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综合题与选作题信息预测(历史)预测点1 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关注焦点:中西结合的本土化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的宪政之路,尤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末新政(含预备立宪)、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其进步意义的深入挖掘和多面拓展。辛亥革命的宏大场景(了解当时的多种思想,多种政治派别力量的交栩辉映,了解新旧势力、新旧文化、新旧牛活的交锋斗争等)。1(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奖励设厂和废科举兴学堂这些措施,在客观上起过一些积极怍用。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这件事,虽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但它对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毕竟不能小看。在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也使当地士绅多一点发发议论的权利,受到一点初步的民主训练。一九O八年的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前两个多月,清政府公布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它的第一条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二条是: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它规定: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陆海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等大权,全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张謇领导的一支较为温和,梁启超领导的一支较为急进,声势较张謇为大。张謇与袁世凯为近希望他东山再出三次国会请愿不成,横受摧残,梁派遂萌推翻现政府之念,相继与革命党合作。湖北、湖南的革命运动是不可分的。策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不少为湘籍。十月二十二日,焦达峰与陈作新在长沙实行响应湘局渐趋稳定,武汉无后顾忧。与湖南同日起义的为陕西,参加者有新军,有陆军学生,有会党,有谘议局副议长江西九江于十月二十四日起事,三十一日,南昌谘议局绅商及学界亦宣布独立。山西太原于十月二十九日起事,谘议局推标统阎锡山为都督十月二十七日,云南腾越独立,三十日昆明省城继起,领导人为新军协统湘人蔡锷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发表了宣言及章程,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五、实行男女平等七、提倡自主结婚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十八、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十九、不赌博;二十、在官时不受馈赠三十、衣饰宜崇质素;三十一、养成清洁之习惯;三十二、日常行动不得妨害公共卫生(如随处吐痰及随意抛掷污秽等事)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得以成功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历史变革。(10分)【答案】(1)措施:奖励设厂;(2分)废科举兴学堂;(2分)制度探索,各省设咨议局,借立宪保皇权。(3分)原因: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分)立宪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2分)革命派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2分)清廷维护封建统治。(2分)(2)原因:中国社会日益接受进行制度文北变革的观念;(2分)南北各省纷纷迅速响应武昌起义;(2分)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力量不断坚持斗争;(2分)新军、立宪派、会党、学界等力量积极支持与参与革命;(2分)清政府众叛亲离;(2分)列强放弃对清政府的支持,扶持新的代理人(或观望而未直接干涉)。(2分)(3)价值观念:平等、自由;(2分)节俭自爱,讲究卫生。(2分)历史变革:创立民国,实现重大制度变革;(2分)发动民众,带来民权彰显;(2分)变革习俗,社会风气为之一新。(2分)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吏第4卷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材料三 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容易。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于竞争,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如其他之动物者焉,故斗争之性,乃动物性根之遗传于人类者,此种兽性当以早除之为妙也。“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令欲急求发选,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情势”的含义及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析其积极意义。(13分)【答案】(1)“中国之情势”的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腐朽本质彻底暴露,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8分)“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孙中山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临时政府;但他并不完全照搬美国政体,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4分)(2)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有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6分)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抛弃民主共和,实行独裁专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作出让步;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相继失败;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精神。(6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3)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4分)主张调和与互动,反对用革命和斗争手段发展经济,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的确定有借鉴意义;(4分)主张积极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主张对外开放,对后来改革开放,极具启发意义。(5分)预测点2 建党90周年认识中共革命的立足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探索中、在自我的不断完善中领导中同革命与建设。关注点:结合本同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三个代表;顺应时代变迁,不断调整中国革命的方略;中共成立时期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变迁的关系与互动。3(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近人多能言之矣,此不缕缕。 一一梁启超中国之社会主义(1904年2月14日)材料二 “社会主义”是“现代最有价值的学说”;然而,社会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不可并为一谈”。社会主义的精神“是绝对要采用的”。中国自古就讲这个东西,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说的“恒产恒心”,“就是这主义最精要的论据”。至于社会主义的实行方法,“那就各国各时代种种不同”,因而“就要顺应本国现时社会的情况”了。“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因为工业组织发达得偏畸,愈发达愈生毒害,社会主义家想种种方法来矫正他,说得都是对症下药。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工业方当幼稚之时,萌蘖是摧残不得,煽动工人去和办厂的作对,我认为等于自杀。”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 920年)材料三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纲领(1921年)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1)梁启超总是联系中国谈论社会主义学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种联系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初时期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的产生背景及特点。