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环境规划与管理EnvironmentalPlanningandManagement,一门涵盖环工、环科、生态、社会、经济、法律及行政管理等跨领域之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解决开发与环境之冲突,使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本课程的任务,初步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内容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了解制定城市环境规划的一般步骤与实施方法;了解我国及国外的有关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参考书目,环境管理与规划张宝莉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马晓明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城市环境规划及方法指南刘天齐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张承中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曲格平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含义二、目的三、任务,一、环境管理的含义,环境管理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一种社会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理解为管理环境的行为。然而它实际上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一种行为。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环境冲突的学问。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目的:解决环境问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2、所谓环境管理学,现代环境管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并逐步发展的一门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尽管从传统的对“科学”的认识出发,至今仍无法给环境科学一个十分贴切的定义。我们把环境管理学规定为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甚至是技术依据的科学。生态学理论公共行政理论政府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预测/环境质量/环境技术,3、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在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行为的管理,特别是没有停止过对自己作用于自然环境行为的“管理”,只不过是自觉程度,或者说是理性程度的高低不同而已。人类的自觉程度决定于人与自然环境冲突的激烈程度,4、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环境管理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因而环境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环境管理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因为环境管理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系统它承担着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匹配和耦合的责任,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取代的科学。,5、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如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附:新思维例子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从产品着眼,包括产品服务在内。从原材料开采、加工合成、运输分配、使用消费和废弃处置的生命全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产品为龙头,面向产品的生命过程,而不是仅仅面向产品的加工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产品是人类社会一自然环境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载体,抓住了产品的管理,就是抓住了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循环的关键。Cradletotomb,二、环境规划的含义,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从系统观点,整体考察人类行为和环境体系的复杂关系,从而积极地作资源最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辅助以各部门开发计划的规划,减少环境负面效应。,1、环境规划学,环境规划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规划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经济、运筹与动态规划、环境决策等方法。其中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是环境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两项基本活动,它们贯穿渗透在环境规划的整个过程。,2、环境规划的要素,实施环境影响评估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维持自然环境系统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利用等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各种标准加以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量化规划判断标准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3、环境规划的任务,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现状评估发展预测环境目标,4、环境规划与管理,规划:为达某一种目的所必经计划的过程,其原则须具备可行性、适应性及时效性。同时规划也是一种程序,经通过不同环境与主题的交互影响,不断的回馈学习,将未来的理想和现实连在一起,以达成某种目标而解决问题。管理:是一种经由人来完成工作的程序,是藉群体合作,把管理的理念、知识、方法和工具,运用来解决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先认识环境问题再针对问题拟定妥当的管理对策过去:事后补救、整改的对策未来:预先评估的措施、事前防范的管制对策环保工作视为一条河流上游工作:环境规划及政策中游工作:法令规章下游工作:环境管理及实际行动,5、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即在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解决开发与环境的冲突,期使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加以纠正,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冲突,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成人类形成更发展更进步的新文明。,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思想观念层次上;社会行为层次上。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思想观念,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规)划个人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四、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政府行为: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企业、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早期朴素的环境生态理念伟大的思想先行者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一、朴素的环境生态理念,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逮至衰世,镌山石,.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韩非子五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二、伟大的思想先行者,18世纪托马斯马尔萨斯较早认识到人口增长和人类消费的资源限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等蕾切尔.卡逊(R.Carson)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e)的增长的极限;巴里.康芒纳(B.Commoner)的科学与生存等。,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怀疑论者大卫休谟和让雅各卢梭的朋友。1784年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录取。他的主修科目是数学。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在两年后当选为耶稣学院院士。1797年他被按立为圣公会的乡村牧师。1834年12月23日逝世,英格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北坡得到精心培育的枞树林滥用个精光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山区牧畜业的根基挖掉;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来。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不知道和这含粉的块茎一起他们也把瘰疬症传播过来了。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书中的观念和论点,现在听来,不过是平凡的真理,但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正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对这种惊世骇俗的警告,并不以为然,甚至根本听不进去。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全球性环发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是由于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反馈环路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人口的增长要求更多的工业品,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造成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达到增长的极限以后,还将出现投资不能跟上折旧、工业基础崩溃的前景。人口增加后,人均粮食消耗量下降,粮食生产已经达到极限。随着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必然会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崩溃。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改变这种增长的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如果世界人民决心追求后一结果那么,他们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在均衡状态中,技术进步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技术是经过生态化调整的技术,它们包括:收集废料的新方法,以减少污染,并使被抛弃的物质可以用于再循环;更有效的在循环技术,以降低资源消耗率;更好的产品设计,以延长产品寿命和便于修理,结果是资本的折旧率最小;利用最无污染的太阳能;在更完备地理解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害虫的天然方法;医学进步能降低死亡率;避孕手段的进展能促进出生率同降低着的死亡率相等。他们认为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三、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只有一个地球:第一份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完整报告,报告将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化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和研究,并力求找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道路。