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2020高考最新模拟试卷_第1页
理综2020高考最新模拟试卷_第2页
理综2020高考最新模拟试卷_第3页
理综2020高考最新模拟试卷_第4页
理综2020高考最新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届模拟 04 理科综合 测试范围:学科内综合。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Al-27S-32Fe-56Cu-64 第卷(选择题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的淀粉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B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某些酶的合成原料 C“寨卡病毒”的核酸中含有脱氧核糖与核糖 D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 2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可观察到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所形成的细胞板 B个体衰老时,体内细胞不再分化 C克隆猴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有关 T2噬菌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BT2噬菌体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分散的核糖体 CT2噬菌体合成蛋白质时,位于 DNA 上的终止密码不代表任何氨基酸 DT2噬菌体的染色体发生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控制好诱变剂的剂量,就可以定向突变 B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不会出现三倍体细胞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是有利变异 D达尔文曾指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 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对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B某运动员拥有健康的体魄,他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不变 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大脑皮层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6湿地是陆地与水域间的过渡带,兼有水域和陆地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与植物构成群落 B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初生演替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为保护珍稀候鸟而建立的江西鄱阳湖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苹果保鲜剂 B“水乳交融”、“死灰复燃”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航天飞机上的陶瓷防护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3g 钠完全反应生成 Na2O 转移 NA个电子,生成 Na2O2转移 2NA电子 B常温常压下,36g18O2中所含的质子数为 16NA,中子数为 18NA C1L0.1molL 1NaHCO 3溶液中 HCO3 和 CO 32 的离子数之和为 0.1N A D常温常压下,4.2gC2H4和 C3H6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0.3NA 9下列化合物中同类别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A二甲苯B丁醇C一氯丁烯D二氯丙烷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有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水玻璃中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非金属性:CSi B向 AlCl3溶液中通入氨气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白 色沉淀溶解 碱性:NH3H2OAl(OH)3 C 向 KI 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和 CCl4,充分振荡,静置 液体分层, 下层呈紫红色氧化性:Cl2I2 D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 有晶体析出溶解度:NaHCO3Na2CO3 11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 1Na 2CO3溶液:0.1molL 1 c(CO32 )c(HCO 3 )c(OH) B0.01molL 1CH3COOH 溶液,水电离出的 c(H)=1012molL1 C0.2molL 1NaClO 溶液:c(Na+)=c(ClO)+c(Cl)+c(HClO) DAgBr 在 0.01molL 1的 MgBr 2和 NaBr 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12某粗铜产品中含有 Zn、Ag、Au 等杂质,如图所示,用 CH3OH 燃料电池电解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H3OH6e 8OHCO 32 6H 2O B通电一段时间后,Ag、Au 杂质金属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 C当粗铜电极质量减少 6.4g,则纯铜电极增重小于 6.4g D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每消耗 1molO2,转移 2mol 电子 13有 a、b、c、d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4、1、X、7,已知 c 原子的电子层 数等于 X,d 的电子层结构与 18 号元素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 a 与氢形成原子比为 1:1 的化合物有多种 B元素 b 的单质能与水、无水乙醇反应 C离子 c3+与 d 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 a 与元素 d 可形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 得 0 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目前的核电站、核潜艇在利用核能时,使核发生的反应均是重核裂变 C对于某种金属来说,其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是恒定的,且与光的强度有关 D“人造太阳”是轻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它的核反应方程是 4123 2011 HeHHn 15 一粗糙斜面固定于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 m 的滑块通过一跨过斜面顶端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一钩码相连。 