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_第1页
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_第2页
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_第3页
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_第4页
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txt人生在世 ,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8班主任的每一天-逃学/旷课-把旷课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的脚步兴趣留住了他逃课的脚步 黄丽珍 刚接这个班的第三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就接到了任课老师的电话:“你们班的丁丁逃课了。” 丁丁是个从上幼儿园就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爱欺负同学,上课爱捣乱,不完成作业虽然,我刚调到这个学校没几天,对他却是在第一天到校时,就已得到了同班科任老师的提醒了。 我赶紧联系他的家长,让家长赶紧找找。接着我又找来和他要好的几个同学,询问他可能会去哪。然后,我就按照学生们提供的地点去寻找。不一会儿,我就在学校后门外的内沟河旁找到了他。他正坐在河岸上那窄窄的围栏上。这孩子真是不让人省心啊!要是掉到又脏又臭的河里,那可要出大事了。我暗自庆幸自己找得及时。我边叫他,边招招手,让他过来。他倒也听话,向我走了过来。本来想训他几句,但看他态度还好,就缓和了口气,温和地问:“你不上课,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呢?”他低着头,一声不吭。我又再问了一遍,他还是不说话。我想,现在是上课时间,先让他去上课,免得影响功课。便对他说:“你先去上课,放学后,在教室里等我。”看着他走进教室,我才回到办公室。 还没放学,我就到教室门口等着,怕他溜回去。放学后,我把他领到了我的宿舍里,虽然办公室比较近,但我想给他留点面子。来到宿舍后,我给他分析了一翻逃课的危害,教育他以后不要再逃课了。他好像也很后悔自己的逃课行为,说:“老师,我以后不逃课了。” 这时,他妈妈也得到我的通知来到了我的宿舍。她一进门,就大声地骂起他来:“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多生了你这个,不说被政府罚了多少钱,就说苦也不知多吃了多少!你还整天不好好学习,我还不如没生你更好些!”我看见丁丁本来还比较恭顺的表情马上变得蛮横起来,双手还握紧了拳头。我一看这情形,就知道他肯定不服妈妈的管教,多说无益,就打圆场说:“丁丁已经表态,以后不再逃课了,我们一起原谅他这次,好吗?”“那好,郑老师,那我们先走了,回去我再教育他。”第二天上午第三节快下课时,我又接到科任老师的电话,“你们班的丁丁又不见了。”啊!怎么又逃课了呢?我赶紧又通知了家长,然后放下手中的活,急忙又跑到学校后的内沟河边去找,他果然又在那。真是让人纳闷,一个人跑到那有什么好玩的? 这时,我才发现,我昨天的教育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不说逃课的原因,我也没有追问,只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对他说教,他表面的恭顺,只是为了让我早点结束说教而已。想到这,不免有点火大,径直把他领到办公室里。看着他站在我的办公桌前,眼睛还四处张望,一点都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也难怪,他来办公室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熟悉。我气得不知该说他什么好。说实话,此时,我不知要说什么。该说的道理,昨天都才说过,而且一点效果也没有。相信同样的话,他也已经从以前的班主任那听过不止N遍了吧。既然无话可说,那就让他先在旁边站着吧。我则边改作业,边不时地看他几眼。我发现,他对放在我对面办公桌的一个篮球特别感兴趣,从一开始盯着看,到后来忍不住偷偷移了移身子去摸一下。我心里一亮,一个改变他的想法也产生了。 “丁丁,你能帮老师翻一下作业本吗?”我用商量的语气说。 “可以。”他愣了一下,可能是没想到我不说教,反而请他帮忙。 “帮我翻到要改的那一页。” “你的动作很快呀!这么快就全部翻好了!” 对我的表扬,他好像无动于衷,但我看到了他的眼神温和了一些。 “你喜欢打篮球吗?”我单刀直入地问。 “喜欢。” “学过吗?”本来,我想问他会打吗?怕他不会,又让话卡住了。 “没有老师教。我和明明(班里的另一名男同学)他们几个星期六自己去我们家附近的球场上打。” “我们班有几个爱打篮球的呢?” “五六个很喜欢的。”“哦,那很好啊!我也很喜欢打篮球。我小学四年级就代表学校参加镇里的篮球赛呢!有几次得了泉州市第一名呢!这样吧,我们在班里组织一支篮球队,放学后,由我来教你们,你觉得怎么样?” “好啊!”他兴奋地说。 我为了留住他逃课的脚步,每天都在放学后教他们打篮球,虽然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但总算没白付出。而丁丁为了能学篮球,第三节课就没再逃课了。在不断的接触中,他也逐渐向我坦露了心扉。原来,在四年级的下学期,他学会了抽烟,由于第一、二节上语文数学不敢逃课,到第三节课时,就偷偷跑到外面抽烟。那天,我问他为什么逃课,他不敢吭声,是怕我闻到他的烟味。 兴趣留住了他逃课的脚步 主持人: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副教授) 班主任:刘建平、段艳红 张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班主任的每一天这个模块儿中的逃学、旷课这个专题,和往常一样,我们给大家请来了两位一线的同行,这位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幼儿小学的刘建平老师。这位是来自西城区三里河三小的段艳红老师。 欢迎两位老师。我们上次说了,班主任的每一天遇到的小事儿多,但也会遇见大事儿,遇见让人头疼的事儿。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看看这个老师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麻烦事儿。 这个案例带有很强的情境性,一开始老师就很着急,因为科任老师告诉她,你们班的丁丁又逃课了,这个又字儿听起来真沉重,不是第一次了,那么两位老师看完了案例,觉得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丁丁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刘建平: 我觉得他主要的问题是对学习缺乏兴趣。 张红: 对学习缺乏兴趣。段老师呢? 段艳红: 这里面提到他逃课是因为吸烟,有烟瘾,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导致他逃课的重要原因,属于个别生的,需要帮他来调整。 张红: 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吧,丁丁是个问题学生。丁丁身上有很多问题,但是,首先老师要解决的是逃课这个问题。两位老师认为这个案例中的老师解决问题成功吗? 