人类环境宣言:“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将会议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总体框架。,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在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1973年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8年国家颁布新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197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0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形成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促使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由一般号召走上靠制度管理的轨道。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寿命75、婚育年龄25,生育率1.5,维持到2100年,中国人口预测,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20世纪80年代之后就全球而言,环境与生态的危机日趋强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化学品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全球环境问题几乎同时出现了。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灼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有183个国家代表团,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中国总理李鹏、国务委员宋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2、会议进程,这次大会是在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发展问题更趋严重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在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根本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谈判。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文件。会议期间,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了开放签字,已有153个国家和欧共体正式签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该宣言首先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21世纪议程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3、会议成果,4、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发展阶段,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主要对策措施。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8月,颁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规范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1996年7月,召开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1998年,提出了“一控双达标”和33211工程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明确了“十五”期间努力完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节制生态恶化趋势的“三大任务”。,“33211工程”,“九五”期间,我国确定了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危及人民生活、危害身体健康、严重影响景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污染防治以水和大气为主,水污染防治重点抓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抓北京市,海洋环境保护重点抓渤海。该环保工作简称“33211工程”。,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根据2000年12月第五十五届联大第55/199号决议,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SummitonSustainableDevelopment-WSSD),是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之后,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执行情况,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会议。约翰内斯堡首脑会议为当今领导人提供了一个作出具体承诺的重要机会,以便采取行动执行21世纪议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1、大会背景,由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中的矛盾错综复杂,利益相互交错,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的执行情况并不良好,全球的环境危机没有得到扭转。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由于自身经济不发达而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并没有履行公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义务。因而,全球贫困现象还普遍存在,南北差距不断增大,大多数国家认为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总结回顾里约会议的精神,讨论里约会议建立的全球伙伴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有着极大的必要性,2002年的首脑会议也是基于此目的筹备召开。,本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会议的形式有2种: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包括政府代表团会议和首脑会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全球论坛,主要由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会议涉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全面审议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主要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就未来进一步履行21世纪议程的行动计划和首脑宣言进行分主题、分级别的磋商和谈判。,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主要成果,政治宣言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执行计划重申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奠基石作用的里约峰会的原则和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21世纪议程。,3、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国正在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成一个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健全优美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体。,六、2009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中美日法等约百名国家首脑及192个会员国代表出席。2009.9.21-2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大会厅。讨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全球世界大同行动,促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进展。各国领导人分成小组进行小圆桌讨论,每个小组由一个发展中国家领导和发达国家领导共同主持。潘基文说:“迫切需要采取紧急联合行动拯救地球,采取集体联合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请各国领导联手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利达成协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关气候协议应是发展的协议,给予更多注意,减少灾害风险,促进生态系统生存。,欧盟立场欧盟敦促其它富裕国家履行承诺,在2020年或之前将碳排放量降至比1990年水平少两成;还表示:如果其它富国跟随这一计划,欧盟将会把排放量降至较1990年少三成的水平。美国态度奥巴马说:发达国家有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起表率作用美国决心就全球变暖采取行动。“我们明白气候威胁的严重性。我们决心要采取行动,我们将履行对未来时代的责任。”奥巴马上台后,大幅修订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这也是他上任九个月来首次在联合国讲台上宣布把全球变暖作为优先处理问题。奥巴马宣布,要在2020年或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的水平。,中国原则胡锦涛开幕式致辞,全面阐述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四原则: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主渠道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并重;坚持互利共赢、务实有效原则,推动各方就开展资金和技术合作达成共识,特别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和推广机制。,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曲格平先生说:,从物质生产方式上看,要向生态系统回归,按照自然生态规律,比较全面地改造现有的物质生产体系,建立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从政治、法律和道德上看,要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政治、法律和道德体系中。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看,要从工业社会主导的个体主义和还原论转变为自然整体主义和有机论,确认人不应与自然相分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二、环境规划原理二、环境管理原理三、环境规划与管理内容,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其研究对象也应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并加以约束,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个人行为/市场行为/政府行为,二、环境规划原理,在人与环境系统中,人类活动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可能带来这三者的损失。这些效益和损失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比如货币)来衡量,并规定效益为正、损失为负。因此,人与环境系统就构成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使所有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这就是环境规划原理。鉴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货币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损益定量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所以,目前所进行的环境规划主要以经济损失(环境投资)最小或经济效益最大或满足环境标准为目标。