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通用高分子材料,郑志锋西南林学院2005年10月,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4-1塑料,4-1-1类型及特性一、概念塑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塑成一定形状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习惯上也包括塑料的半成品(如压塑粉等)。,二、类型目前大批量生产的已有20余种,少量生产和使用的则有数十种。(一)按组分数目分单一组分塑料:基本上是由聚合物构成或仅含有少量辅助物料(染料、润滑剂等)PE塑料、PP塑料、有机玻璃等。多组分塑料:除聚合物外,还包含大量辅助剂(增塑剂、稳定剂、改性剂、填料等)PF塑料、PVC塑料等。,(二)按受热后形态性能表现的不同分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受热后软化,冷却后又变硬,可重复、循环,反复成型占塑料总产量的70%以上大吨位品种:PVC、PE、PP等。热固性塑料:由单体直接形成网状聚合物或通过交联线型预聚体而形成,受热后不能再回复到可塑状态,不溶不熔聚合过程(最后的固化过程)和成型过程同时进行PF、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三)按使用范围分通用塑料:指产量大、价格较低、力学性能一般、主要作非结构材料使用PVC、PE、PP、PS等。工程塑料:指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能经受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和较苛刻的环境条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耐磨性能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等。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如PP经改性之后也可作结构材料用。,三、特性质轻:相对密度大致0.9-2.2,仅为钢铁的1/4-1/6密度大小主要决定于填料用量。电绝缘:表面电阻109-1018导电填料(金属粉、石墨等)或经特殊处理一定导电率的导体或半导体。绝热。摩擦系数:有些很低轴承、轴瓦、齿轮等可用水作润滑剂;有些较高制动装置的摩擦零件。,耐化学腐蚀。容易成型加工各种装饰品,薄膜、型材、配件及产品。性能可调范围宽:应用领域广泛。力学性能比金属差,表面硬度亦低。大多数品种易燃。耐热性较差。,4-1-2塑料的组分及其作用一、聚合物单组分:基本上由聚合物组成聚四氟乙烯不加任何添加剂,PE、PP等只加少量添加剂。含量:40-100%。,二、添加剂(一)类型有助于加工的润滑剂和热稳定剂;改进材料力学性能的填料、增强剂、抗冲改性剂、增塑剂等;改进耐燃性能的阻燃剂;提高使用过程中耐老化性的各种稳定剂。,(二)主要添加剂及其作用(1)填料及增强剂填料种类:硅石(石英砂)、硅酸盐(云母、滑石、陶土、石棉)、碳酸钙、金属氧化物、炭黑、玻璃珠、木粉等。作用:降低成本、收缩率,一定程度上改善塑料某些性能(如增加模量和硬度,降低蠕变等)。用量:20-50%。,增强剂种类:纤维状材料最常用玻璃纤维、石棉纤维,新型有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作用: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和刚性。用量:20-50%。增强效果:取决于增强剂和填料与聚合物界面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状况偶联剂。,(2)增塑剂概念:一般是沸点较高、不易挥发、与聚合物有良好混溶性的低分子油状物。种类主增塑剂:与聚合物的混溶性好、塑化效率高PVC主要使用增塑剂(80%)碳原子数6-11的脂肪酸与邻苯二甲酸类合成的酯类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乙酯;环氧类、磷酸酯类、癸二酸酯类、氯化石蜡类。樟脑(纤维素基塑料的增塑剂)。,副增塑剂(增量剂):与聚合物的混溶性稍差,主要是与主增塑剂一起使用,以降低成本。作用:降低玻璃化温度和成型温度,改善加工时熔体的流动性能,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制品模量降低、刚性和脆性减小。,(3)稳定剂目的:为防止塑料在光、热、氧等条件下过早老化,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常加入稳定剂防老剂品种:抗氧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变价金属离子抑制剂、光屏蔽剂等。抗氧剂概念:能抑制或延缓聚合物氧化过程的助剂。作用:消除老化反应中生成的过氧化自由基,还原烷氧基或羟基自由基等终止氧化连锁反应,种类取代酚类:对制品无污染和变色性,适用于烯烃类塑料或其他无色及浅色塑料制品;芳胺类:抗氧化效能高于酯类且兼有光稳定作用,但有污染性和变色性;亚磷酸酯类:不着色抗氧剂,常用作辅助抗氧剂;含硫酯类:辅助抗氧剂用于聚烯烃,与酚类并用有显著协同效应。,热稳定剂应用:主要用于PVC及其共聚物。PVC加工特点:PVC分子具有较强极性,Tg、软化温度、Tm较高,150-160以上才能塑化加工;热稳定性差90开始分解,120更明显,放出大量HCl,使树脂降解,颜色较深,无法加工。,PVC热降解机理(自由基反应机理,有氧存在)脱HCl加速PVC分子链断裂及其连锁反应;氧化及断链;交联;环化。热稳定剂作用原理: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中和分解出来的HCl,防止大分子进一步发生断链。,常用热稳定剂种类:主热稳定剂:铅盐类(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铅盐),带盐基(PbO)的盐基性铅盐盐基硫酸铅和硬脂酸铅;金属皂类(脂肪酸月桂酸、硬脂酸等的二价金属盐(Ba,Cd,Pb,Zn,Ca,Mg等);有机锡类带两个烷基的饱和或不饱和有机酸、硫醇或硫代硫酸酯的锡盐生产PVC透明制品所用的稳定剂,具良好的光稳定性;有机锑化合物;稀土稳定剂等。,辅助热稳定剂:环氧化合物还起增塑剂作用,如环氧化油等;螯合剂(亚磷酸酯类),能与金属盐类形成络合物单独使用无效,与主稳定剂并用则显示稳定作用亚磷酸三苯酯;多元醇等。