框架项目“中国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和敏感性分析”;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蒙古高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资源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消费与驱动力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德国、美国、蒙古、日本和国际组织如ICIMOD,UNDP,IUCN,UNESCO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的研究团队。近年在资源生态和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领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在有影响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0余篇;在著名的德国卡塞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联合出版中文专著近10部。,任职情况: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国际蒙古高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土地计划(GLP)北京节点中心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委员会资源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此外,是国际著名刊物“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和生态学报等刊物的长期审稿专家、资源科学、环境经济与政策等学术刊物编委。,代表性学术著作:在地理资源所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其中SCI/SSCI十余篇,2006年在著名的德国卡塞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联合出版中文专著7部。,吕耀,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近年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相关研究领域做出了公认的重要贡献。,主持完成多项国内外研究项目。代表性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市土地承载力潜力评价技术研究”(2007-2010)、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首都人口功能区划定位及政策取向”(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农业多功能性的识别、评价及政策含意研究”(2003-200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延伸支持领域前沿项目“区域综合因子对农业多功能构成的影响机理研究”(2004-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调研项目“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RolesofAgricultureinDevelopingCountries项目中我国农业环境功能的量化研究;农业部委托课题“世界功能多元化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与“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精准种植研究”中“精准农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价体系”专题的研究。主要参与的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人地关系的我国内地与沿海能源安全差异性研究”(2008-2010);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三期领域前沿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下“世界资源格局与中国资源地缘政治”课题(2006-2007)。,邓祥征,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土地系统计量模型、区域生态过程动力学。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18篇被SCI/SSCI、CSA、EI收录;出版专著两部;被国外著名高校、学术团体、国际机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余次;先后参与、承担中日、中美、中德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推进了我国在土地系统结构变化与格局演替动力学与过程模拟方面,推动了经济学、地学与GIS技术之间的学科交叉及其前沿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发完成的土地系统动态模拟系统(DLS)与农业生产力估算系统(ESAP)、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区划(SIZES)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教学计划,40学时,学时学分:40/2教学方式课堂讲座小组实践练习(workshop)小组课外作业主要参考书将在各讲后推荐主要参考书,并印发阅读材料。考核平时成绩:60期末开卷考试:40,教学目的,总体目标: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资源系统的相互作用及效应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是资源学研究的关键。本课程系统地讲授资源研究国内外最新方法和技术,以使学生掌握并在研究中熟练应用所学方法和技术进行自然资源研究。本课程兼具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遥感与GIS等专业的知识,是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必修课。具体目标:了解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方法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应用所学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源研究,授课提纲,一、研究总体框架构建与人类资源利用研究方法(甄霖)1.研究类型与方法概论:2月22日自然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主体内涵,基本研究类型、研究途径和方法2.研究的建构:3月1日研究设计,研究的概念化与操作化,指标、量表和分类法,技术路线构建方法3.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构建和应用:3月8日文献综述方法,概念框架构建方法及例举4.协调计划(CoordinationSchema)构建和应用:3月15日协调框架概念、构建、应用5.调查研究方法:3月22日路线图、抽样技术、问卷设计与调查技术、访谈研究法、PRA与RRA方法6.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及其应用:3月29日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如何应用此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例举利益相关者分析在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应用,授课提纲,二、重点领域研究方法与资源利用的综合效应评价方法(吕耀)7.自然资源学及其研究概况:4月5日相关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重点领域研究方法8.自然资源研究的需求:4月12日资源研究成果的应用、国际资源研究热点及主要研究方法9.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影响评价方法:4月19日技术经济学方法,如CBA(cost-benefitanalysis)、生产函数法等,案例分析10.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方法:4月26日环境影响评价(EIA)、社会/政治影响评价(地缘政治效应,等)、案例分析,授课提纲,三、空间技术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邓祥征)11.土地系统计量学:模型与实证5月3日土地系统动态模拟原理与软件系统、土地用途转换分析模型与案例,授课提纲,四、资料分析与论文撰写方法(甄霖)12.资料分析方法:5月10日统计资料分析方法,调查资料分析方法13.研究论文写作:5月17日中英文(SCI/SSCI)研究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总复习及答疑。五、课程考核(甄霖)14.课堂开卷考试:5月24日,调查问卷设计,七、问卷主体的设计技巧(一)问题设计3.