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台北家事_第1页
林海音的台北家事_第2页
林海音的台北家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海音的台北家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家喻户晓,而她的台北家事知者恐不多。晚年的林海音出版了一本名叫生活者的书。岁后她特别钟情于画事。笔者有幸读过一些她的画作,多系水彩画,不为发表,纯属自娱。画作的题材单一,单一到画面雷同,几近全是“家”。皑皑的白雪,萧萧的树林,不远的山坳里有个“家”;或青山迭翠绵长,碧溪流水潺湲,山水交汇源头有个“家”;或山南绿荫深处,竹篱扶疏之侧,有个“蛙声十里藏茅檐” 的家不论中式白墙灰瓦平房,还是西洋红色尖顶别墅,清一色的空屋不见人。我问其二女儿夏祖丽,林先生的画怎么一个人都没有?祖丽莞尔:有啊。我问:在哪儿?她说:在家里说话呀。“家是人类的第一恩物。”这使我油然想起林海音的一句名言:“家是看不厌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林海音,台湾苗栗人。生于日本,幼年在台北,童年、青年时代生活在北平,尔后因战火踅回台北。萍飘如絮,有种“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悲哀。北平岁月,正值林海音的花季,丧父。寡母带着林海音的个弟妹,靠少得可怜的抚恤金生活。林海音(小英子)挺起脊梁,用她稚嫩的双肩,肩起家的重担。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供职于世界时报当记者,与当编辑的夏承楹(何凡)共用一张办公桌,年后,他们共同筑巢持家。远在上个世纪年代初,他们举家刚到台湾,精神的困惑,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事母至孝为先,林海音对母亲黄爱珍极尽孝道。“唉,还有好多话儿想问我妈,拿起电话,一想她已不在了。”暮年的林海音常唏嘘不已。她在城南旧事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先母黄爱珍女士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那时照顾丈夫何凡的生活是她的天职,家里人多屋小,林海音把朝阳的大房间给先生做书房,她自己在走道的尽头放一张书桌就心满意足。林海音总把先生的饭菜安排到位后,再张罗全家的三餐。林海音手巧,善烹调,会做多种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她一生从不夸自己的作品如何之好,但常向人宣称:“我做的蚂蚁上树、十香菜,是全世界的一流的。”吃饺子时,她一人擀皮,个人都包不及。子女们常逗趣夸她:“妈,你今天炒的菜又吃得家人落得舔盘底、狗摇头了。”林海音属马,她是一匹勤劳的马。早年她学缝纫、学打毛衣,学英文、学日语,习书法、爱画画,后来也学开汽车。困难的日子,为节省开支,她自己设计服饰,花钱不多,却把三个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把生命之锚,浇铸在家的港湾。子女们说他们是星星,母亲是太阳,父亲是月亮。中国古话,妻贤夫良,是真理;但牙齿会咬舌头也是事实。何凡喜欢把书报信函“乱放”,他心中有数,取用方便;林海音好整洁,总爱帮先生整理物什,何凡以为是帮倒忙,找东西遍翻不着,常有牢骚。生活的琐屑难免令林海音无端发火。每每为此,何凡总是以君子风范,默而不言。有两则平淡的小故事:林海音晚年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次看病时医嘱要住院,她第一句话便没头没脑地问医生:“承楹怎么办?”林海音在家病重期间,祖丽由澳洲回来照顾。某日,何凡午睡醒来,祖丽买了蛋糕给他作茶点。何凡见只有一份便问:“你妈吃什么?”祖丽说母亲不能吃甜食。她怕母亲嘴馋见了要吃,建议父亲到小房间去吃。何凡听了,大不悦:“我怎么能背着你妈吃东西呢!”林海音的生活信条是:“我们只想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生活,为了生活快乐,我们花钱不小气,但也不肯浪费;我们工作时严肃,但也不放松休闲的轻松活动。我们跟大家一样,常为自己着想,但也时时愿意为朋友着想。”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林海音是位乐天派,天生好热闹。“最讨厌散局”,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夏家的个儿女羽毛丰满了,全部离校飞往世界各地,在他乡异国营造自个的天地,每至春节如候鸟回归。盛极一时的纯文学出版社惨淡经营年后“结束”了,台北逸仙路的夏府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年月日,林海音走完了她载的人生之旅。夏家的“太阳”落山了。灵堂设在家中,家人依照林海音的个性,把灵堂布置得美丽又温馨。一幅林海音生前喜欢的大照片挂在灵堂中央,她身着灰色花条旗袍,雍容优闲地依在门边,一脸慈祥的微笑。