复合热稳定剂:由主、辅热稳定剂和其他助剂组成的协同稳定体系,有固体和液体共沉淀金属皂类、液体金属皂、有机锡等特点:相容性好,透明性好,不易析出,易计量,无污染,加工性能好;用量较大,价格较高。,光稳定剂高分子材料的户外老化的原因:紫外线辐射下,氧化降解过程大大加速;水、臭氧、微生物等的影响。紫外线特点:波长200-350nm的近紫外线能量达340-600kJ/mol,足以使大分子主链断裂,发生光降解(C-C键能350kJ/mol,C-Cl键能330kJ/mol)。光稳定剂概念:为了防御紫外线对高分子材料的破坏而添加的一类能吸收紫外线或减少紫外线透射作用的化学物质。,作用原理:将紫外线的光能转化成热能或无破坏性的较长波长的形式,从而把能量释放出来。用量:0.05-0.5重量份。种类:紫外线吸收剂:邻羟基二甲苯酮类、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三嗪类等;光屏蔽剂:炭黑、氧化锌、钛白粉、锌钡白等颜料类填料(反射和/或吸收紫外线);光淬灭剂:二价镍的有机螯合物(新型高效光稳定剂)受阻胺光稳定剂等。,(4)润滑剂目的:改善塑料熔体的加工流动性,防止塑料在热成型加工过程中发生粘模现象。应用:最密切的是聚氯乙烯(尤其是硬制品),另:聚烯烃、纤维素树脂、聚酰胺、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加工时也常使用。各种热固性树脂(如PF、UF、PU、硅树脂)加工时将其作脱模剂使用。,种类(主要依其与高分子熔体的相容性而定)。内润滑剂:其分子与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相容性,其润滑作用主要是降低极性高分子材料分子间内聚力(如PVC、ABS等)加工时熔体自身的位移阻力,内摩擦所导致的升温,提高熔体流动速率常用的PVC内润滑剂有:脂肪醇(C14C18)、脂肪酸单甘油酯(如硬脂酸单甘油酯)、脂肪酸低级醇酯(如硬脂酸丁酯)等。,外润滑剂:其分子具有较长的非极性碳链,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其润滑作用主要是降低熔体与加工机械表面间的摩擦,防止熔体与加工设备热金属表面的粘附,提高熔体流动速度最常用的外润滑剂有:固体石蜡、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聚乙烯(聚乙烯蜡)、硬脂酸及其金属盐类(如硬脂酸铅、硬脂酸钙等)。区别:实际上,内、外润滑剂的区分并非十分严格,如硬脂酸金属皂类,往往兼具内外润滑两种作用。润滑剂用量:一般为0.51.5。,(5)抗静电剂作用:通过降低电阻来减少摩擦电荷,从而减少或消除制品表面静电荷的形成。特性:吸水的化合物(电解质),基本上不溶于聚合物,易渗出到表面,形成亲水性导电层。种类:有机氮化物(如酰胺、胺类及季胺化合物)、具有醚结构的化合物。,(6)阻燃剂高分子材料的易燃性:如PE、PP、PMMA、PS等是极易燃烧的;纯粹PVC虽不能点燃,但其中所含增塑剂是可燃的限制应用提高塑料的难燃性,制成不燃性或自熄性(离开火源自动熄灭)塑料制品。,种类(使用方法)添加型阻燃剂:多用于热塑性塑料,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阻燃剂(如磷酸赂、含卤磷酸酯、有机卤化物等)和无机阻燃剂(如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及其他金属化合物)。反应型阻燃剂:具有反应性基团,可作为共聚单体用于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的合成以及用于热固性树脂的固化反应中优点:对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影响较小,不易发生迁移,阻燃性持久;缺点:价格较高。,(7)着色剂作用:亦称色料,赋予塑料制品各种色泽。种类:染料:有机化合物,常能溶于增塑剂或有机溶剂中。颜料:分有机和无机化合物,颗粒较大,通常不溶于有机溶剂。,(8)发泡剂概念:发泡剂是一类受热时会分解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泡孔结构(气、固相共存)的助剂。分类:按产生气体的方式分: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根据化学结构分(化学发泡剂):无机、有机。物理发泡剂:主要指压缩气体、可溶性固体和沸点低于110的挥发性液体加入塑料熔体后,通过物理状态变化(相变)形成气泡孔最常用:卤代烃和含57个碳的脂肪烃(氟氯烃禁止生产和使用)。,无机发泡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出CO2和NH3。有机发泡剂:偶氮类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磺酰肼类化合物等分子中都含有=N-N=或-N=N-结构部分,加热后易产生N2,同时产生少量NH3、CO、CO2、H2O及其他气体最常用: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应具备的条件:加热后短时间内即可放出气体,放气速度可调节;分解出的气体应是CO2、N2之类无毒的惰性气体;在塑料中易分散,分解温度适当,分解时发热量不大。,(9)偶联剂作用:提高增强剂或填料的效能,改善塑料制品的性能。种类:有机硅烷、有机钛酸酯等。,(10)变定剂(固化剂)变定(固化):在热固性塑料成型时,线型的聚合物转变为体型交联结构的过程。变定剂(固化剂):在固化(变定过程中对固化起催化作用或本身直接参加固化反应的物质。应用:专用于热固性树脂固化,使树脂由线型分子结构转变成体型交联结构的助剂。广义而言,各种交联剂都可视为固化剂。,例子:环氧树脂: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时间)能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或侧羟基发生开环或加成反应,引起环氧树脂交联。酚醛压塑粉:固化时用六次甲基四胺作固化剂,不饱和树脂:固化时则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种类:胺类(如二乙撑三胺、三乙撑四胺、二甲胺基丙胺、六次甲基四胺、间苯二胺等);酸酐类(如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酸二酐等);酰胺类(如低分子聚酰胺,它也用作增塑剂);咪唑类(如2一甲基咪唑、2一乙基4一甲基咪唑、2一苯基咪唑等);三氟化硼络合物。,(11)其它助剂成核剂光降解剂防霉剂防雾剂等,4-1-3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成型与加工:塑料制品通常是由聚合物或聚合物与其他组分的混合物,于受热后在一定条件下塑制成一定形状,并经冷却定型、修整而成的过程。