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通顺、明确。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确。 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2011年武汉市三国志是仪胡综传) 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权以问仪”中省略了“之”,即“权以之问仪”,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 3. 删 “删”,就是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八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 文言句子中,有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应该删除。例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4. 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如: 屠惧,投以骨。(狼) 屠夫害怕,就把骨头扔给狼。 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头扔给狼”。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歌于途”“休于树”状语后置,应调整为“于途歌”“于树休”。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2011年泰州苏秦之楚) 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 “贵于玉”“贵于桂”,应调整为“比玉贵”“比桂贵”。 四、 关注五个重点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除了把握“忠实原文”“表意明确”“简明优美”的翻译要求,掌握“留”“补”“删”“调”等四种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五个重点。 1.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例: “临”有多种解释: 靠近; 面对; 来到,到达; 快要,将要。 临溪而渔“临”译为“靠近”“在旁边”; 执策而临之“临”译为“来到”“到它跟前”; 临表涕零“临”译为“面对”。 2.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用鞭子打,驱使”。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桃花源中来来往往的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往来”“种作”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应译为“来来往往的人”“耕种劳作的人”。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2011年连云港晏子春秋) 我听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句中的“乐”“哀”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应译为“喜好”“怜悯”或“以为乐”“以为哀”。 3.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句中“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句中“如何”是固定格式,意思是“把怎么样”。 4. 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译出其句式特征。例: 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帮助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都在这里聚会,欣赏景物产生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多会于此”,状语后置,译为“都在这里聚会”,“得无乎”表反问语气的固定句式,译为“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5. 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胜利归来。 这两句既是对偶又是互文,“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相关制度培训
- 时间管理表格排版
- 田间地头培训课件
- 2025中国纺织工厂粉尘收集系统能效提升与减排方案研究报告
- 2025中国绿色美妆理念普及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
- 2025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中国精准医疗技术发展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优化薪酬管理制度
- 2025中国短剧内容生产工业化与平台分发机制研究报告
- 2025中国直播电商GMV增长驱动因素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
- 轮椅运用和床椅转移课件
- 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件
- SBAR交接班模式在临床运用
- 碎石临时停车场施工方案
- 静电消除作业指导书
- 华侨城集团领导岗位业绩考核管理规定
-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88612
- 培智二年级体育课教案
- 不可不知的1000个处世常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