(12分)(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中共两个纲领内容的异同。(10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的理解。(9分)【答案】(1)变化:从简单套用古代社会到立足中国现实;(3分)从笼统的泛泛而谈到一分为二的深入分析。(3分)(2)背景:俄国十月革命;(2分)一战后欧洲社会矛盾尖锐;(2分)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2分)新文化运动带来思想解放潮流,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播。(2分)特点:肯定社会主义思想精神;(2分)否定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实践意义。(2分)(3)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4分)异:前者根据西方理论只提无产阶级革命;(2分)后者结合中国实际还提出了现行阶段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4分)中共二大提出最高革命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表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2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2分)面对中国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弱小的现实,中共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5分)4(37分)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人物言论托马斯迈尔“现代社会主义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继续发展,它克服了由资产阶级的财产利益决定的对近代自由主义的限制和歪曲。”恩格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二 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 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斯诺(美)西行漫记材料三 “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11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材料四 毛泽东选集节选文章名称 时间 摘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整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937年8月25日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谨以无上的热忱,向所有全国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礼。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4月15日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6月l4日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1)据材料一表格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思想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何关系?(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必胜的 “有力因素”有哪些?(5分)请用革命史观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10分) (4)请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务将材料四中毛泽东著作进行阶段划分,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简述其相关阶段中共的成功探索。(10分)【答案】(1)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系:继承与发展。(8分)(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5分)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3)工业迅速发展,尤其以重工业最为突出;农业发展得到重视,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人民文化水平提高。(lO分)(4)阶段:第一种阶段划分方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二种阶段划分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4分)第一种方法划分:国共十年对峙,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实行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的精华。(6分)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展游击战争,在根据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思想成熟。(6分)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谈判争取和平,发展统一战线,开辟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采取运动战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办消灭敌人。(6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立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代表大会三大民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逐步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6分)第二种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成熟;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推翻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统治等。(6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立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代表大会三大民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逐步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6分)预测点3 民主与法制2007年出过统购统销选择题,2009年命制37分关于统购统销的大题。2009年出过民主、平等、自由、共和四大主义的区别,引起大家对共和主义的广泛关注,民主与共和,既联系蘩区别,是政治史的重要主题,需要关注。5(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共和制是以群众即大多数人为统治者而照顾公共利益。它包含较多要素的比较完善的“混合制”,一是不同社会集团的力量及其正义原则的混合,通过这种混合使得城邦各阶级的要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二是不同权力机构间政治原则的混合,不同机构行使权力中采取不同的政治原则。中产阶级成为多数并掌权,政体才能真正混合其余因素,并避免贫民对富人的瓜分,富人对贫民的压榨。共和制重视平等和自由的原则,要规定人民轮流执政、不能有终身制、官吏的任期要短等,根据理性行事,按法办事,是好的政体。可惜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政体,只有共和制的变态,即民主制。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由于共和国的性质所决定,共和国的领土应该狭小;反之,它就无法长久生存。一个幅员辽阔的共和国由于拥有庞大的财富,所以便会缺少节制精神;许多超大型的宝库掌握在某一个人的手中;利益沦为私有财产 一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 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什么是共和政体的特点呢?如果寻求这个问题的回答时,不求助于原则,而是求助于政治作家们在各国宪法中关于这个名词的应用,是决不会得到满意的回答的。在荷兰,没有一点最高权力是来自人民的,却几乎一致公认为共和国。威尼斯也得到同样的称号,该国对大多数人民的绝对权力是由一小部分世袭贵族以最专制的方式行使的。波兰是贵族政治和君主政体用最坏的方式结合的混合体,然而也被授予同样的尊称。英国政府是世袭贵族政治和君主政体的结各体,只有一个共和政体的枝叶同样不适当地时常被列入共和国之林。这些例子彼此之间的不同,几乎跟它们与真正共和国的不同一样,这就表明这个术语在政治论文中应用得极不确切。