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和受热后表现不同,其成型加工方法也不同。,成型加工方法:已有数十种,最重要的有(占90%左右)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延成型吹塑成型模压成型铸塑传递模塑,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一、挤出成型概念:挤出成型又称挤压模塑或挤塑,是热塑性塑料最主要成型加工方法,有一半左右塑料制品或半成品是挤出成型的。应用:挤出成型法几乎能加工所有热塑性塑料,制品主要有连续生产的等截面的管材、型材、板材、薄膜、电线电缆包覆以及各种异型制品;热塑性塑料的塑化、造粒、着色和共混改性等。,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图5-2):挤压部分:主要为螺杆挤出机,根据结构不同分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又有平行双螺杆,锥形双螺杆之分)挤出机等,借以塑化、输送、计量物料;机头口型部分:主要指机头、口型及定型、牵引机构,借以将物料制成规定形状、尺寸的制品。,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与各种助剂混合均匀后,在挤出机料筒内受到机械剪切力、摩擦热和外热的作用使之塑化、熔融,并在螺杆挤压推送下,通过过滤板进入成型模具,挤塑成制品。,螺杆:挤出机核心,根据工作原理和物料在挤出过程的状态变化,可将螺杆工作区分为三部分:吃料送料段:即固体输送段,螺杆相当于一个螺旋推进器。在这段中,物料依然是固体状态。螺杆吃料和送料能力的强弱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熔融压缩段:又称塑化段,在这段中,物料在剪切力场与温度场作用下开始熔融、塑化,由固态逐渐转变为粘流态。并因螺杆设计有一定压缩比,使熔体压实、排气。,匀化计量段:又称挤出段,从压缩段来的粘流状物料在此进一步压紧、塑化、拌匀,并以一定流量和压力从机头口型流道均匀挤出。这一段的螺槽截面是均匀趵。机头、口型部分:核心是口模,它是制品横截面的成型部件,相当于一个长径比很小的管状口模。螺杆挤出机要稳定工作,必须使口模的输送能力与匀化计量段的输送能力相匹配,而且要兼顾吃料送料段的吃料能力及熔融压缩段的塑化、熔融情况。,挤出机的特性:主要取决于螺杆数量及结构。螺杆长度与直径之比称长径比LD,是关系物料塑化好坏的重要参数,物料在料筒内受到混炼时间,塑化效果越好。L/D为2030,40以上(新近开发)。进展:近年来,塑料挤出机和挤出成型工艺仍在不断改进和更新中,其中精密挤出成型、反应性挤出加工成型、多种物料复合共挤出成型等都取得很好的发展。,二、注射成型概念:注射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或注塑,是将塑料(一般为粒料)在注射成型机料筒内加热熔化而后在柱塞或螺杆推压下将熔料压缩、前推,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快速注人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内,经过冷却定型,开启模具即得制品。概述:是一种生产形状结构复杂,尺寸精确,用途不同的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注塑制品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20以上。主要用于热塑性,设备(图5-3):柱塞式或螺杆式往复注射机和注射模具。,注射成型过程(图3-4):塑化充模(即注射)保压冷却脱模,全部过程循环往复、连续进行(包括一个主循环和两个辅助工序)。合模后,经过预塑化的物料在柱塞或螺杆的前进推力下通过喷嘴、浇口充入模具型腔,在模腔内建立起复杂的应力场和温度场。模腔内温度、压力的变化对注塑制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物料充满模腔后,保压一段时间,柱塞或螺杆开始后退,喷嘴内压力下降,部分未凝结熔体可能倒流,直到浇口内的熔体凝封,而后冷却一段时间,即可开模顶出制品。,热固性塑料的注射成型:注射成型:又称喷射成型,即将热固性塑料在料筒内加热软化,并注意将其保持在热塑性状态,然后将可流动物料通过喷嘴注入模具中,再经加热高温固化而成型。传递模塑成型(图5-5)或铸压成型:若料筒中的热固性塑料是在软化后用推杆一次性全部推入模具,无物料残存于料筒中。,进展:近年来,注射成型过程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高压注射机、精密注射成型、气辅注射成型、反应性注射成型、带有金属嵌件制品的注射成型、多台注射机共注射及注射成型过程的全自动控制等均为注射成型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领域,带来若干新鲜研究课题。,三、压延成型概念:压延成型是将加热塑化的热塑性塑料通过两个以上相向旋转的热辊筒间隙,使其成为规定尺寸的连续均匀片(膜材的成型方法。应用:主要用于生产PVC、纤维素、PS片材、薄膜、人造革及其他涂层制品。特点:加工能力大,生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生产连续;缺点是设备庞大,投资高,维修保养复杂,制品宽度受限于机器尺寸。,设备组成:往往有三个以上辊筒,辊筒越多压制的薄膜厚度越小,可完成的贴胶工艺越多。辊筒的空间排列方式(图5-6):三辊筒排列方式:有I型和三角型。四辊筒排列方式:A型、倒L型、正Z型、斜Z型等。,例子:软质PVC薄膜的生产(图5-7)首先把PVC树脂与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混合;再经螺杆挤出机或两辊筒开炼机塑化,得塑化坯料;经过金属检测器检测后,直接喂入压延机辊筒间进行热压延(调节辊筒辊距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的薄膜或片材);若薄膜若通过刻花辊可以得到刻花薄膜;若把布和薄膜分别导人压延辊经过热压后,就可制得压延人造革制品。,再经一系列的导向辊把从压延机出来的膜或片材导向有拉伸作用的卷取装置,使薄膜厚度进一步减小;最后冷却、测厚、成品卷取。,四、模压成型概念:模压成型又称压缩模塑或压制,是将粉状、粒状或纤维状的树脂原料置于由上下模板组成的模具型腔内,在成型温度下闭模加压,使模具内的塑料在热与力作用下成型或固化,经冷却、脱模得到模压成型制品。