能使滑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钩码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m1和 m2。设轻绳与斜面保持平行,滑 块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倾角为,则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mg m 2 1 B mg m22 C cos2 21 m mm D cos2 21 m mm 16有如图所示的一个变压器,R2的阻值不变,灯泡电阻恒定,初级线圈的输入电压保持不变。当初级线 圈 的 滑 片 P 向 b 端 滑 动 、 而 滑 动 变 阻 器 滑 片 Q 向 上 滑 动 时 ,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灯泡的亮度变暗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1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的 Q 点处,能源源不断地向两平行板电容器的中央处释放出速度为 v 的带电 微粒, 假设滑片 P 处于图示位置时, 微粒恰能沿平行板电容器的中线处运动, 并能打在左边的 M 挡板上, 现 将 滑 片 P 往 下 移 动 一 小 段 , 则 此 后 从 Q 点 发 出 的 带 电 微 粒 的 运 动 将 () A向上偏转B向下偏转C不发生偏转D无法确定 18质量为 M1的飞船正绕地球做半径为 R1、周期为 T1的匀速圆周运动。某一时刻飞船向前发射一颗卫星 后,经过一系列的变轨,进入更近地球的半径为 R2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飞船的质量变为 M2, 设地球的半径为 R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2 1 1 2 4 T R g B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1 3 10 2 T RR v C飞船在半径为 R2的轨道上运行周期为 1 3 1 3 2 2 T R R T D飞船在先后两轨道上的线速度之比为 12 21 RM RM 19质量为 m 的小滑块从固定的粗糙斜面顶端静止释放,滑块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t0。现进行如下两种 操作:方案一是在滑块上面放置一个质量 m0物体,如图所示,再将整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方案 二是将滑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的同时施加一个大小为 F=m0g 的竖直向下恒力作用,则下面判断正确的 是() A方案一的运动时间等于 t0B方案一的运动时间小于 t0 C方案二的运动时间等于 t0D方案二的运动时间小于 t0 20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有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 AB 与 CD,两导轨相距为 L,其左端接有一电动势 为 E、内阻为 r 的电源,在两轨之间接一阻值为 R 的电阻以及一电容为 C 的电容器,然后将一阻值为 R 的金属杆放置于金属导轨上。现将开关 S 闭合,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未击穿),金属杆始终垂直导轨 并与导轨接触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EB流过金属杆的电流为 0 C金属杆的最大速度为 )(rRBL ER v D电阻的热功率为 2 2 () E R Rr 21如图所示,轻杆 AB 下端与一铰链相连,上端 B 用手扶住,使轻杆 AB 紧靠竖直杆 OC,而竖直杆 OC 固 定不动,然后将一圆环套入 OC 杆上(环的内径略大于 OC 杆的直径),环静止后位于 AB 杆上方。现设 法使 AB 杆绕 A 点以角速度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不计一切摩擦,将环看成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将向上匀速运动B环将向上做变加速运动 C端点 B 点绕 A 点转动的速度时刻在变D金属环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第卷(非选择题共 17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 题,共 129 分) 22(6 分)现要测定某金属丝的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还备用下列器材: A电流表 A1:量程 010mA,内阻约 10B电流表 A2:量程 030mA,内阻约 4 C电压表V :量程 03V,内阻约 1500 D滑动变阻器 R1,总阻值 25 E滑动变阻器 R2,总阻值 1000F电源 E:电动势 6V,内阻未知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1)先用欧姆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测量时多用电表所选的倍率挡为“10”,多用电表的读数如图甲 所示,则金属丝电阻测量结果为 R=。然后采用图乙所示电路测定金属丝的电阻,则电流表应 选用,滑动变阻器则选用。(填写器材序号) (2)在图乙中,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得:将电压表的 a 端接 b,测得 1 1 120 U I ;将电压表的 a 端改接 c,测得 2 2 134 U I 。则金属丝电阻值更接近 。 23(9 分)现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忽略小车所受导轨对它 的摩擦力,在倾斜导轨的 B2点处有一时间传感器,能记录小车从倾斜导轨 B1点下滑到 B2点的时间。