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应试基础必备,600分基础考点&考法,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的特点,人物形象,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1.正面描写(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2.侧面描写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3.细节描写指人物、景物、事件等中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情节,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故事来源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1.情节的结构(1)基本模式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2)特殊模式摇摆式欧亨利式2.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3.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手法(1)顺叙(2)倒叙(3)插叙(4)补叙(5)平叙4.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1)伏笔(2)突转(3)悬念(4)巧合5.小说的线索,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包括对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作用: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小小说的特点,人物典型,情节紧凑,结构严密,结尾新奇,高考真题解法实例,课标全国20161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情节梗概】千百年来西湾村人赖以生存的百亩园被煤炭公司以高价从村民手中买走,即将被推平建焦炭厂。渐渐失明的六安爷却天天为那些不再收割的庄稼锄草、间苗。村民对此很不理解,一次次地劝阻六安爷,但六安爷依然如故。他固守着家园的最后一块田地,以过瘾的心理一遍遍抡起手里的锄头,站好祖辈传下来的耕耘者的最后一班岗。【文本主旨】本文通过讲述养育了西湾村一代代人的百亩园和在这儿生活劳作一辈子的六安爷的遭遇,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表现了六安爷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热爱、眷恋与不舍,传达出乡土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写作特点】选取生活横截面,表现主题;人物描写简洁传神;语言朴素自然,叙事风格平静冷峻。,考例,文脉梳理,真题文本,行文结构,【应考思路】,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分析鉴赏类的综合性选择题,首先,快速浏览选项,把握选项的关键内容。A项解说的是开头的语言描写,B项解说的是插叙内容,C项解说的是对百亩园未来情景的想象,D项解说的是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E项解说的是六安爷这一人物形象。其次,分析选项哪些是对原文的复述,哪些是命题者的评价。复述部分着重看复述是否准确,评价部分侧重看分析是否恰当。再次,通过排除法确定答案。排除有明显硬伤的选项,确定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应考思路】,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_,【答案】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对于考查小说标题内涵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标题的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或在文中所指的内容。表面上,“锄”可作名词,指一种农具;也可作动词,指一种劳作行为。其次,要明确标题的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标题与人物形象、文本主旨等的关系,分析标题的比喻义、象征义等。从人物形象来看,“锄”作为锄地用的农具,是将六安爷这样的劳动者与土地连接起来的媒介,同时也是六安爷人生和精神的象征。从文本主旨来看,“锄”代表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六安爷通过“锄”地过瘾,反映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即将逝去的生活方式的不舍。,【应考思路】,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于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题目,首先从丰富内涵角度品味,抓住关键词,把握精彩语言的内容。题干已明确关键词是“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回归原文,结合语境,体会词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文中,“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等描述,一方面,强调了劳作的辛苦,将百亩园抽象为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象征;另一方面,强调了百亩园收益之多、贡献之大,突出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百亩园具有强大的养育力,是村民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其次,从表达技巧角度品味,赏析语言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表达风格等方面的表达效果。这里突出百亩园的悠久历史和巨大贡献,在结构上与下文百亩园将要被毁变成焦炭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应考思路】,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_,【答案】六安爷层面: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首先,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找准答题方向。本题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六安爷、小说主旨。答题方向是:理解并分析“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对六安爷这一形象塑造和小说主旨表达的作用。其次,结合文本,品味意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是六安爷针对村人的反复劝阻所做的一句回应,他每次都是“平静地笑笑”说这句话,可见他温和而固执的性格。六安爷过什么“瘾”?无非是劳作的瘾。锄了一辈子的地,难道还没过够这种劳作“瘾”?究其原因,在时代变化上,百亩园即将变成工厂,他将失去劳动场地;在个人生活上,他的眼睛快要失明,他将失去劳动能力。由此可体会到其内心的隐痛。而从小说主旨方面来分析,则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锄地这种“瘾”对于六安爷这类人来说究竟是什么,二是他以此“过瘾”反映了什么现实。再次,跳出文本,鉴赏评价。根据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逐一探究,分条陈述。