这个制度的共和特色如果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话,那么最明确的证明就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下面都绝对禁止贵族头衔,而且对各州政府的共和政体形式均有明确保证。 麦迪逊(摘自联邦党人文集)材料四 是卷各篇之总义:乃举所有中国丧权辱国兵争民困一切政治之不良,悉归罪于共和民主。夫共和果为如是不祥之怪物耶?君主政治之下,此等不良之政象,果无一能发生者耶?康氏所举事实,虽不尽诬,使民国字样,悉易以中国,则予固无词以驳之。若其归罪于共和,则共和不受也。若其归罪于伪共和则可,而真共和不受也。第三欲问康氏者:欧、美之行洪和,果皆利不胜害,不若君主国一一强盛乎?美、法无论矣,瑞士之安乐如何?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目前政象薄之。(此义非短篇所能罄,当专论之。) 一一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平议)(1918年3月)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亚里士多德批判希腊民主制的原因和麦迪逊将废除贵族头衔视为共和制明证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孟德斯鸠的思想。(8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对于共和制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章诞生的背景。(14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共和关系的理解。(4分)【答案】(1)批判希腊民主制的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是共和制的变态;民主制只适合小国寡民(城邦制)体制;(2分)缺乏共和制的“混合因素”,不能兼顾不同的利益要求,不能彼此制衡;(2分)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中产阶级掌权的基础上;不能根据理性行事。(2分)视为共和制的原因:没有君主政体;最高权力来自人民;(2分)没有世袭贵族政治实行任期制、轮流制。(3分)(2)继承:美国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举行联都共和制度,体现分权与制衡理念。(2分)发展;孟德斯鸠主张世袭的君主掌握行政权,美国规定民选的总统掌握行政权;(2分)孟德斯鸠认为只有小国才能实行共和制,美国通过联邦制能在大国实行共和制;(2分)大国的共和制还能避免小国共和制出现的党争问题。(2分)(3)观点:民国的黑暗现状不是共和制造成的,而是由于没有实行真正的共和制;(2分)西方的历史证明了共和制的优越性;(2分)俄国十月革命后将建立更为伟大的共和制(社会主义共和制)。(2分)背景: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黑暗腐败;(2分)社会出现否定共和制度鼓吹君主制的倾向;(2分)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2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2分)(4)两者是联系的关系。(2分)民主是共和的基础和前提,共和是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或共和制可弥补民主的不足)。(2分)6(37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者之治任人,后世之治任法,任法既久,则法所不及而奸生。今日之例,愈修愈多,愈析愈歧,而愈不足于用。于是有例者用例,无例者用案(“例”“案”都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不同形式)故不特堂官不能周知,即司官亦何尝记忆,独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得以窟穴其中,高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夫外省胥吏舞文,有部臣驳正;各部胥吏舞文,更谁复驳正。此所谓城狐社鼠(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者也。 一道光年间,通政司副使王庆云本清源疏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1850年代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制度,主要由外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1860年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1901年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1903年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1905年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1908年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 一子议局成立1910年中央代议机构 资政院成立1911年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我们中国先是误于说我中国四千年来的文明很好,不肯改革,于今也都晓得不能用,定要取法于人。若此时不取法他现世最文明的,还取法他那文明过渡时代以前的吗?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 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材料一反映了清代政治方而的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晚清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孙中山“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的认识。(10分)(要求:以对孙小山观点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现象:政治上“任法”特点突出,法律条款日益复杂;官员不谙法律,胥吏趁机玩法舞弊。(6分)说明:一方面,行政法制化在加强,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官吏执法缺乏有效监督,暴露出专制体制的弊端。(6分)(2)变化:清政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设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制定了许多法律;学习西方彷行立宪。(6分)时代变迁: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近代工业等新的因素产生;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矛盾加剧,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中国政治民主化进步;历史处于变革转型期。(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得9分)(3)答案一:认识:依靠国人的努力,取法他人,就能实现文明跨越性的进步。史实:如辛亥革命后,借鉴美国政治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实现了决定性的转变。(5分)答案二:认识:文明进步是渐进的过程,应尊重国情和客观规律,不宜过分夸大人为的努力。史实:如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却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统一和独立。(5分)答案三:能从上述两方面综合做答,史论结合,可得满分。(lO分)预测点4 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热播当年大国的崛起热播,引发美国“中立法案”“租借法案”试题的命制,凸显美国这个大国真正的崛起,不仅源于大国的实力利益,更源于大国的责任。公司的力量凸显的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凸显的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属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经济史内容的重要核心。高考选择题已经出过类似题目。一一下题从资本人手,去年关于工业革命的特征,“大量资本投入”这一点普遍回答不出,关于资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包括对金属货币、纸币、货币供应学说的认知等等。华尔街属于认识资本。7、(37分)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人所说的石油时代,大约开始于1860年洛克菲勒公司就显出很多商业的技巧。他们掌握了供输油用的铁路、运河航线:因此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对生产课税南方开发公司一一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这些冒险家,对独立生产者进行凶恶的斗争。在这一方面,他们不择任何手段:武装袭击、炸毁工场和工厂、放火焚烧油井,无所不用。结果查明,宾西法尼亚铁路局用特惠的运费帮助该公司。独立生产者则须支付加倍的石油运费;而这超额运费的50%又归入石油公司的腰包在敷设了输送石油到油车或油船的地下油管后,类似的行径更变本加厉。这种输油管落在石油托拉斯手里;独立石油生产者组成辛迪加来敷设新油管。这时南方开发公司组织一帮流氓,发给手枪和机枪来对付那些铺管的挖土工人,并把钩子发给这些流氓采掘出埋在地下的管道,甚至使用大炮在把石油生产抢到手后,石油托拉斯赶快又把枷锁加在零售商头上。