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_第1页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_第2页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_第3页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_第4页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文本法人代表:毕跃洪顾问副总规划师:赵晦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杨铸、蒋路平编制人员名单:罗珑、刘帆、梁芳芳、李韬、余祥涛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一条 规划目的 1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 1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1第四条规划期限 4第五条规划依据 4第二章保护规划8第六条资源分级保护 8第七条资源分类保护 9第八条建设控制管理 10第九条 生态环境保护 14第三章 游赏规划16第十条 游客容量 16第十一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 16第十二条 景区规划 18第四章 设施规划20第十三条 道路交通规划 20第十四条 游览设施规划 22第十五条 基础工程规划 25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31第十六条 居民点调控类型 31第十七条 居民点调控措施 31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32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协调 32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33第二十条 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35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38第二十一条 环境影响识别 38第二十二条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8第二十三条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39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措施 41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方法和建议 44第八章 近期规划实施46第二十六条 近期实施重点 46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及“保护为先,利用优化,统筹协调、突出特色、完善管理、渐进整合”为指导方针,切实把保护好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放在首位,优化利用好其风景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大乌江,特编制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1.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风景名胜区涉及范围:北起他山摩崖(北纬27.440211,东经107.529761),南至花山中学(北纬27.355365,东经107.652222),东起高碑村(北纬27.487592,东经107.785270),西至余家寨(北纬27.361815,东经107.429900),东西宽约35km,南北长约27km,总面积为109.7km(见图1-1)。核心景区范围:北起坪桃组(北纬27.412730,东经107.569414),南至河坝组(北纬27.396419,东经107.558084),东起构皮滩大坝湖面(北纬27.375031,东经107.639026),西至鹰嘴岩大桥(北纬27.425380,东经107.533893),东西宽约11.7km,南北长约3.5km,总面积为14.4km(见图1-2)。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1.风景名胜区性质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以横贯余庆县中部的大乌江为主体,以资源保护、观光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河流型省级风景名胜区。2.风景名胜资源特征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类型多、数量大,主要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变化性和可创新性、时限性和区域性特征。3.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3.1资源类型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分布较广,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其中自然景观分3个中类,6个小类;人文景观分为2个中类,5个小类。景点综合评分表大类中类小类景点名称自然景观地貌景观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朝阳洞、骆驼峰、江心石、二郎峰、仙童峰、乌江画廊、飞龙湖崖壁、出水洞、缩头山、平桃营盘山、神仙岭、十八仔猪山、盔缨石沉积与构造飞龙湖断层景观、飞龙湖褶皱景观、赤岩壁生物景观树木古树林、罗家寨古树群、榉木林、杨柳沟古树群、平桃原始森林、楠木古树、野生动物栖息地猕猴群水域风光河段沙水湾人文景观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天下第一长龙、百亩荷塘居住地与社区万里村、民族风情园交通建筑鹰嘴岩大桥水工建筑构皮滩大坝遗址遗迹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廻龙渡、红军墓、他山崖其中,由于两个水电站,三条高速公路以及乌江航运建设工程的前后建设完成,风景区内的水面以及外部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有景点41处,保留14处,淹没25处,新增景点16个。3.2资源评价一共有34处景点,一级景点共有2处,二级景点共有6处,三级景点共有19 处,四级景点共有3处。其中,廻龙渡景点是省级文物保护景点。