,700分综合考法解析,综合考法1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综合考法2鉴赏小说的情节综合考法3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综合考法4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综合考法5分析小说的主题综合考法6赏析小说的标题综合考法7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综合考法1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2.解题方法(1)如何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3)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答题模式(1)性格分析题:性格特点一+突出事例;性格特点二+突出事例;(2)形象概括题: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具体分析。(3)人物评价题:观点(性格是什么)阐述(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小说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的性格特点。小说是如何刻画形象的?请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文章第段有对的具体描写,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2鉴赏小说的情节,2.解题方法(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2)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3)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4)从同一角度概述,前后一脉贯通。,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1.常见题型,2.解题方法(1)先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从结构上看情节的作用。,小说叙写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作者反复写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简析小说开头或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3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2.解题方法(1)场景出现在小说开头,功能是给全篇“定调”。(2)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便导引人物出场。(3)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中,功能是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4)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其作用很可能是一种象征。,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小说中几次写到景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4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2.解题方法(1)从表达方式入手。(2)从表现手法入手。(3)从修辞手法入手。(4)从结构方法入手。3.答题步骤(1)从形式上先作鉴赏。(2)从内容上加以鉴赏。(3)联系感情、主旨加以深度鉴赏。,文中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到什么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赏析句的描写方法。文章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分析前文是如何埋下伏笔的。,1.常见题型,2.解题方法(1)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品味。(2)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品味。(3)从语言的表达形式角度品味。(4)从语言风格角度品味。,词语(句子)在文中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赏析文中人物语言或描写景物的句子。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5分析小说的主题,2.解题方法(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4)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5)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问题)的理解或看法。,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6赏析小说的标题,2.解题方法(1)标题含义方面。(2)标题作用方面。,你是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的?结合全文,说说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文章以“”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如果小说的标题换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1.常见题型,综合考法7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例,窃喜老李住胡局长对门。老李经常从门缝里看到有人拎着大包小包往胡局长家跑,看到此情景老李就会咬牙切齿地对老婆说:现在当官的就是贪!但到了单位,老李对胡局长总是恭恭敬敬、服服帖帖的。一天夜里,突然有人敲老李家的门,几个神态严肃的人说:“对不起,胡局长,我们是检察院的,请跟我们走一趟。”老李努力控制住内心的喜悦:“对不起,您找错人了,胡局长住对门。”关门后,老李抱着老婆狠狠地亲了一口。探究:有人认为老李是个可恨的人,也有人认为老李不可恨,你认为呢?_,【示例】老李是个可恨的人。他表里不一:表面言听计从,阿谀谄媚;内里充满嫉妒,幸灾乐祸。,例,心障瘟疫袭击了山寨。三天内,夺去十几条人命。寨人纷纷出逃。除几个走不动的老人外,只有健壮的阿罗留在寨里。老人们听天由命,每天靠在墙角晒太阳。阿罗储备了足够一个月用的粮食及饮用水,便将自己房子门窗反锁上,过起与外界隔绝的生活。阿罗每天吃了便睡,但噩梦频频。四天前一起饮酒的死了的二狗,五天前一起打猎的死了的胡三他屡屡惊醒。山外救援队十天后来了,几个老人居然还活着,阿罗却已死在床上,医检报告显示,阿罗并未感染瘟疫。可能感染瘟疫的老人居然活着,而未被感染的健壮的阿罗却死了,这个结尾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_,【示例】合理。因为阿罗与世隔绝导致噩梦频频,心理崩溃;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情节给读者强烈的刺激,进而促使读者探究阿罗的死因;强化了心理障碍的可怕,能置人于死地,给读者以警醒。,例,冤家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里着实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探究:这篇小说的标题,有的写作“兄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_,【示例】“冤家”好。“冤家”是站在医生的角度,表达对画家兄弟给医生带来痛苦、怨恨、难过却又不忍抛弃的手足深情;“冤家”揭示了兄弟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意蕴深沉丰富;“冤家”照应了小说的最后,画家狂妄地认为医生购买自己的画是一次正确的投资,令人啼笑皆非。,例,墙头枇杷五月的枇杷,缀满枝头,金黄,连片成云;硕大,状如蜜桃。枇杷压过红墙,诱人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