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可编辑1暴发爆发暴发:强调突然性,适用范围较窄,经常与大水、洪水、山洪等同水有关的词语搭配。若用于人,则多指以不正当的手段突然发财或得势。爆发:强调爆炸性,使用范围较广,经常与革命、战争、运动、起义、危机、掌声、欢呼声等词语搭配;用于自然物,则多与火光、火山等同火有关的词语搭配。2抱负报复 两词意思相去甚远,前者指远大志向,后者指对别人反击。例如:“有抱负”、“打击报复”。 3变幻变换 如果变的内容或方式等不固定、不规则,则用前者,后者指事物由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例如:“风云变幻”、“变换手法”。 4窜改篡改 前者指文字上的改动;后者不限于文字,且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窜改成语”、“篡改马列主义”。 5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例如:“处世经验”、“待人处事”。 6世故事故 前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后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例如:“人情世故”、“发生事故”。 7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时间;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例如:“度过假期”、“渡过长江”。 8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例如:“劳累过度”、“过渡句”。 9法治法制 前者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例如:“实行法治”、“健全法制”。 10反映反应 前者指反照,或把有关情况、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后者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例如:“反映情况”、“反应迅速”。 11功夫工夫 前者一般指本领、造诣;后者也可用于前者的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例如:“功夫很深”、“闲工夫”。 12截止截至 两个词意思相近,前者强调(到一定期限)停止、完了;后者指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到今天截止”、“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13界限界线 两者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例如:“是非界限(界线)”、“房基地界线”。 14权利权力 前者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后者则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例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5启示启事 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后者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例如:“生活给我的启示”、“征文启事”等。 16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此意与“融化”相同。 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 融化,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例如:“砂糖放在水中会溶化”,“铁加热到1530度就会熔化成铁水”,“冰雪融化”。 17事务事物 “事务”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事物”则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一些事情、事件)。例如:“律师事务”、“新生事物”。 18委屈委曲 “委屈”指受冤屈,“委曲”指道路、曲调、河流等曲折、弯曲。例如:“委屈你了”、“委曲婉转”。 19修养休养 “修养”指学识、思想水平;“休养”则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例如:“他真有修养”,“他到外地休养去了”。 20需要须要 “需要”,指欲望、要求,强调“不可少”;“须要”不用于表示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例如:“他有需要”,“教育儿童须要耐心”。 21必需必须 “必需”指一定有,不可少;“必须”则指一定要。例如:“生活必需品”、“你必须来”。 22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例如:“重义气”、“意气风发”。 23以至以致 “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延伸,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必然结果;“以致”与“以至”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例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变化太快了,以至一时难以适应”,“他没有很好地复习,以致这次考试没及格”。 24振荡震荡 “振荡”,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例如:“摆的运动就是振动,也叫振荡”,“回声震荡,山鸣谷应”。 25侦查侦察 “侦查”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活动;“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 26标志标致 前者指表明事物的特征和特征的记号;后者则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例如:“成熟的标志”,“她显得越发标致了”。 27正规正轨 “正规”指符合正式规格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正轨”指正常的发展道路:例如:“正规军”、“走上正轨”。 28违犯违反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等)。例如:“违犯宪法”、“违反纪律”。 29贯穿贯串 “贯穿”指连通、穿过,“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例如:“公路贯穿本市”,“这部小说的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30灌注贯注关注 “灌注”指用液体浇灌;“贯注”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关注”指关心重视不一定是把精神、精力全部集中起来。 31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32功效工效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工效”指工作效率。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意思。 33检查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34克服克复 “克服”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克复”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两者词义不同。 35刻画刻划 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一般都应写“刻画”。 36权术拳术 “权术”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拳术”指武术。二者毫不相干。 37考察考查 “考查”是用一定标准来衡量检查,如:“考查学习成绩”。而“考察”是指实地调查和细致深刻地观察,如:“考察水利工程”。 38连接联结 “连接”是指互相衔接之意,如:“连接不断的群山”。“联结”是指结合在一起,如:“画一条直线把这两点联结起来”。 39滥用乱用 “滥用”是指超过限度过多地使用或不必使用而用;如:“滥用职权”。而“乱用”是指该用这个,而用那个,如:“不能乱用成语”。 40收集搜集 “收集”是使分散的东西积聚在一起,如:“收集资料”。而“搜集”意在“搜寻”,是到处寻找事物并集中在一起,如:“搜集珍贵邮票”。 41指责指摘 “指责”只是责问的意思;“指摘”是指挑出错误,并加以批评,如:“横加指责”、“严厉指摘”。 42制定制订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则、计划等,如:“制定方针”。“制订”是创制拟定方案等,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43渗入渗透 “渗入”是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渗透”则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如:“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 44择要摘要 “择要”的“要”是指重要的,即选择重要的。“摘要”的“要”是要点,即摘录要点,如:“新闻摘要”。 45蔓延漫延 “蔓延”是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如:“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而“漫延”则是指不受约束地发展。 46延用沿用 “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如:“方法沿用至今”。 47精制精致 “精制”是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精致”是指制造出的产品精巧细致,如:“工艺品很精致”。 48鉴别鉴定 “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物”。