景点综合评分表编号景点景物景观类型等级综合评分行政位置(镇、村)1朝阳洞地貌景观二76花山苗族乡2万里村民族风情三65花山苗族乡3猕猴群生物景观三66花山苗族乡4古树林生物景观二72花山苗族乡5天下第一长龙(新增)人文景观三级63花山苗族乡6百亩荷塘(新增)人文景观四级58花山苗族乡7罗家寨古树群(新增)生物景观三级69花山苗族乡8鹰嘴岩大桥人文景观三级69花山苗族乡9榉木林生物景观三61构皮滩镇10飞龙湖崖壁(新增)地貌景观二级74构皮滩镇11飞龙湖断层景观(新增)地貌景观三级67构皮滩镇12飞龙湖褶皱景观(新增)地貌景观二级77构皮滩镇13构皮滩大坝(新增)人文景观二级77构皮滩镇14骆驼峰地貌景观三63大乌江镇15廻龙渡名胜古迹一级88大乌江镇16沙水湾水域风光二75大乌江镇17江心石地貌景观三66大乌江镇18二郎峰地貌景观三64大乌江镇19仙童峰地貌景观三62大乌江镇20乌江画廊(新增)地貌景观一级84大乌江镇21杨柳沟古树群(新增)生物景观三级65大乌江镇22缩头山(新增)地貌景观三级63大乌江镇23赤岩壁地貌景观三69关兴镇24盔缨石地貌景观三65关兴镇25青山龙头岩(新增)地貌景观四57关兴镇26楠木古树生物景观三级62龙家镇27平桃原始森林(新增)生物景观三级66龙家镇28平桃营盘山(新增)地貌景观三级60龙家镇29十八仔猪山(新增)生物景观四级54龙家镇30神仙岭(新增)地貌景观三级61龙家镇第四条规划期限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35年,分为两期:近期:2018-2025年远期:2025-2035年第五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以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编制的有关规范、条例为基本依据。同时本规划参考和衔接了当地此前制定的城乡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各级各类相关规划,主要包括:1.国家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2行业规范(1)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4)城市规划编制方法(2006);(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6)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7)贵州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2005.8;(8)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9;(9)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5.12;(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建城201593号);(11)森林防火条例;(1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3)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1995);(14)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1999);(1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1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2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HZB1-1999);(2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2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J1302003);(31)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32)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4)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5)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国办发201310 号);(6)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0 年);(7)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黔府发201242号);(8)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12.1 起实行);(9)贵州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4-2030 年);(10)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1)遵义市“十三五”文化体育事业及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12)遵义市乌江旅游带总体规划;(13)余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14)贵州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15)余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6)余庆县飞龙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17)余庆县旅游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二章保护规划第六条资源分级保护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余庆大乌江从鹰嘴岩到构皮滩水电站的自然景观是本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该范围划为一级保护区。北起坪桃组(北纬27.412730,东经107.569414),西安80坐标(X3034.441,Y36457.364)、南至河坝组(北纬27.396419,东经107.558084),西安80坐标(X3032.267,Y36455.582)、东起构皮滩大坝湖面(北纬27.375031,东经107.639026),西安80坐标(X3029373.1907,Y36463.951)、西至鹰嘴岩大桥(北纬27.425380,东经107.533893),西安80坐标(X3036.382,Y36453.463),东西宽约11.7km,南北长约3.5km,总面积为14.4km,占总规划面积的13.12。2.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鹰嘴岩以上和构皮滩水电站以下的河谷两岸为二级保护区。