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第一单元常用化学计量,第一单元常用化学计量,第一单元知识框架,第1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第1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第1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探究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第1讲要点探究,【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_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_,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_)。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_、_、电子、质子、中子等。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符号为_,通常用_表示。,一定数目,n,mol,离子,原子团,NA,6.021023mol1,第1讲要点探究,3关系式:物质所含粒子数目(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式:_。二、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_。符号为_,单位为_(或_)。表达式:M_。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_相等。【要点深化】1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1)状况条件在对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考查时,题目经常给出,摩尔质量,M,gmol1,g/mol,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第1讲要点探究,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或不指明温度和压强等,要特别注意。(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结合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SO3标准状况下为固态。(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2、18O2、D2O、Na2O2等特殊物质,也会考查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CH4、P4、CO2、Na2O2等。(4)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第1讲要点探究,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Na2O2与H2O的反应,Cl2与NaOH的反应,电解AgNO3溶液等。(5)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平衡。如NH4Cl溶液中n(NH)n(Cl)。,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2010上海卷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第1讲要点探究,例1B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中档题。因为不知道NO和CO具体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求出其分子数,A错;1.7gH2O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每一个H2O2含有18个电子,所以总的电子数是0.9NA,B项正确;1molNa2O2含有2molNa和1molO,所以离子总数应为3NA,C项错误;在标准状况下,戊烷不是气态,所以2.24L并不是0.1mol,D项错误。,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物质的组成,如本题中的C选项容易误以为Na2O2中含有4mol离子,判断错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如本题中的D选项戊烷标况下是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本题主要集中考查“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变式题从原子的组成、电子转移、物质的量浓度等角度进行考查。,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福建卷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18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C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例2某气体物质的质量为4.4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气体()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gmol1B一定是CO2C1mol该气体的质量是44gD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44,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本题通过几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考查摩尔质量的计算和表示方法等。注意摩尔质量是既有数值,又有单位(gmol1)的物理量,不可与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忽略不写)混淆。变式题则是利用摩尔质量进行有关计算。,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第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第1讲要点探究,【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_、_、_。在粒子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固体、液体的体积大小主要由_决定,气体体积主要由_决定,而气体的粒子间距离又由_和_决定。,粒子数目的多少,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粒子本身大小,粒子间距离,温度,压强,第1讲要点探究,2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mol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_,单位为_。标准状况下(_、_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_。25和101kPa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_。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_。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_都含有_。,Vm,Lmol1(L/mol)或,m3mol1(m3/mol),0,101,22.4Lmol1,24.5Lmol1,任何气体,相同数目的分子,第1讲要点探究,【要点深化】1全面理解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1)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故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就是22.4Lmol1。但若同时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L。(2)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可能为22.4L,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4L。,第1讲要点探究,(3)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1。(4)理解此概念时应注意:是气态物质;物质的量为1mol;0和1.01105Pa(标准状况);22.4L体积是近似值;Vm的单位为Lmol1或m3mol1。(5)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32011嘉禾模拟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第1讲要点探究,例3D解析三种气体的密度相同,则单位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因Ne、H2、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gmol1、2gmol1、32gmol1,故n(H2)n(Ne)n(O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则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D选项正确。