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1,经济学基础(economics),罗炜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学院,2009,2,第4章生产与成本分析,第1节生产函数第2节短期生产理论第3/4/5/6节长期生产理论第7/8/9/10节成本理论,2009,3,导入问题1“粮食危机”的凸显与消失,在“大跃进”时期,由于舆论导向把“人定胜天”的思想拔高到了让人头脑发昏的地步,于是有人错误地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限度地强行“密植”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大量减产,结果“人祸”加“天灾”,在当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我国从建国以来,一方面人口翻了一番还多,而另一方面可耕地的面积却一直在减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却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粮食危机”,这得益于“杂交水稻”时代农业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为什么“大跃进”时期粮食危机凸显,而“杂交水稻”时代却粮食危机消失呢?,2009,4,问题分析“粮食危机”的凸显与消失,从“大跃进”时期到“杂交水稻”时代,“粮食危机”的凸显与消失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对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在“大跃进”时期这样一个短期内,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边际收益递减应该被当作一个客观的规律来看待。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边际产量递增是生产要素潜力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递减,则是生产要素潜力耗尽、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所致。边际产量递增是暂时的,而边际产量递减则是必然的。,2009,5,问题分析“粮食危机”的凸显与消失,“大跃进”时期强行“密植”,不尊重客观规律,结果受到规律的惩罚!到了改革开放后,在这样一个充分长的时期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发生了变化,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以袁隆平的事迹为例,为了提高水稻的亩产量,他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经过无数次艰苦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将水稻种植技术推进到“杂交水稻”时代,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2009,6,问题分析“粮食危机”的凸显与消失,在袁隆平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科学家通过联合攻关,现在已全部颇见了水稻的基因密码。这为我国今后继续大幅度提高水稻亩产量提供了美好前景。可见,在短期,我们必须尊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确定合理的投入限度;但在长期,通过积极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打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限制,可为社会谋取更大的福利。,2009,7,导入问题2广州“第一高楼”的变迁,广州塔当今世界第一高的电视观光塔,2010年9月29日宣布落成,并于9月30日晚正式亮灯,10月1日开门迎客,成为世界了解广州、广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总高达600米、婀娜多姿的广州塔,俗称“小蛮腰”,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成为广州新地标。,2009,8,导入问题2广州“第一高楼”的变迁,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称冠年代:2010年,楼高432米,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金融商务区,因为是双塔中的其中一个,故称西塔,又有市民简称为IFC(国际金融中心)。,中信广场称冠年代:1997年,主楼高391米,曾经也是亚洲第一高楼,为中信华南(集团)总部投资兴建,因而命名中信广场。,2009,9,导入问题2广州“第一高楼”的变迁,广东国际大厦称冠年代:1989年,楼高200米,位于环市东路,建成为五星级酒店,是一个包括63层高主楼、30层高A副楼写字楼、35层高B副楼写字楼公寓楼的现代多功能建筑群,广州市民更喜欢称其“63层”。,白云宾馆称冠年代:1976年,高度:32层,位于环市东路,高过百米,在建成之初就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广州市民简称其为“32层”,一直到广东国际大厦建成。,2009,10,导入问题2广州“第一高楼”的变迁,广州宾馆称冠年代:1967年,高度:27层,爱群大厦称冠年代:1937年,高度:15层64米,1934年10月破土动工,1937年7月27日剪彩开业。因属于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产业,故名爱群大厦。楼高15层64米,当时在全中国也是第一高楼,其“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整整保持了30年。,1966年4月动工,1967年10月竣工,是当时广州的第一高楼,也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因拥有27层高的主楼而被老广州简称“27层”。,2009,11,导入问题2广州“第一高楼”的变迁,城外大新公司(南方大厦)称冠年代:1922年,高度:8层,1922年,珠江北岸的城外大新公司(即南方大厦)建成后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大新百货公司命名有“大展新猷”的意思,而英文名“大新”则是“TheSun”的谐音。,镇海楼称冠年代:明初洪武年间,高度:海拔70米之上建5层楼,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镇海楼是广州城当年的“摩天大楼”,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说:“广州背山面海,形势雄大,有偏霸之象”,其命名传说为朱元璋下诏在此建一座镇海楼以镇压“紫云黄气之异者也”,又因五层楼高而被市民简称“五层楼”。,2007-01,12,学习目标,1、掌握厂商、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的概念;2、掌握短期和长期的区分以及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3、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曲线;4、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掌握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特点;6、掌握等产量曲线的概念及其特点;7、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2007-01,13,学习目标,8、掌握等成本线的概念及其变动;9、掌握生产者均衡(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条件;10、掌握生产者均衡(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条件;11、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及其变化的三个阶段;12、掌握有关成本的概念;13、掌握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14、掌握各类收益的概念和关系;15、掌握利润的概念和利润最大化原则。,2007-01,14,第1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概念二、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2007-01,15,厂商概述,在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目的:追求最大的利润。,2007-01,16,生产过程概述,生产要素:即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管理、冒险与创新的才华与能力。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生产函数表示。,厂商,(生产要素),(产品或劳务),投入,产出,2007-01,17,一、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即在技术水平不变时,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只有假定是最大产出量,才能得出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之间的唯一关系。,2007-01,18,生产函数的表达式,生产函数可表达如下:Qf(X,X,X)其中:X,X,X表示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或:Qf(L,K,N,E)其中:Q总产量,L劳动,K资本,N土地,E企业家才能。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可简化为:Qf(L,K),2007-01,19,补充: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18991922年美国的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的统计资料,得出这一期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为:QALK1其中:A和为参数。参数的经济含义为:为劳动的贡献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1为资本的贡献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2007-01,20,二、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不变(固定)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期。不存在固定投入,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是可变要素投入。,2007-01,21,注意,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和长期,并非以日历时间的绝对长度来划分,而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数量作为标准。