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批表学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论文(设计)题目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题 目 类 型工程设计(项目)类 论文类 作品设计(作品)类 其它 1、 选题简介、意义与背景(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变,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们的旅游热情被进一步唤醒。我国旅游业的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国内旅游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岛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依靠国家旅游政策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南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起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三亚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因此旅游业实现了迅速发展,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拥有亚龙湾、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风景区、大东海风景区、三亚湾风景区等著名景点。三亚的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体系与旅游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导致游客对三亚的印象不佳,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提高游客形象感知是很重要的。旅游者对城市的旅游形象感知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景区的发展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其重要影响,因此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可以有效地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是研究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旅游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三亚景区作为本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构成,在发展过程中它存在着各种问题,尤其是游客形象感知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游客对景区的形象感知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所以本文围绕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进行研究。(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研究游客感知的而方法有很多种,问卷调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数据获取方式,然而问卷调查虽然可以较为深入地围绕主题展开研究,但无法更好地反映游客内心的真实判断。而文本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网络日志是文本的一种重要载体,网络日志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特性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识和感受,避免了研究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网络日志文本分析法,以游客的网络日志为数据来源,对游客的感知与评价进行分析,得出游客对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形象提升建议。所以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旅游形象发展的理论成果。2、 实践意义 本文重点对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形象感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增强旅游吸引力,也有助于认识到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旅游产品与服务。作为按照国家森林公园规范要求开发建设的三亚市第一个森林公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在发展中仍存在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景区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深入进行研究分析后,针对反映的上述典型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助于提升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个性化的景区。(三)研究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综合分析当前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现状;其次,在各大国内旅游网站如携程网、大众点评网、驴妈妈旅游网等网站上进行信息采集,获取旅游者游后在网络平台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论;再次,应用文本分析方法研究旅游者形象感知,对各大网站旅游者评论数据进行统计,经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游客针对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形象的评价进行正面和负面的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提升策略。2、 文献综述(一)旅游形象概念界定有关“旅游形象” 一词在学术研究中的表述,国外学者在进行旅游研究时多使用的是“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而国内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或者似的词语,如“旅游形象”、“旅游映像”、“旅游意象”、“旅游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等等。(2)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测量方法 Echtner& Richie (1993)与黄震方、李想(2002)观点一致,都主张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测量从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市场调查为主要手段,讲究定性定量相结合。例如,Baloglu (2001)通过分析美国游客对土耳其的熟悉频率来归纳游客对其旅游形象感知的变迁Samuel(2005)等利用配对T实验、协方差分析、对应分析3种方法全面分析了世界杯对韩国旅游形象的影响。国内学者定性研究偏多,但近年来定量研究日益丰富,如姚长宏等(2009)根据形象主体及感知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感知偏差测评层次模型的定量分析,乌铁红、张捷、李文杰(2010)通过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对比了内蒙古区内外两个地域文化组的草原旅游地感知的变化和差异。可见,国内学者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直观、便于操作和比较的优点,因此其研究方法趋向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有助于获得更全面更真实的目的地感知,(3) 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1、国外研究现状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交通等方面的差异。Goodrich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Po-Ju and Deborah在调查中发现,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旅游者的行为和社会人口等统计变量。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在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教育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感知形象的期望较低。2、国内研究现状刘睿文(2006)等人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张宏梅(2010)等研究者,以上海、南京、合肥、济南、成都五大客源城市的游客对苏州周庄旅游形象的感知为例,分析距离对其影响并使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游客涉入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模式在器格鲁入境和国内旅游者两个子样本间的等值性。研究表明游客涉入是目的地形象的直接前因变量,但游客涉入各维度与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之间的关系较复杂。马明(2011)以泰山为例,探讨了熟悉度对形象影响的研究,指出总体形象和情感形象而言,旅游者对泰山的熟悉度越髙,则感知形象越好。卞显红(2005)以无锡市两个旅游目的地的实践性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平等模式对“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感知质量”、“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感知质量的好与坏对旅游者的满意度与重游意向有着重要影响。(4) 基于网络日志文本分析法的形象感知研究 1、国外方面 Amaquandoh (1996)通过整理入境游客留言,总结出游客在游览Elmina Castle和Cape Coast (加纳)后对这两处不同类型的人文遗存的体验评价。Stepchenkova和Morrison (2006)深入分析了美国、俄罗斯两国的旅游代理商网站,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会因市场的不同而存在区域差异;Choi、Lehtoa和Morrison (2007)则进一步指出这种差异源于传播目的和目标市场的侧重。