,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本题中虽然没有给定三个容器的体积关系,实际上在密度给定的前提下,压强关系与容器的大小无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使用,一般是先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推导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下面的变式题。,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1杭州模拟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第1讲要点探究,D解析体积和密度均相同的O2、O3,气体质量相等,B项错误,D项正确;O2、O3的摩尔质量分别是32gmol1、48gmol1,故O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C项不正确。,探究点三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1讲要点探究,【知识梳理】1化学方程式在量方面的含义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即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中各物质的_之比。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的问题(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所以不纯物质或不完全转化物质的质量只有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按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物质的量,第1讲要点探究,电子守恒,上下一致,左右相当,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例如:4NH35O24NO6H2O化学计量数之比:4546粒子(分子)数之比:4546物质的量之比:45462根据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物质的量(有时可用质量、体积等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的化学式下面)。(3)把已知和待求的量用m(B)、n(B)、V(B)或设未知数x、y等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中有关化学式的下面。(4)将有关的量列出比例式,求出待求的量。,第1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42009上海卷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gmol1(保留一位小数)。(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L。(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求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差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正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常见的差量有: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变式题考查利用守恒法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200mL5.00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20gmL1)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求:(1)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2)所有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H2)n(Cl2),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要点探究,第1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第2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探究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配制,第2讲要点探究,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_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_;单位为:_。2.表达式:cB_。(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_;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_),物质的量,cB,molL1,mol,L,第2讲要点探究,托盘天平,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主要仪器(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用_代替。(2)容量瓶容量瓶的构造: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璃塞,容量瓶上标有:_、_、_。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_的溶液用的精密仪器。实验中常用的是_、_和_的容量瓶。,温度,容量,刻度线,一定物质的量浓度,50mL,100mL,250mL,第2讲要点探究,第2讲要点探究,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在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塞紧瓶塞,使其_,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_,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巧记: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_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_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里。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_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_、_等。,倒立,180,不能,烧杯,不能,玻璃棒,胶头滴管,第2讲要点探究,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_;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_。(2)称量:用_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_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_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振荡。(4)转移:把所得的溶液用_引流注入容量瓶中。(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质量,体积,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第2讲要点探究,(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_处,再用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_并贴好_。实验流程图:,1-2cm,胶头滴管,试剂瓶,标签,第2讲要点探究,第2讲要点探究,第2讲要点探究,(2)具体分析判断的方法,第2讲要点探究,注意:定容时,仰视、俯视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如图2-3所示:,图2-3,第2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2010海口模拟实验室需要配制0.50molL1NaCl溶液480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g。(3)称量。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1g以下用游码),请在图2-4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第2讲要点探究,图2-4,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填“左盘”或“右盘”)。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6)定容,摇匀。,第2讲要点探究,(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2-5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图2-5,第2讲要点探究,例1(1)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4.6(3)左盘(4)搅拌,加速NaCl溶解(5)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8)偏低解析配制480mL的0.50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mL的容量瓶。