,依据上述原理,可以构造出环境规划的最优化模型:约束条件:G(x)或B非负条件:x0式中:Max(Min):最优化,可取最大(max)或最小(min):z=f(x):目标函数,一般是总投资费用、年费用、总收益等;x:决策变量向量,可以是环境投资、污染物削减量等;G(x):约束转换系数;B:环境资源或环境质量限制向量。,例围绕某湖泊有1000hm2农田,这片农田适宜于种植两种农作物。,环境污染种农作物a每公顷有0.9kg农药流失到湖中种植农作物b,每公顷农药流失量为0.5k。流人湖泊的总农药量不允许超过632.5kg/hm2。农作物的收入农作物a为300元/hm2,农作物b为150元/hm2。若不考虑种植费用的规模经济性,只取平均费用。据估计,种植农作物a的平均费用为160元/hm2,农作物b为50元/hm2。目标确定既能满足流入湖泊农药总量的约束条件,又能使农场主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佳种植组合。,MaxZ=(300160)x1+(15050)x2=140 xl+100 x2s.t.0.9x1+0.5x2632.5x1+x21000 x1,x20最优化模型解为:x1=668.75,x2=331.25,目标函数为:Z=113250元。,1、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SustainableDevelopment)生态优先的思想环境权益公平分配规划原则以生态理论和社会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环境目标的可行性原则。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2、环境规划的作用,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3、环境规划的类型,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1)生态规划,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不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种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是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重点。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中国幅员辽阔,不但野生动植物等可更新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特殊价值的保护对象也比较多,迫切需要分类加以统筹规划,并尽快制订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保护区规划。,4、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适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环境规划指标分类,指令性规划指标按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必须完成和执行的指标。指令性规划和指标包括“三废”总量控制指标、“三废”治理指标、环境质量规划指标和技术水平规划指标。指导性规划指标指区域可自行决定在规划期内完成和执行的指标。指导性指标可分为环境管理规划指标和生态环境规划指标。环境管理规划指标包括科研、管理、教育、经费等规划指标;生态规划指标包括自然开发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森林覆盖率等。相关性规划指标相关性指标不是直接的环境因素指标,而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在区域环境规划中所采用的有关指标。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经济规模、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规划指标。,5、环境规划实例,(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根据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于1999年1月6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环境规划的管理部门:国家计委环境规划编制部门:国家环保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等。,(A)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近期目标:2010年,控制水土流失,遏制荒漠化发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治理荒漠化面积2200万公顷,新增林面积39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9%以上。中期目标:20112030年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治理荒漠化面积4000万公顷,新增林面积46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远期目标:20302050年,水土流失得到整治,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6%以上。,中国森林覆盖率有望在明年提高到20。这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最近在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所透露的。张建龙说,人类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一直着力提高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加强林业建设,不断增强森林间接减排的功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有两条,工业直接减排,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张建龙指出,“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据了解,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5000亿吨储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中国长期以来投入巨资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共义务植树538.5亿株,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张建龙透露,中国还将积极扩大森林面积,确保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8.21提高到20,同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增强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总量,并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增强林产品贮碳功能。,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2.9%浙江省森林覆盖率60.5%江西省森林覆盖率突破60广东森林覆盖率57.1湖南省森林覆盖率为55%云南省森林覆盖率50%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43.6广西森林覆盖率43%吉林省森林覆盖率42.5%北京市森林覆盖率34.3%陕西省森林覆盖率33.9%,辽宁省森林覆盖率31.84%湖北省森林覆盖率31.61%安徽省森林覆盖率为30.3%重庆市森林覆盖率将达30%四川省森林覆盖率28.98%河北省森林覆盖率达23.25%山东省森林覆盖率23河南省森林覆盖率22.64上海市森林覆盖率达20江苏省森林覆盖率达14.8%山西省森林覆盖率13%,(B)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区和重点工程,黄河上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区为重点,优先建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与草地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长江上中游地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川西和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风沙区。把重点放在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优先建设“三被北防护林工程、防治荒漠化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等。草原区。优先建设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青海湖、青南、甘南、甘孜、阿坝、天山等重点地区的“三化”草地治理工程,草地鼠虫害防治工程等。,(2)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题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编制:国家环保局组织有关部委审批:国务院规划标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我国环境状况和面临的形势计划目标和方针政策“九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计划指标环境保护投资主要保证措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十一五”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富营养化污染防治、污废水回用、饮用水中有机物与微污染去除、高负荷生物脱氮除磷、高效厌氧好氧生物处理、高盐度及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处理、污泥稳定化与资源化、河口与海岸溢油和化学事故应急控制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300MW以上火电厂机组脱硫、可资源化脱硫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大型燃煤电厂锅炉袋式除尘、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汽油车和摩托车排气催化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600t/d以上大型城市垃圾焚烧、焚烧烟气和二恶英控制、2000m3/h以上填埋气体处理与回收利用、200t/d以上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30t/d以上回转窑危险废物集中焚烧、特殊危险废物等离子体高温处理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重点发展减少土壤污染的高效生态调控和修复、土壤化学污染修复、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矿山废弃物资源利用、矿山酸性废弃物堆场生态修复、碱性赤泥堆场生态恢复及稳定等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危险废物鉴别专用仪器、细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采样仪器、二恶英分析设备、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589:2025 EN Glass in building -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vity
- 2025年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气敏元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巩义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佛山市平洲二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布局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政策支持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优化与智能调度系统研究报告
- 2026届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与标准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桥梁工程支架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12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基孔肯雅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战场急救知识
- T∕CITS 146-2024 尿液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规范化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