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_第1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_第2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_第3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_第4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消防安全知识,2,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鲁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于2008年7月,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山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依托鲁西集团建立的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鲁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中心设置在鲁西集团工业园区内,负责鲁西集团和聊城、德州两市周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临时应急救援。2016年5月鲁西集团应急救援中心成立聊城市鲁西集团地震应急救援队,目的是为了提高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目前应急救援中心配备专职消防队员30人,企业兼职消防队员800余人,鲁西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共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立了车库和办公区于一体的独立办公楼,配备九辆不同功能的消防救援车、各类防化服、堵漏工具。其中5吨泡沫水罐车、25吨泡沫水罐车、米高喷救援车、液氯捕消车、6吨干粉消防车、多功能抢救救援车、800KW应急发电车、56米高喷车、涡喷消防车各一部。,4,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成立以来,鲁西应急救援中心先后承办了山东省第一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山东省危险化学品事故综合应急演练等大型活动,在山东省第一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聊城市消防支队组织的聊城市企业专职消防队比武竞赛团体第一名。参与处置了集团公司双氧水萃取塔着火事故、开发区高速路口硝酸罐车泄漏事故、茌平某制药厂仓库着火等近百起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出色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援任务,得到了集团公司、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5,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应急救援中心始终秉承“掌握专业、反应迅速、立足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着力构建接警、联动、救援、预防、培训为一体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努力为鲁西集团和聊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6,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省消防总队马先宏政委来集团应急救援中心视察,7,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举办集团消防知识竞赛,举办集团消防技能比武,8,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进行技能、体能训练,9,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会议室,走廊,10,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更衣室,档案室,11,鲁西应急救援中心简介,器材室,宿舍,12,引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活。当今,火灾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损失。在每一个火灾事故中都有一个或几个事后需我们反思、总结的故事。,13,2015年1月2日13时17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头道街的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的三层仓库起火,2日晚21时37分许,持续了9个多小时的大火导致仓所在的居民楼突然的塌方,造成5名消防员殉职14人受伤。,14,2015年元月20日凌晨2点,台湾桃园市新屋区新屋保龄球馆发生火灾,近2点52分左右6名消防员冲进火场搜寻,保龄球馆铁皮钢架突然坍塌,6名消防员当场被钢架压住,受困火场殉职。,15,2010年4月7日8时30分,阳谷县新诚塑胶有限公司发生火灾。过火面积3240平方米,120余名官兵和企业消防队员参加了扑救和处置,造成一名战士牺牲,2名消防员受伤。我集团公司消防队员参加了救援。,16,2013年7月27日16时57分,集团双氧水萃取装置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此次火灾共调集31辆消防车、126名官兵到场处置,大火于28日3时36分被全部扑灭,保住了装置内部储罐、氢化塔、氧化塔、净化塔及毗邻的双氧水储罐和丁辛醇装置。火场总用水量约2000吨,用泡沫量约12吨。,17,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防火意识不强,缺乏防火常识或者存在疏忽大意,侥幸麻痹等心理,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火灾的元凶或受害者。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技能以应对灾害,做到防患于未燃,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18,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消防工作是确保社会健康和谐,企业顺利发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技能。0925_1.mov,19,19,消防安全培训目的,达到控制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加强全员的防火意识,熟悉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所在位置,掌握火警险、(灾)发生后的报警程序,掌握灭火技能及疏散逃生、自救的办法,20,消防工作的意义,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文化遗产和文物安全,Textinhere,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意义,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21,第一部分:消防法摘要第二部分:燃烧基础知识第三部分:如何报警与逃生第四部分:消防器材的使用第五部分:现场急救知识,22,第一部分消防法摘要,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23,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七条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24,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25,第二部分燃烧基础知识,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如果燃烧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了控制,由此造成的灾害,就叫做火灾。,26,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着火源,凡是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为可燃物,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能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如腐蚀的蓄电池汇接条、扎到开关、烟头等,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27,燃烧的类型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和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根据闪点划分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着火源的作用面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28,灭火的基本方法,抑制灭火,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抑制燃烧反应(可用干粉灭火器),利用各种方法使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可用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用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于燃点以下(可用灭火器),29,30,第三部分如何正确报警与逃生,人们都知道应该立即拨打119报警。拨打119报警的正确方法.mp4报火警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报警方法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32,如何正确报警,1、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2、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3、事故性质(泄漏、爆炸、火灾);4、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5、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6、派人到消防车可能经过的路口进行接应,以防消防车错过。报警延误救援.mp4,拨打政府报警电话119,33,34,35,除紧急情况下,禁止随意拨打报警电话,谎报火警属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谎报险情、疫情、警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6,逃生与自救,当你尝试扑灭火灾或堵漏失败后,事故不受控制时务必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一旦发生事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慌乱,第一时间报告领导,拨打119并按照紧急疏散演练程序进行逃生。万一被困,更要随机应变,设法脱险。,37,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1、自救。迅速撤离至安全地点。利用现有救生器材逃生。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逃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条件逃生。2、互救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相互施救,配合逃生的逃生办法。