刘建平: 我觉得不够成功,从表面上看她是留住了丁丁的脚步,可实际上呢,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尽管孩子从表面上看不违反学校纪律了,维护了学校纪律,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真正的问题,对学习的兴趣问题,她没有解决。 张红: 其实我觉得,除了逃课,有形的逃课是人走了,但无形的逃课是心走了,说兴趣留住了丁丁逃课的脚步,但是还需要探讨的是兴趣是否留住了丁丁的心。我觉得也值得肯定,先把人带回来再说。 段艳红: 第一步还是很成功的。 张红: 对,第一步还是很成功的,但是第一步这个成功,不瞒两位老师,我总觉得有点儿太偶然。 段艳红: 我觉得也是,这个孩子如果对篮球不感兴趣呢? 张红: 对,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丁丁对篮球不感兴趣,台球也不感兴趣,什么球都不感兴趣,如果他感兴趣,但是老师不会呢? 段艳红: 所以我觉得,用篮球这个兴趣来把丁丁的脚步留住了,是一个偶然的事情,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问题学生的时候,第一步还是应该先走近学生,先让他能够接近你,首先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红: 就是深层的原因。 段艳红: 对。在了解了他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再根据他的原因,想出一些能够对症下药的方法。 张红: 段老师说了个特好的词儿,叫对症下药。有的时候我们好象解决问题,都是广谱抗菌药。比如说发烧了,都得吃点儿退烧药,但是它是暂时的管用,这个案例里面,我觉得丁丁情况好象挺复杂的。你看,他从幼儿园起,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然后还欺负女同学,而且丁丁的家庭也有问题。他的妈妈到学校来先责怪他,说多生了你这个孩子,还让政府罚了钱,而且老师也说,关于逃课的危害的分析,他也许已经听过了若干遍。他不但是个问题学生,还是个程度比较严重的问题孩子。像这种学生,两位老师以前遇到过吗? 段艳红: 遇到过,现在正在遇到这样的学生。 张红: 那您也跟我们说一说。 段艳红: 我觉得对这种学生,还是要从走近学生开始。进入他的内心。这个老师是偶然的用篮球的兴趣,留住了孩子的脚步,其实每个孩子在他诸多的问题背后,还有他的闪光点的,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来说,应该积极的通过和孩子多方面的沟通,包括观察,不一定只是聊天,还可以从其他人那里了解到他的情况,比如学生那里,家长那里了解他,还有对孩子既往成长史的了解。通过这种综合的了解和分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找到打开他心灵之门的钥匙,才能有效地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做个个案分析,个案研究。 张红: 进行个案分析,提出比较科学的策略。我们把话题回到逃课和旷课,可能在北京小学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还不是太多,跟北京的家长普遍重视有关,另外,管理和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规范,但是我觉得有一种现象,我觉得您也肯定注意过,就是逃课和旷课背后实质上是厌学,厌学可不一定通过逃课和旷课表现出来。那您遇到的大概有哪几种情况呢?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们有什么表现。 刘建平: 主要表现就是人虽然在座位上坐着,但是他眼神不会看你,或者人在座位上坐着,但是他手里不断地会翻一些书,动一些笔,你能够明显感觉到他人在,但是心不在。 张红: 就是脚步回来了,但是心已经飞出去了。那您认为,孩子厌学有哪几种原因,根据您的经验,您觉得有哪几个主要原因,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哪几种方法? 刘建平: 我觉得主要原因,与他上学之前他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很有关系。我们现在知道,现在小学的知识,从上一年级开始,相对于很早以前的教材要深很多,家长拿到这套教材时候都会有这种感叹,对于孩子来讲,如果他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上学时候,他会感觉到很吃力。 张红: 因为学习的困难,而且这个困难可能越累计越多,就会造成一种克服不过去的障碍? 刘建平: 对,还有就是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初重视不够。 张红: 他需要重视什么呢? 刘建平: 就是说当孩子刚刚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没有想到这个小的困难,可能会造成他今后学习上很大的问题。没有及时地去指导,帮助他。 张红: 我觉得家长想不到也很正常,他们很多人也没有受过较多的正规教育。所以他们不能从专业的思想看问题,他不觉得这个困难很严重,另外,他们可能还觉得都有老师管着呢。 刘建平: 正是由于他们这种想法,所以孩子在最初有困难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造成了今后更大的困难。 张红: 那么跟我们的教学有关系吗? 刘建平: 跟我们的教学应该说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一个孩子,每天他要上几科,不是上同一科,有的科他会很认真上,有的科他就不能保证认真地去听讲,去完成作业,说明什么呢?与这个老师对他的吸引力,老师的讲课的内容,精彩程度有很大关系。 张红: 我们案例中说的一个词,叫兴趣。但是我不知道两位老师如何看待兴趣。从心理学上来说呢,兴趣首先产生于需要,可是如果按我们的分析,孩子们天生就有渴求知识的需要,他想知道这个,想了解那个,这应该是一种产生学习兴趣的非常良好的基础,可是在入学之后,反而这种兴趣会降低,那么两位老师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 刘建平: 学习是个苦差事,现在是大家都公认的现实。一个孩子,在其他的方面,他都能够得到满足,他都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只有在学习上,他感到痛苦,他是很难把这种兴趣继续下去的。 张红: 就是维持兴趣,不能仅仅靠兴趣。 刘建平: 所以我们对待这种孩子,我们要少批评,多帮助,我们可以把批评的时间,放在辅导上,哪怕他在辅导中得到一点儿收益,然后就着这个收益,去表扬他,这样给他一点自信,这个自信让他不断的、像雪球一样不断的滚,滚来滚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就能培养起来。 张红: 所以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 刘建平: 对。 张红: 但是我仍然觉得丁丁是个很特别的孩子,我一直很好奇,案例中也没有说,丁丁居然抽烟,而且逃课,案例说丁丁逃课是因为第三节课他要去抽烟。段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段艳红: 我觉得一开始丁丁抽烟可能是出于好奇,但是后来因为生活中很多事情他不能很好的解决,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个案例中提到了他的母亲被老师请来以后的态度令人吃惊。