为了迫使零售商只卖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公司压低油价,把石油售给他们的竞争者;假如还达不到目的,公司就在这批顽固商人的店旁开设支店,把所有货都按低价出售,直到把对方弄到完全破产为止。 一一一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材料二 我们必须推进我国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大宗的资本。积累的道路很多,其中必须指出的主要道路至少有下列几条:第一,为了把国内余资首先用在工业的需要上,必须不让它分散,而让它集合到我们合作社的和国营的信贷机构中,同时要采用发行国内公债的办法第二,必须严密地堵塞一切使国内部分余资流入私人资本的腰包因而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第三,为了企业折旧、扩大企业和迸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在工业本身,在工业每个部门中,积存一定的储备第四,国家手中必须积存为防备国家遭受任何意外(歉收),为滋养工业、扶植农业、发展文化等等所必需的一定后备。 一一斯大林全集第八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美苏工业化过程中工业资本积累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方式积累工业资本的主要经济原因。(13分)(3)简要评价两种资本积累的途径。(6分)【答案】(1)同:使资本由分散走向集中;(3分)都采用了某些强制性手段。(3分)(也曾获得政府机构支持)异:美国: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生产强强联合和市场恶性竞争(或违法竞争)为手段;(6分)苏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政府强制集中(或集中企业或发行公债)为手段。(6分)(2)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后实现工业化;(2分)西进运动,南北统一保障了国内市场;(2分)外国资本涌入;(2分)以托拉斯为主的垄断组织融资渠道广阔。(1分)苏联:基于农业化社会(工业化起步晚);(2分)战争消耗大(一战或平定国内叛乱);(2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封锁,资本来源及市场小。(2分)(3)完全私有制下(美国式)自由积累,虽有竞争的活力,但需法制的保障;(3分)完全公有制下(苏联式)计划积累,虽有高效的速度,但降低了企业活力。(3分)(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相应赋分)预测点5 民生与福利民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福利制度的保障。面对中国现实,福利制度,既可以缓解贫富差距,又可以维持经济继续发展,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值得多加关注。8、(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份的,也是最容易统治的。(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 一德皇威廉一世黄金诏书(1881年11月17日)材料二 早先,安全保障依赖家庭和邻里互助,现在大规模的生产使这种简单的安全保障方法不再适用,我们被迫通过政府运用整个民族的积极关心来增进每个人的安全保障。实行普遍福利政策,可以清除人们对旦夕祸福和兴衰变迁的恐惧感。 罗斯福选集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进行中的1941年,英国政府委托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教授负责制定战后实行社会保障的计划,1942年底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发表。这个报告提出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例如:社会保障应遵循强制性、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管理应该统一;国家有责任防止贫困和不幸,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责任;实现充分就业;每个国民都有权从社会获得救济,使自己的生活水平达到国民最低生活标准。战后,英国政府按照贝弗里奇的设计,于19461948年间通过并实施了一整套社会保障法规:家庭补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工伤保险法、国民救助法、社会保险法。英国于1948年宣告:英国已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一一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材料四 世界各国(地区)社会保障立法情况时间1883 189919001909910 191919201929193019391940 194919501959196019691970年以后亚洲21045116639非洲24161342445欧洲1 6581l37美洲21l66230436大洋洲1l125l11合计192l282622211015168 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泼震(1)19世纪80年代,德国率先确立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后为世界各国效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及作用。(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和美国推行普遍福利政策原因的异同。(8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现代“福利国家”的特征。(8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百多年福利保障制度建设的认识。(7分)【答案】(1)背景:德国实现了统一;(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2分)社会弊病重重,矛盾日益尖锐;(2分)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斗争;(2分)德皇希望维护统治,避免出现社会革命。(2分)作用:维护了德国的稳定与统一,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跃居欧洲之首。(2分)(2)同:社会矛盾尖锐;生产力不断发展。(2分)异:德国为了避免工人革命;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斗争推动福利政策的出台。(3分)美国为了走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传统的互助与慈善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3分)(3)具有一整套社会保障法规;(2分)遵循强制性、普遍性原则,实施统一管理;(2分)国家承担保障责任;(2分)每个公民均享受保障权利,实现充分就业。(2分)(4)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民的争取与斗争;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有识之士的改革探索、政府的积极努力也是重要的原因;紧随欧洲之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并不断完善福利保障制度。(7分)预测点6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国家战略);三峡的利与弊社会热议。水利是三农问题中的当今热点。如何认识水利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认识中国自古以来索利建设与政策的发展变迁,以及如何认识国外对大坝建设的冷热与反思都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历史借鉴。一一目前没有发现该类型的任何大试题,下面为另一种试题。9(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一一一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仿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一一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三 1900年,美国全国大约有580万农户,其中资本主义农场还不到100万户,但他们所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52%。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在18801900年间,美国两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蜀黍的总产量分别增产了两倍半和两倍,棉花增加了一倍半以上。1880年农产品在全国出口品中所占的份额达83%。美国成了世界市场上粮食和肉类的主要供应者之一。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史(1)材料一中描述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分析造成此特征的原因。(12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其正确性。(1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农业政策时应注意的问题。(4分)【答案】(1)特征:农业经营艰难(或小农经济的脆弱牲);农民生活困苦。