实 验步骤如下。完成下述步骤中所缺少的内容。 按图甲安装好实验器材,用刻度尺测出 B1到 B2之间的距离 s; 将小车置于 B1处并用弹簧秤沿导轨向上拉着小车并保持 静止,读出此时的拉力 F; 让小车自 B1处静止释放,小车通过 B2后,记下时间传感 器测得小车从 B1运动到 B2的时间 t; 再将小车置于 B1处,往小车中增加钩码,设所加钩码总质 量为 m。为保持小车与钩码的合外力 F 不变,可采用如下方法:用弹簧秤沿着导轨 拉 着小车静止,调节导轨倾角的旋钮使导轨,直 到 弹簧秤的读数为为止。然后重复步骤; 多次往小车中增加钩码,然后重复步骤; 利用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做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2 tm图象, 本实验中测得B1与B2之间的距离s=1.50m, 那么根据该图象求得小车的质量 M=kg,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 F=(计算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3 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一个边长为 d 的正三角形 MNP 内有平行 MN 的匀强电 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电场未画出),Q 为 MN 的中点。一带电小球从 P 点沿 PQ 射入三角形区域 内,恰好沿直线 PQ 穿过三角形场区。若撤去磁场,小球从 P 点再次以相同的速度射入场区,从 M 点离 开;现在撤去电场,带电小球速度不变,求: (1)电场的方向以及无电场时带电小球离开磁场区的位置; (2)在只有电场时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与在只有磁场时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25(19 分)如图所示,一质量 M=2m、长为 l=6.5R 的木板 P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侧有一固定平 台 Q,Q 的左端与 P 等高,Q 上固定一高度大于 R 的光滑斜面,斜面底边与 Q 水平相切。P 最左端与一 半径为 R 的 1/4 光滑、固定圆弧最低端相切。两质量均为 m、可看成质点的滑块甲和乙,将乙置于 P 的 最左端,甲于左端圆弧顶端 B 处以gRv7 0 的初速度竖直向下滑出,当甲滑到斜面底端时与乙发生完 全弹性碰撞,求: (1)滑块到达圆弧最低端时对 A 点的压力; (2)甲与乙碰撞后的速度各是多? (3)乙滑块滑出后,P 在乙滑块的作用下向右运动,运动到 Q 左端时被牢固粘连。已知 P 右端到木块 Q 的距离 L 满足 R1012molL 1,所以水电离出的 c(H+)1012molL1,B 错误;NaClO 溶液中不存在 Cl,C 错误;同浓度的 MgBr 2和 NaBr 溶液中,MgBr2中溴离子浓度是 NaBr 中的 2 倍,根据 Ksp=c(Ag+)c(Br )可知,溴离子浓度越大,银离 子浓度越小,即溴化银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溴化银在 MgBr2中的溶解度小于同浓度的 NaBr 溶液中的溶解 度,D 正确。 12【答案】D【解析】甲烷燃料电池中,通甲烷的一端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 CH3OH6e 8OH CO32 6H 2O,A 正确;粗铜中的 Ag、Au 性质不活泼,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Zn 失电子形成离子进入 电解质溶液,B 正确;通电一段时间后,粗铜一极不仅铜溶解,其中的 Zn 也溶解,粗铜电极质量减少为 6.4g,则纯铜一极增重小于 6.4g,C 正确;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每消耗 1molO2,转移 4mol 电子,D 错误。 13【答案】C【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4、1,c 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 c 为 Al,d 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判断为 Cl,进一步确定 a 为 C,b 为钠。离子 c3+离子为 Al3+,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 8 个电子,d为 Cl,最外层电子数为 8,电子层数为 三个电子层,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不相同,故 C 错误。 14【答案】B【解析】“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都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选项 A 错误;目前的 核电站、核潜艇在利用核能时,使核发生的反应均是重核裂变,故选项 B 正确;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 其极限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故选项 C 错误;“人造太阳”是轻核聚变的一个 重要应用之一,它的核反应方程是 2341 1120 HHHen,故选项 D 错误。 15.【答案】C【解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设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为 f,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合力为零;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有:m1gmgsin f=0;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有: m2g+fmgsin=0。联立解得: 2 21 gmgm f ,由 cosmgf 可得: cos2 21 m mm 。故选项 C 正 确,选项 A、B、D 错误; 16【答案】A【解析】当滑片 P 向 b 端滑动时由 2 1 2 1 U U N N 可知 U2在变大,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亮度 变亮,故选项 B、C 都错误;设 R1中与 R2并联的部分电阻为 Rx,则 R1与 R2组成的电路的总电阻为 xx x x x RR R RRR RR RR R 1 1 2 2 11 2 2 ,可见当滑片 Q 向上滑动时该部分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所以副线圈 中负载的总电阻变小,根据 R U I 可知流过副线圈的电流 I2变大,再结合 1 2 2 1 N N I I 可知流过原线圈的电 流变大,故选项 A 正确,再根据 P=UI 可知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变大,故选项 D 错误。 