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多少关爱,没有关爱,他可能就会在其他地方找兴趣,找快感,或者是找到其他缓解困苦的方法,他就形成了烟瘾。烟瘾是一种心理的长期依赖,要想让他戒掉这种依赖,就要用另外一种能够长期替代它的,更强烈的刺激,来解决掉烟瘾的问题。 张红: 那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案例续写工作,我们看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她取得了第一步成功,也就是留住了丁丁,用打篮球的方式留住了丁丁。丁丁也开始袒露了心扉,暴露了自己逃课是为了出去抽烟,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建立了一种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假设您二位就是案例中的老师,接下来做什么呢? 段艳红: 他现在已经能够在下课以后打篮球,少去抽烟,不去抽烟,时间长了以后,可能烟瘾会逐渐小一些,但不能够保证他不再继续偷偷地抽。这时候该怎么办,我想作为一个学生,他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作为一个儿童,虽然到了高年级,他还是对更新鲜的,更多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更多的给他机会参与班级活动,能够让他的能力得到施展,他的才华能够得到认可。同时,他的家庭给他的温暖不是很多,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学校里,在班级里,给他更多的关爱。也可以和家长多一些沟通,家校配合起来,可能对孩子的改进会有一些帮助。 张红: 就是说,丁丁的问题还是一个综合治理问题,现在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功,还都是表象的东西。我也有一种感觉,他只是转移了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因为逃课和旷课的真正问题是学习兴趣问题。他抽烟,就像现在有的孩子网络依赖一样,实际上是一种替代行为。现在是把抽烟这种行为转移为打球这种行为,以健康的爱好,替代不健康的爱好,但是还有一个更艰难的任务,也就是要逐步接近本质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对于培养学习兴趣,不知道两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说经验。 段艳红: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根据孩子当前具备的能力。对于丁丁来说,他现在可能学习能力上有不足之处,我们不要给他太难的任务,先让他从他能做到的做起,及时在班级里表扬,对他个人也经常给一些赞美的话。人总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的,在教育过程中,他取得一点进步,我们就及时给他激励,再堆加更多好的东西,超过原来问题的堆加,那就渐渐用好的替代不足的地方。 刘建平: 我觉得一方面是在学校做工作,一方面更倾向于让家长多做一些参与性的工作,因为我们从案例中能够看出来,这个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简单粗暴。我们可以想,家长在这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一定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态度,那么孩子对学习肯定降低兴趣。假如我们能够做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辅导上来,哪怕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给一句温柔的、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孩子当时的积极情绪的调动是很有作用的。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应该在学习上有进步。 张红: 对,他不一定要辅导,就要鼓励、要接纳就够了。我们给家长的要求也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不是说你来辅导丁丁学习,而是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想两位老师也和我有同感,就是面对丁丁这样的孩子,他的问题是复杂的,我觉得老师的第一步做的还是很成功的,留住了丁丁,但是接下来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是建设性的任务,而这个建设性的任务,才真正关系到丁丁是否能够连人带心都留在学校。他也需要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一个全面协调的工程,所以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儿,但实际上还是需要很多大的谋略、大的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的。好,感谢两位老师,老师们再见! 兴趣留住了他逃课的脚步 主持人: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副教授) 专家:延建林、田万生、鲍传友 张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班主任的每一天模块儿中的逃学、旷课这个专题。今天像往常一样,我们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学科专家,来自清华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延建林老师。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心理专业的田万生老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科的鲍传友老师。 三位老师好!欢迎三位老师的到来。这次我们看一看,老师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我们一起看这个案例。 案例看完了,这是一个多么不省心的孩子啊,逃学,旷课,抽烟。延老师,我想问您,如果从咱们教育学的专业角度分析,您认为丁丁为什么会逃课呢?这个案例的发展,用咱们比较理性的语言分析一下,它大概经过了哪些过程? 延建林: 我们可以先从案例本身的发展看一下。最开始是丁丁逃课,班主任作出的反应是什么呢?把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说教,同时还通知了他的家长,这是他采取的措施。接下来又发生什么呢?学生继续逃课,班主任呢,又继续说教,但是后来发现,根本不顶用。那怎么办呢,他就继续把他带到办公室,后来发现他似乎对篮球有兴趣,于是就开使用打篮球来诱导学生,然后他为了打篮球,他就不逃课。