,应用:热固性塑料:模压时模具一直处于高温,型腔内的物料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先由固态变为半流动态,充满型腔,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半流态的物料逐渐固化变成固体,最后脱模获得制品。热塑性塑料:模压过程基本与上述相仿,但是由于不存在交联反应,在熔体充满型腔后应强制制冷,使其凝固,然后脱模获得制品。需交替地加热和冷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生产较大平面制品,普通中小制品生产多用注射成型。,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工艺过程:物料准备:包括预压和预热两部分,预压可以将松散的粉料或纤维状物料在冷压下压成重量确定、形样规整的密实体(型坯);预热去除水分和其他挥发物,为模压准备热料,缩短模压周期。模压,模压成型的塑料有:酚醛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柔酯、聚酰亚胺等,其中以酚醛树脂和氨基树脂应用最为广泛。模压制品的应用:主要用于机械零件、电器绝缘材料、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聚四氟乙烯的成型:为冷压烧结成型,属特殊的模压成型。大多数氟塑料虽是热塑性塑料,但事实上它们很难熔化,熔体粘度又特高,难以用一般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加工。工业上采用类似粉末冶金烧结成型的方法,称冷压烧结成型。成型时,先将一定量聚四氟乙烯(悬浮聚合的树脂粉料)放入常温下模具中,在压力作用下(3050MPa)压制成密实的型坯,然后送至烘室内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380400,保温一段时问后,冷却、启模得到所需制品。,五、吹塑成型概念:先将塑料预制成片,冲成简单形状或制成管形坯后,置入模型中吹入热空气,或先将塑料预热吹入冷空气,使塑料处于高度弹性变形的温度范围内而又低于其流动温度,即可吹制成模型形状的空心制品。,吹塑中空制品成型工艺:用挤出机或注射机先挤成型坯,再置于模具内用压缩空气使其紧贴于模具表面冷却定型。吹塑薄膜的成膜工艺:在挤出机前端装配吹塑口模,把挤出的管坯用压缩空气吹胀成膜管,经空气冷却后折叠卷绕成双层平膜。应用:只限于热塑性塑料中空制品的成型。,六、滚塑成型概念:或称旋转模塑法,滚塑成型是把粉状或糊状塑料原料计量后装入滚塑模具中,通过滚塑模的加热和纵横向的滚动旋转,使塑料塑化成流动态并均匀地布满滚塑模的每个角落,然后冷却定型、脱模即得制品。工作原理:图4-6。,七、流涎成型概念:把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配制成一定粘度的胶液,经过滤后以一定的速度流涎到卧式连续运转着的基材(一般为不锈钢带)上,然后通过加热干燥脱去溶剂成膜,从基材上剥离就得到流涎薄膜。特点:流涎薄膜的最大优点是清洁度高,特别适于作光学用塑料薄膜;缺点是成本高、强度低。,八、浇铸成型概念:浇铸成型是将液体塑料倒入一定形状的模具中,常压下烘焙、固化、脱模即得制品。应用:浇铸成型对流动性很好的热塑性及热固性塑料都可应用。,九、固相成型概念:在熔融温度以下成型塑料的方法称为固相成型,属二次加工,所采用的工艺和设备类似于金属加工。种类:热成型:在高弹态成型时的成型,如真空成型等。冷成型: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成型。,十、二次加工塑料制品的二次加工,一般都可采用同金属或木材加工相似的方法进行,如:切削、钻、割、刨、钉等。特殊处理:焊接(粘接)、金属镀饰、喷涂、染色等。,4-1-4热塑性塑料一、概述塑料产量:3108t,其中热塑性塑料占60%。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PE、PP、PVC、PS(包括ABS),这四种产品占热塑性塑料的80%以上。,二、聚烯烃塑料(一)聚乙烯(PE)分子量要求:1万以上(塑料)合成方法(1)单体乙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方法:由石油烷烃热裂解后,分离精制而得。次要方法:乙醇脱水、乙炔加氢、天然气中分离出乙烯等。,(2)乙烯聚合方法高压聚合法(ICI法):压力150-300MPa、温度180200,引发剂氧气或有机过氧化物,自由基聚合机理。要求乙烯纯度99%。产物特点:支化度较大,密度较低(0.910.93g/cm3),结晶度为55%65%。,中压法(菲利浦法):压力1.58.0MPa、温度130270,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溶剂为烷烃,离子聚合机理。产物特点:结晶度为90%,密度0.9260.940g/cm3(中密度),0.9410.965g/cm3(高密度)。,低压法(齐格勒法):以Al(C2H5)3+TiCl4体系在烷烃(汽油)中的浆状液为催化剂,压力1.3MPa、温度100,离子聚合机理。产物特点:高密度(0.9410.965g/cm3)、高结晶度(85%90%),支化程度很小,大分子是线型的控制不同的工艺条件可制得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性能外观: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密度:比水轻;毒性:无毒;介电性能:优异;燃烧特性:易燃,且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端呈黄色而下端为蓝色,燃烧时产生熔融滴落;透水率:低,有机蒸气透过率较大;,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退火处理后不透明,淬火处理后透明;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熔点:线性高密度PE132-135,支化低密度PE112且范围宽;溶解性: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仅矿物油、凡士林、植物油、脂肪等能使其溶胀并使其物性产生永久性局部变化;70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松节油、氯代烃、四氢化萘、石油醚及石蜡中。,化学稳定性:优异。