17【答案】C【解析】当滑片 P 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将减小,但由于二极管使得平行板电 容器两板的电量将保持不变,由 dk S U Q C 4 可得 S Qk d U E 4 ,即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保持不变,故微 粒的运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 C 正确。 18【答案】C【解析】对于飞船有: 2 111 1 2 1 4 MRM a T ,解得飞船开始的加速度为 1 2 1 2 1 4 R T a ,而该加速度 不等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故选项 A 错误;飞船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质量设为 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 11 22 11 4MM GMR RT ,解得: 2 1 3 1 2 4 T R GM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 得: 0 2 1 2 0 R v m R Mm G ,解得: 10 3 10 0 1 2 TR RR R GM v ,故选项 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23 11 22 ()() TR TR , 解得: 1 3 1 3 2 2 T R R T ,故选项 C 正确;由 2 11 1 2 11 MMv GM RR ,解得 1 1 R GM v ,由此式可知线速度与卫星质量 M1和 M2无关、仅与轨道半径有关,选项 D 错误。 19【答案】A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设斜面摩擦因数为,倾角为,则仅 滑块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cosmgmgma ,得 (sincos )ag ;对方案一 有: 0001 () sin() cos()mm gmm gmm a ,解得: 1 (sincos )ag ;由此可得: 1 aa ,即 方案一中整体的运动加速度不变,故方案一运动时间等于 t0,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对方案二同 理可得: 002 () sin() cosmm gmm gma ,解得: 0 2 () (sincos )(sincos ) mm agg m ,由上可 知 2 aa,则方案二的运动时间小于 t0。故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 20【答案】BDC【解析】闭合开关后,当导体棒 ab 产生的电动势与电阻 R 两端的电压相等时,导体棒 ab 达到最大速度 v。此时回路中的总电流为 rR E I ,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ER UIR Rr ,杆产生的电动势为 BLvU ,解得 )(rRBL ER v ,根据并联电路可知,此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 R 两端的电压相等,故选 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此时金属杆中无电流流过,故选项 B 正确;电阻的发热功率为 22 2 () UE R P RRr , 故选项 D 正确。 21【答案】BCD【解析】如图所示:。环沿 OC 向上运动,其速度 v 可分解为垂直于 AB 杆的速 度 v1和沿 AB 杆的速度 v2。设 OA 为 L,某时刻 AB 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由于 cos 1 L rv,环的 速度 2 1 coscos Lv v 。由于变大,所以环向上运动的速度将变大,根据三角函数可知,环做的运动不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A 错误、B 正确;速度为矢量,端点 B 绕 A 点的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 刻在变,故选项 C 正确;由于杆对环做正功,故环的机械能不断增加,所以选项 D 正确。 22【答案】(1)110BD(每空 1 分,共 3 分)(2)134(3 分) 【解析】(1)根据多用电表的读数原理可知多用电表的读数为 R=110。 电压表量程为 03V,因此通过金属丝的电流最大约 3 A24mA 125 U I R ,所以电流表选用 30mA 的,即 选 B。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的 R1,即 D。 (2)由于 V 1500 13.6 110 x R R , A 110 27.5 4 x R R ,即 V A x x RR RR ,因此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测量误差较小, 金属丝电阻更接近 134。 23【答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适当变小(2 分)F(2 分) 0.50(2 分)0.214(0.2140.230 都对)(3 分) 【解析】由平衡条件得: s hMm F )( ,可见在小车增加钩码的同时为保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应旋转调节导轨倾角的旋钮以调整导轨的高度,将导轨的高度降低,直到弹簧秤的读数为 F 为止。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s1 2at 2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2s 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 (mM)2s t2 ,即 2 2 F mtM s ,由 2 2 F mtM s 可知,m-t2图象在纵轴上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小车的 质量,因此小车的质量为 M=0.50kg。图象的斜率为 s F k 2 ,由乙图可知,直线斜率为:0714. 0 7 5 . 0 k, 故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 F=2sk=21.500.0714N=0.214N。 