从整个案例发展来看,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丁丁为了打篮球,已经不再逃课了。但事实上,当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仔细看一下班主任采取的这些措施,它实际上漏了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对丁丁为什么逃课,缺乏一种很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张红: 案例中给咱们提供的原因就是因为抽烟,好象第三节课去抽烟,但是再往前去推理呢? 延建林: 从这个案例当中,只是到了最后,才告诉我们,丁丁不逃课了,班主任和丁丁进一步接触、了解,最后发现,丁丁原来是因为抽烟要逃避第三节课,仅仅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比制止丁丁逃课又进了一步,但是接下来,至少从案例的叙述,包括班主任的分析,孩子为什么抽烟,没有搞清楚。所以整个教育呢,我感觉到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真正关注到全面的教育,仅仅想办法让他不逃课,至于为什么逃课,为什么抽烟,没有去找原因。学生逃课,在中小学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逃课行为的产生,可以有多个因素,比方说,社会方面的因素,有好多学校周边开网吧,好多孩子迷恋网吧,然后想方设法离开教室。再比方说,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在这个案例当中,我发现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当学生发生逃课的时候,妈妈来了,但是妈妈的表现,我是不满意的,她进门之后是一味地指责丁丁。 张红: 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叫“多生了你这个”。 延建林: 这又是埋怨,从这些信息反馈当中,我们还可以了解,丁丁是不是家庭背景有一些什么原因,比如说家庭子女多,父母照顾不过来,或者是家庭关系不怎么样,这些原因有可能使孩子注意力分散,从学习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包括抽烟,他有可能通过抽烟摆脱家庭里面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都有可能。 再一个他抽烟,还有可能模仿其他的孩子。逃课,还有可能整个学校的风气不太好,他可能是一种从众行为。再有,这个孩子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因为是班主任的课他没逃,那么第三节课是代课老师的课,他就开始逃了,是不是对这个老师的课没有什么兴趣,或者他不喜欢这个老师等等。表象上看他是一个逃课的问题,事实上背后的原因是很多的。这个班主任在解决过程当中,仅仅采取了一种方法,让孩子打篮球,为了打篮球而不去逃课,就是把他的兴趣转移了,诱导他不逃课,但是真正的原因在哪里,班主任并没有找到。 我们说教育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表象上是逃课,但是背后涉及的原因很多,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并不仅仅是把一时孩子出现的问题解决了,而是要关注全面的教育,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他为什么逃课,我们要做多方面的分析,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我们并不仅仅是解决了学生一时的逃课问题,关键是关注到他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张红: 这个案例老师使用了一个词叫兴趣,他说兴趣留住了丁丁逃课的脚步,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做这样的假设,丁丁对上学是没有兴趣的,那么在没有找到新的兴趣之前,他采取了逃课这种行为,然后老师诱导他,或者他本来就有对篮球的兴趣,然后打篮球这个兴趣就留住了丁丁逃课的脚步。可是我也有一种感觉,就是兴趣是由需要引发出来的,这个问题是真的解决了,还是被转移或压制了呢? 田万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真正解决,案例说是由于打篮球,他就不逃课了,我认为没有必然联系,有可能强化了他另外一种兴趣。 张红: 也就是说他坐在这儿就是为了熬时间,到第三节下课再去打篮球。 田万生: 我不知道有什么课,或者是自习课,但是我总觉得第三节课没有引起他的兴趣。 张红: 他留住了丁丁的身体,没有留住他的心。 田万生: 第一节课,第二节课不可能全是班主任的课,班主任不可能上语文,上数学,我不知道小学是怎么上。就是两节课他都不逃,第三节课就逃课了,这里边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抽烟,无论怎么样,都是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这种不良行为,也是要改变他的责任之一,他没有直接从这上面入手,而是引导他从打篮球方面入手,从表面上看是他不逃课了,可能有其他原因。我认为他要做的还是解决不良行为,因为全人教育,不是光引起兴趣,业余时间该抽烟还抽烟,不能是这种教育,和去网吧是一样的,他要上瘾以后,那以后都要用行为疗法来矫正的,班主任也有重要的责任。另外一个,必须要跟家长沟通,从案例里面看,他家里在教育上,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 张红: 丁丁有很多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田万生: 他家里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是不一致的,从他妈妈说的那两句话,看丁丁的反应就能知道,他的家庭教育里边肯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班主任必须要和家长了解问题,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的教育,这才是全人的教育。所以我认为,一个是提高丁丁对第三节课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很多的老师上课学生捣乱,不听课,我说不能全是学生原因,老师讲的怎么样,老师讲课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班主任应该从这三点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张红: 就是说还可以做这些工作,进一步联络家庭,然后使家校能够协同起来,进一步协同课任老师,能够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目前案例中提供的是丁丁人是留下了,但心有没有留下还很难说,只是从抽烟转移到篮球上了,并没有真正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内心的学习需要还没有被激发起来。同时也提醒老师,关注丁丁的抽烟行为,他和逃课不是同一个行为,并不是说解决了逃课,那种行为会自动消失,老师还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做工作。 