四至坐标为北(北纬27.440852,东经107.529255),西安80坐标(X3036954.1236,Y36453973.6525)、南(北纬27.366073,东经107.665877),西安80坐标(X3028412.2487,Y36465239.3876)、东(北纬27.491042,东经107.776644),西安80坐标(X3042201.9592,Y36477456.8046)、西(北纬27.362794,东经107.430048),西安80坐标(X3027751.6231,Y36442846.5064),东西宽约34km,南北长约9.1km,总面积为39.18km,占总规划面积的35.7。3.三级保护区(控制建设范围)在风景名胜区内除了一、二级保护区外都属三级保护区,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大部分地域属于此范围。四至坐标为北(北纬27.440211,东经107.529761),西安80坐标(X3037064.735,Y36453973.6525)、南(北纬27.355365,东经107.652222),西安80坐标(X3027955.0958,Y36465113.1426)、东(北纬27.487592,东经107.785270),西安80坐标(X3042189.4419,Y36477671.1266)、西(北纬27.361815,东经107.429900),西安80坐标(X3026680.6674,Y36442011.5881),东西宽约35.9km,南北长约9.1km,总面积为56.12km,占总规划面积的51.2。4.外围保护区根据“01总规”对外围保护区的界定,本次规划同样将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一至三公里的范围作为外围保护区,为保护大乌江的水质环境,上游至江界河大桥以及县境内注入乌江水域的主要支流包括在外围保护区内。第七条资源分类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界线范围内113.2平方公里的区域。在保护培育规划中,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景观资源,根据大乌江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环境特点,结合其现状问题,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分类保护规划。1古树名木保护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具体的保护措施见说明书。2水景水域保护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内的瀑布、碧潭、溪流、泉眼、湖泊、水库、坑塘等各类水景水域遍布各景区,这些水体不仅是风景名胜区内景观、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保护措施见说明书。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它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拥有相当丰富的物种存量,本身是座天然植物园。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经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鉴定,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树木约有65科、148属、194种(乔木树种92种,灌木、灌丛、藤本102种),其中,有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2种。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内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动物资源(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20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省级保护动物49种。对景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的保护措施见说明书。4地质遗迹规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地貌别具特色,由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及流水地貌三位一体而构成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许多还是重要景点的构成主体,如飞龙湖断层景观、飞龙湖褶皱景观、赤岩壁、骆驼峰等等,在各项景观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较高的地学旅游品位,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观光旅游价值。因此必须对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进行专项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见说明书。5人文景观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见说明书。第八条建设控制管理1.分区设施控制管理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规范,以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范围,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设施控制管理。设施控制管理一览表 分类名称 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外围保护区1.道路交通栈道土路石砌步道其它铺装机动车道、停车场索道等2.餐饮饮食点野餐点一般餐厅中级餐厅高级餐厅3.住宿野营点家庭客栈一般旅馆中档宾馆高级宾馆4.宣讲咨询解说设施咨询中心博物馆展览馆艺术表演场所5.购物商摊小卖部商店银行6.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医院疗养院7.管理设施景点保护设施游人监控设施环境监控设施行政管理设施游览设施风雨亭休息椅凳景观小品9.基础设施邮政设施电力设施电讯设施给水设施排水设施环卫设施防火通道消防设施10.其它科教、纪念类设施节庆、乡土类设施宗教设施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新设置;禁止设置;不适用2.分区活动控制管理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规范,以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范围,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活动控制管理。活动控制管理一览表分类名称 活动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外围保护区旅游活动1.