24【答案】(1)场强方向从 N 到 M,在 PN 上、小球离 P 点 3 4 d 处射出;(2) 1 2 t t 2 3 【解析】(1)设电场强度大小为 E、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由题意可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沿 NM、 洛伦兹力沿 MN,可得小球带正电,设小球带电量为q,设小球速度为 v,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沿直线 PQ 运动,则一定为匀速运动,有:qEqvB(1 分), 解得 EvB(1 分),由小球带正电和电场力沿 NM 方向可知场强方向从 N 到 M(1 分),撤去磁场,带 电小球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1,加速度大小为 aqE/m(1 分),沿 NM 方向有 1 2 d 1 2 at12(1 分),沿 PQ 方向有 3 2 dvt1(1 分),解得 v d t 2 3 1 , qd mv E 3 4 2 (1 分)。撤去电场,在磁场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R mv2 (1 分),联立解得 R 3 4 d (1 分),以圆心 O 为坐标原点,如图所示:。小球从 PN 上 D 点射出,由数学知识可知OPD 为等边三角形,可知 PD 距离为 3 4 d,即小球离 P 点 3 4 d 处射出。(1 分)。 (2)由数学知识可知 3 (1 分),小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t2 v R (1 分),解得小球通过电场和 磁场的时间之比 1 2 t t 2 3 (1 分)。 25【答案】(1)10mg(2)v甲=0,gRv3 乙 (3)详见解析。 【解析】(1)设甲滑块到达 A 点时的速度为 vA,由动能定理得: 22 )7( 2 1 2 1 gRmmgRmvA(1 分), 解得gRvA3(1 分),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R v mmgN A 2 ,解得 N=10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滑 块到达圆弧最低端时对 A 点的压力 N=N=10mg(1 分)。 (2)设甲、乙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v甲、v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A m vm vm v 甲甲 甲乙 乙(1 分)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22 111 222 A m vm vm v 甲甲甲乙乙(1 分) , 解得 v甲=0, gRv3 乙 (1 分)。 (3)对于乙滑块的加速度 a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 m mg a 乙 (1 分),对于木板的加速度由牛顿第 二定律可得 M mg aM (1 分),设经过时间 t 后两物体达到共同速度 v,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对 于乙滑块有v va t 乙乙(1 分) , 对于木板有 tav M (1 分) , 由以上四式解得: )(Mmg Mv t 乙 , Mm mv v 乙 (1 分),设乙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为 s1,由能量守恒得: 22 1 11 () 22 mg smvmM v 乙 (1 分), 由解得 1 66.5sRlR ,即达到共同速度 v 时,乙滑块不会从木板上滑出。设此过程 P 木 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s2,对木板由动能定理得 2 2 1 2 mg sMv(1 分),由解得 s2=2R(1 分)。 讨论:当2RLR时,乙滑块在木板上一直减速到右端,设到达右端时的速度为 vC1,对乙滑块由动 能定理得 22 1 2 1 2 1 )( 乙 mvmvLlmg C (1 分) , 解得LRvC5 . 2 1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 2 1 2 1 mghmvC (1 分),解得 R LR h 4 25 1 (1 分)。 当25RLR 时,乙滑块与 P 木板最终一起运动至 P 木板与 Q 木板相碰,碰后滑块在木板上继续做 减速运动到右上端,设此时的速度为 vC2,对乙滑块由动能定理得: 22 22 2 1 2 1 )( 乙 mvmvslmg C ,解 得 2 2 gR vC(1 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 2 2 2 1 mghmvC ,解得2 4 R h (1 分)。 26【答案】(1)CO2(2 分)CO2+Ba(OH)2=BaCO3+H2O(2 分) (2)NO2氧化 I 的同时有 NO 生成,这会对验证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带来干扰(2 分) b(2 分)(3)5NO+4H+3MnO4 =3Mn2+5NO 3 +2H 2O(2 分)E(1 分) (4)NO2+NO+H2O=2HNO2(1 分)此方案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亚硝酸会氧化氢硫酸(合理即可 2 分) 【解析】 (1)装置内的空气能氧化 NO 且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因此应将空气排出装置。当空气排出后, CO2会进入到 Ba(OH)2溶液中,溶液中将会出现浑浊现象。(2)NO2氧化 I 的同时有 NO 生成,这会干 扰对原有 NO 的验证; 利用 NO2易液化的特点, 使进入 B 装置中的气体液化, 这既能验证 NO2又能将 NO2 与 NO 分开,避免其对 NO 的验证产生干扰,试剂 a 应具有冷却功能,故答案应选 b。(3)NO 是利用 KMnO4溶液来检验的,由实验现象知 MnO4 被还原为 Mn2+,NO(最可能)被氧化为 NO 3 ;应通过排水 法收集气体确定有 N2生成。(4)由题给信息及氮元素的价态知,所得到的酸是亚硝酸。亚硝酸中氮元 素为+3 价,有一定的氧化性而氢硫酸有强还原性,故亚硝酸遇氢硫酸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法比较两 种酸的酸性强弱。 27【答案】(1)CO(g)+1 2O 2(g)=CO2(g)H=288kJmol 1(2 分) (2)C(1 分) (3)(1 分)起始时,因只有反应物,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当达到平衡后,温度升高,CO 浓度 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 分)5.010 4(1 分);104(1 分) (4) 正向 (1 分)600时平衡常数 K 为 1, 而在该时刻的浓度商 Qc 0.5mol/L2mol/L 1.5mol/L 1mol/L K , 所以平衡正向移动(2 分)10%(2 分)0.6(2 分) 【解析】(1) 根据 2CO+O2=2CO2和化学键键能大小可计算出H = 2953kJmol 1+498kJmol1-4745kJmol 1=-576kJmol1。根据燃烧热定义,1molCO 完全燃烧生成 CO2,H=-576kJmol12=-288kJmol1。