鲍老师,关于班级,有一点在理论上也是有争议,说他像一个组织,那么组织就有群体和个体,哪些个体游离在群体边缘或逃离群体呢?我觉得逃课也是这种行为,您从管理学学科角度上来分析一下这种行为。 鲍传友: 从管理学角度讲,当一个组织中成员从组织中逃离,实际上就意味着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分离。他找不到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组织不能帮助个人实现目标,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就会发生逃课现象。在西方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学派就讲到这个问题,他用一个比较专业化的名词叫效力和效率,他用效力和效率表达一个组织和个人不同的目标,一个组织要有目标,就是他必须有效力,那么一个组织要有效力,就要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这叫效率,这两个一致了,那么组织和个人都会发生很大不同。如果这两个发生冲突,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实际上就是个人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就会出现逃离,这是从管理学角度讲。 我们看到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这也是我们班级管理的头疼的大问题。我们过去做班主任时候,实际上最棘手的,我们耗尽了所有的精力,都是在问题学生身上。我个人的观点,一个教师他是不是有智慧,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到底好坏,不是看好学生,应该是看问题学生在班里面的转化程度,这个恰恰是最能反映老师的智慧的。所以这里面我有几点看法,要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它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的智慧,耐心,责任感。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学生对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现在课改特别提出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问题学生是不能被排除在教育之外的,即使他有问题。另外,问题学生不解决,他的特征就是问题,你要不去管理它,他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案例里边讲到,这个学生跑到河边去抽烟很危险。我也遇到过一个案例,在一个学校,因为一个学生在物理课上捣乱,老师就把他清除到课堂以外,结果这个学生只要上物理课就不来了,一开始老师以为我叫他不要进来他就不进来,很得意的;到第三堂课,学生再不回到这个课堂的时候,焦虑的是这个老师,担心学生安全,所以这就是个大问题。第二就是问题学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学生的问题,可能有很多问题不是在学校里产生的,很多老师对问题学生认识不到位,在处理上信心上不足。另外,方法上也是非常担忧,解决学生问题,要有策略意识,另外还要有研究意识。从案例来看,这个老师怎么解决这个学生问题的,刚才两位老师也谈到了,这个学生回到学校里面,他有没有把学习兴趣建立起来,这是个问题。我想,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就必须要拉回到学校里。你已经不在这个场所了,我们所有的教育,再完美的教育,已经没有办法对他发生影响。所以第一步是回到学校,从这个角度讲,这个老师是很成功的。我们看这个老师采用什么办法呢?首先,他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家长的教育问题,然后他找到逃课的原因是抽烟,再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谈话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学生对篮球很感兴趣,因此他就把篮球作为突破口。接着干什么?接着对症下药,接着授权他组织班级篮球队,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一种被信任的感觉,授权对一个学生有激励作用。一授权,学生觉得老师信任我了。这一点很有代表性的。我们老师经常对学生是一厢情愿的说教,同样的说教,学生已经从以前的班主任那里听过不止N遍了吧。 张红: 我觉得这也是那个老师很可贵的一点,他还是很善于反思的。 鲍传友: 这句话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很多老师在不清楚学生原因的情况下重复教育,这个重复教育就是对教育方法使用的不当,那么反复重复,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误行为的巩固,你没找到原因嘛!她找到原因了,是因为学校没有帮他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对篮球有兴趣,他又没有打篮球,只能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就跑,跑到外面干脆抽烟去了。这反映的是什么?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研究。所以我有一个强烈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做研究型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你找不到原因,你的那个方法,恰恰是巩固了他的错误。这在我们现实中的案例太多了,为什么问题学生不能转化,恰恰就是老师方法不当。我给老师很一个重要的建议,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候,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下面有一个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学生回到了学校,怎么让他真正建立学习兴趣?在案例上我们看到,怎样从篮球兴趣,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兴趣,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让学生回到学校是第一步,我们才有机会去教育。 张红: 延老师强调的是问题是综合的,它一定有更深层和复杂的原因;田老师强调,解决问题是系统的,必须从横向的,各种联系角度入手;而鲍老师从组织学,管理学的角度强调有些问题是要放在集体中解决的。所以,一个班主任老师要把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能够统一起来。三位老师也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今天取得的成果,实际上是阶段性胜利,还要准备进行更深入的工作,以取得更全面的成功。 