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氨、胺类、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稀硫酸和稀硝酸;发烟硫酸、浓硝酸、硝化混酸、铬酸-硫酸混合液在室温下能缓慢溶解;90,硫酸和硝酸能迅速破坏PE;其它稳定性: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光降解(紫外线炭黑优异的光屏蔽作用);辐射可发生交联、断链、形成不饱和基团等(主要倾向交联反应);,力学性能:结晶部分较高强度;非结晶区良好的柔性和弹性;力学性能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分子量150万的PE极为坚韧(优异的工程塑料)。其力学性能与其制备方法密切相关。,用途PE品种不同,用途也不同;高压PE:一半以上用于薄膜制品,其次是管材、注射成型制品、电线包覆层等;中、低压PE:以注射成型制品、中空制品为主;超高分子量PE:工程塑料。PE塑料使用领域:电线绝缘、管材、薄膜(农膜、包装薄膜等)、容器、板材等。,改性辐射法或化学法:进行交联以提高其耐热性、强度和尺寸稳定性;Cl2氯化:氯化聚乙烯;共聚:EEA(乙烯-丙烯酸乙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二)聚丙烯(PP)相对分子量:10-50万;历史:1957年意大利Montecatini公司首先生产,至1975年世界总产量已达4106t。当前是发展最快的塑料品种,产量仅次于PE、PVC和PS而居第四位。现状:目前生产的PE95%皆为等规PE。无规PE是生产等规聚丙烯的副产物。间规聚丙烯是采用特殊的齐格勒催化剂并于-78低温聚合而得。,合成方法(1)单体丙烯的制法:大致与乙烯相仿,主要是从炼厂气、天然气、轻油、石脑油等石油馏分热裂解、分离、精制而得。(2)PP的制备方法均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其聚合工艺基本上与低压PE相同。聚合过程中有5%7%的无规PP,可用己烷、庚烷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等规PP结晶不溶,无规物溶解进行分离。在正庚烷中不溶部分的质量分数作为PP的等规定。,性能耐化学性:好,抗硫酸、盐酸及氢氧化钠的能力优于PE及PVC;耐热性:高,对80%的硫酸可耐100;稳定性:易受光、热、氧的作用发生降解和老化(叔碳原子上H的存在)添加稳定剂;燃烧性:与PE一样,易燃,火焰有黑烟,燃烧后滴落并有石油味。软化温度:高。,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造:薄膜电绝缘体容器包装品等机械零件如法兰、接头、汽车零部件、管道等拉丝成纤维,(三)、聚苯乙烯(PS)概况1930年美国首先开始工业生产;产量仅次于PE和PVC而居第三位。合成方法(1)单体的合成乙苯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得;乙炔与苯直接反应而得。,(2)PS的合成方法连锁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机理(氧或过氧化物引发剂)聚合实施方法(工业):本体法、溶液法、悬浮法和乳液法。PS分子量:20万左右。,性能光学性能:非结晶聚合物,透明度达88%92%,折光率高,1.591.60,良好的光泽;耐热性:变形温度为6080,300解聚,易燃烧导热性:导热系数不随温度而改变,良好的绝热材料电绝缘性:优异,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高,功率因数接近于0,良好的高频绝缘材料;耐化学性:耐某些矿物油、有机酸、盐、碱及其水溶液;,溶液性:溶于苯、甲苯及苯乙烯;耐辐射性:PS为最耐辐射的聚合物之一。大剂量辐射时发生交联而变脆;印刷性能好;价廉、刚性大;缺点:性脆、耐热性低。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装饰、照明指示、电绝缘材料以及光学仪器零件、透明模型、玩具、日用品等。重要用途:制备泡沫塑料,PS泡沫塑料是重要的绝热和包装材料。,PS的改性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组成的重要工程塑料。用接枝共聚法、接枝混炼法制备。AAS:亦称ASA,丙烯腈、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组成的热塑性塑料,它是将聚丙烯酸酯橡胶的微粒分散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中的接枝共聚物,橡胶含量约30%。其性能、成型加工方法及应用与ABS相近。由于用不含双键的聚丙烯酸酯橡胶代替了PB耐候性要比ABS高810倍。,ACS:丙烯腈、氯化聚乙烯和苯乙烯构成的热塑性塑料,是将氯化聚乙烯与丙烯腈、苯乙烯一起进行悬浮聚合而得。其一般组成为丙烯腈20%,氯化聚乙烯30%,苯乙烯50%。其性能、加工及应用与AAS相近。EPSAN:在乙烯-丙烯-二烯烃(简称EPDM)橡胶上用苯乙烯-丙烯腈进行接枝的共聚物。二烯烃可用乙叉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1,4-己二烯等。其性能与ABS相仿,但透明性较ABS好。,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热塑性塑料。其性能与ABS相仿,但透明性好透明ABS之称。AS:亦称SAN,是丙烯腈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改进PS韧性。BS:亦称BDS,是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改进PS韧性。,(四)、其他聚烯烃塑料(1)聚1-丁烯概念:是丁烯以离子聚合方法制得的聚合物。特点:具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是多晶型聚合物主要用途:管道、密封件、缓冲器、压敏粘合剂等。,(2)4-甲基1-戊烯概念:简称TPX,是以丙烯的二聚体4-甲基1-戊烯为单体,通过定向聚合得到的立体等规聚合物,结晶度为40%65%。特点:密度(0.83)最小的塑料,透明性介于有机玻璃和PS之间。对O2、N2等的透过率为PE的10倍。刚性大PP。其他性能类似于PE及PP。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容器,照明设备、透明包封材料等。,(3)聚降冰片烯概述:70年代首先由日本发展的新型聚烯烃塑料。概念:简称PN,由环戊二烯和各种乙烯基化合物或其他不饱和化合物聚合而成的。特点:非晶聚合物,玻璃化温度120,热变形温度110120,优异的力学性能。