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_第1页
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_第2页
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_第3页
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_第4页
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秧苗育苗托盘不同育苗方式及播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探讨 【摘要】通过对松粳9号采取几种育苗方式及播量的试验,对10个处理的苗高、叶龄、茎基宽、第一叶鞘高、单株白根数、百株地上干重等秧苗素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育苗与播量300g、400g是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较好的育苗方式。 【关键词】秧苗;育苗方式;播量;秧苗素质 “秧好半年禾”,优良的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丰收的决定性因素1,而选择合理水稻育苗方式是水稻取得良好的秧苗素质的关键,播种量的选择对培育壮秧也很关键,太密或太稀都会对秧苗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方式以及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确定最佳的育苗方式及播量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以近几年在生产中年平均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的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交通方便、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总占地面积为200?。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设处理10个,每个处理20?,分别是: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盘育苗、塑料底膜育苗、膨化砂育苗、6个不同播量分别是每平方米200g、300g、400g、500g(CK)、600g、800g。其中播量500g为当地农民的播种量,我们将其当做对照,其他处理与其进行对比。新基质、塑料底膜、膨化砂育苗的播量定在500g,钵体育苗播量定在每穴2-3苗。试验时期与当地(五常市)生产接近,xx年试验为4月20日播种,5月22日插秧。 1.4田间试验调查 5月20日(插秧前2天)每个处理取秧苗100株对其株高、叶龄、白根根数、第一叶鞘高度、茎基宽等秧苗素质进行调查。插秧后,随机取10穴对其返青时期及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进行调查。 2.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处理的秧苗性状 2.1不同处理对秧苗苗高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苗高较其他处理高,膨化砂苗高最矮,但各个处理苗高差距不大。 2.2不同处理对秧苗叶龄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前7个处理秧龄都在3.2叶以上,较对照大。以播量200g、400g和新基质育苗排在前三,随着播量的增加,秧龄呈明显下降趋势。 2.3不同处理对秧苗茎基宽的影响(10株茎基宽) 随着茎基宽度的增大,秧苗茎基横切面大维管束数增多,主茎带孽数及根系量增多,移栽后成穗高,一次枝梗数增多,相应的穗总粒数、实粒数也增多而获得高产2从表1可以看出,播量在200g处理中,秧苗茎基宽最宽,达到了3.12cm,新基质其次,播量400g排第三,钵体育苗、地膜育苗、播量300g也都较对照茎基宽宽。可以看出,随着播量的增加秧苗茎基宽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播量增加秧苗越来越细。 2.4不同处理的第一叶鞘高度 叶龄3.1-3.5的中苗,第二叶为功能叶,要使秧苗移入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必须保证第二叶的质量3。若使第二叶控制在合适长度,并且叶片不披垂,第一叶鞘高应控制在3cm左右4。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叶鞘高度最接近3cm的有,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g、400g,显然对照与3cm接近程度差。 2.5不同处理的单株白根数数量比较 秧苗白根数多,说明秧苗长势良好,发育健壮,插秧后返青快。从表1可以看出,膨化砂育苗的白根数最多,达到了20个,前7个处理,白根数都达到了15个以上,较对照多。 2.6不同处理秧苗地上干重比较 本试验以百株为单位测量,播量200g百株地上干重为3.94g最高,新基质、钵体、底膜、播量300g、400g都较对照干重要高。 2.7插秧后返青时间比较 图1 各个处理插秧后返青所需天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返青时间最短,只需要3天,而对照需要7天。新基质、播量200g、300g、400g返青时间分别为4天、5天、6天、6天均较对照时间短。 2.8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比较 图2 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 从图2可以看出,对照500g在插秧后15天的分蘖是6个,而播量200g、400g达到了10个,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均较对照分蘖数量多。 3.讨论 近些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水稻价格不断升高,农民收入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大部分农民有了一种满足感,产生了惰性,这对水稻育苗新方式的推广是很不利的。通过本试验对育苗方式及播量的讨论,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新的育苗方式都值得我们推广,比如膨化砂育苗,虽然其根系很发达,但决定秧苗素质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因素;也并不是播量越稀秧苗素质就越好,播量太少,其第一叶鞘高度达不到最适宜生长发育的高度,因此我们得出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育苗与播量300、400g是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较好的育苗方式。 【 _】 1李翅成,杨荣萍,阎立春.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攻关技术总结J.现代化农业,xx,(6):37-39. 2严建丽,龚立强,等.秧苗茎基宽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xx,(1):30-31. 3韦峻峰,董云舰,等.影响水稻旱育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