最后我们还是请三位老师,每人给我们老师送一句话。 延建林: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当善于纠根问底,从关心学生终身发展这样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田万生: 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应该找到他的心理原因,背后原因,然后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处理解决。 鲍传友: 班级管理在建立班级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与学生的个体目标达成一致,以个体目标激励学生,是最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 张红: 这就是集体教育的原则,好,再次感谢三位老师! 有学生逃学、旷课,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现象,做过几年班主任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而逃学旷课的学生,往往不只是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毛病。案例中的“丁丁是个从上幼儿园就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爱欺负同学,上课爱捣乱,不完成作业”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是令班主任头痛的事情。然而,正如专家所说:“一个教师他是不是有智慧,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到底好坏,不是看好学生,应该是看问题学生在班里面的转化程度,这个恰恰是最能反映老师的智慧的。”案例中的班主任,有没有教育智慧?肯定有的,因为她确实解决了一个学生逃课的问题。但是,她的教育智慧达到了什么程度?又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问题。 她的成功,在于她运用了“兴趣吸引”或者说“兴趣转移”的方法。尽管她开始对逃课学生的逃课原因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但她在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发现了学生对篮球感兴趣:“我发现,他对放在我对面办公桌的一个篮球特别感兴趣,从一开始盯着看,到后来忍不住偷偷移了移身子去摸一下。”于是班主任想到了引导他的方法,组织篮球队。这不能不说是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反映。如果她没有教育的敏感性,就有可能批评学生:“你不好好想自己的问题,还想玩篮球去是不是!”这里应该指出,班主任坐着改作业,学生站着想问题。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应该让学生也坐下来,毕竟不是罚站嘛! 班主任把组织篮球队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学生,这是在“赋权”,老师们都知道在教育中“赋权”,是一种很有益的教育措施。而且老师给这个球队亲自当教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效果:“我为了留住他逃课的脚步,每天都在放学后教他们打篮球,虽然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但总算没白付出。而丁丁为了能学篮球,第三节课就没再逃课了。”看来,班主任不仅让学生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而且亲自参与,激励、巩固学生的兴趣。这一系列的教育行为是应该肯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 正如“对话班主任”和“对话专家”中大家所分析的,案例中的班主任处理这个学生逃课的问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查找原因是最重要的工作,不找到原因,做工作难免缺乏针对性,也就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 有人认为,这个学生由于组建了篮球队,不再旷课了,具有偶然性。即使第三节课不逃课了,也仅仅是“兴趣的转移”,一种兴趣代替了另一种兴趣。这另一种兴趣是什么呢?逃课。逃课背后更直接的兴趣是去抽烟。抽烟,是班主任后来才知道的:“在不断地接触中,他也逐渐向我坦露了心扉。原来,在四年级的下学期,他学会了抽烟,由于第一、二节上语文数学不敢逃课,到第三节课时,就偷偷跑到外面抽烟。那天,我问他为什么逃课,他不敢吭声,是怕我闻到他的烟味。” 班主任真的找到原因了吗?他为什么学会抽烟,而且有了烟瘾?这背后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班主任没有往下调查,至少在本文中没有进一步的交待。况且,丁丁还有上课捣乱,经常欺负人,不完成作业等一系列问题,他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学生。仅仅解决逃课的问题,这会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甚至半途而废的感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或者如专家所说的“全面教育”、“全人教育”来看,必须在这个学生的转化上做更为深入全面的工作。正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所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因此,班主任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第二,班主任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有研究的意识,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的班主任有一段话很值得思考:“这时,我才发现,我昨天的教育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不说逃课的原因,我也没有追问,只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对他说教,他表面的恭顺,只是为了让我早点结束说教而已。想到这,不免有点火大,径直把他领到办公室里。看着他站在我的办公桌前,眼睛还四处张望,一点都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也难怪,他来办公室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熟悉。我气得不知该说他什么好。说实话,此时,我不知要说什么。该说的道理,昨天都才说过,而且一点效果也没有。相信同样的话,他也已经从以前的班主任那听过不止N遍了吧。”读了这段话,很多班主任会有相似的经历和相近的感受。