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人民版_第1页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人民版_第2页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人民版_第3页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人民版_第4页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解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的诞生和退出,引起的恐惧和仇恨。(2)国内:被推翻的和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2.内容(1)农业:实行。(2)工业:不论大小,一律,实行高度政策。(3)流通:取消。,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战争,地主,资产阶级,叛乱,余粮收集制,国有,集中管理,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分配实行。实行。3.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4.影响(1)积极方面适应了,为战胜提供了保证。使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和,遭到广大的反对。导致严重的、危机。,实物配给制,军事性,战时需要,国内外敌人,苏维埃政权,弊病,错误,农民,经济,政治,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在国家掌握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和的形式,实行。(3)流通:允许,实行。(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行的。,固定的粮食税,自由支配,高度集中管理,经济核算,经济命脉,租让制,租借制,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按劳取酬,工资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正确途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影响(1)经济方面走出困境,为实现奠定了基础。人民群众的初步好转。(2)政治方面巩固了,巩固了。1922年成立了。1924年苏联第一部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的形式确定下来。,苏俄经济,工业化,物质文化生活,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法律,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历史背景(1)1924年,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2)苏联是一个只能输出、输入的落后。(3)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农产品,机器装备,农业国,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形成基础(1)实现苏联工业化1925年正式提出实现的方针。1926年起进入建设时期。1928年后,经过两个,实现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工业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农业逐步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富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主要内容,国家指令性计,划,社会生产力,农业,轻工业,地方和企业,国家的权力,斯大林,领导,政局稳定,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高度集中,思想文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5.基本特点:、政治与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经济,思想文化,整体,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特别提醒】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新经济政策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通过两个历史概念考查学生的记忆、对比、理解等综合能力。A项正确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果之一,B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中得出的经验教训,C项准确反映了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史实,三项结论均符合史实。而D项混淆了历史概念,它指的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联系紧密的两个历史概念,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该题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相近历史概念的比较,从原因、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比其异同点。【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单从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处置上看,前者超前了,后者只有后退。前者超前造成经济政治危机,证明“后退”是必需的。况且,本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经济政策的范畴。【答案】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经验与教训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直接原因: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5)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特点“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忽视民主法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盛行教条主义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经验(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教训(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5)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6)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2009江苏)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