应用: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电气绝缘材料、建筑材料及包装材料。,(4)离子聚合物(Ionomer)概念:是在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主链上引入金属离子进行交联而得的产品。特点:产品受热时金属离子的交联键断裂,冷却时又能重新形成,所以为热塑性塑料。性能:与PE类似,但透明性好。,(5)聚异质同晶体(Polyallomer)概念:是两种以上单体在阴离子配位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嵌段共聚合而得的共聚物。通常是以丙烯为主,与0.1%15%的乙烯、1-丁烯、异戊二烯等共聚,其中以丙烯-乙烯聚异质同晶体最重要。特点:具有结晶PP及高密度PE的综合优异性能,抗冲击强度为PP的34倍,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热塑性塑料。,二、聚氯乙烯塑料(一)概述:氯乙烯的均聚物,是仅次于PE的第二位的大吨位塑料品种,100多年的历史。(二)合成方法(1)单体的制备电石乙炔法烯炔法电石乙炔与二氯乙烷联合法氧氯化法:以石油化工原料为基础,成本比其他方法低,为当前生产氯乙烯的主要方法,世界上82%左右的氯乙烯均为此法生产。,(2)PVC聚合方法氯乙烯单体,引发剂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等,或光、热,自由基型连锁聚合反应的机理。聚合实施方法:悬浮法(目前主要方法)乳液法(最初实现工业化)溶液法本体法,(三)结构与性能工业PVC:无规结构,单体分子以头-尾方式连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时,大分子上有相当数量的头-头、尾-尾结构);数均分子量约512万;工业牌号以分子量的大小来区分分子量的大小可用二氯乙烷1%溶液的粘度(cP)来表示,K为PVC环己酮溶液的固有粘度值。,形态结构:PVC不溶于单体氯乙烯中,形态结构较特殊:亚微观结构:尺寸小于0.1um的结构;微观结构:尺寸在0.110um的结构;宏观形态结构:尺寸在10pm以上的结构;对上述四种制备方法,PVC的微观特别是亚微观形态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宏观形态结构则依制备方法和聚合工艺条件的不同而异。,悬浮法:PVC中有些颗粒难以塑化,在薄膜中是不易着色的亮点,俗称“鱼眼”,这种形态的颗粒可能是分子量过高的釜壁垢物造成的。颗粒宏观形态结构重要参数(聚合条件):孔隙率,孔隙率大的为疏松型PVC易吸收增塑剂,易塑化;小的为紧密型PVC塑化较难。,脆化温度:170或光作用,PVC会脱去HCl而形成共轭键,这是PVC加工过程中变色的原因;溶解性:溶于四氢呋喃和环己酮。其它性能:无定形聚合物,结晶度在5%以下,难燃,离火即灭。,(四)成型加工及应用一般加工工艺:将PVC与增塑剂、稳定剂、颜料等按一定配方比例均匀混合(固-固混合称混合,固-液混合称捏合)将混合料进行塑化在挤出机或两辊机上进行塑化后的物料可直接成型(如压延)或经造粒后再成型(挤出、注射等)。,主要应用于:a.软制品,主要是薄膜和人造革;薄膜制品有农膜、包装材料、防雨材料、台布等。b.硬制品,主要是硬管、瓦楞板、衬里、门窗、墙壁装饰物等;c.电线、电缆的绝缘层;d.地板、家具、录音材料等。,(五)氯化聚氯乙烯概念:将PVC氯化即得氯化聚氯乙烯(CPVC)。氯化方法:溶液氯化法、悬浮氯化法。特点:耐热、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好,基本性能与PVC相近,但耐热性比PVC高。,(六)改性聚氯乙烯:氯乙烯可与乙烯、丙烯、丁二烯、醋酸乙烯进行共聚改性(这些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七)聚偏氯乙烯(PVDC)塑料概念:偏氯乙烯的均聚物;特点:高度结晶性,分子量一般为210万;软化点高且与分解温度接近,与一般的增塑剂相溶性差,成型加工较困难。,共聚物:工业上所见的PVDC都是VDC(占85%以上)与其他单体(如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MMA、苯乙烯、不饱和酯)的共聚物。以与氯乙烯的共聚物最为重要。共聚单体的作用:内增塑作用,适当降低软化温度、提高与增塑剂的相溶性,且不失PVDC高结晶特性,从而获得实用价值。,三、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塑料(一)聚乙烯醇(PVA)概念:是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水解产物。特点:聚合度稍小于相应的PVAc;白色或奶黄色粉末,是结晶性聚合物,熔点220240,Tg85,吸湿性大;能溶于水,160开始脱水,起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醚化反应,醚化的结果使水溶性下降,耐水性提高;用醛处理生成缩醛而丧失水溶性。用含有5磷酸的PVA水溶液制成的薄膜加热至110变为淡红色,并完全不溶于水。其性能主要决定于水解度、含水量和分子量。,PVA薄膜的制备:浇铸法、挤出法;应用:PVA薄膜用于包装,特别在食品包装方面应用前景很大;制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主要);织物处理剂、乳化剂、粘合剂等。,(二)聚乙烯醇缩醛概念:聚乙烯醇与甲醛、乙醛或丁醛等醛类的缩合产物。作为塑料使用的主要是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VB特点:透明、韧性、惰性材料,主要是用流涎法或挤出与热压相结合的方法制成薄膜。应用:PVB薄膜主要用作安全玻璃夹层(对玻璃有高粘力);挤出成型制成软管或硬管。,四、丙烯酸塑料(一)概述概念:丙烯酸塑料(Acrylic)包括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共聚物及共混物为基的塑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最为重要。,作塑料用的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2-氯代丙烯酸甲酯2-氰基丙烯酸甲酯,(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概念:俗称有机玻璃,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均聚物。