这一类学生之所以这样“疲沓,无动于衷”,“像滚刀肉似的”,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很多老师在不清楚学生原因的情况下重复教育,这个重复教育就是对教育方法使用的不当,那么反复重复,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误行为的巩固,你没找到原因嘛!她找到原因了,是因为学校没有帮他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篮球有兴趣,又没有打篮球,只能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就跑,跑到外面干脆抽烟去了。这反映的是什么?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研究。所以我有一个强烈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做研究型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你找不到原因,你的那个方法,恰恰是巩固了他的错误。这在我们现实中的案例太多了,为什么问题学生不能转化,恰恰就是老师方法不当。” 有的班主任对专家的这段话可能有所质疑,这没有关系,研究就是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假如我们用一把钥匙想去开很多的锁,肯定是打不开的。为什么老师教育学生会出现“老生常谈”,甚至“车轱辘话,来回说”、“车轱辘话,大家说”的情况呢?这与老师的研究意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名人有言: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看来,“科研兴师”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家庭、学校共育是非常重要的,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案例中家长的表现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有非常明显的问题。“他妈妈也得到我的通知来到了我的宿舍。她一进门,就大声地骂起他来: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多生了你这个,不说被政府罚了多少钱,就说苦也不知多吃了多少!你还整天不好好学习,我还不如没生你好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为问题学生一点也不奇怪;不出问题反而奇怪。如果不能逐步解决家长的问题,提高家长的认识,改变教育方法,问题学生很难真正转变。而且,学校初步的教育成果,很快会被家长的不正确的认识和教育行为给“抹杀”了。 案例中,班主任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家庭教育措施。当然,短短的案例不能写得很充分。至少对有关问题应该作简要说明。喷 香 的 教 室 栾庆新 接这个班以前就知道小兵是个经常逃学的孩子,他内向、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是办公室的常客。今年春天,因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生病,我接过了这个班。也许是新班主任的缘故,可别说,小兵还真给我面子,两个月来,除了还是上课不太认真外,竟没有旷过一节课! 可是,那天上午的后两节课,他竟不告而别! 中午我得到消息:小兵抵御不住学校周围槐花的影响,旷课去偷摘了老乡的槐花! 下午第一节预备铃拉过,我看见小兵躲躲闪闪地走进了校门,从神情中我发觉他今天表现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愧疚。我决定先冷一冷,装作不知情。 这一节正是我的是语文课。温和的阳光透过树梢,将教室周围槐花的影子叠印在窗户上,不时地摇曳着。教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闷,黑板上的一个填空题正眨着白眼,望着拧眉攒目的孩子们。其实,这个题很简单( )的教室。只是他们填的词太单调:“大大”呀,“明亮”呀,“我们”呀,就再也说不出别的来了。 好多答案在我的脑海里滑过,又冲到口边,但我还是一次次忍住了。我知道,现在孩子们正处在思维的一个结上,这个结需要他们自己去解。 我渴望的目光又一次慢慢地在一张张脸上拂过,惶恐、躲避的神态令人有些气馁。忽然,窗边座位上的一个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嘴里念念有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是小兵! 我犹豫了一下,一瞬间,我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好,你来说。”我朝小兵点点头。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他身上。 “老师,我看还有喷香的教室。”小兵嗫嚅着说。 “哗”一阵哄笑过后,意见七嘴八舌地纷纷响起: “教室会喷香?” “哈哈,真是笑话!” 小兵的脸红了,他亢声道:“就是喷香么,不信你们闻闻!” 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也怪,刚才还毫无觉察,现在却感到一缕细细的槐花香气,如兰似麝,忽隐忽现,轻柔地飘过鼻端,正调皮地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满屋的孩子一起笑了:“你对,你对!” 接着,班里竖起了一片如林的小手。 “彩色的教室!” “温暖的教室!” “洒满阳光的教室!” 教室里霎时变成了一丛花,盛开的思维竟如此美丽,我也嗅到了一种别样的香气。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又拍拍小兵的肩让他坐下。我说:“这一节,小兵同学给我们教室带来了香气。课后,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些香气我们一起去赏花,好吗?” “噢”全班同学欢呼起来。 “老师,我来当导游!”小兵兴奋地抢着说。 “好!”我也痛快地回答。 孩子们簇拥着我走出教室,小兵却最先冲在前面,随手塞给我一个纸团。我转过身子展开,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映入眼帘:老师对不起,我没管住自己!望着他蹦蹦跳跳的背影,我想:其实,面对诱惑,谁都会有一些别样的念头,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觉醒回归!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地对他狠批一通,或是喋喋不休地叙说一番老师对他的失望。下午放学后,我又在那张纸条上加了一句话:战胜自己,做一个胜利者!我找到他,将那张纸条郑重地还给他。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老师相信你!” 到现在为止,小兵再也没有无故旷过课! “小兵事件”至今都让我咀嚼回味:小学生的心理较脆弱,容易受到诱惑,有时不能自觉排除来自环境的干扰,不能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作为老师来讲,对学生采取的态度应该是:可以原谅!否则很可能将他“顺势”推出校门。