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的互救。3、等待救援等待救援是在自救和互救都不能使自己逃生火场时,采用的一种逃生方法。作为被困者应该采取积极方法保全自己,等待救援。树立信心,保持镇静。严密防护,待机营救。,38,1、身上着火,地上打滚,不能跑。身上着火.mp42、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防止烟雾中毒、产生窒息3、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4、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5、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顺雨水管,雨棚和缓降器等。缓降器操作使用视频.mp46、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失敗的火場逃生.flv7、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8、不要乘坐电梯国际通用SOS。,火场逃生与自救,39,1、要明确风向。2、熟知紧急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公共场所观察安全出口.mp43、注意逃生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减少身体伤害。,逃生与自救,40,遭遇同一火灾二三四五楼人员不同结局,2016年4月5日凌晨,上海浦东新区崂山二村5号楼突发火灾,在该起火灾中,除5楼一位年轻女子选择跳楼逃生遇难外,其他楼层住户均幸存下来。,火灾发生时,情况非常紧急,但火灾逃生,千万要理智选择逃生方式,不同的楼层、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现场环境,逃生方式都可能不一样。在火灾发生时,一定要控制好情绪,评估好逃生方式的可行性后再逃生。,41,逃生误区表现的五个心理方面,从众心理,向光心理,模仿心理,习惯心理,趋利避害心理,在火灾现场跟随他人一窝蜂地涌向一个消防通道,身体感到自己被迫行动,然而,缺乏指引其行为的规范,不管前面能否冲出火海,结果在混乱中被踩死、踩伤的人不少。,人类对黑暗有着本能的恐惧,火灾常常伴随着停电发生,因此人总是向亮光的地方走,有的逃到窗前又不能获得安全,情急之中开窗跳楼而下。,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感染作用。因此,前面的人走对了,后面的人也就跟对了,前面的人走错了,后面的人也跟着遭殃。,趋利避害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本性,在生命受到危害时,许多人做的是避害趋利的选择。比如躲进卫生间,衣柜,床底一些表面看来很安全的空间。,人习惯走熟悉的线路,这在一般状况下无可挑剔,然而在着火现场,众多人因为这一习惯而拥挤在一个通道口,使逃生工作难度加大,不利于尽快脱离危险。,42,第四部分消防器材的使用,43,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用于扑救初起火灾,控制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灭火器内化学物品成分不一样,如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不同的成分是专为不同的火警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44,灭火器的有效期,指针在绿区表示正常,红区表示压力不足,需到消防器材维修单位加压,黄区表示压力充足,超出正常范围,但超过黄区稍微一点也不影响,不要放置在高温场合就行。,45,灭火器的分类,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46,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清水等。,灭火器的分类,47,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或肩扛携带灭火器到现场,48,使用前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下,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9,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除掉铅封、拔下保险销,50,在距火焰25米处,一手握着喷管,一手按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由近及远灭火。,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mp4,51,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西方一位急救医学家曾说过:“对于一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到及时的急救治疗。”下面我们再学一项一辈子可能用不上,但可受益一生的、保护生命最重要的技术-现场急救技术。当职工生命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它就是一项能将处在死亡线上的工友拉回来的实用技能。这也是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保障,是对伤者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对安全生产的渴求。,52,第五部分现场急救知识,急救是给予伤员或病人立即救治(救助、救护)和关怀的一种手段及方法。“急”不是慢,“救”不是治。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指出:在致死性伤员中,约有35%本来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关键是能否获得快速、正确、高效的应急救护。,53,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国外急救培训率占到50%,而我国仅为0.6%,西方国家心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率接近74%,而我国还不到1%。1、全国平均水平0.6%;2、北京十二五末1.5%;3、山东省十二五末争取达到1%;4、发达国家50%;5、奥地利最高80%。,54,我们大部分不敢救、不会救。不敢救、不会救,二者的共同原因是我们没有经过应急救护的培训。所以,为了我们的平安,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从现在开始培训现场急救。,永不放弃,55,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目的:抢救生命。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二、紧急救护的程序拨打120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先抢救危重者优先护送危重者,56,三.常用的生命指征是(1)神志清楚,体温36.637.2度。(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3)血液循环: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男性为60-80次,女性为70-90次。(4)瞳孔: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死亡的三大特征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双侧瞳孔固定散大*出现尸斑则为不可逆的死亡,5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钟时病人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3040秒钟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58,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00万人猝死,而其中70%是死于到达医院之前,40%死于发病后的15分钟,30%死于发病后的1.52小时,80的心源性猝死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而并非疾病已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59,现场心肺复苏术CPR,60,心肺复苏流程,“C”先给予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1.判断伤者的意识,高呼、轻拍、细看,2.及时呼救,3.翻转成复苏体位,64,(1)乳中线定位法,4.胸外心脏按压,65,现场心肺复苏术CPR,按压定位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上2横指),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66,5.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67,6、口对口人工呼吸动作要点,68,1.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2.仰头抬颌、舌和会厌抬举、解除阻塞,69,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心脏与胸骨的位置关系,心跳停止判断,70,按压深度及示意图,胸骨下陷56cm有效标准: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56cm,71,现场心肺复苏术CPR,错误1肘部弯曲,错误2手掌交叉,72,CPR动态评估,何时停止CPR(院前),首次评估初始做完5个按压/通气(30:2)轮回继续五个轮回CPR立即评估以后每35分钟评估一次,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医护人员接手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判定死亡无救(心电图、致死性伤害、疾病终末期、死亡已久)原则上到医院前不停止CPR心肺复苏.mp4,73,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74,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一、止血方法1、指压法: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此法仅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75,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中。,76,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包扎,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77,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骨折固定,1、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1)疼痛2)肿胀3)畸形4)功能障碍5)大出血2、骨折的急救要点:临时固定,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1)止血2)加垫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78,骨折固定的方法,3、骨折固定的材料:1)夹板(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79,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骨折固定,80,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骨折固定,81,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搬运伤员,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