四周簇拥着以粉、白、紫色为主体的兰花和花丛。粉色丝缎包饰着的香几上,陈列着她毕生的作品。家祭的那天,儿孙们每人献一支蝴蝶兰,吻别仍然美丽、安详的林海音。何凡沉默寡言,他素来不善情感表达,只在默默沉思中重温与妻子共度的岁月,来纾解哀伤和思念。对于母亲,子女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报答“三春晖”。林海音重病期间,二女儿祖丽由澳洲出发到台北、北京、南京、上海,追寻母亲当年的足迹,叩访母亲的亲友,征集信函资料,费时三载写就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新书发布会上,病重的林海音已不能与会了。小女儿祖葳买了几十本林海音传送人,她自己却不敢一次看完,因为太怀念与父母同聚的日子了。大女婿庄因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对岳母崇敬得五体投地。他曾称誉林海音“五德俱全”:“爽”、“真”、“威”、“善”、“勤”。他说,“我的岳母处理事情利落非常,立竿见影,速战速决而不拖延,甚至令人多少感到咄咄逼人的气势。老子说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对二三两项,我的岳母是有某种程度保留的,但对勤一字,当之无愧。”小女婿钟建安亦有同感:“妈从清晨睁开眼睛,就没有一刻停过。”一次,二女婿张至璋从澳洲回来看她,一进门,林海音就忙着为他到后阳台去搬折叠床。垂危之际,张至璋依在她身边,翻林海音传上老照片给她看,唱她最喜欢的送别给她听。长子、工程博士夏烈为弥补他与母亲一生离多聚少的遗憾,在林海音重病的后三年,辞去在美国多年的工作回台湾尽孝道。一次母亲突然住院,他晚上陪护没有枕被,睡在病床旁边的木板上。夜间林海音醒来叫他的名字。夏烈以为母亲有事,谁知母亲却问他:“你没有被子冷不冷?”母爱只有母亲知道。白天,为排遣母亲的寂寞,夏烈根据童年时母亲给他讲的日本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在记录板上画奈奈子、山次郎等童话人物给母亲添乐。上中学时林海音向他推荐川端康成的小说千羽鹤、雪乡,“穿过县境长长的隧道,便是雪乡了。夜色下,大地一片雪白,火车在信号灯前面停下”,夏烈一边诵读,一边画雪乡写意图,唤起母亲温馨的回忆。林海音岁丧父,她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年后,她走了,女儿祖丽含泪写了爱的薪火,在夏家承传、发扬。身教远胜言教。林海音把母爱播种在儿女们的心田。儿女们捧给她的是丰硕的至孝之果。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爱家的人,才会爱他人,才会爱国林海音到澳洲去看祖丽,在展馆里见到一幅叫迷途的油画:茫茫林海中,一个迷途的小男孩坐在一株被折断的树干旁屈身哭泣,用手在抹泪。林海音在画前伫立良久,说:“我看了好心疼,真想把他从画里牵出来,送他回家!”英子自幼就用她那颗善良的心拥抱世界。年代,她听说台湾医院的血库中“ ”型血奇缺,就毫不犹豫地捋起胳膊捐血。她在编报、办刊、出版工作中,发现、提携了钟理和、钟肇政等台湾本土作家和七等生、黄春明等文坛新秀。某年 ,她签发了风迟的小诗故事,被指控为“讽刺总统愚昧无知”,作者被判狱年,作为责编的林海音,力免累及他人,独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被迫离开报社。随后,她自己 创办了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恪守一方纯文学净土。任内,她赔钱出版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和已被冷落淡忘的老作家的作品。惨淡经营了年后,因子女都去国外,她年事已高无力再办,遂宣告“结束”。关门时, 她将库存的近万册图书,捐赠图书馆、学校和慈善机构,毅然将所有的版权无条件地赠还作者,并送其库存书。这一义举,震动台湾文坛。有的作家不好意思,提出要买书。她坚决不同意,说:“既然不营业了,就只送,不卖。”林海音的家,被誉为“台湾的半个文坛”。她好客有名,广结善缘。翻一翻她家客厅的留言簿,虽只是吉光片羽,但韵味悠长:“这是台湾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好像到了夏府,才回到台湾,向文坛报到。”“闹中取静,安稳清古,岁月悠悠,亦大隐之趣。”“新房新家新气象,好吃好谈好朋友。”“海音先生,您拿起相机是记者的本色,您整理书信、照片是一流的编辑能力;您亲切自然地接待宾客,是上等的公关;您的生活便是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佳作。”“字字珠玑自生光,深情自信入文章,信手招来皆佳作,不拘一格尽流芳。”西谚云:“多向人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一两滴。”面对众多友人的誉美,林海音说:“这是我们一生乐观奋斗的最佳报酬。”林海音是最早与大陆交流的台湾作家。年她率先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