m(NaCl)0.50molL10.5L58.5gmol114.6g(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定容时仰视液面会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第2讲要点探究,点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课标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定量实验”。关于溶液的配制,除熟悉“按规范操作”外,还需明确以下几点的原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配制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均需将溶液倒掉,仪器洗涤干净,重新操作;定容后摇匀,静置时液面会下降至刻度线以下,切记不要再加水补充,否则所配溶液浓度会偏低。当配制中溶质是液态时,与固体溶质的配制过程的差异是“量取、稀释”,请看溶质为液体的变式题。,第2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1杭州模拟实验室要配制1molL1的稀硫酸250mL,回答下列问题:(1)需要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_mL;(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烧杯100mL量筒20mL量筒1000mL容量瓶250mL容量瓶托盘天平(带砝码)玻璃棒(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第2讲要点探究,(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_;容量瓶没有干燥_。,第讲要点探究,(1)13.6(2)胶头滴管(3)搅拌(加速稀释)引流(4)偏低偏低不影响解析(1)设取浓硫酸的的体积为VmL,由溶液的稀释规律可知,V1.84gcm398%98gmol11molL10.25L,解得:V13.6mL;(2)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加液。(3)浓硫酸稀释过程中,需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液的稀释,使热量及时散失;转移溶液时,需用玻璃棒引流。(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部分溶质没有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偏低;吸出液体,将有少许溶质损失,浓度偏低;溶解和定容等过程中均需用到蒸馏水,故容量瓶没有干燥,对实验无影响。,探究点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之间的换算,第2讲要点探究,一定温度,【知识梳理】溶解度(1)概念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溶剂里达到_状态时溶解溶质的_(单位是g)。掌握这一概念必须抓住四个要点:一定_;在_溶剂里,达到_状态;单位是_。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为_Pa,一定_时溶解在_体积水里达到_状态时的气体_数。,100g,饱和,质量,温度,100g,饱和,g,1.01105,温度,饱和,体积,第2讲要点探究,(2)定性描述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难(不)溶:溶解度_;微溶:溶解度介于_和_之间;可溶:溶解度介于_和_之间;易溶:溶解度_。(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0.01g,0.01g,1g,1g,10g,10g,第2讲要点探究,A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如KNO3),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Ca(OH)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压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不受压强的影响,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_。,增大,减小,增大,第讲要点探究,【要点深化】1与溶夜有关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第讲要点探究,第讲要点探究,第讲要点探究,第2讲要点探究,(5)稀释定律如用V1、V2、c1、c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c1V1c2V2。如用m1、m2、w1、w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表达式:m1w1m2w2。稀释后浓度越小,密度越小的溶液有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稀释后浓度越小,密度越大的溶液有氨水、乙醇等。,第2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32011嘉禾模拟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第2讲要点探究,第2讲要点探究,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依据概念式进行相关计算,容易忽视的点是“溶液的体积”需经计算得出。变式题则从“电荷守恒”的角度考查溶液浓度的计算关系。,第2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1杭州模拟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第2讲要点探究,第3讲物质的分类第4讲离子反应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单元知识框架,第3讲物质的分类,第3讲物质的分类,第二单元高考要求,探究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知识梳理】1.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第3讲要点探究,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第3讲要点探究,金属,非金属,碱,盐,氧化物,共价,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应用(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如:,第3讲要点探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第3讲要点探究,2CaO2=2CaO,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CO2H2O=H2CO3,Ca(OH)2H2CO3=CaCO32H2O,(2)可以帮助充分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对无机反应进行分类。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从形式上)CaOCO2=CaCO3,属于_,NH4ClNH3HCl,属于_,ZnH2SO4=ZnSO4H2,属于_,BaCl2Na2SO4=BaSO42NaCl,属于_。根据有无电子转移或偏移(从本质上)Zn2HCl=ZnCl2H2,属于_,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属于_。,第3讲要点探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要点深化】1.物质的树状分类图,第3讲要点探究,第3讲要点探究,2.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图谱,第3讲要点探究,第3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第3讲要点探究,例1B解析纯碱不是碱,Mg、Al、Cu因活泼性不同冶炼方法分别是:电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沼气是由杂草、牲畜粪便等发酵而成,属于可再生能源。,第3讲要点探究,点拨要明确物质俗名、成分和物质类别的关系:纯碱Na2CO3盐、胆矾或蓝矾CuSO45H2O盐、水玻璃Na2SiO3溶液混合物、石炭酸苯酚酚类。另外结晶水合物是一类特定组合的纯净物。变式题考查物质的常见类别及反应。,第3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临沂模拟图35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第3讲要点探究,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_(填化学式)。(3)D组中的氨水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呈弱碱性的原因_。(4)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第1讲要点探究,(1)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O2(3)NH3H2ONHOH(4)过量NaOH溶液会溶解生成的Al(OH)3沉淀,解析(1)写出几种物质与水反应的相关反应方程式,不难发现A组物质与水反应,无电子的转移;而B组物质与水反应有电子的转移。(2)Cl2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O2与水反应相似:3NO2H2O=2HNO3NO。