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公路(XXXXXX)改建工程K1+033.800 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说明(详细工程地质勘察)1 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K1+033.800 小桥位于新建道路老路段,为现状小桥拆除重建,中心桩号K1+033.8,拟采用跨径113m。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桥梁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的任务如下:(1)查明拟建桥梁场地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2)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等;(3)查明基岩的埋深、起伏状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4)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5)查明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7)查明拟建桥梁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8)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评价拟建工程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浅基础方案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7)由设计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 黄海高程系统。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情况2.1勘察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2.2勘察工作量布置根据拟建桥梁桥型、桥跨和基础型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钻孔深度分别为20和30m。2.3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的工作量外业工作于09月05日进行,使用1台XY-100型钻机。室内资料整理工作于2013年09月06日完成。勘察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 类别 项目勘探孔口高程测量(次)钻孔地下水位测量(次)标贯/动探(次)本次利用钻孔静力触探钻孔静力触探孔数(个)2/2/孔深(m)2030/累计进尺(m)50/取样原状土样(件)9/扰 动 样(件)/岩 样(块/组)3/地下水样(组)/3 桥位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桥位地形起伏,地面高程63.169.1m。桥位处地貌为平原地貌,微地貌单元为凹地地貌。3.2地层分布及特征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绘、野外编录、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桥位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冲积物(Q3al)。现将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层按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深度以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层杂填土(Q4ml):上部0.4米为混凝土路面,中部0.7米为碎石,下部以密实状态素填土为主。分布于场地老路路基范围内,层厚3.50m,最深层底标高64.8165.15m。层粉质黏土(Q3al):黄褐色,硬塑状态,含铁锰结核。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1.4011.60m,平均层厚11.50m,层底标高53.41053.55m。该层上部受大气降水影响,雨季时期地基承载力会有所降低。1强风化泥质砂岩(K):暗红色,岩体破碎,难见原岩结构,岩芯呈坚硬粘土混粉细砂状或粉细砂状,手掰易碎,手握难成团,干钻难钻进,为软岩岩体。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500.80m,平均层厚0.65m,层底标高52.6153.05m。2中风化泥质砂岩(K):暗红色,岩体完整,可见原岩结构,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呈圆柱状,敲击易碎,该层局部岩体砂质含量较大,分布不均匀。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未钻穿。3.3地质构造桥位区附近无活动断裂经过,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取了土样、岩样,对其进行了室内试验。室内试验结果参见土工试验报告,岩石试验结果参见岩石试验成果表,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参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钻孔柱状图。各分层岩土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参数筛选、统计结果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2)。3.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隐伏断裂。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等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根据现场勘探、测试及室内土样常规试验、胀缩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对该场地膨胀土性能判定如下:1、层粉质黏土为弱膨胀土。2、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有关膨胀土层试验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有关膨胀土层试验指标 表3层 序统计指标自由膨胀率ef胀缩等级子样数7弱膨胀范围值3943平均值413.6地震及场地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判定该工程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桥位处地面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无地震液化土层。3.7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4.505.10m,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及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市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3.5m,急剧影响深度为1.5m。4 工程地质分析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隐伏断裂。场地内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综上所述,本场地属于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4.2地基土分布特点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基本成层分布。层粉质黏土,硬塑状态,地基承载力大,压缩性小,工程特性好,可以作为桥梁扩大基础的良好持力层。4.3基础方案评价根据桥梁的桥跨、结构型式和场地地基岩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拟建桥梁可采用扩大基础,以层粉质黏土为扩大基础持力层。拟建桥梁也可采用桩基础,建议采用摩擦桩,以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为桩端持力层,桩长、桩端埋置深度可根据上部荷载、桩型、土(体)力学性质计算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3.3节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有关规定,按层位提供各地基岩土层岩土设计参数,参见表4。 地基岩土层岩土设计参数表 表4 参数层号及层名天然重度(KN/m3)压缩模量(Mpa)基底摩擦系数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钻孔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kPa层粉质黏土20.213.870.3026028065701层强风化泥质砂岩/30075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10001605 结论与建议5.1结论5.1.1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5.1.2拟建桥位处地形起伏,微地貌单元为岗地地貌。5.1.3拟建桥梁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冲积物(Q3al)。5.1.5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5.1.6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5.1.7本场地浅层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2建议5.2.1拟建桥梁可采用扩大基础方案,以层粉质黏土为扩大基础持力层。也可采用桩基础方案,以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为桩端持力层,桩长、桩端埋置深度可根据上部荷载、桩型、土(体)力学性质计算确定。5.2.2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桥位区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局部岩体砂质含量较大,分布不均匀。若采用桩基础,应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成孔方式。5.2.3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桥位区10m深度范围内黏性土为弱膨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