短期生产函数:即短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单变量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即长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多变量生产函数,2007-01,22,第节短期生产理论,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四、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五、生产的三个阶段,2007-01,23,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在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中,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可变,这种生产函数就是短期生产函数或单变量生产函数。假定资本投入(K)不变,劳动投入(L)可变,则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2007-01,24,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TotalProduct)指一定的可变要素(如劳动)所生产的全部产量:TPLf(L,K)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指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APLTPL/Lf(L,K)/L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MPLTPL/L或dTPL/dL,2007-01,25,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例),2,2.5,2,1.5,1,2,3,1,0,1,2007-01,26,三、边际报酬(产量、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一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并超过一定界限后(拐点B),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即边际产量曲线表现为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特征。原因: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比例。,2007-01,27,注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以技术不变为前提;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为前提;递减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方面都没有差异。,2007-01,28,四、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D,第I阶段,第阶段,第阶段,B,2007-01,29,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若MP为正(LL4)若MP为0(L=L4),则TP递增(D前);则TP递减(D后);则TP最大(D点)。,过TP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为该点上的MP值。例:TP曲线上A点切线的斜率即MP,为AL1的高度。当MP为正(LL4)即TP曲线上升时:,若MP上升(B前)若MP最大(B点)若MP下降(B后),则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B前);则TP的斜率达到最大值(B点);则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B后)。,2007-01,30,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若MP大于AP(C前)若MP小于AP(C后)若MP等于AP(C点),则AP递增;则AP递减;则AP最大。,即MP和AP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C点)。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P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P曲线的变动。,2007-01,31,3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TP和AP均先增后减。连结TP曲线上任一点(A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可以表示为该点上的AP值。例:TP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AP值,就是线段OA的斜率,即AL1/OL1,等于AL1的高度。当AP曲线在C点达最大值时,TP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坐标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相切TP曲线于相应的C点。,2007-01,32,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第阶段:可变要素投入量从0L3的阶段特征:MP0,且MPAP,故TP始终递增,AP始终递增。表明: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不足。因此,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提高平均产量,降低成本水平。管“量”区,即重在增加可变投入。,2007-01,33,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第阶段: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L4的阶段特征:MP0,当然MPAP,故TP开始递减,AP继续递减。表明: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因此,即使可变要素(劳动)是免费的,也应减少其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提高平均产量,降低成本水平。减员增效;管“条件”区,即改变前提条件,如生产技术水平、其他要素投入量等。,2007-01,34,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第阶段:可变要素投入量从L3L4的阶段特征:MP0,但MPAP。故TP继续递增,但AP开始递减。表明:成本水平可能达到最低,可变要素(劳动)和不变要素(资本)保持合理的比例。管“理”区,其决策取决于企业的具体目标:,若寻求产量最多,,若寻求效率最高,,若寻求利润最大,,则可变投入应选择L4;,则可变投入应选择L3;,则可变投入的原则应为:?,即边际产量收益(边际产量产品价格)=可变要素价格,2007-01,35,第3/4/5/6节长期生产理论,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曲线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四、成本方程等成本线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六、生产扩展线七、规模报酬,2007-01,36,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可变,此即长期生产函数或多变量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在长期内,多种生产要素按什么比例配合最好,这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即生产者均衡问题。,2007-01,37,二、等产量曲线(Isoquantcurve),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用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0f(L,K)例:,2007-01,38,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且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3.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2007-01,39,由等产量曲线图的坐标原点引出的射线OR,代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所有组合方式,其斜率等于固定不变的两要素投入量的比例。射线OR与等产量曲线的区别:射线表示要素投入量的不变比例的组合和可变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等产量曲线表示要素投入量的可变比例的组合和不变的产量之间的关系。,2007-01,40,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简称RTS),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RTSLK,K,L,或RTSLK,lim,L0,K,L,dK,dL,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2007-01,41,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设劳动的边际产量为MPL,资本的边际产量为MPK,那么对于任意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当要素组合沿着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变动时,劳动投入增加所增加的产量和资本投入减少所减少的产量是相等的,故有:,2007-01,4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一般是凸向原点的。,(MRTSLK4),(MRTSLK2),(MRTSLK1),2007-01,4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劳动投入的增加使分子MPL在递减,而资本投入的减少使分母MPK递增,所以MPL/MPK的值随着劳动L的增加而减少,即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2007-01,44,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异同,区别: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反映了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变动与产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则反映了当产量不变时,两种生产要素变动时的相互替代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小。在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可以变动而产量不变情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2007-01,45,四、成本方程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劳动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与r,购买量分别为L与K,成本为C,则有:,wL,rK,=C,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其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等成本线将平面图划分为三个区域(略)。