“鉴定”是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如“鉴定碑帖”。 49借鉴鉴戒 “借鉴”是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如:“可资借鉴”。而“鉴戒”是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 50推托推脱“推托”是借故拒绝;而“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之意。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推脱责任”。51.会合汇合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52.申明声明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 、态度,名词 、动词 。53.退化蜕化 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54.徘徊彷徨 者重在运动,后者重在思想上、感情上。55.作客做客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不一样。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56.审定审订 审定:审查决定。例:审定计划。 审订:审阅修订。例:审订书稿。57.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58.消失消逝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只是两颊上已经消朱了血色。 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59.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例: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例: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60.学历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如:他,大学学历,现在本校任教。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例:凡具有大专学力的人,均可报名。 61.妨碍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例:妨碍交通、妨碍、人家。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例:妨害和平、妨害健康、妨害利益。 62.颁布公布 颁布:内容常是法令等。例:澳门基本法已正式颁布了。 公布:内容常是方案、名单、账目、成绩、数字等。例:单位每月公布一次账目。 63.攫取谋取牟取 三者都有“取得利益、好处”的意思。“攫取”是掠夺手段直接,程度强,含贬义。“谋取”是设法取得它的范围较广,中性词。“牟取”是谋取名利含贬义。 64.擅用善用 擅用,擅自运用,对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善用,善于运用,指某方面有特长。 65.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形状或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66.简捷简洁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如“这种计算法十分简捷”;“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67.历程里程过程 “里程”可指具体的路程,如“往返里程”,“历程”不能用在此意。“里程”还可指发展的过程;而“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区别在于:在时间不明确时,或是将来时用前者,如:革命的里程;学生们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如果是表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后者。如: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过程是指事物进行或发展而经历的程序。如:思考。 68.摸索探索 “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探索”,侧重进行深入的探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书面语言色彩更为严浓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69.领域范畴 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领域”,可以指认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使用范围较大.“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使用范围教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70.肤浅浮浅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71.化装化妆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72 圣地胜地圣地: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胜地: 名胜之地73.盈利营利盈利:中性,获取利润。 营利; 贬义,谋取私利 。74.淹没湮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如:河里涨水,小桥都了。湮没:(一般随时间的流逝)埋没。如: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75.误解曲解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76.捉摸琢磨捉摸: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 琢磨:思索,考虑。如:仔细一下应对措施。 77.清净清静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 78.惠赠敬赠 “惠赠”,敬辞,指对方给自己的恩惠(赠予财物)。 “敬赠”,谦辞,表示自己给对方恩惠(赠予财物)。79.流传留传“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其途径是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80.不力不利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三、易混虚词辨析 1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如“学生们一齐站起来”。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一同,如“我跟你一起去”,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同二个处所,如“我们住在一起”。 2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如:“他总不注意保养身体,以致生了大病”。 3关于对于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如: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和学校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态度。 “关于”与其他词组成的“关于”这样的介词结构做状语,只用在主语前;而“对于”与其他词组成“对于”这样的介词结构做状语,用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如:关于足球的打法,我知道得很少。 对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我对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4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 如:可以说“逐渐忘了这事”,却不能说“逐步忘了这事”。 “逐渐”可以修饰形容词,而“逐步”不能。 如:可以说“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却不能说“天气逐步冷了起来”。 5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如:(街灯)照着马路上偶尔走过的行人。(杨沫青春之歌)“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如:樵夫偶然发现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鲁迅采薇) 注:“偶然”还有形容词意义,表示并非必然,常做定语、谓语,如“偶然的机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偶然的”。“偶尔”一般不这么用。 6只要只有 “只要”表示必要的条件(有一个就够了),不是表示唯一的条件,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时带有假设的意思。如:“只要是到过万里长城的人,都对它的雄伟赞叹不已。” “只有”表示必需的、唯一的条件,除此以外的条件都不行,不带假设的意思,不能表示范围,后一分句常用“才、方”等词呼应。如:只有亲自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7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如:这里大都是原始森林,往往四五十里不见人烟。 我们希望常常去他那里聚会。 8不管无论不论 “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无论、不论”后面可以与“如何、何、是否、与否”等具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搭配,而“不管”则不能与之搭配。 