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_第1页
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_第2页
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指的是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又分别称为首秋、仲秋、季秋。古人将秋三月的时令称为“容平”,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不再繁盛地生长,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待收的景象。王冰注解为:“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王玉川曰:“容,受盛之意;平,丰收之意。收获物装满容器,是谓容平。此处容平者,即丰收季节的别称。”汉书食贷志:“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泰平”,可见“平”有丰收之义。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秋三月称为容平。这个季节,天空的风气劲急,地面景象清肃。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天亮时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张志聪解释说:“与鸡俱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所以养秋收之气也。”类经认为秋季“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所以要保持神志安宁,以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同时秋季主收,人与之相应,气机逐渐肃收,因此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调摄精神起居,以随顺秋令的特点。否则就会损伤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秋天在方位属于西方,在五行属于金,在人体与肺脏对应,气候从炎暑转为凉燥,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旧病易复发的季节。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处暑前后甚至出现“秋老虎”炎热天气迹象,而白露后早晚比较凉快,应当在穿着衣物上适当把握。早秋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要适当地冻一冻,适时地增减薄衣服和夹衣,适应外界气候,增强身体应变抵抗力。这也就是“春捂秋冻”道理所在。老年人或者幼弱儿童抵抗力差,容易受凉,当秋季冷风吹来,早晚应适当加一些衣服,抵御寒凉的侵袭。尤其是晚上睡眠时关闭窗户,以防邪风侵入体内。仲秋之后,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干燥。树木也枝枯叶落,以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到了九月季秋,初九是重阳节,传统上有赏菊登高的习俗,如果陪伴父母老人,一起回归到大自然中,登高远眺,饱览秋果丰硕,枫叶似火的成熟美景,尽享自然与人伦的愉悦和谐,一定会使老人忘记忧郁和惆怅,减少悲秋情绪,对缓解压力有很好的帮助。随着天气的转凉,人们的食欲逐渐提高。根据五脏得令肺主气当旺,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认为:“应少辛增酸以养肝气”而减少金对木的克制之性。由于天气干燥,食补最好选用平补的食物,即不燥不腻的食品。由于“秋燥”易出现口干、唇焦、鼻燥等症,宜选用滋养、润燥的补品。配膳可选用养阴润燥、生津养肺的食物,如:党参、麦冬、燕窝、百合、银耳、白扁豆、南瓜、黑芝麻、核桃、蜂蜜、香蕉、梨、柿子、菠萝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立秋后,西瓜、菜瓜均应少食用,以防损伤脾胃的阳气,辣椒、生葱也要减量。食谱参考如下:1、粥类:山萸肉粥、二冬粥、黄精粥、山药枸杞粥、麻仁粥、菜花粥、菠菜粥、木耳粥、荠菜粥、百合粥等。2、主食类:荠菜肉馄饨、山药汤圆、天冬烧卖等。3、菜肴类:枸杞炖鸡、豆蔻草果鸡、银杏莲子鸡、鲤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