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存在主义影响下的教育思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王莎 42110244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当今社会,各种教育思潮相继涌现。存在主义作为现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一种代表形式,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领域中也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潮,它以研究人为重点。由于存在主义提倡对人的个体性、主观性的重视,因而很难形成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然而,作为哲学重要内容的存在主义,对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字:存在主义 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 道德教育一、存在主义的概况(一)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哲学理论作为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理论基础的存在主义,首创于德国,随后传播到法国与美国,同时也影响到了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与中国等。存在主义批判对人的忽视,而当时西方社会上出现的人的消极意识、人的异化等问题,使得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同时,哲学上的一些理论思想也推动了存在主义的产生。主要有:(1)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存在的研究体现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存在。(2)尼采的唯意志论。尼采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基督教道德以及启蒙主义的文化,倡导人的自由,希望人能够成为自由的实体,成为自己的主人。(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导致了对理性主义及逻辑思维的批判与贬低,他认为人的理智是有限的,不能只靠理性,只能依靠直觉来认识一切。(4)胡塞尔的现象学。主要是对纯粹意识的研究,认为认识的对象是一种观念存在,即是一种意识状态本身。存在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与哲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二)存在主义的观点存在主义作为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虽然观点不一,许多代表人物也就不同的具体问题发表了见解,但是通过研究还是会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而这些可以作为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强调人的存在,主张以人为出发点。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优于其他东西的存在,而且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反对把人置于次要地位。其次,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主张个人造就自己。萨特的重要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表明在他看来,一切存在都是偶然的,面对这些偶然的存在,人只能依靠自己,只能是自己造就自己,创造各种道德规范。第三,强调人的自由选择,重视自由承担责任。不管是萨特,还是海德格尔,他们都提出了自由的思想,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人在自由存在的同时所面对的一切事都是自由选择的,然后对于这些选择,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强调人的主观性,重视人的自我体验。由于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提倡重视人的主观性,而贬低人的理性,同时,还主张人要体验自己的本真存在,重视通过人的主观体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第五,强调对死亡的领悟,重视生的意义。存在主义者对死亡的研究很深入,认为只有真正领悟属于个人的、无可替代的死,才能使人认识到生的意义,才能使自己面对现实,积极地筹划未来、设计人生,从而能够更好的完善自我。二、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新教育思想存在主义针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对人的忽视、人的异化等消极方面,在教育领域中虽然没能形成统一的教育理论,但是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有关教育目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等重要教育思想都有了新的观点与见解。(一)教育目的存在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成为他自己。主张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意识到他的环境条件,促进他顺利地领悟生存的重要意义,认为教育不仅要关心如何使人存在于自然界,也要注意如何使人存在于社会中。以往的一些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理性的培养,而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是存在主义所要批判的。而存在主义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人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的实体,使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自己的评价能力,而且,由于人是自由的,所以在各种自由选择之后,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判断,对未来进行选择,使他们成为他自己,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二)师生关系存在主义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主体,特别是学生,这是在存在主义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存在主义要求学生成为自由的人,要求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负责,成为他自己,而要培养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参与感,对班级形成归属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使他们形成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选择能力、评价能力,形成一套评价教师是否促进学生自由的标准。同时,存在主义还强调,虽然在学生形成自我的过程中有教师的帮助,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才能使他们理解生命的本质,体会生的意义,而且只有通过他们自己思想上的内化与分析,才能发展所谓的个体意识、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存在主义视角下所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格的相互尊重,是两个自由个性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我与你”的关系,而非“我与它”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要尊重他独特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们,把他们当作物。而教师本人也是一个自由人,也拥有独立的人格。(三)教学内容存在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赋予受教育者选择的自由。而且,存在主义认为,给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化的经验知识,而不应该围绕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存在主义者认为,教材本身不是目的,一定的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他们认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的自由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人文学科。因为,他们认为,人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能直接的表达人的本质,使学生了解对自由、道德、死亡等问题的看法,并使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地见解,所以,人文学科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的。此外,存在主义在课程方面反对学校选择那些被动传授某些流行的社会经验,而主张活动课程、兴趣课程和自由学习课程。(四)教学方法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及其推崇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苏格拉底问答法。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批判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自由选择为出发点,认为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更好的体会自我的存在,以实现自我为最终目标。