按指定路线游览2.探险登山3.骑自行车游览4.摄影、摄像5.采摘6.篝火晚会7.烧烤8.室外歌舞集会9.游泳10射击射箭11.蹦极、攀岩、滑翔、等各类极限运动12.冰雪活动13.野营14.民俗节庆15.劳作体验经济社会活动1.伐木2.采药、挖根3.开山采石、采矿挖沙4.放牧5.赢利性捶拓6.人工养殖、种植7.抽取地下水8.构筑堰坝9.商业活动科研活动1.采集标本2.科研性捶拓3.钻探4.观测5.科教摄影摄像管理活动1.标桩立界2.植树造林3.灾害防治4.引进外来树种5.监测6.解说活动注:应该执行;允许开展;有条件允许开展;禁止开展;不适第九条 生态环境保护1.环境大气保护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一级控制区、二级控制区、环境控制缓冲区和交通稠密区。一级控制区(环景区公路以内除二级保护区、环境控制缓冲区之外的区域)近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中远期执行一级标准);二级控制区(公路沿线花山乡、万里乡及其他乡镇居民聚集区)近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接近一级标准(中远期执行一级标准);环境控制缓冲区(环景区公路内侧500米至外侧500米,公路线两侧50米内除外)近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中远期执行二级标准接近一级标准);交通稠密区(公路线两侧50米内)近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中三级标准(中远期执行三级标准)。2.水环境保护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严格控制区、游览娱乐区和景观用水区。严格控制区(分级保护规划中一级控制区)近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中远期执行类水域标准);游览娱乐用水区(二级控制区)近期执行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中远期执行类水域标准);景观用水区(三级控制区,)近期执行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中远期执行类水域标准)。3.声环境保护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一级控制区、二级控制区、环境控制缓冲区和交通稠密区。一级控制区(环景区公路以内除二级保护区、环境控制缓冲区之外的区域)近期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0类标准(中远期执行0类标准);二级控制区(公路沿线花山乡、万里乡及其他乡镇居民聚集区)近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93中1类标准接近0类标准(中远期执行0类标准);环境控制缓冲区(环景区公路内侧500米至外侧500米,公路线两侧50米内除外)近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93中1类标准(中远期执行1类标准接近0类标准);交通稠密区(公路线两侧50米内)近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93中3类标准(中远期执行3类标准)。4.植被覆盖保护根据“中国植被区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至2017年,余庆县完成1000公顷封山育林,8.772km行道树,5934.5植物(香根草)护坡工程,公路两旁栽楠竹19664窝31000,红军纪念园区绿化3500。第三章 游赏规划第十条 游客容量参照类似旅游区基本空间标准,确定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标准。采用水域面积容量法和线路容量法进行测定。表旅游区环境容量总计湖面日容量湖面年容量10450人次313.5万人次游线日容量游线年容量4875人次146.25万人次旅游区日容量旅游区年容量总计15325人次459.75万人次在游客容量计算过程中,一般将景区日容量与年容量增加10作为景区日极限容量与景区年最大承载量。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日容量为15325人次,瞬时游客量为4945人次,日极限承载量为16857人次,年容量为459.75万人次,年最大承载量为505.73万人次。第十一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1.特色景观类型与展示主题以峡谷崖壁、奇峰异石、原生植被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可供人们观光游览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特色景观一览表名称类型展示主题廻龙渡红色文化通过解说与现场的感受,切身体会红军先烈为祖国,为人民拼搏奋斗的场景廻龙场红军战斗遗址红色文化飞龙湖水域风光游船体验,水质清澈,湖面开阔,光华闪烁,微风吹拂。层层碧波荡漾,动静形色交错,湖面变化万千乌江画廊地形地貌远山神密、近山奇雄、沟壑清幽、山峦秀丽构皮滩大坝水工建筑“西电东送”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世界第一高坝鹰嘴岩交通建筑横跨乌江,雄伟壮阔2.解说展示场所与方式2.1解说场所解说场所是指开展解说活动的具体载体。只有将解说规划落实为现场的实际设施配置,才能促进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解说管理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充分发挥解说的功能。规划中解说服务场所分为三类:2.1.1游客中心游客中心是指向游客提供游览所需的信息、资料的场所,具有综合的服务职能,对象主要是针对观光游客。2.1.2游步道根据游客登山的需要,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在游步道两侧的适当位置设立文字说明和图解式的解说牌,协助游客在自导式游览的过程中了解景观及资源内容,如登山步道的观景点、主要步道出入口。登山口设立相关的资讯解说牌与游览路线图示及安全注意事项。2.1.3自导式游览指在非高峰日,游客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和特点到风景名胜区的各个区域按照解说指示牌自行观赏景物,并从中获得环境教育的游览方式。2.2解说方式2.2.1向导式解说亦称导游解说服务,以具有能动性的专业导游人员向游客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2.2.2自导式解说自导式解说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它的形式多样,包括视听媒体、室内展示、出版品与印刷品等。2.2.3解说丛书内容多是有关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介绍。