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用_第1页
五人墓碑记用_第2页
五人墓碑记用_第3页
五人墓碑记用_第4页
五人墓碑记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溥,五人墓碑记,学习目标,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整体感知,把握思路。,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刮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背景介绍,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周顺昌简介,五义士简介,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缇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缇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等。,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听课文录音,正音,蓼洲阉旌其所为湮没皦皦敛赀财缇骑抶而仆之溷藩傫然詈骂缙绅逡巡投缳暴于朝廷扼腕户牖社稷冏卿,Lio,yn,jng,yn,jio,z,Tj,ch,p,Hnfn,li,l,jn,qn,hun,p,yu,j,jing,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找出全文的主旨句,整体感知课文,分析文章层次,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2、敛赀财以送其行,通假字,“有”通“又”“止”通“只”,“赀”同“资”,资财,钱财。,3、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字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按诛五人,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按: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4颜色不少变视五人之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指由物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视:比较。今无此义。,首领:头颅,脑袋。,1、人皆得以隶养之2、去今墓而葬之3、其疾病而死,4、为之声义5、缇骑按剑而前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当作奴隶那样。,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不能容于远近9、抶而仆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2不复敢有株治13激昂大义14荣于身后15尽其天年。,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株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一词多义,义愤,形容词。,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正义,名词。,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为之声义/谁为哀者,从看来,介词。,替,给,介词。,行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固1轻重固何如哉2斯固百世之遇也。,品行,名词。,走,动词。,行为,名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实在,真是,副词。,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2、即除废阉之址以葬之,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后一个“之”是代词,指五人,3、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去,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夫五人之死/五人之当刑/吾郡之发愤一击/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斯固百世之遇也。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句式,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不能容于远近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4、激昂大义1、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之”字提宾,被动句,宾语前置,被正义所激发,被远近人的收留,以“被”表被动,被大义所激励,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忠义暴于朝廷4、荣于身后5、不能容于远近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7、忠丞匿于溷藩以免8、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1断头置城上2投缳道路3激昂大义4扼腕墓道,(于),(于),(于),(于),检查自学,翻译下面句子,吾社之行为为士先者,为之伸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我们复社中一些品德高尚的人,为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译:又怎能使豪杰之流为之倾倒,在墓门前扼腕叹息,抒发其志士的悲叹呢?,译:也借以说明生死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互相讨论,自学课文,要求:归纳各段要点。找出表明思路的句子。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关于五人),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关于墓碑),呜呼,亦盛矣哉,(抒发感慨),第1段,介绍“五人墓”的由来,抒发感慨,第2段,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对比,突出“独五人之皦皦”的伟大,以“何也”引发下文,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缇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示,按诛五人,英勇抗暴,五人当刑,意气扬扬,詈骂中丞,谈笑以死,头断悬城,色不少变,贤者发金,脰与尸合,慷慨就义,3、4段叙五人之曒曒,5、6段五人之死的意义,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挫败阴谋,功在国家,仗义而死,重于泰山,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今之高爵显位其辱人贱行,五人重于泰山的死,突出五人之死的重于泰山,对比,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对比,突出什么是有价值的死,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紧扣五人墓碑落笔,抒发强烈的感慨之情,紧承对五人旌其所为,提出“独五人之曒曒何也?”,围绕为什么“曒曒”展开叙述和议论,点明为什么写这篇墓碑记,并交代贤士大夫是谁,文章思路小结,文章内容小结,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颂扬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2、时代局限性:(1)作者所主张的“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