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年广东高一语文测试_第1页
09-10年广东高一语文测试_第2页
09-10年广东高一语文测试_第3页
09-10年广东高一语文测试_第4页
09-10年广东高一语文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袅娜(nu) 熨贴(y) 蓊蓊郁郁(wng) 闻风丧胆(sng)B. 嫠妇(l) 舳舻(zh) 酾酒临江(sh) 相与枕藉(j)C. 逦迤(y ) 桂棹(zho) 妃嫔媵嫱(yng) 如椽之笔(yun)D. 漫溯(s) 颓圮(j ) 山川相缪(lio) 横槊赋诗(shu)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惦记 寥廓 委曲求全 触景生情B.后裔 震憾 残羹冷炙 沧桑巨变C.虔诚 饥馑 赏心悦目 举步为艰D.漪沦 斑谰 安然无恙 战战兢兢3.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里的高山深壑,出产极为稀有的菊花石,所产的一尊2米高、盛开128朵白菊花的菊花石珍藏在国家地质博物馆,其品位无以复加,举世闻名。B.缠足陋习开始于五代时期,据说,始作俑者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个名叫管娘的妃子。C.“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D.近年来,由于进行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沿用多年的中小学教科书纷纷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学生的手中。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B. 经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C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D“两会”过后,各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的相继出台,使近年来一路飙升的房价得到了控制,让老百姓倍感温暖。5.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 朝歌夜弦 顺流而东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扣舷而歌之B. 月出于东山之上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7.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灭六国者,六国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 戍卒叫,函谷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而今安在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813题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公历小月十五日或大月十六日B. 盖二客不能从也 从听从C. 履巉岩 履踏,攀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归而谋诸妇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不知东方之既白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D. 顾安所得酒乎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3分)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曾明月之几何 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 B. C. D.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12请你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用“/”标示)(2分)须 臾 客 去 予 亦 就 睡 梦 一 道 士 羽 衣 蹁 跹 过 临 皋 之 下 揖 予 而 言 曰 赤 壁 之 游 乐 乎 问 其 姓 名 俯 而 不 答。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句选文,两句“必修二”所学课文)(7分) (1)听其所止而休焉。(2分)译文: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2分)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译文: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共6分,每空1分)(1)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2)戍卒叫, ,楚人一炬, 。(杜牧阿房宫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 梁惠王上)(4)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四、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夜深还照读书窗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15文章第一段中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3分)答: 16文章第二段中说“只这大小之分便有个读书真意在” 。请根据文意写出“大” 、“小” 以及“读书真意”的含意。(3分)答:“大”是指 。(不超过10字)(2分)“小”是指 。(不超过10字)(2分)“读书真意”指 。(不超过10字)(2分)17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2分)答: 。(不超过25字)18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2分)A现代印刷和奢华的装订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C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有相通之处。E本文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五19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分) 悬崖边的树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倔强 六20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骄傲”的看法或体会,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题号所对应的表格。18题,每小题3分,18题2分,共35分。题号123456789101118答案AABDCDDCDCAAC1、答案:A B相与枕藉(ji)C如椽之笔(chun)D颓圮(p )2.答案:A。B“震憾”应为“震撼”; C“举步为艰”应为“举步维艰”; D“斑谰”应为“斑斓”。3.答案:B。“始作俑者”指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A“无以复加”指达到极点,不可再增加,需用“无以伦比”;C“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多用于褒义;D“改头换面”指只改换形式未改换内容。4.答案:D。 A“防止不再”否定不当;B“经过使”缺主语;C“观看 音乐”动宾搭配不当。5、C“日”是名词活用为状语,“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 “族”是使动用法,“舞”是使动用法;B“侣”和“鉴”都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借鉴”;D”歌“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6、D“其”都是人称代词,“他、它们”;A 前一个“而”表转折“但是”,后一个“而”表修饰,可不译;B前一个“于”为介词“从”,后一个“于”介词表比较“比”;C前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为动词“到”。7、D前一个句子为宾语前置句,后一个句子为状语后置句;A都是判断句;B都是定语后置句;C都是被动句。附: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8C(A应为“农历”;B“跟从”;D应解为“高”)(3分)9D(一个译为“但是”,一个是“回头看”的意思)(3分) 10. C(不是写景) (3分) 11.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3分)12请你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用“/”标示)(2分)须 臾 客 去 /予 亦 就 睡/ 梦 一 道 士/ 羽 衣 蹁 跹 /过 临 皋 之 下/ 揖 予 而 言 曰/ 赤 壁 之 游 乐 乎/ 问 其 姓 名/ 俯 而 不 答。13.翻译:(1)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听”一分,句意翻译准确一分)(2)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对待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8个活用的词翻译出来一分,其它词意句子意思翻译准确通顺一分)(3)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渔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状语后置句1分,意动用法译出)14.答略15、时代不同了,读书人的观念变了,有明显的功利色彩。16无可算计的智慧可车载斗量的知识对心智的润养17.读书不必只求实用,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就够了。18.A C19、只要符合拟人形式,能再现事物精神面貌即可。如:“温室里的花/它倾心透过玻璃的阳光/和喷壶中细雨的沐浴/它满足地呆在那里/显得自在而又惬意”。选用新的本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新形象。给1分。合乎情理,意思完整,表现出事物的精神面貌,给1分。20.作文满分作文的标准基础等级占30分,其中内容15分,表达15分。内容方面,标题首先要把握准确,比如要把“细微之处”和“深情”两层都写到,尤其是“深情”是重点。在文体上符合要求,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要丰满,对“细微之处”描写要细腻等。表达方面,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有文采、简洁有力、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发展等级占10分,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和构思新颖,只要有一项突出都可以拿到高分。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赏析点拨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