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_第1页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_第2页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_第3页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_第4页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人的心理特点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十分漫长而艰巨的智能工程,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教育好残障儿童(指盲、聋、自闭症、肢残和智残学生,由于生理上有缺陷,造成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特别困难,而需要给予特别帮助和照顾的学生),不知要比常人多洒下多少心血和汗水,下面笔者拟就如何对残障儿童进行“育人”谈点粗浅的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1.以“爱心”抚之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是教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个“爱”字。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残障儿童是一个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求医无望的不幸学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认识不够,关心和尊重不够,有些学生在家庭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于是,他们迫切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在社会上和家庭里得不到的东西关爱、信任、尊重、鼓励、和蔼、温馨,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爱护。为此,一个称职的特校教师必须懂得“爱”的艺术,把“爱”体现在“关怀、理解、支持”这六个字上,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那已经冷却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在工作中,我常常蹲下身子与残障学生平视交流,与其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还用自己的钱带感冒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疗,回来后坚持守护在床边端水喂药和护理;学生的衣扣掉了帮其补上;学生的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用完了及时帮其买回来。让残疾学生在爱的暖流中增强信心,重塑自我。实践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转变残疾学生永不衰竭的原动力。 2.以“耐心”导之 残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无论是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正常儿童,如自控能力差、意识薄弱、容易暴躁、焦虑、胆怯、恐惧、自卑和自暴自弃,且比较任性、多疑、固执、孤僻等等。尤其是重度“问题学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和家长无需视为洪水猛兽,动辄训斥,怒不可遏目,更不能歧视、厌弃和排斥他们,放弃对他们教育的责任,而应该是毫不动摇、不厌其烦地、坚定不移地去教育、帮助、关心他们。只有做到耐心、文明、态度和蔼,才会获得教育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为了防止学生有不良行为或是搞破坏性活动,注意加强学生的身心康复训练,经常反复提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前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残疾儿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仁慈、宽容和博爱之心,给他们以诚挚的鼓舞和希望,多鼓励、赏识他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还是爱抚的微笑都会给残障儿童带来快乐和鼓舞。 3.以“诚心”待之 残障儿童一般阅历较浅,经验不足,依赖性强,特别是聋哑学生,从小缺乏有声语言,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他们唯一能用来认识世界的就是一双明亮的眼睛,所有的信息全于直观感觉,其模仿性强,很容易受表面行为的影响。而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为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要时刻记住:教师站在讲台上,就是学生的活教材,对人对物一定要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以高尚人格和魅力感化人,用平等的心态感染学生,用真诚的关怀感动学生,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以此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激发起他们成才奋进的激情,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 4.以“信心”育人 残障儿童的残疾、缺陷是生理性、器质性的,很难改变,致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畏缩心理,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暂时失败时便放弃学习;对自己缺乏信心,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掌握一技之长,长大后能养活自己,这是所有残疾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一致愿望,也是让孩子求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身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人人是可塑之材”,他们并非是“朽木不可雕”;要做到心中有“热”,眼中有“光”,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优势、优点、亮点、闪光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点燃起进步的火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及“学知识与学技能相结合”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教育、康复、就业训练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根据耳聋学生眼尖、手巧、视觉、触觉功能发展较好的特点成立语训、美术、缝纫、手工、律动等兴趣小组,注重特长教育;在精心训练过程中,老师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去尝试,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竖起大拇指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得到满足,激发他们对兴趣与需要的追求。办校4年多来,学生从不会洗菜到学会了做一手好菜,从不会握笔写字到学会了画一幅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写出笔法优美的书法;从不会踩缝纫机踏板到学会了缝制出一条条精美的红领巾;从不懂音乐到学会在老师的指挥下跳一曲优美的舞蹈这些在正常人看来是简单的技能,而对残障儿童来讲却是能够让他们将来求职求生的财富。可见,鼓励和启发他们是何等的重要! 对待残障儿童,其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做教师的要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