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_第1页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_第2页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_第3页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_第4页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绿色建筑节能相关国家规范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 术语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2.0.3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4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2.0.6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2.2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2.3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3.2.4-1、表3.2.4-2确定。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共6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5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7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共5项)运营管理(共8项)423325-63443627465474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等级一般项数(共43项)优选项数(共21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8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7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共7项)352223-563344678446613表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4 住宅建筑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摘自城市居住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4.1.8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规定了不同区域环境噪声的上限,指标如下:类别适用区域白天dB(A)晚上dB(A)0疗养区、高级宾馆和别墅区等需要特别安静的区域50401居住、文教区域为主的区域5545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60503工业区65554交通干线两侧7055标准规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位置在居住窗外或厂界外1米处。一般地,室外环境噪声通过打开的窗户传入室内大致比室内低10dB。2)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了住宅、学校建筑、旅馆建筑、医院建筑等室内噪声允许标准、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标准、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对住宅,标准规定:室内允许噪声级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404550起居室4550空气声隔声标准维护结构部位计权隔声量(dB)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墙及楼板504550 撞击声隔声标准 楼板部位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层间楼板6575注: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三级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3)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等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或等于75dB。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声源的一侧。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4) 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室内环境要求隔声(一) 建筑物各类主要用房的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下表规定。用房类别允许噪声级睡眠用房50(昼)40(夜)无特殊安静要求的用房55有语言清晰度要求的用房50有音质要求的用房40(二) 建筑物各类主要用房的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归一化撞击声压级(Ln,w)不应大于75dB。4.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8; 2 换气次数取0.5次/h。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 2 换气次数取1.0次/h。 -摘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4.2.2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空调机能效比实测应大于等于下表值: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一般项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l 耗电输热比HER= N / Qc (kw)l 单位风量耗功率Ws = P /(360t)式中W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P风机全压值(Pa);t包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效率在内的总效率()。系统型式办公建筑商业、旅馆建筑粗效过滤粗、中效过滤粗效过滤粗、中效过滤两管制定风量系统0.420.480.460.52四管制定风量系统0.470.530.510.58两管制变风量系统0.580.640.620.68四管制变风量系统0.630.690.670.74普通机械通风系统0.32注:1 普通机械通风系统中不包括厨房等需要特定过滤装置的房间的通风系统;2 严寒地区增设预热盘管时,单位风量耗功率可增加0.035W/(m3h);3 当空气调节机组内采用湿膜加湿方法时,单位风量耗功率可增加0.053W/(m3h)。l 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 ER= 0.002342H(T) 式中H水泵设计扬程(m);T供回水温差();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管道类别两管制热水管道四管制热水管道空调冷水管道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ER0.005770.004330.008650.006730.0241注:两管制热水管道系统中的输送能效比值,不适用于采用直燃式冷热水机组作为热源的空气调节热水系统。-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表1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试验方法及限量值产 品 名 称 试验方法限量值使用范围限量标志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穿孔萃取法9mg/100g可直接用于室内E130mg/100g必须饰面处理后可允许用于室内E2胶合板、装饰单板贴面胶板、细木工板等干燥器法1.5mg/L可直接用于室内E15.0mg/L必须饰面处理后可允许用于室内E2饰面人造板(包括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等)气候箱法0.12mg/m3可直接用于室内E1干燥器法1.5mg/L a仲裁时采用气候箱法。 bE1为可直接用于室内的人造板,E2为必须饰面处理后允许用于室内的人造板。-摘自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表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油漆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项 目限量值硝基漆类聚氨酯漆类醇酸漆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a/(g/L)750光泽(60。)80,600550光泽(60。) 0.30 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 SC(东、南、西向)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 SC(东、南、西向)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 3.50不限制 2.80不限制0.20窗墙面积比0.30 3.00不限制 2.50不限制0.30窗墙面积比0.40 2.70 0.70 2.30 0.700.40窗墙面积比0.50 2.30 0.60 2.00 0.600.50窗墙面积比0.70 2.00 0.50 1.80 0.50屋顶透明部分 2.70 0.50 2.70 0.505.2.1-4乙类建筑其它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m2K)体型系数 0.300.30 体型系数 0.40体型系数 0.40屋面 0.55 0.45 0.4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0.60 0.50 0.4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0.50 0.50 0.50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1.50 1.50 1.50注: 1 有外遮阳时, 遮阳系数 = 玻璃的遮阳系数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 = 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计算方法详附录A;2 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Km;3 北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的遮阳系数 SC值不限制;4 围护结构的构造及其建筑热工特性指标示例详附录B。-摘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条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 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4.5 的规定。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8条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 EER) 不应低于表5.4.8 的规定。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9条 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选用能量调节装置灵敏、可靠的机型,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5.4.9 的规定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3条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 应符合表5.4.3 的规定。5.2.4 各房间或者场所照明功率密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比密度值不宜大于表6.1.1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地缘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办公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2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商业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3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旅馆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4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医院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5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学校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6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工业建筑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7 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一般项5.2.5建筑外窗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机器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四级要求。-摘自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分 级代 号12345678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q1m3/(mh)4.0q13.53.5q13.03.0q12.52.5q12.02.0q11.51.5q11.01.0q10.5q20.5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q2m3/(m2h)12q210.510.5q29.09.0q27.57.5q26.06.0q24.54.5q23.03.0q21.5q21.5注:数据摘自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居住建筑七层以下不应低于3级,七层及以上不应低于4级。公共建筑不应低于4级。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4.1建筑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国家标准l 建筑主体材料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1.0和1.0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对于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1.0和1.3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l 装修材料本标准根据装修材料放射性水平大小划分为以下三类:A类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1.0和1.3要求的为A类装修材料。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修材料不满足A类装修材料要求但同时满足1.3和1.9要求的为B类装修材料。B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C类装修材料不满足A、B类装修材料要求但满足2.8要求的为C类装修材料。C类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摘自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5.5室内环境质量5.5.1采用集中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