2.2.4解说手册以手册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在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应知道的和应遵守的事项。2.2.5解说画册大乌江风景名胜区风景的画册,沿江步道的图解画册,红色文化画册、珍稀野生动植物画册及游憩区的旅游导游图等。2.2.6解说报告主要是有关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些研究报告,如解说系统的调研报告,游憩资源及游憩模式的研究报告,某某珍稀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2.2.7 智慧导览解说通过手机或网络获取各景区、酒店等接待量的实时信息,为科学规划旅行线路提供决策依据,引导旅游流。游客可以根据手机里的导览图进行游览,每到一景点,手机将自动播放讲解。游客还可自定游览时间,系统针对不同停留时间,设计最佳导览路线。游客通过下载手机 APP,或者租用定制导览终端的模式提供自助导览服务,建立 GIS 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以及自动播报功能。以音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景区、景点信息,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电子导游等服务。第十二条 景区规划1.景区划分1.1 飞龙寨景区根据现状发展情况得知,飞龙寨景区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游船码头,小型机场等设施,特将此区域划定为游览综合服务区。主要提供咨询,接待,管理,运输等服务。1.2 花山乡景区花山乡是本区域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以苗族为主,在万里村和花山村,已培育有万亩茶园和柑橘生态基地,故将此片区域划定为民族生态游赏区。规划主要内容有民族风情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并规划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馆、厕所等。1.3 金城峡景区主要根据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及资源特点来划定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是游船体验地形地貌景观,生物景观,观光游览乌江峡谷的风景。1.4 廻龙场景区本区域位于大乌江中段,以廻龙桥为中心,主要是以廻龙渡景区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主,体验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廻龙场战斗遗址的雄伟场景。也有江心石,龙吟石、二郎峰、仙童峰等自然景观。1.5 牛尾滩景区老林河是大乌江的支流之一,随着该段大乌江水位的提升,老林河的水位也发生变化,老林河河谷区域主要以“奇”为特征,古木丛生,溪水清澈透底, 山崖峭壁险俊,岩体各具情态,资源保护较好,观赏价值很高,非常适合探险和摄影。第四章 设施规划第十三条 道路交通规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所在交通片区是余庆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体系主要由公路和航运组成,不仅要满足风景区外部辐射、内部游赏等交通要求;也必须使风景区内村镇达到“村村通公路”目标。1.对外道路交通规划1.1汽车站规划风景区规划2个汽车站,1个位于飞龙寨,为花山乡4级客运站,主要为飞龙湖风景区居民出行服务;1个位于廻龙场,为新规划旅游客运站,主要为游人服务;大乌江镇、万里村、坪桃区、老林谷、浪水湾分别规划公交停靠点,设置公交站场和配套停车场。1.2对外交通公路网为加强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对外界的快速交通能力,规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专用高速公路,起点在花山乡花山村,由花山村接余遵高速公路,全程路线长5.4km。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其余外部交通呈三角形,组成风景区对外交通骨架。组成三角形东线道路为“204省道”,是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骨架公路之一。组成三角形西线道路为“道新高速”,是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骨架公路之一。组成三角形南线道路为“余遵高速”,是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规划骨架公路之一。2.内部道路交通规划2.1公路网交通规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受河流切割,地形破碎。顺应地理空间格局,规划形成“外围环山、内部沿江、水路连接”的交通体系。既满足村村通公路目标,又适应风景区游览路线要求。风景区北部规划道路坪桃榉木林、坪桃大坪、大坪箐口、箐口新光、沙湾新光5条车行游览线路,全长总共19km,规划为3级公路。风景区东北部对新光高碑段道路进行改造,改造等级为3级公路。风景区南部新建构皮滩镇飞龙湖Y010道路,全长5.96km,规划为2级公路。北部规划道路、东北部道路与南部道路新建、改造,组成风景区北部外围环山路线。风景区内部规划构皮滩大乌江镇、沙湾新光道路,全长总共9km,规划为3级公路。风景区南部对花山万里、三星寨构皮滩、关塘大乌江镇3条道路进行改造,全长总共13km,改造等级为2级公路。风景区内部规划道路与南部改造道路,组成风景区内部沿江路线。2.2航线规划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航线是水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保留现在的人渡航线,增设红色文化体验区与生态旅游风景区游览航线,规划在廻龙场景区建立慢性船航线,老林河景区建立两条快行航线,每条航线要设航标灯。3.交通设施规划3.1停车场规划区域主要出入口是花山乡的飞龙湖景区大门与大乌江镇,在主要景区景点的出入口处设置一定的停车场地,在飞龙寨、大乌江镇旅游服务中心,在万里村、高碑、樱桃井旅游服务点设置停车场地,为方便游客的进出和使用,对实施有困难的地段可沿路边设一些临时停车位。3.2旅游游览车规划风景区内现状没有专用旅游车辆。规划专用旅游车辆以天然气、电力为能源的燃气车或电瓶车等绿色交通工具为主,既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又减少噪音对景区的污染。3.3船只与码头规划风景区现状船只主要包括旅游船、摆渡船、客运船、鱼船、和沿湖村民生产生活用船,机动船、人力船和摩托艇兼有。水上交通工具应采用天然气或液化气等清洁能源。3.4非机动车道规划非机动车道路包括步行游路、自行车或助力车道路。结合原有部分步道,整合步行游览线,修建滨湖道、登山道、栈道、游览道等。