合成方法(1)单体制备方法丙酮氰醇法异丁烯氧化法(2)PMMA制备方法机理:自由基机理,阴离子机理;相对分子质量:50100万;,产物:自由基聚合无规立构PMMA;阴离子机理有规立构、可结晶的PMMA。当前工业生产的PMMA都是按自由基聚合机理聚合而得。可用引发剂引发亦可进行辐射、光及热聚合;聚合方式: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主要用来制造胶乳,用于皮革和织物处理)。,性能透明性:最好;表面硬度:较低,易被硬物划伤起痕;燃烧性:有可燃性;耐久性:优良的耐气候性,耐稀无机酸、油、脂,不耐醇、酮,溶于芳烃及氯代烃,与显影液不起作用;电性能:具有某些独特的电性能,在很高的频率范围内其功率因数随频率升高而下降,耐电弧及不漏电性均良好;玻璃化温度:104左右。,应用在飞机、汽车上用作窗玻璃和罩盖;在建筑、电气、光学仪器、医疗器械、装饰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二)聚2-氯代丙烯酸甲酯概念:2-氯代丙烯酸甲酯(即-氯代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在紫外线或热作用下能引发其快速聚合。性能:与PMMA相近,表面硬度比PMMA高,但耐候性稍差。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硬度、耐划痕性都优于PMMA。,五、纤维素塑料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属于多糖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0O5)n,化学结构为,纤维素塑料:是在纤维素酯或醚类衍生物中加入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着色剂等助剂,通过压延、流涎、挤出、注射等成型加工过程而得。,4-1-5工程塑料一、概述历史:发展只有30多年的历史,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通用塑料。发展方向:对现有品种进行改性、进一步追求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最佳平衡并开拓应用范围。品种: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改性聚苯醚、聚酯、聚砜、聚苯硫醚等8种,约1100多个品级牌号。ABS、MBS也是重要的工程塑料。产量:占全部塑料的18左右。,二、聚酰胺(一)概述概念:聚酰胺(PA)俗称尼龙(Nylon),是主链上含有酰胺基团的聚合物,可由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也可由内酰胺自聚制得。发展历史:尼龙首先是作为最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而后发展为工程塑料。是开发最早的工程塑料。产量:居工程塑料首位,约占工程塑料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二)性能力学性能:良好刚性:逊于金属;抗拉强度:高于金属;加入30玻璃纤维的尼龙6其抗拉强度可提高23倍;抗拉、抗压强度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大、温度的提高而下降;抗压强度:与金属相近;抗弯强度:约为抗张强度的1.5倍;,屈服强度:随着吸湿量的增加,屈服强度下降,屈服伸长率增大;尼龙66尼龙6和尼龙610;抗冲强度:比一般塑料高得多,尼龙6最好。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大、温度的提高而提高;疲劳强度:为抗张强度的20%30%,低于钢,与铸铁和铝合金等相近;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随吸水率的增大而下降;,耐摩擦性和耐縻耗性:优良,摩擦系数力0.10.3,约为PF塑料的1/4,是巴比合金的1/3;尼龙对钢的摩擦系数在油润滑下明显下降,但在水润滑下却比干燥时高。添加二硫化钼、石墨、PE或聚四氟乙烯粉末可降低摩擦系数和提高耐磨耗性。各种尼龙中,以尼龙1010的耐磨耗性最好,约为铜的8倍。,物理性能使用温度:-40100;阻燃性:良好;电绝缘性:良好,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也较好;耐化学性:耐油、耐溶剂性良好;缺点:吸水性较大,尺寸稳定性较差。,(三)成型加工与应用成型方法注射(最重要)挤出模压吹塑浇铸流化床浸渍涂覆烧结(与粉末冶金法相似,是尼龙粉末压制后在熔点以下烧结)冷加工等,添加剂稳定剂:如炭黑、有机或无机类稳定剂;增塑剂:如脂肪族二醇、芳族氨磺酰化合物等用于要求柔性好的制品,如软管、接头等;润滑剂:如蜡、金属皂类等。,应用优点: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100左右的使用温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无润滑摩擦性能;应用: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种机械、电气部件,如轴承、齿轮、辊轴、滚子、滑轮、涡轮、风扇叶片、高压密封扣卷、垫片、阀座、贮油容器、绳索、砂轮粘合剂、接头等。,(四)主要品种尼龙66:产量最大;其次是尼龙6,再次是尼龙610和尼龙1010。尼龙1010:我国1958年首先研究成功并于1961实现工业生产。,(五)改性和新型聚酰胺增强尼龙:玻璃纤维(最重要)、石棉纤维、碳纤维、钛金属晶须等增强的。单体浇铸尼龙(MC尼龙):是尼龙6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它采用了碱聚合法,加快了聚合速度,使己内酰胺单体能通过简便的聚合工艺直接在模具内聚合成型。分子量比一般尼龙6高一倍左右,达3.5万7.0万,各项力学性能都比尼龙6高。其成型加工设备及模具简单,可直接浇铸,特别适用于大件、多品种和小批量制品的生产。,反应注射成型(RIM)尼龙:是在MC尼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把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尼龙原料于高压下瞬间反应,再注入密闭的模具中成型的一种液体注射成型方法(图4-7)。采用尼龙6作为RIM尼龙原料,在单体熔点之上聚合物熔点之下,在模具内快速聚合成型。钾为催化剂,N-乙酰基己内酰胺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150;与尼龙6相比,RIM尼龙具有更高的结晶性和刚性、更小的吸湿性。