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隆庆开海”之影响_第1页
浅谈“隆庆开海”之影响_第2页
浅谈“隆庆开海”之影响_第3页
浅谈“隆庆开海”之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隆庆开海”之影响前言话说明朝海禁历史悠久,是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早在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禁止商业,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的同时,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当然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海禁历史中,却也不乏敢于开先河之人,比如隆庆元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由于明朝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铁器等物品品质横扫全球,使得明朝商品风靡一时,而这也极大促进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的积极性,使国家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使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怒海之涛开海始末 由于明初的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状况严重,以及民间海外贸易秩序混乱,因此明政府主要针对这个情况,首次颁布海禁令。明太祖于洪武四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由此拉开了海禁序幕,不过明朝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就取代了民间海外贸易的作用。明成祖虽有官方的下西洋之举,但仍“禁民间海船”,严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自明成祖去世后,由于朝贡贸易的萎缩,以及海禁令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频繁。直到16世纪后,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的情况日益严重。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放弃传统的“海禁”政策,要不要开放本国商民的海外贸易。尽管很多人仍抱着既定的“海禁”政策不放,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海禁”与海寇之间的关系,极力主张开放“海禁”,以根除海寇。其中,福建巡抚谭纶积极倡导开海,谭纶请求朝廷允许福建商民在近海与外通商,有不少中央政府官员都表示了认同。明世宗死,明穆宗继位,明朝进入了隆庆时代。明朝政府面对倭寇之乱屡打不绝的现实,认识到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说的“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问题,开始调整严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 隆庆元年2月4日,明穆宗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诏告群臣:“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由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短暂的合法的地位。不久后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督饷馆对私人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此外,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虽然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被视为合法经营。政策和制度上的这种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调整,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放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盛况空前开海之益 隆庆帝从实际出发,以开关为主要治国方略,从经济入手打开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枷锁,使明朝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隆庆开关表现出来明朝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可谓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已完全更改了皇朝祖制。它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隆庆开关是明代继郑和下西洋之后对外关系中又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明朝的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曾经为官方独占的海外贸易,日渐衰微,逐步让位给更加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民间海外贸易。这使得明末中国沿海又兴起一个“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一、倭患减轻 倭患可谓是困扰大明朝多年的一个顽症,然而隆庆开关之后,这一手治根的办法果然见效,从此“倭渐不为患”。尽管隆庆初年的开放海禁并不彻底,政府依然通过发放许可证的计划经济方式进行调控,并且严禁海商前往日本。但是,民间被抑制的商业活力依然喷涌而出,“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禁之太严,奸民势穷, 必至为盗。自纳饷过洋之利开, 豪狡之徒咸趋利畏法。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倭患在不知不觉中也渐渐消失了。 二、白银流入中国 由于商品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据估计,明神宗万历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的72年间,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有力地促进了明朝国内商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也为明朝中国商人积极参与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东亚及太平洋贸易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开关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到1576年的关税收入已超过万两白银;1594年从菲律宾流入的白银应当超过二十六万四千两,月港的关税收入则达到两万九千多两白银,以至于人们将月港看成是“天子之南库”;月港海防馆后改称为“督饷馆”,专门管理月港海外贸易和收税。三、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的真正发生和发展,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大而发生和发展的,中国也不可能例外。明代的开海贸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此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最活跃的、最典型的萌芽行业,如棉纺织业、丝织业、茶叶种植与加工业、制糖业、造船与航运业等,往往是与对外贸易或沿海贸易密切相关的经济部门。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沿袭已久的贡舶贸易所造成的国内市场狭小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海禁政策更是束缚了商业资本活动,摧残了海外贸易,也伤害了沿海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从事海外贸易的豪富、商贾,特别是沿海人民必然要冲破封建统治阶级设置的禁区,“私通外国,交易番货”。美玉有瑕美中不足总的来说,隆庆开关是一次扭扭捏捏的改革,带有很强的试探性,海上贸易也只是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对于促进东西方交流来说,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竟只有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为唯一的开放“特区”。而且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商船,都必须到这里办理繁琐的手续,并从这里装货出港、入港验货。所有船只都必须申领“船由”、“商引”,才能出海。这一制度发展到后来,甚至对出海船只的建造和运营实行总量控制,“东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只”,严禁彼此间越境贩贸,出海后逾期未归者, 即使证件齐全,“仍坐以通倭罪”。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隆庆开关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益处,但这次开关对于大明朝来说多少还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只不过产生了开放的萌芽而已,如果缺乏国家的持续支持,它必将只是昙花一现。后记综上所述,隆庆开海对大明朝来说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明智的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