如:不管(无论、不论)你干还是不干,都得先学会这门技术。 人民代表的建议无论(不论)正确与否,有关部门都必须认真听取。 9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后文陈述的是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不管”表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后面可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常与“怎么、多么、哪种、什么”等呼应。 如:尽管下了一场雨,旱情还是没有缓解。 不管路多么难走,我都要去接她。 10因为由于 口语里用“因为”,较少用“由于”。 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配合,“因为”则不能。 连词“因为”可以用在后一分句,连词“由于”则不能。 如:这里无法过江,因为水流太急。(不能说“由于”水流太急) 11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如:过期一概(一律)作废。 招生问题一概(一律)由老张负责。 劳动回来的同志一律(不能用“一概”)休息两天。 12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如: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 13不只不止 “不只”和“不止”都是连词。“不只”经常用在一句活的上半句,下半句常有连词“而且”“并且”等相照应,表示并列的两个事物,后者比前者有进一层的意思。“不止”同“不单单”“不光是”相近,多指数量和范围的差别。 如:一个词表示不止一个意义,就是一词多义。(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为继续不停的意思解释的“不止”,不同于连词,“不”是副词,“止”是动词。 如: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14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如:这是多么简单的办法,但闯王不提,大家竟然都忘了。(姚雪垠李自成) “竟然”也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如:“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鲁迅阿Q正传) “居然”有时语气略重。可以用于主语前面(如以下第2例),“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如:我们总算运气好,居然有房间住了。(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15虽然固然 “虽然”用在转折复句的上一分句中,下一分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固然”有两层意思: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都是连词,都能用在转折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虽然”用于转折意味重、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较大的句子;“固然”不受转折意味轻重、前后句意矛盾大小的限制。“虽然”后面往往有“但是”“可是”“然而”“却”等呼应;“固然”后面既可以与“但是”“可是”“却”等呼应,也可以与“也”“就是”等呼应。“虽然”能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固然”一般用在主语后面。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历来:从来,一向。 向来:从来,一向。 都可做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的叙述,语意较轻。“从来”“历来”还可做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如:他的穿着从来不讲究。 学校历来重视保护学生视力。 我向来说一不二。 17大力大举大肆 大力:用很大的力量。大举:大规模地(进行)。大肆:肆无忌惮地(进行)。 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大举”侧重指大规模地行动,“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大力”的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大举”“大肆”适用范围较小,“大举”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如:大力推广普通话。 敌人大举进犯我边境。大肆造谣诬蔑。 18不必未必 这两个词词义完全不同。可以用它们的反义词辨析。“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19只是不过 作为连词用的“只是”和“不过”用法相近,“只是”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 20大概大约约莫(约摸)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约莫(约摸)”是大概估计。 这三个词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大概”侧重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打领结。“大约”侧重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约摸)”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莫(约摸)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大概”有时做形容词,如“大概的情况”“只听了大概”。“大约”也有形容词的用法,如“大约数字”。“大概”“大约”有时可以互换,既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约莫(约摸)”多用于口语。 21除非只有 “除非”在“除非才”“除非不(否则)”中,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条件时,比“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条件语气重。 “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而“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则不能。 22从而进而 “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除表示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如: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进而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3终于到底 “终于”多用于书面语,“到底”在口语、书面语中都常用。“到底”修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必须带“了”,而“终于”不受此限。 如:问题终于解决。 问题终于解决了。 问题到底解决了。 “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疑问的语气;而“终于”没有这种作用。如可以说“你到底去不去”,而不能说“你终于去不去”。“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而“终于”没有。 24忽然突然 “忽然”和“突然”作为副词,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比“忽然”更强调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 “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25几乎简直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如:嗓子简直不行了,只好停止演唱。 嗓子几乎不行了,可总算勉强唱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中心PUE值与机柜散热结构动态匹配的能效博弈关系
- 政策支持体系对传统风筝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子建模
- 拓扑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嵌板组合方案决策支持中的认知负荷优化研究
- 患者依从性不足导致的治疗中断率与包装设计创新关联性研究
- 2025年5G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通信
- 微机电系统(MEMS)在微型化力平衡液位计中的集成障碍
- 循环经济视角下刺绣子母被回收再制造的价值链重构
- 建筑外立面老化修复中刮抹型真石漆的兼容性失效归因分析
- 废弃乳胶手套化学回收技术的碳足迹核算模型
- 工业自动化产线门禁系统与PLC控制协议深度集成带来的安全隔离挑战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届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5-2030农业传感器网络部署模式与精准农业实践案例
- 2024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军训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9000字
- 接手烂尾项目的合同范本
- 物业客服人员培训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泌尿科膀胱灌注护理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脊柱区课件教学课件
- 检修现场管理培训课件
- 村集体经济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