,2007-01,46,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即生产者均衡: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2007-01,47,(一)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代表既定成本的等成本线与它可能达到的最高等产量曲线相切,其切点E就是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R,S,2007-01,48,(二)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代表既定产量的等产量曲线与它可能实现的最低等成本线相切,其切点E就是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2007-01,49,均衡条件,在切点E(均衡点),两线斜率相等。故有:,RTSLK,w,r,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低成本,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又,RTSLK,MPL,MPK,w,r,故有:,MPL,w,MPK,r,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2007-01,50,六、生产扩展线,在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当生产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所形成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企业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始终可以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扩张线是一条等斜线(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2007-01,51,七、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生产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随着规模扩大,规模报酬变化将依次经历三个阶段: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2.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即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3.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returnstoScale)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2007-01,52,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1.内在经济: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有: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更加有利。2.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或其他企业给该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增加。主要原因有:个别企业可以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及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其他企业带来无需偿付的利益,从而使其收益增加。,2007-01,53,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1.内在不经济:指一个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时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主要原因有: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2.外在不经济:指一个行业由于生产规模过大使个别企业的产量或收益减少,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其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且无需承担赔偿义务。主要原因有:一个行业过大使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一个行业过大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企业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2007-01,54,第7/8/9/10节成本理论,一、基本概念二、短期成本的分类与短期成本曲线三、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的关系四、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2007-01,55,一、基本概念,1.生产成本,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地租、工资、利息和正常利润。机会成本:即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2007-01,56,一、基本概念,2.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简称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正常利润:即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应该支付的报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2007-01,57,二、短期成本的分类与短期成本曲线,例:某厂商的短期成本表,不变,递增,1200,1800,2000,2100,2250,2600,3300,递增,1200.0,600.0,400.0,300.0,240.0,200.0,递减,600.0,400.0,300.0,262.5,280.0,350.0,先减后增,1800.0,1000.0,700.0,562.5,520.0,550.0,先减后增,600,200,100,150,350,700,先减后增,2007-01,58,1.总不变(固定)成本TFC,即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亦即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因此,固定成本曲线TFC是一条水平线。,2007-01,59,2.总可变成本TVC,即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亦即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TVCTVC(Q)当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此后,总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总可变成本曲线TVC是一条从原点O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007-01,60,3.总成本TC,即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亦即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它是总不变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和:TC(Q)TFCTVC(Q)因此,总成本曲线TC是一条由总不变成本TFC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007-01,61,4.平均不变(固定)成本AFC,即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它等于总不变成本除以产量:AFC(Q)TFC/Q因此,平均不变成本曲线AFC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2007-01,62,5.平均可变成本AVC,即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它等于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AVC(Q)TVC(Q)/Q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呈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2007-01,63,6.平均总成本AC,即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ACTC(Q)/QAFC(Q)AVC(Q)因此,平均总成本曲线AC呈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2007-01,64,7.边际成本MC,即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与不变成本无关,只是可变成本的变化率:MC(Q)TC(Q)/QTVC(Q)/Q或dTC(Q)/dQdTVC(Q)/dQ因此,边际成本曲线MC也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2007-01,65,短期成本曲线,短期产量曲线,2007-01,66,三、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的关系,1.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短期生产函数:Qf(L,K),即TPL短期总成本:TC(Q)=TVC(Q)+TFC=wL(Q)+rKTPL与TC、TVC的对应关系:TPL下凸(B前)TPL下凹(B后)TPL的拐点B,TC、TVC下凹(B、C前);TC、TVC下凸(B、C后);TC、TVC的拐点B、C。,2007-01,67,2.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因为MC=dTC/dQ=dTVC/dQ+dTFC/dQ=w(dL/dQ)所以MC=w(1/MPL)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产量由零开始增加:MPL先递增(A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镇农技站肥料监管员招聘考试重点及难点解析
- 2025年初级营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 岗位竞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摄影器材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医生资格认证考试预测题及复习指南
- 2025年小时化分钟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交通规划与政策分析
- 2025年专业招聘考试宝典金融分析师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
- pets模拟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电动船舶电池系统安全标准构建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报告
- 数字时代群体冲突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学针灸启蒙课件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