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该写之后,诗歌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更喜欢哪一首?,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克洛岱绝望,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法国诗人克洛岱的诗未选取任何意象,直抒胸臆,感情直露而强烈;而李清照的诗由于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意象,如淡酒、西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借景抒情,诗风含蓄而蕴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借古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4借事抒情(叙事抒情),一、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1、借景抒情,二、间接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作者描写了早春西湖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春水初平,白云低垂,早鹰争暖,新燕啄泥,乱花迷眼,浅草初长,绿柳成荫。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乐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尾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景交融,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二)哀景写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绚烂。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三)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1)以乐景写哀情(2)以乐景写乐情(3)以哀景写哀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1、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的典故)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韩信的典故),3用典抒情,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借古讽今,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典抒情和借古讽今的区别,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4借事抒情,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叙事抒情,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并作简要分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直接抒情,3托物言志,4用典抒情,5借古讽今,2托物言志,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7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6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8借景抒情(乐景写征人离乡之哀/哀景写征人回乡之哀),9叙事抒情,7触景生情,参考答案:()“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1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常见提问:(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情感表达上体现了“曲径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请说明理由答题步骤:(1)手法定位(2)结合诗句分析(3)总结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答:描写了城、草、水、树、山、鸟,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慨,怀才不遇。(0分),答: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春天的景物,作者借景抒情。把情感通过草、水、花、鸟表现。(分),答:这里抒发了一种伤感之情。通过作者春天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烘托、反衬。(分),存在问题,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2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