(答出l点2分,共4分)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封建剥削严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个体经营抗自然灾害打击能力弱;家庭负担沉重。(1点2分,共8分)(2)从原因分析:人民公社制度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从措施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一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对经营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过程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了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的反映。从结果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加”。(1点3分,共12分)(3)农业的迅猛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集中经营的方式,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大量农产品的出口开拓了美国国外市场,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1点3分,共9分)(4)要关注民生,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对农业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农业政策,要写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答出l点2分,任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预测点7 中外文化的比较中外比较是高考热点。前三年都集中在经济史,现在对文化史要多予以关注。10.(37分)所谓“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结束了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人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戴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提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早期文明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时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这个轴心饭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材料二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城邦的鲜明个性,使古代希腊有关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而吹响古代西方人类精神觉醒之号角的,应该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笔者认为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所没有的,那就是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重要关系有两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方面,突出入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君一民关系)方面,特别强调民的作用。以时间顺序来看,前者体现于春秋时代,后者则勃兴于战国时期。 周巩固轴心时代的中西方人道主义材料三 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所研究的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何统治人民的经术,也就是王道和霸道之辩;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对于个人理性思考方面以及人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少。中华文明的思维注重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整体观的思维。 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斯贝尔斯有关第一个“轴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轴心时代巾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15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差异的原因。(1 2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答案】(1)出现了思想伟人、科技创新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希腊和印度是主要代表;对人类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6分)(2)相同点:都认识到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觉醒。(3分)不同点:西方思想家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中国思想家强调人的群体(整体)价值;(6分)西方思想家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倡导人人平等思想,中国思想家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提倡民本思想,更具有等级色彩。(6分)(3)原因:西方: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3分)城邦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重视个人价值和人的平等。(3分)中国:大河文明相对封闭;(2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依赖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和地方组织的保护;(2分)诸侯争霸的现实的需要;(1分)“士”的崛起和推动等。(1分)(4)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应尊重和借鉴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成果等。(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预测点8 中外文化的交流如何全面但又以积极为主地看待文化的交流是重要的一个考试角度。交流,推动文化的彼此丰富,推动着文化的共同发展,要防范文化侵略、文化的先进与落后这样的单一片面的认识。11.(37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利玛窦(1552l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分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利玛窦和徐光启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 “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一一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铌碳还原火法冶炼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钒铁沉淀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器附件零部件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钛汞合金冶炼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凿岩台车司机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层气集输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糖艺师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纯碱石灰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影放映员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届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新麻醉记录单
- 社区合理用药讲课
- 2022 CSCO胃癌诊疗指南
- GB/T 26955-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 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 急诊急救护理教学课件
- 最新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课件
-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课件
- 社保费和非税收入课件
- “三高”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