本次规划步行游路主要是确定走向原则。4.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规划区干路红线宽为12米(断面为2.0+8.0+2.0);支路红线宽为8米、6米、4米;全改为沥青路面。在机动车道竖向联系不足的地方设置步道,宽度为3米。除干路外,其余道路为支路,红线宽度为12米、8米、6米。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平面交叉口缘石半径在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规划区用地条件限制和地形情况,为满足消防车、货车等大型运输车辆的行驶,主要通道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区内所有运输的通道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2米。第十四条 游览设施规划1.游客发展规模与设施需求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主要客源为:1.1余庆县以及周边县(区市)客源市场,主要利用周末进行一日游;1.2遵义市主城区为主的周末郊游市场;1.3以“乌江游”国内外客源市场。游览设施配备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等8类相关设施。应依据风景区、景区、景点的性质与功能,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淡水、环境等条件,配备相应种类、级别、规模的设施项目。2.游览设施布局与分级配置旅游区内服务中心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主要保证旅游区全面后勤供应和接待,服务辐射整个旅游区,二级服务中心主要针对主要地块内的旅游活动,服务半径一般在本区块内,三级服务点则灵活设置,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提供方便。旅游游客服务基地规划一览表旅游基地名称规模内 容 设 置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余庆县县城-邮电局、储蓄所、车站、停车场、加油站、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宣讲咨询、公安局、消防站、保护管理所、中级餐厅、饮食店、中级旅馆、医院、商店、银行金融、文化娱乐、摄影点、接待站二级服务中心飞龙寨1200码头、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保护管理站、饮食点、小卖部、旅馆、消防站、加油站、车站、接待点、农家乐大乌江镇1000码头、导游小品、旅馆、旅游餐馆、车站、停车场、消防站、休憩庇护、加油站、环境卫生、保护管理站、饮食点、小卖部、接待点、农家乐、旅游通道、陈列馆、观景平台三级服务点万里村300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度假村、饮食点、小卖部、摄影审美欣赏、农家乐榉木林100码头、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摄影审美欣赏、农家乐构皮滩90度假村、餐饮点、环境卫生、摄影审美欣赏、农家乐沙湾60码头、导游小品、餐饮点、话亭、环境卫生、审美欣赏、仓储高碑100导游小品、码头、导游小品、文化娱乐、休憩庇护、环境卫生、饮食点、小卖部、摄影审美欣赏樱桃井110码头、停车场、车站、环境卫生、饮食点、小卖部缩头山50码头、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摄影审美欣赏、农家乐廻龙场500车站、停车场、导游小品、餐饮点、话亭、环境卫生、审美欣赏、文化娱乐、休憩庇护、小卖部、摄影审美欣赏、接待点、旅游通道3.游览设施建设控制引导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11月1日)、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12月1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000年1月1日)、贵州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余庆老林河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执行。设施建设高度24米,平均容积率1.0,绿地率45%,建筑风格、色彩应以地方乡土风格为主。大乌江镇为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之一,其建设活动应纳入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控制范围进行控制。飞龙寨作为大乌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其建设活动要完全受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控制,应根据本规划拟定的原则严格进行。应注意保护现有环境植被、地形基础上,采取分期渐进式建设方式。各旅游服务点应充分利用原有服务设施逐步进行更新改造,不宜扩大规模,4.床位规模控制与分布4.1计算公式床位数预测公式如下: 全年住宿游客总人数 人均停留天数床位数=全年可游天数客房出租率4.2床位预测旅游床位应是游览设施的调控指标,应严格限定其规模和标准,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用地范围。规划近期确定全年住宿人员是总游人数的70%,远期是50%。大乌江风景名胜区预测床位出租率为80,年可旅游时间为300天,游客平均留宿天数为2天,根据上式计算得到所需床位数结果,2018-2025年旅游床数应达到15000床,2025-2035年旅游床数应达到20833床。4.3床位分布根据游览设施分级规划,按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床位,规划床位主要分布在余庆县县城,规划床位750010400张;飞龙寨和大乌江镇规划床位分别为30004170张、37505200张;其余分布在各个旅游服务点。第十五条 基础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1供水量估算景区内用水主要包括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居民生活用水和旅游用水两种形式;按照景区内高峰期游客数量为依据,住宿游客占总量的60%,而一日游游客占游客的40%计算。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远期规划常住人口将达到4.31万人,根据常用计算参数,住宿游客日消耗水量为200(升/人日),一般游客日消耗水量为50(升/人日),居民日消耗水量为40(升/人日)用水量计算如表。表用水量估计项目用水量(升/人.日)用水量(立方米/日)备注近期远期住宿游客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