我庆幸自己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重新让小兵找回了自我。诚然,这只是一个个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运用发现闪光点,及时鼓励的措施,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定位自己,让他们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学习中的一分子,建立起学习自信,当是矫正旷课错误或避免出现旷课行为的一剂并不苦口的良药! 还有一句:如果你的教室是喷香的,那学生还会舍得离开吗?(点评:班主任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这里的喷香,恐怕不只是槐花的香气了,应该是班集体的和谐氛围,班集体的凝聚力。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班主任应该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教育机智,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这离不开班主任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思维。) 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08-10-16 23:15:31 学人教育社区厌学而旷课、逃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一)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旷课、逃学往往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的态度甚至惧怕的心理状态,而在其行动中形成的不良表现方式。经常旷课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下列特点: 1、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这些学生往往认知活动水平差,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他们对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讲心不在焉,记忆的方法和习惯不良,加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动力不足、效果不好。由于这些学生不愿学、不会学而学不会,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差并形成恶性循环。调查发现,经常有旷课、逃学行为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的厌学情绪,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和偏执心理方面也明显高于一般对照组的学生。据一些接受个别访谈的家长和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往往会随着上学时间的迫近,心情由平静变得不安起来。如果强迫其上学,他们就会闭门不出,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会发脾气、破坏东西。可见,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明显低于一般学生水平的。2、自尊程度较低调查中发现,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自尊、自信水平也较低。由于学业成绩差,他们很少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与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掩饰自己,继而发展为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和自暴自弃,失去了应有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他们会积极寻找其他途径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表现出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直至旷课、逃学。他们经常出没于校外游戏房、舞厅、网吧等青少年不适宜的场所,寻找刺激、混日子、消磨时光。3、人格特征大多呈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根据调查中运用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的结果表明,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个性内向型的明显多于外向型的,情绪不稳定型的明显多于稳定型的。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孤独、焦虑、忧郁、冷漠、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等不良人格特征。这些学生往往心情容易激动,行动异常。个别学生早上情绪明显不安定,有病态反应,午后恢复正常,夜晚却能非常安定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而且时间很长。这时,他们可能表示出“明天早起一定上学去”的决心,但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又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赖床、迟起,甚至于闭门不出、睡大觉而不上学。有的学生往往是星期一情绪最不安定,双休日、节假日心情愉快、行为正常。另外,这些学生往往还表现出特别小心、谨慎,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二)学生旷课、逃学的原因学生旷课、逃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来自学校教育内部的原因比如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重大变化,如升留级、换班或转学、新入学、升学等学习环境的变迁等。与学校生活有关或在学校遭遇到的痛苦、失望、挫折和打击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等,特别是升学竞争的压力造成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课程教材设置不合理,过难、过深,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满堂灌”;教师对个别学生的歧视与惩罚等。2、来自社会的原因比如新“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日益恶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