问题的结构开放式:问题留白封闭式:问题备选答案半封闭式问题,部分内容简介,DirectDriversofChangeChangesinlanduseSpeciesintroductionorremovalTechnologyadaptationanduseExternalinputs(e.g.,irrigation)ResourceconsumptionClimatechangeNaturalphysicalandbiologicaldrivers(e.g.,volcanoes),IndirectDriversofChangeDemographic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marketandpolicyframework)Sociopolitical(governanceandinstitutionalframework)ScienceandTechnologyCulturalandReligious,HumanWell-beingandPovertyReductionBasicmaterialforagoodlifeHealthGoodSocialRelationsSecurityFreedomofchoiceandaction,LifeonEarth:Biodiversity,MAConceptualFramework,MangroveConversion,PrivateNetPresentValueperhectareMangrove:$91ShrimpFarm:$2000,1987,1999,PublicNetPresentValueperhectareMangrove:$1,000to$3,600ShrimpFarm:$-5,400to$200,Source: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SathirathaiandBarbier2001,Source:UNEP,利益相关者分析Howtoassesthismulti-functionallandscape?,Stakeholderanalysis,Step2:Prioritizing(区分),被影响者,影响者,生态补偿分担率:,y代表社会对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k为y的最大值,t为人民生活水平所处的阶段,a,b为常数。,通过转换,t为恩格尔系数,yi为分担率;Eni为恩格尔系数,生态补偿分担率估算模型,土地系统动态模拟系统(DLS),区域用地结构变化均衡分析系统(CGELUC),区域用地结构变化情景分析(SDLUC),SDLUC用地结构主要因果关系反馈图,第一讲研究类型与方法概论资源学研究的主体内涵基本研究类型、研究途径、研究框架,人类生活的世界:一个是地球赋予的自然世界;一个是自己创造的社会世界。季羡林,1999。人文地理学与天人合一思想,资源学内涵,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机制中必然有附加的人类劳动,也就必然内含有社会因素。自然资源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相联系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和开发利用,都受特定时间、空间所制约,这就是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关系,自然资源是使社会资源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社会资源使得自然资源能够进入生产领域,二者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远古时代:自然资源决定论近代:社会资源决定论上述关系转化的两种表现形式:资源丰富的国家不一定贫穷,资源匮乏的国家不一定富裕。社会资源的研究已经成为自然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向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增长期:自由取用资源发展期:资源利用与配置可持续发展期:资源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相关理论:天人合一;神化自然;天人对立;唯心辩证;唯物辩证。环境决定论(黑格尔三种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学说);或然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征服论;协调论。,旧石器时代:100万年完全依赖自然界现成品生活。对自然资源利用:生活资料:野兽、鱼类、野生植物生产资料:石头、树枝、骨头,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古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石器时代:1万年村落原始农牧业手工业、陶器对自然资源利用:生活资料:栽培、加工动、野生植物生产资料:铜石并用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资源环境破坏不大。,奴隶社会:公元前3000年城市出现青铜器时代开采地下矿冶炼灌溉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明显增加。,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铁器时代、冶炼开采地下矿水能、风能、火药灌溉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古代三大学说:顺天无为:顺应自然制天有为:人可以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相处,近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蒸汽机焦煤内燃机石油飞机、化肥火电站,磷、钾,人造纤维、塑料褐煤、石油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稀有元素燃料原料,特点: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环境问题出现。,现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环境问题凸现:“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科学技术革新:生态系统理论、系统论、计算机国际社会对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意识加强:IBP,IHDP,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特点:逐渐转向可持续开发利用。,NaturalSources,TeragramsofNitrogenperYear,Source: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资源的可使用量:资源可获得量与资源保存量之差。可获得量取决于天然存量、可再生资源的生产速度、不可再生资源的新探储量增长速度和资源的替代速度;保存量取决于资源在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保护意义上的价值、资源在生态意义上为满足其它资源存在需求时的价值、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价值、资源及其所在生态系统对人类压力的耐受和恢复力所体现的价值。经济开发利用的效率问题:自然资源进入经济活动时,净效益必须大于零。即:总产值生产成本环境成本0,资源可利用的限制条件,资源研究:范围界定,自然资源系统本底状况时空分布价值*,*自然资源价值:使用价值(经济、环境)、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人类社会系统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消费资源管理行为,资源学研究方法,强调以下方面:总体思路与架构人类对资源利用研究资源利用的综合效应研究资源空间分布与合理配置研究,资源学研究理论基础,生态学:将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以及环境整合在一起,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它们的相互作用在一个单一的框架内加以分析。强调一个完整或整体系统的功能。人类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强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人类生理上的、文化上的、行为上的调节和适应,都应保障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社会学: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社会系统对资源的消费和管理行为;确定参与式资源利用和管理规划及政策取舍。社会学:强调人类对资源的管理行为、管理机构及政策、技术革新、经济学:资源利用开发遵循价值规律。资源开发变为社会资料在经济领域流通时,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特征。价值规律在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中起调节作用,调节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使其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得到合理分配,获取最佳效益。