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ppt课件_第1页
一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ppt课件_第2页
一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ppt课件_第3页
一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ppt课件_第4页
一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也称为“新文学”或“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文学”。,二、现代文学主要讲什么内容?,1、现代文学史(文学发展概况、文艺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文学团体、文学流派等)2、现代作家的创作概况3、作品的分析鉴赏,三、关于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近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1、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始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终结。这种划法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强调社会变革给文学造成的影响,是社会学文学理论使然。,三、关于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2、以1917年的文学革命为上限,以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为下限。这种分法注重的是文学自身的发展,并以自身发展的里程作为文学史的里程。,三、关于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3、从1840年到现在,都称为现代文学。也就是说将原来近、现、当代文学概念的外延界线打破,试图与世界文学研究接轨,从而实现跨国文学研究(例如“20世纪中国文学”、“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第一编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917至1927年),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第一章新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启蒙和救亡的时代背景2、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促进3、“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4、新闻出版业的长足发展,(一)“五四”文学革命产生的背景,(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一本杂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2、三篇重要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周作人的人的文学(1918年12月),(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2、提出文学改革应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3、正面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倡导“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2、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3、又认为“文学之为物”,有“其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答曾毅信),这是对梁启超“工具”论倾向的反驳。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最高点。,(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文,从个体本位思想出发,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口号,主张“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并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此外,刘半农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钱玄同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综合以上言论,他们提出的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有:a、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求文体的解放。b、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旧的文学观念;也批判当时被视为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如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的诗文。,c、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就是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情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这些主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3、与复古派的论争(1)以林纾为代表的古文家的反对声音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大的新派人物“颠孔孟,铲伦常”对此,蔡元培写了答林琴南书予以驳斥,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李大钊写了新旧思潮之激战、鲁迅写了一系列”随感录”来反击他们的言论。,(2)留洋保守派的反对声音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性流派是学衡派,主要成员为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分别写有评尝试集、评提倡新文化者、论新文化运动他们标示“倡明国粹,融化新知”,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对此,鲁迅发表了估学衡予以驳斥,指出“现在关键的不是我们能否保存国粹,而是国粹能否保存我们的问题”。,(3)来自官方的反对声音以“甲寅派”为代表。主要人物有当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他写了评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论证文言文的优越性。新文学阵营对此写了大量文章予以批驳。其中鲁迅写了凭心雕龙、十四年的读经、古书与百合、答KS君等杂文,揭露“甲寅派”提出的“读经救国”,“废弃白话”的言论只是愚弄群众的工具,,4、五项文学革命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它以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这是新文学最早的影响最大的纯文学刊物。,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从“为人生”出发,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主要创作手法是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刊物。他们主张文学“为自我”,又主张文学“为艺术而艺术”,故被称为“为艺术”派。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的手法。,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成员多是英美留学生。他们所接受的外来文学思潮影响比较复杂,思想上较倾向自由主义。不久,其内部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了新月诗派,以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为他们的代表刊物。新月诗社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较大,主要表现在新诗格律化的探索上。1931年后,徐志摩去世,闻一多、陈梦家转向学术,队伍发生分化,1933年新月社解体。,其他比较活跃的社团还有:其他比较活跃的社团还有:1924年成立的以鲁迅、周作人为主要撰稿人的语丝社,办有语丝杂志,多发表针贬时弊的杂感小品(语丝体)。在现代文学发展中影响甚大。此外还有鲁迅支持的未名社、莽原社(均成立于1925年),成立于1922年浅草社(后其中成员又成立了沉钟社),成立于1922年的以写爱情诗闻名的湖畔诗社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社团,共同造成了新文学的万千气象。,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胡适的理论贡献: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相对于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对于建设新文学,其主张就更具体,不仅提出新文学建设的目标“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而且从工具、方法、创造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新文学的步骤和方法。,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1918年6月,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6号。在这篇文章里,胡适分析介绍了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创作和理论,大力倡导“易卜生主义”(写实主义精神和个性主义精神),对于文学界及思想界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胡适的谈新诗是对新诗理论建设较为系统的宣言,他具体地阐述了新诗的实现诗体大解放的历史及现实动因,新诗的体式特征,艺术技巧及作诗方法等问题.,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周作人的理论贡献: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美文,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人的文学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1、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2、新文学所本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3、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1919年3月,周作人在思想革命一文中指出:文学革命“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反对旧文学不只是因为文言“晦涩难解”,更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荒谬”,对文学的内容革命与形式变革的相互关系予以了更具体的论述。,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稍后发表的平民文学将“人的文学”口号中“人”的概念具体化了。要求新文学以通俗的白话语言和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体裁来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不必专叙“英雄豪杰的事业或才子佳人的幸福”。,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其实,虽然“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二者提法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都是以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的“为人生的文学”。无论是文学背景的设置,抑或理论术语的运用,还是思维方式的构建,这一系列观点的提出都使五四新文学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是文学革命理论探讨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美文(1921年6月)真正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它将那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视作美文,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位置,实际上也阐明了艺术性散文的文类品格。,(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5、各种新文体的形成,(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从新青年鼓动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使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理性批判的色彩。,(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2、感伤情调的流行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的。作家们在作品中较多地表现了苦闷感、孤独感、彷徨感。尤以郁达夫小说为代表,此外“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等都带有感伤的情调。,(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3、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时期提倡个性解放,这对作家们创作的自由提供了土壤。写个人的生活,表现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如创造社作家的创作、鲁迅的野草、散文小品的创作都表现明显的个性化特点。,(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4、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虽然现实主义是五四时期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但浪漫主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主义也被介绍、尝试和仿效。,(三)新文学的五项特征,5、各种新文体的形成如杂文、抒情叙事的散文(美文)、散文诗等文体的形成。,(四)文学革命的意义及局限,历史意义:1、“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一个大的转折,是新的文学世纪的开端。,(四)文学革命的意义及局限,2、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