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研究进展.ppt_第1页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ppt_第2页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ppt_第3页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ppt_第4页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组员:,1,中国生产概况,栽培面积:2.2亿公顷;单产:2950公斤/公顷发展速度:年份总产(MT)面积(Mha)单产(t/ha)190082.695.70.861950192.82168.01.151999581.12308.02.46,2,2020/5/12,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1开拓种质资源的意义实例1,农林10号矮生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实例2,PI178383的条锈病抗性利用启示:全面鉴定、特殊材料的重要性、正确的合理方法,3,2020/5/12,小麦栽培种及品种类型,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90%硬粒小麦(T.durum)8%圆锥小麦(T.turgidum)、密穗小麦(T.compaecum)、斯卑尔脱小麦(T.spelta)零星种植按种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品种类型:家系品种,杂种品种,多系品种,4,2020/5/12,品种改良在小麦增产的作用,品种改良:半矮秆品种-绿色革命;丰产性,耐肥性,抗逆性(栽培区域扩大)Silvey:1947-1977,品种改良贡献率40%;Austin:1900-1980,高肥下42%,低肥下39%;吴兆苏:新品种的作用50%.,5,2020/5/12,国内外小麦育种进展,(1)矮化育种矮源:赤小麦和农林10号赤小麦(Rht8,Rht9)的利用:意大利Ardito,Mentana,VillaGlori,Funo,Abbondanza),我国引进广泛种植;农林10号(Rht1,Rht2):美国,Gaines;CIMMYT系列品种绿色革命;,6,2020/5/12,高产育种(广泛适应性),.前苏联:无芒1号,1100万公顷CIMMYT:半矮秆品种:4000万公顷中国:碧玛1号,泰山1号,扬麦5号,绵阳11等,7,2020/5/12,抗性育种,抗锈育种(生理小种)抗白粉病育种抗赤霉病育种抗铝毒育种,8,2020/5/12,品质育种,烘烤品质营养品质专用品种(面条、馒头等),9,2020/5/12,育种途径、方法、技术,远缘杂交(李振声院士)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花培育种八倍体、六倍体小黑麦太谷核不育基因研究与利用分子育种(标记辅助育种),10,2020/5/12,小麦矮秆性的遗传及其选育,降低株高:抗倒,提高收获指数(3050%)矮秆基因Rht:20余个,主要利用的矮源为赤小麦Rht8,Rht9和农林10号(达摩)Rht1,Rht2;我国的大姆指矮(Rht3),矮变1号(Rht10)应用较少;其它矮源:草丛型矮生基因(grassclumpdwarfness,D1D4),独秆矮生基因(uniclumstunt,US1,US2)不同矮秆基因对GA3反应不一,Rht1、Rht2、Rht3苗期对GA3不敏感,而其它基因表现敏感遗传率:高(65%以上),可在早代选择;矮秆与一些不良性状的连锁,超高产育种对株高的要求;,11,2020/5/12,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选育,小麦抗白粉病性专性寄生的白粉病菌所致的病害,伴湿性生理小种的鉴定:40多个;抗性:单基因、两个基因或多基因控制,显性、隐性或部分显性均有;抗性基因来源:提莫菲维小麦的Pm6,Pm2;波斯小麦的Pm4b;二粒小麦的Pm4a,Pm5;1B/1R易位系1R染色体片段的Pm8;黑麦的Pm7;普通小麦的Pm1,Pm2,12,2020/5/12,小麦分子育种,分子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和知识,推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代表了未来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应用日益广泛,而且还为未来育种技术革新动了品质和抗病性等研究的不断深入。,13,2020/5/1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用于作物育种的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虽已在发达国家的育种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与育种家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Xu和rouch15曾对其原因和对策做了深入分析。分子标记的成功应用与标记的种类和质量、使用成本、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标记与双单倍体等技术的结合、育种目标的复杂性等息息相关,也和育种家对标记的认识程度有关。,14,2020/5/12,小麦育种中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连锁标记(SSR等)和依据基因序列开发的功能标记(STS等)两大类,SNP和DArT目前还仅限于有关研究,全基因组选择也处在研究阶段,分子设计育种则是对未来育种工作的愿景设想,要付之实践尚需相当长的时间。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可提供位点数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效应大小等重要信息,若将被定位亲本用于杂交,可用标记对后代进行跟踪选择。由于小麦基因组很大,对数量性状来说,要获得紧密连锁的标记并不容易。,15,2020/5/12,功能标记或称基因标记,是育种应用的理想标记,也是目前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理论上讲,功能标记经验证优化后可用于所有育种材料的检测。用Yr18/Lr34/Pm38的功能标记检测我国小麦农家品种时,85%的品种含有该基因特异性扩增片段,但25.8%品种的田间病害反应与预期的不一致(2009),说明我国农家品种在该基因位点含有新的等位变异。国际公立农业研究机构成功应用于小麦育种的分子标记约60个,多为功能标记,少数为紧密连锁的标记,所涉及的性状多为简单遗传的性状如抗锈病、抗线虫、抗吸浆虫及加工品质等,已先后育成20个品种。,16,2020/5/12,国内分子育种主要存在3个问题,一是可用的基因标记数量少,有关产量和抗性的标记更少;二是分子标记开发与主流育种项目结合不够紧密,缺少为育种服务的分子技术平台;三是育种家对分子标记的进展还不完全了解。,17,2020/5/12,18,2020/5/12,19,2020/5/12,展望,提高产量潜力未来全球对小麦的需求仍将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进一步提高单产是多数国家的研发重点。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全球的需求量每年增长1.6%,而19822008年的年产量实际增长仅为1.3%108。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对小麦的需求将比现在增长60,。而气候变化将使发展中国家小麦减产29%,20,2020/5/12,产量构成因素的改进潜力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但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改良株型、增强抗倒伏性和提高收获指数仍能继续提高产量潜力,说明常规育种还有不少潜力可挖,必须大力加强这一工作,品种选育才能有所前进。从长远来看,转基因和杂交小麦也是提高产量的可能选择。,21,2020/5/12,持久抗性研究与应用锈病和赤霉仍是多数国家的重点病害,但有3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1999年在乌干达发现了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秆锈菌新小种TTKS,俗称为Ug99。它不仅使来自1B/1R易位系的Sr31基因丧失抗性,还使来自普通小麦的大多数抗秆锈基因及来自外源的Sr38丧失抗性,因而可以侵染世界各地的主要小麦品种,有可能对全球小麦生产带来毁灭性影响,国际上投入大量资金重新重视抗秆锈育种工作。二是就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