物理学:惯性理论资源的永续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资源互补和资源替代研究。,自然资源分类(按固有特征),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资本,一种经济需要5种类型的资本来适当地运转:以劳动和智力、文化和组织形式出现的人力资本;由社会机构和集团构成的社会资本;由现金、投资和货币手段构成的金融资本;包括基础设施、机器、工具和工厂在内的加工资本;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NaturalcapitalThenaturalresourcestocksfromwhichresourceflowsusefulforlivelihoodsarederived(e.g.land,water,wildlife,biodiversity,environmentalresources)SocialcapitalThesocialresources(networks,membershipofgroups,relationshipsoftrusts,accesstowiderinstitutionsofsociety)uponwhichpeopledrawinpursuitoflivelihoodsHumancapitalTheskills,knowledge,abilitytolabourandgoodhealthimportanttotheabilitytopursuedifferentlivelihoodstrategiesPhysicalcapital(实物/有形资本)Thebasicinfrastructure(transport,shelter,water,energyandcommunications)andtheproductionequipmentandmeanswhichenablepeopletopursuetheirlivelihoodsFinancialcapital(金融资本)Thefinancialresourceswhichareavailabletopeople(whethersavings,suppliesofcreditorregularremittancesorpensions)andwhichprovidethemwithdifferentlivelihoodoptions,UseoftheProductiveBase,Thefourendowmentsofasocietyproducethedifferentgoodsandservicesthatweconsume:PhysicalCapital+HumanCapital+NaturalResourcesMarketCommoditiesSocialCapital+HumanCapitalEconomic+SocialSecurityNaturalCapitalEcosystemServicesBut,Theserelationshipsalsohavenegativefeedbacks,iftheyarenotmanagedefficiently!Thecomponentsoftheproductivebasecanbeusedforconflictingpurposes.,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概念框架,如何构建此框架并对此进行定量研究?,中科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刘雪林,2009.,技术路线,研究类型,理论研究: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以自然现象作为其构成变量的研究,所有生物按照惯例都被归为自然现象。应用研究:是为了改变现实世界的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进行的研究。是用来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现有问题的,其整个研究工作过程都应当采取有效的和公认的方法来进行。资源学研究:其相应变量既包括自然也包括人文现象;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研究。,研究途径,演绎研究方法:从带有普适性的理论理解出发,引出(演绎出)一个期望,最后是一个可检验的假设。归纳研究方法:从观察开始,然后寻找可以建立普适性原则的模式。,资源学研究理论与概念,概念: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资源学研究框架与流程,选题:理论性的、现实性的找出问题并陈述所研究的问题:明确问题并且探索其根源、尺度、范围和严重性。区分现实世界问题和研究问题研究的合理性:包括进行一项特定研究的理由。研究的范围:对所有参数及其包含的变量进行清晰的描述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目标:清楚的说明进行研究的原因以及研究的具体事项或问题关于理论/模型实施的文献综述定义关键术语和概念研究假设/无效假设:概念性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陈述,用于指导研究和说明预想结果。,数据收集方法数据验证和处理方法数据分析和解译的技术解释/建立指标诊断/分析/预后结果分析和总结结论讨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研究的合理性:需要涵盖的要点,-特定议题的资料或数据的搜集;-对于先前研究结果的持续和扩展,缺乏进一步分析和解释,缺乏对于公众争论焦点和兴趣的关注,或缺乏对事态现状的关注;-缺少证据;-现有模型不适当;-现有方法的无效性;-现有理论的不相容性;-规划的需要;和/或-对现有模型进行更新和补充。,研究目标确定,获取信息,并构建研究问题的框架;适于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计划、政策、规划或战略的形式表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加强方法、技巧、途径和程序,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模型的研究。,研究合理性表述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主要消费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认定,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和意愿,消费效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因素,中科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刘雪林,2009.,研究目标表述:例举,界定泾河流域人类消费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供给与消费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因素,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方式、意愿、偏好和效用,研究目标,冲突分析,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建议,中科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刘雪林,2009.,研究界面和内涵:细化研究议题,研究内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管理的概念框架(甄霖等,2008),研究内容,建立假设的必要性,自然科学研究通常是为简单追求获取某种解释而进行的,最终,主题问题将被假定,并对其细节进行真伪检验。而对社会科学而言,为满足其探究、生成信息和为行动做准备的目标,不一定需要假说,而且有时假说甚至是不能适用的。尽管如此,在不少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制定假说是不可或缺和必需的,比如在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中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基础研究中进行的建模都需要制定假说。,假设制定一般原则,假设必须概念清晰假设要有实证参考假设必须具体假设应与可用的方法相关假设应与一种理论体系相关,建立假设的必要性:举例,在研究中提出假说的首要原因是为了质疑从先前研究结果当中得出的现行解释,然后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在技术术语上,我们取消现行的解释,并制订虚无假说,表示为H0,而与虚无假说对立的现行解释称为对立假说,表示为H1。例如:关于“高度城市化国家的人均收入不同于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这种说法是基于一个有关国家间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研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虚无假设将是:H0:“高度城市化国家的人均收入与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并无差异”。只有虚无假设被否定的时候,预期结果才会对作为研究假说的先验解释进行检验。如果虚无假设被接受,那么在当前研究的情形下,那种理论性的解释是不成立的。于是对研究人员来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即选择替代的概念性变量还是进行更多的个案研究,抑或两者同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