(4)Al(OH)3为两性氧化物,能够溶于强碱NaOH溶液。,探究点二分散系胶体,【知识梳理】1分散系概念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_在另一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_,起分散作用的物质称作_。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第3讲要点探究,分散,分散质,分散剂,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散系可以分为_种。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_,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_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通常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2)介稳体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第3讲要点探究,9,光亮的“通路”,散射,(3)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_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_。(4)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_,加入_,加入_。(5)渗析:由于胶体粒子比半透膜孔径_,而溶液中的离子、分子等比半透膜孔径_,通过渗析可以提纯胶体。4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_,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L2mL饱和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第3讲要点探究,定向,带电荷,加热,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电解质溶液,大,小,沸腾,FeCl3溶液,红褐色,【要点深化】1.胶体、溶液、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第3讲要点探究,2.胶体的性质分析(1)丁达尔效应(胶体的光学性质)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光束通过时不会发生散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布朗运动(胶体的动力学性质)产生布朗运动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第3讲要点探究,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的这种性质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之一。(3)电泳现象(胶体的电学性质)产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的粒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运动。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一般说来,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的粒子带有电荷,同一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彼此相互排斥,这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第3讲要点探究,(4)胶体的聚沉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而互相排斥,胶粒间无规则的热运动也使胶粒稳定。因此,要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中和胶粒的电荷;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胶体、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方法。,第3讲要点探究,第3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22009全国卷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第3讲要点探究,例2D解析胶粒带电,但胶体是电中性的,A项错;有些非电解质溶液(如蔗糖水)就不导电,所以B项错;溶液、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在做无规律的运动,C项错。,第3讲要点探究,点拨本题解题容易出现溶液与电解质溶液、胶粒带电与胶体是否带电等概念容易混为一谈。变式题考查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第3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苏州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第3讲要点探究,C解析分液实验是依据互不相溶的液体密度进行分离的。,第4讲离子反应,第4讲离子反应,第二单元高考要求,探究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知识梳理】,1电解质:在_中或_下能导电的_叫电解质。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_熔融状态下_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3酸、碱、盐的定义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_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_的化合物;盐是指电离生成_和_的化合物。,第4讲要点探究,水溶液,熔融状态,化合物,和,都不能,H,OH,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H2SO4:_;HCl:_;NaOH:_;Ba(OH)2:_;(NH4)2SO4:_;NaHCO3:_;NaHSO4(溶液):_;NaHSO4(熔融):_。,第4讲要点探究,HCl=HCl,NaOH=NaOH,Ba(OH)2=Ba22OH,【要点深化】1理解电解质应注意的事项(1)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在晶体状态时存在离子,但由于没有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一般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两种情况下能发生电离。对于一些难溶的离子化合物如BaSO4,虽然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但由于溶解度太小,故溶液的导电性很弱,但将BaSO4熔化,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难溶的强电解质。(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晶体状态时不存在离子,不导电。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该原理往往是设计实验验证某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的依据),第4讲要点探究,(3)熔融状态电离是热能破坏了离子键;水溶液状态电离是水分子的作用破坏了离子键或共价键;电离发生于通电之前而非之后。(4)SO2、CO2、SO3、NH3等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与水反应的产物H2SO3、H2CO3、H2SO4、NH3H2O是电解质。(5)Na2O、Na2O2、CaO的水溶液导电不能作为它们是电解质的判断依据,因为实质上是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是电解质,但在熔化时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6)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像饱和食盐水(混合物)、铜、铝、石墨(单质)虽然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第4讲要点探究,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1)导电原因:电解质在溶剂水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定向移动。(2)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同浓度时,离子带的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3)导电能力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二者无因果关系,同浓度的强弱电解质,强的比弱的导电能力强,如1molL1的盐酸和醋酸,前者的导电能力比后者强。(4)注意:电解质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导电,如NaCl晶体就不导电。