同时,一些学者(Reilly, 1990; Echtner & Ritchie,1993; Tapachai & Warysza, 2000;Anderson & Drzewieeka,2002; Echtner,2002)用样本中的高频特征词来衡量、诠释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2、国内方面国内研究多倾向于积极感知,对消极感知的关注欠缺。肖亮、赵黎明(2009)从台湾官方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两岸综合旅游网站中提炼出以自然生态、度假、乡村、文化、城市为支撑的台湾旅游形象主题,并且两岸相关旅游网站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存在一定差异。类似的还有,张文和顿雪霏(2010)以游记为样本,指出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形象以“愉快”、“激动”的正面评价为主,并且有重游意愿;张高军等(2011)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探讨从地质资源和文化底蕴两方面帮助游客对华山产生更积极、更活跃的感知;易筹簿(2013)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国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经历了由“人”及“地”再至“人-地”共生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形成以影响因素、类型与构成、行为模式与测量、营销管理为主的完备理论体系。而国内相关研究发展并不全面,在研究方法上,虽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但是分析手段仍然比较单一,没有很好的运用实证分析手段;在研究深度上,主要侧重于对问题进行描述、概念性的定性研究,虽然对解决相关问题同样深刻,但研究结果的主观成分比较多,缺乏数据的支撑,这样研究的结果往往缺乏说服力,所以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本文运用网络日志文本分析法,以游客的网络日志为数据来源,有助于对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同时研究结果也有较强的说服力。3、 论文体系、结构(大纲)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1.2.2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和内容 1.4研究方法1.4.1文献分析法1.4.2 网络文本分析法 1.4.3 ROST软件分析法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旅游形象概念界定2.1.1国外旅游形象概念2.1.2国内旅游形象概念 2.2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测量方法 2.3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2.3.1国外研究现状2.3.2国内研究现状 2.3基于网络日志文本分析方法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2.3.1国外研究现状2.3.2国内研究现状第3章 游客对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形象感知的调查分析 3.1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概况 3.2基于网络日志文本分析的形象感知调查与研究 3.2.1数据获取 3.2.2数据整理与分析 3.2.3正面形象感知分析 3.2.4负面形象感知分析 3.2.5旅游形象感知因素分析第4章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4.1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措施 4.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4.3加快改进与完善,突出景区特色 4.4开发体验型产品 4.5丰富旅游产品第5章 研究结论致谢参考文献1张高军,李君轶,张柳. 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 旅游科学,2011.2Echtner,C.M., Ritchie, J.R.B. The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imag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3,31(3):3-13.3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03): 65-71.4Baloglu,S.Image of variations of Turkey by familiarity index:inform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dimens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22: 127-133.5Samuel S K, Alastair M M. Change of images of South Korea amongforeign tourists after the 2002 FIFA World CupJ. Tourism Management,2005, 26: 233-247.6姚长宏,陈田,刘家明.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 29-32.7乌铁红,张洁,李文杰.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向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0, 25(6): 66-72.8杨永德,白丽明,苏振.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 旅游学刊,2007,04:53-57.9Milman.A Pizam The Role of Awareness and Familiarity with a DestinationJ: The Central FloridaCase 1995(03).10Mayo and Jarvis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 M. Boston;CBI.1981.11Andersen,P.and R.T.colb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travel research: a tool for travel package desig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8( 16):8-13.12Goodrich J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ferences for and Perceptions of Vacation Destination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8( 16):8-13.13Po-Ju Chen;Deborah L Kerstette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mage of rural Pennsylvania as a travel destination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9,7(29):47-62.14Lewis Barbara R Service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Bank Customers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5刘睿文,吴殿廷,肖星,等.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一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悼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1): 145-150.16张宏梅,陆林,章锦河,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之形象影响的分析一以五大旅游客源城市游客对苏州周庄旅游形象的感知为例J.人文地理,2006(5): 25-30, 83.17张宏梅,陆林.游客涉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一盘格鲁入境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的比较J.地理学报,2010, 65(12): 1613-1623.18马明.熟悉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研究一以泰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1,25(2): 30-38.19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 19(1):84-88.20StepehenLkova S, Morrison A M. The destination image of Russia:from the online induced perspectiv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943-956.21Choi S, Lehtoa X Y,Morri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恢复效率提升研究-洞察及研究
- 安全高效锌锰电池快充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无线电监测与设备运维员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体实验的伦理问题-洞察及研究
- 香港公司股权转让手续及企业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
- 预制静压桩基础工程施工合同履约期限与续签合同
- 医疗大数据在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项目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与习题集编制合同
- 矿山救护工作业指导书
- 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人员聘用与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押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兼职教师聘用合同
-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含答案)
-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讲稿-2025秋版本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托盘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小学信奥选拔试题及答案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民法典出租房屋合同条款
- 酒店安全巡查日常检查记录表
-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