,芳香族尼龙:芳香族尼龙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的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的尼龙新品种。品种:聚间苯二酰间苯二胺:商名品Nomex,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通过界面缩聚法聚得。340360很快结晶,晶体熔点为410,分解温度450,脆化温度-70,可在200连续使用。耐辐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优异,抗张强度为80120MPa,抗压强度为320MPa,抗压模量高达4400MPa。通常用铝片浸渍后剥离的方法制取薄膜,亦可层压制取层压板,为H-级绝缘材料。,聚间苯二酰间苯二胺(Nomex),聚对苯酰胺(Kevlar),聚对苯酰胺:商名品Kevlar,由对氨基苯甲酸或对苯二甲酰氯与对苯二胺缩聚而成。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主要用以制超高强度耐高温纤维,亦可用作塑料,制成薄膜和层压材料。,透明尼龙:普通尼龙是结晶型聚合物,产品呈乳白色。要获得透明性,必须抑制晶体的生成,使其生成非结晶聚合物。一般采用主链上引入侧链的支化法及不同单体进行共缩聚法来实现。透明尼龙具有高度透明、低吸水性、耐热水性及耐抓伤性,并且仍有一般尼龙所具有的优良力学强度。主要品种:,Trogamid-T:采用支化法以三甲基己二胺(TMD)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缩聚而成,为自熄材料,可采用注射、挤出和吹塑法成型。PACP-9/6:采用共缩聚法,以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和壬二酸与己二酸共缩聚而得。其玻璃化温度高达185,热变形温度160,可采用注射、挤出、吹塑等方法成型。,Trogamid-T,PACP-9/6,高抗冲尼龙:以尼龙66或尼龙6为基体,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抗冲强度的新品种。杜邦公司最早于1976年开发成功,商品名为ZytelST。其抗冲强度比一般尼龙高10倍。ZytelST是以尼龙66为基体,近年来日本开发的EX系列则以尼龙6为基体。,电镀尼龙:过去电镀塑料主要为ABS塑料,近年来开发了电镀尼龙,如日本东洋纺织公司的T-777具有与电镀ABS相同的外观,但性能更为优异。尼龙电镀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化学处理(浸蚀)先使制品表面粗糙化,再使其吸附还原催化剂(催化工艺),然后再进行化学电镀和电气电镀,使铜、镍、铬等金属在制品表面形成密实、均匀和导电性薄层。,三、聚碳酸酯概念:聚碳酸酯(PC)是分子主链中含有基团的线型聚合物。分类(根据R基种类的不同):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现状:目前用作工程塑料的PC只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PC。近年来研制了具阻燃性的卤代双酚A-PC以及有机硅-聚碳酸共缩聚物(尚未工业生产和应用)。生产公司:拜尔、通用电器、莫贝(美)、帝人(日)、三菱化成(日)等。产量:1983年世界产量约31054105t。,原料:主要原料为双酚A。合成方法:光气法、酯交换法。性能:Tg145150,脆化温度-100,最高使用温度为135,热变形温度为115127(马丁耐热)。微黄色,刚硬而韧,尺寸稳定性良好、耐蠕变性、耐热性及电绝缘性。缺点是制品容易产生应力开裂,耐溶剂、耐碱性能差,高温易水解,摩擦系数大、无自润滑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都较低(表4-3)。,应用:在电气、机械、光学、医药等工业部门都有广泛应用,多用于制造机器的零部件,105的A级绝缘材料,空气调节器壳子,工具箱,安全帽,容器,泵叶轮,齿轮,医疗器械等。,四、聚甲醛概念:聚甲醛(POM)学名聚氧化次甲基,是分子链中含基团的聚合物,是一种高熔点、高结晶热塑性工程塑料。分类:共聚甲醛:三聚甲醛与少量二氧五环的共聚物。1961年美国制得,商品牌号为Celcon。均聚甲醛:是1959年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商品牌号为Delrin。力学性能稍高,但热稳定性不及共聚甲醛,合成工艺简单,易于成型加工,在产量和发展趋势上都占优势。,产量:聚甲醛1987年世界年生产量为3105t,在工程塑料中仅次于尼龙和PC而居第三位。生产工艺:以甲醛为单体和以三聚甲醛为单体两种。均聚甲醛的端基-OH受热后易发生解聚先乙酰化使其变成酯基或用三甲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腐蚀控制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水田除草肥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辽宁烟草考试真题2025
- 合作协议书的条款
- 气象预警协议书
- 公司债务清偿协议书
- 农村租房协议书
- 化工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供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西龙城现代交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报告(业主版)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 樊登读书会市级分会运营手册OK
- 车辆装卸运输规定(2篇)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 卫生医疗机构消毒培训教学课件
-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 陈明主讲中医妇科经验方
- 毕业论文: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 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
- 教改项目项目结项汇报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