,第4讲要点探究,第4讲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下列物质中溶液能够导电但不能作为判断其是电解质的是()ACl2BNH3CNa2ODNaCl,第4讲要点探究,例1C解析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NH3是非电解质,不符合,B不正确;Na2O是电解质,但是其溶液导电是由于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的缘故,C正确;NaCl是电解质,其溶液导电可以作为判断其是电解质的依据,故D不符合题意。,第4讲要点探究,点评本题主要是从电解质的概念角度考查物质的类别,注意判断电解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化合物,且自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如本题中的Na2O是电解质,但是其判断依据不是其水溶液能够导电。变式题则从辨析电解质与溶解度、导电性等方面进行设问。,第4讲要点探究,变式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导电能力差,故CaCO3是弱电解质BB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溶解的BaSO4全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CSO3和NH3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不发生电离,第3讲要点探究,B解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直接关系,BaSO4、CaCO3虽难溶,但溶解的CaCO3、BaSO4全部电离,所以BaSO4、CaCO3是强电解质,A错误,B正确;SO3和NH3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但导电的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电离出的离子,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纯水几乎不导电,但是水有极少量的电离,因此水为电解质,发生电离,D错误。,探究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知识梳理】1离子反应的定义:有离子_或离子_的反应叫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1)概念:用_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归纳为四个字:_、_、_、_。,第4讲要点探究,参加,实际参加反应,生成,写,拆,删,查,请完成下列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2SO4BaCl2:_;Na2SO4Ba(NO3)2:_;H2SO4Ba(OH)2:_;H2SO4NaOH:_;ZnCH3COOH:_;Al2O3HCl:_;NaHCO3NaOH:_;Na2CO3HCl(过量):_;CaCO3HCl(过量):_。,第4讲要点探究,HOH=H2O,Zn2CH3COOOH=2CH3COOOZn2H2,Al2O36H=2Al33H2O,CaCO32H=CO2H2OCa2,(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能清楚地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它不仅表示_的反应,而且还表示_离子反应。3离子反应条件(1)复分解反应类型:酸、碱、盐等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生成_、_和_。(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且符合_氧化剂和_还原剂生成_氧化性产物和_还原性产物。,第4讲要点探究,某个具体或特定,同一类型,沉淀,气体,水(或难溶、难电离和挥发性物质),强,强,弱,弱,【要点深化】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要点(1)抓住两易、两等、两查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2)注意的问题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第4讲要点探究,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如澄清石灰水加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而石灰乳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为Ca(OH)22H=Ca22H2O。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号)。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浓硫酸,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Cl2与石灰乳反应等。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第4讲要点探究,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如Ca(OH)2中通入少量CO2,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Ca(OH)2中通入过量CO2,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一些特殊的反应,如有酸式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被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的反应、Ba(OH)2与KAl(SO4)2按不同比值进行的反应等,要考虑并满足题设条件对反应物质物质的量的比值要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四看”(1)看四原则,第4讲要点探究,客观事实原则。如2Fe6H=2Fe33H2中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应为:Fe2H=Fe2H2。质量守恒原则。如NaH2O=NaOHH2,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应为:2Na2H2O=2Na2OHH2。电荷守恒原则。如Fe3Cu=Fe2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Cu=2Fe2Cu2。定组成原则。,第4讲要点探究,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H2O,错在SO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定组成。应为:2HSOBa22OH=BaSO42H2O。(2)看拆分能拆分的物质。如Ca(HCO3)22H=Ca22CO22H2O,错在未将Ca(HCO3)2拆分成Ca2和HCO。应为:HCOH=CO2H2O。不能改写的物质。如Cl2H2O=2HClClO,错在将弱酸HClO改写成了H和ClO。应为:Cl2H2O=HClHClO。,第4讲要点探究,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均写化学式(标“”号)。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NH3(标“”),否则一般写NH3H2O。固体与固体间(以及纯液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浓H3PO4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不能写离子方程式。(3)看量的关系如把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HCOCa2OH=CaCO3H2O,错在未考虑反应物中量的关系。应为:2HCOCa22OH=CaCO32H2OCO。,第4讲要点探究,(4)看是否忽略隐含反应如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SO2Ca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生态保护区管理与维护协议
- 办公设备制造行业技术支持协议
- 家庭安防系统设计安装协议
- 农业种植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协议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外科护理学(一)-现代管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基础英语-现代汉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咨询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幼儿文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GB 7956.2-2014消防车第2部分:水罐消防车
- FZ/T 21001-2009自梳外毛毛条
- 职业感知与安全用电二
- 二年级语文《称赞》练习题
-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课件
- CNAS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 Unit1Developingideaslittlewhitelies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三册
- 培训反馈意见表
-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 电力系统分析孙淑琴案例吉玲power程序实验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