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西方工业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与思想),中国近代文明(近代工业、民主政治与思想),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用),大众传媒,社会习俗,交通与通讯,【考情分析】与【备考启示】,【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看,对本专题考点均有涉及,但重点集中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方面;从题型上看,材料型选择题与主观性试题并举;从命题视角看,往往以社会生活作为切入点综合考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备考启示】1、从社会生活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史学观点,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学活历史;2、通过社会生活的现象,分析历史发展演进趋势与规律。,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以传统饮食习惯为主。,特点:长袍马褂与西式服饰并行。突出变化:辛亥革命后中西合璧的和分别深受新派男士和女性欢迎。,中山装,旗袍,知识梳理,考点一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1)服饰变化:,(2)饮食变化:,(3)居住变化:,在北方,小洋楼渐渐取代成为当地新潮流;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国民居里弄。,四合院,-5-,考点一近代社会服饰的变化史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舆服”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意购买不该享用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规范各阶层的行为和需求。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1.依据史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对着装的主要要求及这样要求的目的。要求:穿着服装要遵守制度、礼制。目的:维护等级秩序;巩固统治。,-6-,史料二民国元年6月22日申报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中国货料仿西式制用”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它规定:“第一章,男子礼服。第一条,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常礼服二种。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1911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和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李跃乾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问题2.阅读史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官定服装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特点:采用西式;要用国产衣料;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标准,体现平等。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7-,3.依据史料,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思想开放程度、社会政治气氛、外来文化的渗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推动等。,洋务运动时揭开序幕;时期颁布法令强制推行并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_:,(1)“_”:,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废止缠足,知识梳理,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变化明显,(3)日常礼仪:,(4)婚姻习俗:,(5)丧礼习俗:,(6)节日风俗:,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政治色彩。,民国初年,握手、鞠躬逐渐取代跪拜、作揖等礼仪,“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称谓。,清末民初的婚姻自由、西式婚礼受到新式青年男女欢迎。,传统的重殓厚葬向简约文明过渡。,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核心探究,探究一核心主题,【考点2】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4月)材料二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三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冲击了旧的习俗。中外交流中,传统思想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陈规旧俗不适应时代潮流。,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4月)材料二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三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核心探究,探究一核心主题,【主题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材料一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洋帽洋衣洋式样,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大公报1903年4月材料二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材料三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问题: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体现了当时极端的崇洋思想倾向,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丧葬礼仪由繁琐和铺张向简约文明转变的趋势。中西习俗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变迁不均衡,沿海变迁快,内地变迁慢。,材料一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洋帽洋衣洋式样,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大公报1903年4月材料二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材料三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典例解析近代婚姻观】,(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4)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变化原因(1)“欧风美雨”对近代中国社会强烈的冲击。(2)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西方,传播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4)伴随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活习俗随之发生变化。,2.变化特点(1)地域上,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后发展到内地。(2)过程上,中西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上,发展不平衡。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4)动力上,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文明的冲击是主要的外部因素。,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第二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自修建淞沪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的通车。“一五”计划时期修建的铁路、铁路分别改善了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条件。1981年到2000年左右:重点是中部、东部;同时开始发展高速铁路。,唐胥铁路,宝成,兰新,知识梳理,考点一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2)公路:,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上海等城市出现。“一五”计划期间建成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迄今,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汽车,武汉,长春,1872年,李鸿章创办,标志中国新式航运业开始。,上海轮船招商局,冯如,(3)水运:,(4)航空:,是“中国飞机之父”。1920年,京津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交通工具(运输业)地域发展不平衡。3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4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知识升华:,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角度1:中国近代铁路的诞生材料一中国有铁路及火车始于1865年此后,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摘编自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问题】(1)材料一中,19世纪后半期“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高潮的原因。,【答案】(1)说明:传统习俗和保守观念排斥近代物质文明。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中国收回铁路利权运动蓬勃开展,出现商办铁路热潮。,材料二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由此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和太谷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摘编自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2)影响:改变了交通格局,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布局,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核心探究,探究一核心主题,【主题1】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材料一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中国交通史1937年材料二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也。臣窃计势之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材料三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八国联军攫取了中国的铁路权益。一万多公里的中国铁路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百度百科,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阻碍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近代政府腐败,交通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机构不健全;封建顽固思想阻碍铁路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核心探究,探究二核心归纳,【归纳1】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1)发展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就传到中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2)特点:,核心探究,探究二核心归纳,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核心探究,探究二核心归纳,(3)进步作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近代工矿业的发展。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变迁,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的新的经济中心。加速了中国的一体化,打破了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从沿海输入内地,从城市输注乡村,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台湾,知识梳理,考点一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近现代中国通讯工具的进步:,(1)电报:,(2)电话:,1877年,福建巡抚在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世纪80年代,外国人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角度2: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材料一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而跨越海洋的电报就要靠海底电缆传送。1851年英法间的海底电缆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在科技和商业精英的推动及英美政府的配合下,以巨大代价耗时十年于1866年铺成。它是人类通信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进入了越洋通信的时代。摘自(美)约翰S.戈登著疯狂的投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大西洋海底电缆能够铺设成功的原因。【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通信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西方列强抢占世界市场创造条件。,材料二1871年4月,在英俄列强的支持下,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并在上海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摘自中国通信简史【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电报通讯技术的引入对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2)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开启民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便利列强侵略、控制中国。经济上,为传递市场信息创造条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密切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便利西方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考点二,考点一,二、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外来通讯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3)政府的大力提倡。(4)军事政治的需要。(5)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6)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2.特点发展进程曲折,发展不平衡,且处于列强的掠夺和竞争之下,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消极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1)1872年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2)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国人办报高潮,时务报分别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舆论阵地。(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4)新中国成立后,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5)改革开放后出现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申报,民报,新青年,知识梳理,考点二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的发展:,人民日报,核心探究,【主题2】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报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报刊介绍西方文明,促进中国思想解放;报刊能够制造舆论,推动革命;报刊具有商业功能,同时还可以传播知识,开阔眼界。,材料三,材料一右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感叹道:“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用意:主权在民。时代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国力增强。,材料三“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申报1912年9月9日(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2)社会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但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民生发展步履维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但未能实现民族独立。,材料四申报大事年表(部分),【问题】请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历史信息,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概括19121938年申报的发展特点。,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主权移归国人所有。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1949年申报终刊。,【答案】领域之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领域之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