苏格拉底问答法最适合培养人的自由,因为在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在这种对话中,才能促进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由的选择所要接受的教学内容,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尊、个性与自我。当然,存在主义也主张,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提出成绩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他自己,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养成。(五)道德教育存在主义提出如果道德的基础是自由的话,我们就不能期望个人采用独立于他之外所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教育的方法应是自由选择,不是自由选择的价值观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除了他本人之外,不存在统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自由选择才是衡量一切的道德原则,因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是自己自由的选择道德标准与价值观。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这种自由意识,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形成自由意识并且尽可能地扩大这种自由意识,发展自我。当然,这种自由并非是没有限制的,人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还要接受、承担自由选择的后果;而且也要求尊重他人的自由,因为我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在道德教育上,存在主义还主张不仅要给学生呈现现实社会中美好的一面,还要向他们展现社会中恶的一面,要把真是的社会画面放在他们眼前。传统道德教育中,向学生体现的是美好的、理想的,而对于在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挫折、不安、焦虑甚至是死亡等消极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而在存在主义视角下的道德教育却强调把真实的社会放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现实及自我的认识,避免造成理想与现实过大的差距,增加他们正视生活的勇气。三、对存在主义影响下新教育思想的评价对存在主义视角下形成的各种教育思想,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评价方式。首先从积极方面来看。(1)存在主义视角下形成的教育思想在师生观上的见解是一种进步。主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且都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要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而且,提出的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体现了存在主义中对人的重视,把人当作活生生的自由个体,而不是一种无生命的存在。这是值得学习与推崇的。(2)存在主义中对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重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因为传统教育中学生都是出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这一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能更好的自由选择,更好的接受教育内容,完善自我,真正的成为他自己。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引导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彼此的思想都能得到升华。(3)存在主义在对道德教育的见解上,也很有借鉴意义。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把真实的社会呈现给受教育者,包括善与恶、美与丑。这与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有所不同的。而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符合现实的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更加真实,增强他们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尽管在这些方面,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观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思想也是有弊端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存在主义强调对人格的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周围环境、教育的影响。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也免不了教育的影响,人在体验主体、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已经受到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种有关人的理论是不完全的,而且还可能形成个人中心主义,这是不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2)存在主义中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其他学科的忽视。这不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对他们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利的。在强调人文学科的同时,也要看到自然学科及其他社会学科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存在主义中有关道德教育,认为学生个人是自由的,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也认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会给与适当的帮助,但是最后的选择权仍然在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一种“道德上的无政府”状态。同时,存在主义主张道德教育把真实的社会画面放在受教育者面前,可能会使一部分受教育者思维混乱,打击他们生活的信心。总之,对于存在主义视角下形成的各种教育思想,要辩证的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以上所做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的叙述,显然只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小结:教育是人所特有的,人的存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主体。存在主义作为人本主义的一中形式,强调人的重要性,重视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要成为他自己。这对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从教育目的、师生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道德教育等,都有一种新的见解,但是,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新见解都会产生积极地影响,辩证的看待这些见解很有必要。参考文献: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2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3罗素.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11月.4宋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教育评论.2007年(12).5周勇.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德育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7).6葛贤平.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几点认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6).7印义炯,杨斌.简论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9月.8申玉宝,李润洲.个性选择情感-存在主义哲学观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9).9明辉.由研究存在主义教育观引发的思考J.高校讲坛.2010年(7).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基因工程(解析版)
- 蒜黄的种植课件
- 常平中学三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向量加减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原卷版)
- 衔接选词填空题目及答案
- 2025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Hands-on fun 动手实践(话题阅读)含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单元练习(含答案)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华住酒店集团讲义
- 送货不达应急预案
- 牙体牙髓病治疗常用器械及其使用-课件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GB/T 32486-2016舞台LED灯具通用技术要求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油漆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