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颌位关系ppt课件_第1页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ppt课件_第2页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ppt课件_第3页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ppt课件_第4页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口义齿的制作,1,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记录,2,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记录,内容:什么是颌位关系什么是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什么是颌位关系记录为什么要进行颌位关系记录颌位关系记录的方法,3,1.颌位关系(maxillomandibularrelations):就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颌位关系包括:(1)垂直颌位关系(2)水平颌位关系,(一)定义,4,垂直关系:上下颌间彼此分开程度的大小水平关系:上下颌间前后及侧方的关系,5,2.天然牙列的颌位关系(1)正中颌位(牙尖交错位、牙位)centricocclusionposition:指上下牙列接触在一起时,前牙呈正常的覆覆盖,后牙呈尖窝交错的接触关系,此时上下颌关系为最广泛接触位。,6,(2)正中关系位(centricrelationposition):当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偏后,而周围组织不受限的生理后位称正中关系位。有天然牙列时,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由紧密接触的上下牙列来保持,正中位位于正中关系位前1mm的范围内或二位一致。,7,(3)息止颌位:又称下颌姿势位,是指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4)息止合间隙:下颌在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列无接触,牙列间存在的间隙称为息止间隙,平均约为23mm。,8,3.无牙颌的颌位关系当牙列缺失后,丧失了正中位,下颌由于没有牙列的支持和牙尖的锁结,位置不稳定,这时上下颌唯一稳定的参考位是正中关系位。,9,为什么要确定颌位关系:全口义齿无法精确地恢复原有的正中位,为了能近似恢复原有的垂直关系和正中位,使全口义齿能正确地行使功能,就要确定并记录适宜垂直距离下的正中关系位。,10,4.什么是颌位关系记录(recordingmaxillomandibularrelations):用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高度适宜,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关系。,11,(二)垂直颌位关系(垂直距离)1.定义,垂直距离(verticaldimension):是指下颌在息止颌位或天然牙列呈正中时,面部下13的高度,临床上常以鼻底至颏底的距离表示。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吸收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为颌间距离。,12,垂直距离与颌间距离,13,确定垂直距离的工具是上下托。由基托和堤两部分组成。,基托堤,14,合托制作:暂基托:基托蜡片自凝塑料合堤,PPCD9-145,PPCD9-144,6mm,8-10mm,6mm,8-10mm,15,通过上下托咬合来确定垂直距离,16,(1)息止颌位测定法;(2)面部比例测量法(面部距离等分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4)其它,2.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17,息止颌位:又称下颌姿势位,是指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息止间隙:下颌在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列无接触,牙列间存在的间隙称为息止间隙,平均约为23mm。,18,息止颌位垂直距离与正中位垂直距离,息止间隙,19,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VD)息止间隙,(1)息止颌位测定法: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常用)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可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VD,20,(2)面部比例测量法:指瞳孔至口裂距(面中13)等于鼻底颏底距(面下13,即垂直距离),此方法可作参考。,21,22,(3)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适宜时,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深度适宜,面下13与面部比例协调,可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23,上下唇自然接触口裂呈平直状鼻唇沟、颏唇沟深度适宜面部比例协调,24,(4)其它方法参考拔牙前记录:牙列缺失前,余留牙能建立正中咬合的患者,可以记录此时的垂直距离作参考。参考旧义齿:原来戴用全口义齿,根据义齿的磨耗程度和息止间隙,将此时的咬合垂直距离作为一定的参考对照。旧照片,25,确定垂直距离,结合临床经验,各种方法综合应用,26,威利斯垂直测量尺(Willisbitegauge),方法,27,方法,28,方法,29,方法,30,3.建立正确垂直距离的重要性,上下颌垂直距离恢复正确,能够使面部形态、表情协调自然,颌面部各组织器官都处在生理和谐的状态下,咀嚼系统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效果,全口义齿才能正确地行使功能。,31,4.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1)垂直距离恢复过高面下13距离增大,肌张力大,易疲劳息止间隙减小,人工牙早接触义齿不稳定,咀嚼效能下降加速牙槽嵴吸收,32,(2)垂直距离恢复过低面下13距离减小,口角下垂,显苍老息止间隙变大,肌紧张度减低咀嚼无力,咀嚼功能降低,33,(三)水平颌位关系(正中关系)1.定义,水平颌位:是指下颌对上颌的水平位置关系。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34,2.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哥特式弓描记法(2)直接咬合法(3)肌监控仪法,35,(1)哥特式弓(Gothicarch)描记法口外描记法口内描记法(常用),是最客观的观察下颌后退程度的方法。,36,方法,37,托,描记针,描记板,方法,(1.2)哥特式弓口内描记法,38,哥特式弓在口内的情况,39,哥特式弓形运动轨迹,正中关系位,40,注入间记录材料、固定、取出,41,(2)直接咬合法(checkbite)指利用堤及间记录材料,让患者下颌后退并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由于无牙颌患者下颌有习惯性前伸,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引导患者下颌后退至正中关系位。,42,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合法后牙咬合法,43,卷舌后舔法舌尖卷向后上,舔到基托后缘处的蜡球,同时闭下颌,慢慢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此时舌骨肌牵拉下颌后退。,44,吞咽咬合法正常人吞咽第一期的下颌位置较接近于正中位。患者吞咽唾液的同时,咬合到合适的垂直距离,而且,医师此时也可以轻推患者颏部向后,帮助下颌退回生理后位。,45,后牙咬合法通常,下颌在其生理后位时,能够发挥最大的力。上托就位后,将两示指放于下颌牙槽嵴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让患者咬至能用上力量,此时下颌处于生理后位,然后再确定正中关系。,46,(3)肌监控仪(myo-monior)法应用肌监控仪释放微量直流电脉冲刺激,使咀嚼肌有节律的收缩,解除疲劳和紧张,处于自然状态,再确定正中关系。,47,(三)颌位关系记录的操作步骤:1.托制作2.确定颌位关系3.核对颌位记录4.堤唇面画标志线,48,确定垂直距离的工具是上下托。由基托和堤两部分组成。,基托堤,记录步骤与方法,49,合托制作:暂基托:基托蜡片自凝塑料虫蜡板合堤,PPCD9-145,PPCD9-144,6mm,8-10mm,6mm,8-10mm,50,2mm,确定平面,瞳孔连线,鼻翼耳屏线,Campersplane,51,通过上下托咬合来确定垂直距离,52,53,检查颌位记录-水平与垂直,扪测颞肌张力检测扪测髁突动度面形观察,54,方法,55,中线,口角线,上唇线,下唇线,56,平面丰满度唇面方向,垂直距离正中关系位,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微笑线),57,(四)小结,(一)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