表示 CO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1 2O 2(g)=CO2(g)H=-288kJmol 1。 (2)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A 错误;恒压下,通入稀有气体,容器体积 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B 错误;平衡后再加入少量 CO 气体,平衡正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减 小,C 正确;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CO2(g)和 N2(g)的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D 错误。 (3)起始时,因只有反应物,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当达到平衡后,温度升高,CO 浓度增大,说明该反 应为放热反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 CO 的浓度变化是从 2.010 3molL1变为 1.0103molL1,转化浓度 为 1.010 3molL1,从而计算出 c(N2)和 v(N2)。 (4)通过计算,600时,K 值为 1,而在该时刻的浓度商 Qc 0.5mol/L 2mol/L 1.5mol/L 1mol/L K ,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根据所给的数据,列出三段式,设 CO2的转化浓度为 xmol/L,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mol/L)1.510.52 转化(mol/L)xxxx 平衡(mol/L) 1.5-x1-x0.5+x2+x K (0.5)(2) 1 (1.5)(1) xx xx ,解得 x0.1,所以 H2的转化率=0.1 mol/L 1 mol/L 100%10% c(CO)0.6mol/L。 28【答案】(1)BaSO4(1 分);强(1 分);(2)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2 分) (3)SiO22CSi2CO或 SiO23C高温SiC2CO(分) Al3+3NH3H2O= Al(OH)3+3NH4+(1 分) 4Fe(OH)2+O2+2H2O=4Fe(OH)3(1 分) (4)AlCl3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无法进行电解。Al2O3是离子化合 物,在熔融状态下以离子形式存在, 可以导电。(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 分)2Al2O3(熔融)4Al+3O2 (1 分)(5)NaCl、NH4Cl(2 分) (6)Al2O3+2OH =2AlO2+H2O(1 分) SiO2+2OH = SiO32+H2O(1 分) 【解析】(1)A 的化学式为 BaSO4,为强电解质。 (2)实验室里进行灼烧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主要有酒精灯、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 非玻璃仪器主要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 (3)SiO2与 C 在高温条件下生成 Si 与 CO 气体,SiO22C高温Si2CO。若 C 过量,也可能发生 SiO2 3C高温SiC2CO。 Al3+与NH3H2O反应, 生成NH4+和Al(OH)3沉淀。 Fe(OH)2与O2、 H2O反应生成Fe(OH) 3。 (4)AlCl3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无法进行电解。Al2O3是离子化合物, 在熔融状态下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导电。电解方程式是: 2Al2O3(熔融)4Al+3O2 (5)盐溶液 N 中主要溶质的有 NaCl 和 NH4Cl。 (6) 碱浸过程中, 氢氧化钠与Al2O3和SiO2发生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Al2O3+ 2OH = 2AlO2 +H2O和SiO2+2OH =SiO 32 +H 2O。 29【答案】(共 10 分,每空 2 分) (1)温度pH(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酶活性随底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底物从 0.2ml 提高到 0.4ml 的过程中,酶活性迅速升高,在 0.4ml 提高到 1.2ml 的过程中,酶活性的升高趋势减缓 (3)不变(4)糖蛋白 【解析】(1)探究底物量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量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之一。pH 也是影 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2)从图 1 可以看出:酶活性随底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底物从 0.2ml 提高 到 0.4ml 的过程中,酶活性迅速升高,在 0.4ml 提高到 1.2ml 的过程中,酶活性的升高趋势减缓。(3) 当温度为 90时, ALP 没有催化能力, 表明此时 ALP 永久失活,故即使将温度恢复到最适温度(约 52) 时,ALP 的活性将保持不变。(4)肝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 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0【答案】(共 9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通过体液运输(1 分)(2)效应 T(1 分) (3)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或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 (4)渗透压(1 分)垂体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没有“细胞”两字不给分) 【解析】(1)激素调节的三大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与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与靶 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 T 细胞。 (3)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能与人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 可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作试剂来诊断是否妊娠。 (4) 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这时体液中的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增加, 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31【答案】(共 8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蓝藻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黑藻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 限的细胞核(2)C3 (3)NADPH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黑藻在放置前含有水,该水分解产生的氧气没有放射 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3 分) 【解析】(1)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原核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装 置甲中,C3最先检测到放射性。(3)呼吸作用中的H为 NADH,光合作用中的H为 NADPH。光反应阶 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装置乙所释放的氧气中有少量 O 没有放射性, 可能的原因是: 黑藻在放置前含有水,该水分解产生的氧气没有放射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2【答案】(共 12 分,每空 2 分) (1)MmXNXnMmXnY(2)3/4(3)1/8(4)正常翅()短翅() 【解析】(1)一只红眼雌蝇(XNX)与一只朱砂眼雄蝇(MXnY)杂交,由于子代中出现了白眼雄 蝇,故可分析出:亲本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mXNXn,亲本朱砂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MmXnY,再根据子代中 白眼雄蝇所占的比例为 1/16,可进一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2)上述子代雌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为:11/21/23/4。(3)根据相关信息可推测出:亲本朱砂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FfMmXnXn,亲本白 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ffmmXnY。子代中不育的朱砂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4)探 究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的最佳方案是“雌隐雄显”。 33(1)【答案】BCE【解析】柠檬片放入开水中时,含有柠檬味的柠檬分子扩散到水里,这不是布朗运 动的结果,而是分子扩散运动的结果,故选项 A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选项 B 正确;将 一枚小硬币轻放在平静的水面上,若硬币浮在水面上,这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结果,故选项 C 正确; 第二类永动机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它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才是违背 了能量守恒定律,故选项 D 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一切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 具有方向性:由宏观向微观进行,且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故选项 E 正确。 (2)【答案】VV 35 4 放热 【解析】由于甲部分气体的压强大于乙部分气体的压强,故将插销拔去后,活塞会向下移动。根据玻 意耳定律得: 对于甲部分气体: )( 甲甲 VVPVP 5 3 5 3 / (2 分) , 对于乙部分气体: / 22 55 PVPVV 乙乙 (-) (2 分),活塞再次平衡后有:P甲=P乙(1 分),解得VV 35 4 (1 分) 由于乙部分气体温度不变,因此气体内能不发生改变。当插销拔去之后活塞压缩乙部分气体,使其气 体体积变小,活塞对乙部分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QWU 可知:乙部分气体是向外界放出热 量。(4 分) 34 (1) 【答案】 BCE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列机械波的周期为 T=0.2s, 由图像可知该机械波的波长2.0m, 故选项 B 正确;波速为 2.0 10.0m / s 0.2 v T ,故选项 A 错误;根据波发生衍射的条件可知选项 E 正确。 由 t=0 时刻到 B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波移动的距离为 s=5-0.5=4.5m。则波在 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可表示 为5 . 42 nx(n=0、1、2),所用的时间为 0.45(0 1 2 5 xn tn v 、 、),当 n=0 时,即 t=0.45s 时质点 B 第一次出现波峰,故选项 C 正确;由于质点不会“随波逐流”,故选项 D 错误。 (2)【答案】 2 c R t 6 【解析】所做光路图如图所示:(2 分)。根据几何关系有 2 2 2 2 sin R R i ,故 i=45(2 分),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2 2/1 2/2 sin sin i n(2 分)。 根据几何知识有RRNH3cos2(2 分),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得光在冰雹中传播的速度为 n c v (1 分),这束光在冰雹中传播的时间为 c R v NH t 6 (1 分)。 35【答案】(1)SiCN(2 分)SiCN(2 分) (2)范德华力、氢键(2 分)sp3(1 分)四面体(1 分) (3)1s22s22p63s23p63d64s2(1 分) 4(1 分) (4)原子(1 分)共价键(1 分)(5)224/(a3NA)(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