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doc_第1页
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doc_第2页
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doc_第3页
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巩固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4、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谈到:“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主而束缚天下,后世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C.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5、“一个环绕康梁的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后者主要是清政府内部有关洋务政策的辩论,而前者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官绅集团主张向外国学习 B.精英集团主张废除君主制C.两大集团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变革制度D.两大集团的对抗实质是两大阶级的对抗6、谭嗣同在仁学中写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C.理性判断 D.三权分立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9、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化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A.形式上最早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B.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C.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D.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11.1912年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这表明宋教仁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C.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 D.认为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12、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清到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1. B 解题思路 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上“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故选B。A 、C两项是对材料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没有说出魏源的主要意图;D项中的战胜西方材料并未体现。2. C 解题思路 材料中“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但这违背了当时洋务运动倡导的学习西方器物的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没有正确反映材料中的主要信息。3. 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4. D 解题思路 由材料信息“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等可以看出严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是否定的,D项正确;A、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5.B 解题思路 康梁的精英集团指维新派,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指洋务派。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故选B。6.A 解题思路 由“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等信息可知,谭嗣同主张按契约组建国家,故选A。7.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C项本身说法有误,排除;D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在建立初期以及中期对中国历史进程主要起推动作用。本题选B。8.A 解题思路 “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符合民国建立之初的政治需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符合孙中山等革命派要求即将上台的袁世凯的权力进行限制的政治需要。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可以排除。D项不符合民国初年的史实,可以排除。9.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是没有根除封建势力,也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也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独立,因此A、B、C都不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迁,也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故D项为正确。10.D 解题思路 1908年清政府颁行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在形式上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但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强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故D项正确。11.C 解题思路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即采用改良的方式推动政府的成熟,与国民革命路线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材料信息“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体现的是支持袁世凯的统治,故B项错误;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 “须有政党内阁。” “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等信息说明宋教仁论述的是实现政党政治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由“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可知,D项正确。12.B 解题思路 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近代中国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过渡过程中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由设问要求“本质”即可排除A项,B项正确。C项中“始终”的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