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枢神经系统(三),端脑脑膜脑脊髓液流动,-,2,端脑,Telencephalon端脑占据颅腔大部,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3,-,4,端脑外形要点,三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下面五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两个室左右侧脑室,-,5,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端脑三沟Sulcus,-,6,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端脑五叶lobes,-,7,端脑三面Surfaces,外侧面内侧面下面,-,8,中央沟外侧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额上沟额下沟颞上沟颞下沟顶内沟,端脑背外侧面的主要沟,-,9,端脑的背外侧面观,端脑背外侧面的主要回,-,10,脑的机能区定位,-,11,躯体运动区Somaticmotorarea,位置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12,特点倒立人形、头部正置;交叉支配投影区面积与运动的灵活度有关,躯体运动区Somaticmotorarea,-,13,躯体感觉区Somaticsensoryarea,位置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倒立人形、头部正置交叉支配投影区大小与感觉的敏感性有关,-,14,视区opticarea,位置距状沟上下的皮质。特点一侧视皮质接受两眼同侧半来的视网膜冲动,-,15,听区auditoryarea,位置颞横回特点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一侧听中枢受损,不引起全聋。,-,16,语言中枢Speecharea,运动性语言中枢说活中枢书写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17,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置Broca回额下回后部。临床此区受损,发音正常,不能用语言表达运动性失语。,-,18,听觉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置颞上回后份。临床此区受损,听觉正常,但不理解语言的含义,答非所问。感觉性失语。,-,19,书写中枢,位置额中回后部。临床此区受损,手运动正常,但不会写字。失写症。,-,20,视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置顶下小叶角回。临床此区受损,视觉正常,但不理解文字含义。失读症。,-,21,端脑皮质的其它功能区,嗅觉区海马旁回钩内侧部及附近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味觉区中央后回下部内脏运动中枢边缘叶,-,22,端脑皮质各叶的功能,额叶躯体运动、发音、语言、高级思维活动顶叶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枕叶视觉信息的整合;颞叶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岛叶内脏感觉边缘叶情绪、行为、内脏活动,-,23,大脑皮质的分区,根据皮质各部细胞的纤维构筑,将全部皮质分为若干个区。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Brodmann(1914年)分区,将皮质分为52个区。,-,24,躯体运动区:4区和6区躯体感觉区:3、1、2区视觉区:17区听觉区:41、42区说话中枢:44、45区书写中枢:8区听话中枢:22区阅读中枢:39区,Brodmann分区,-,25,语言优势半球,优势半球左侧大脑半球半球分工左侧半球:语言,意识、数学分析右侧半球: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语言功能训练,-,26,边缘系统Limbicsystem,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27,边缘系统Limbicsystem,边缘叶组成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等组成。,-,28,边缘系统边缘叶及其附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功能古老,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海马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边缘系统Limbicsystem,-,29,边缘系统边缘叶及其附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功能古老,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海马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边缘系统Limbicsystem,-,30,端脑的内部结构,灰质Graymatter皮质Cortex基底核Basilarnuclei白质髓质Medulla侧脑室Lateralventricle,Theinternalstructuresoftelencephalon,-,31,端脑灰质基底神经核Basalnuclei,豆状核Lentiformnucleus尾状核Caudatenucleus屏状核Claustrum杏仁体Amygdaloidbody,-,32,基底神经核的位置,-,33,左侧基底核模式图,基底神经核的位置关系,-,34,基底神经核,尾状核屏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35,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苍白球,壳,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调节躯体运动。,旧纹状体,新纹状体,纹状体,-,36,纹状体的损害主要症状是肌张力的改变(增强或低下)和运动的状态的异常(运动过多或过少)。黑质和苍白球病变多发生肌张力增强和运动过少症候群,称震颤性麻痹(Parkinsondisease),肌张力增强,步态缓慢,两臂摆动消失,表情呆板,随意运动减少,手“搓丸”动作,肢体远端特别是手在静止时发生震颤。新纹状体病变多产生肌张力降低和运动过多症候群。运动过多过快,作无目的,迅速的和粗大运动,常挤眉弄眼,鬼脸动作,称舞蹈病(Chorea)。,-,37,髓质Medulla,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投射纤维连接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38,连合纤维Commissuralfibers,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纤维,-,39,连合纤维Commissuralfibers,胼胝体,-,40,联络纤维Associationfibers,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钩束扣带,-,41,联络纤维Associationfibers,上纵束下纵束钩束弓状纤维,-,42,投射纤维Projectionfibers,-,43,投射纤维内囊,位置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呈“”形。分部前肢(额部)膝后肢(枕部)。,-,44,投射纤维内囊,端脑的额状切面,-,45,前肢,膝,后肢,内囊通过的纤维束,右侧内囊水平切面,-,46,内囊的重要临床意义,内囊是投射纤维的主要通路,许多重要的纤维束通过于此。一侧内囊病变,患者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三偏”征。,左侧内囊出血,-,47,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48,硬脊膜,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软脊膜,蛛网膜,齿状韧带,一、脊髓被膜,-,49,脊髓被膜,-,50,终池,概念: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圆锥以下至第二骶水平间隙较宽大,称为终池。临床意义:临床上常在L3-L4或L4-L5间进行穿剌,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腰麻)而不伤及脊髓。,-,51,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二、脑的被膜,-,52,(一)硬脑膜,-,53,硬膜外隙: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颅骨骨折,硬脑膜的血管(如脑膜中动脉)损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54,大脑镰小脑幕,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硬脑膜形成的结构,突起,硬脑膜窦,-,55,-,56,海绵窦,眼静脉,-,57,(二)蛛网膜、软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58,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为蛛网膜下池.,-,59,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第二节脑脊液及其循环,-,60,脑脊液cerebralspinalfluid(CSF)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一.来源:脑脊液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61,二.脑脊液循环,侧脑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5767-2025滚动轴承圆锥滚子
- 2026届安徽省淮南五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蚌埠市重点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培训方案
- 眼科屈光不正验光指南
- 感染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
- 康复医学科运动损伤术后恢复训练
- 2023年4月8日四川泸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B)
- 《税法一》税务师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 七年级语文上册18-我的白鸽课件
- TGDGX 0003-2024 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测算及基本人员配置规范
- 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 助产技能大赛理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送检一览表
- 场地平整工程合同样本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课件
- 种子化学成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