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时代的划分_第1页
考古时代的划分_第2页
考古时代的划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古时代的划分 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中国,这三个时代基本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公社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相并行。 石器时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有些地区二者之间存在中石器时代。1865年,英国博物学家卢伯克在史前时代中把石器时代分为早晚两期。1868年至1888年,英国学者卡莱尔在印度中部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几何形细石器,提出了中石器时代,1892年美国人威尔逊正式建议接受此概念。 旧石器时代属于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是以打制石器为特点(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蚌器等),以狩猎采集经济(也称为“掠夺性经济”或“攫取性经济”)为代表的文化发展阶段。但是,打制石器并不因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在非洲和澳洲一些地区,由于金属工具的不易获得,一些土著人到目前仍在使用。 中石器时代现在仅是一种时间概念,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期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即从更新世末冰期结束到农业经济出现这段时期),是冰后期生态巨变以及人类对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和适应的时期。由于史前文化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生存系统,不可能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生态环境和区域文化的统一文化特征和同步的演化速率,所以从文化发展过程来看,有无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很可能是因地而异的。中国是否存在此阶段,学术界的意见尚不一致。故而,“中石器文化”只能作为某些特定地区的一种“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产生作为主要标志的。磨光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器物,它们的使用与农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陶器主要用于炊煮和贮藏食物,这对于定居生活而言十分重要,因为,陶器的发明是经济形态与生活方式的需要,这种需要与人类史前文化的演变密切相关。农业起源被公认是“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更新世末气候和生态环境巨变,人口密度增长,出现“史前期的粮食危机”,造成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平衡的失调,触发了利用经济的危机。同时,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可供驯化的物种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生。另外,社会已存在从利用经济向生产经济转化的内部条件。当然,世界各地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新石器时代始末的年代也各不相同。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称为铜石并用时代。该时期人们使用红铜(纯铜)工具,已掌握铜的冶炼技术,但石器仍是主要生产工具。世界上并非所有地区都曾经历铜石并用时代。黄河流域的齐家文化既出红铜器,又出青铜器。中国有无经历过铜石并用时代,学术界尚无一致见解。 青铜(铜锡合金或铜铅合金)与红铜相似,具备熔点低、硬度大、不易出砂眼三大优点,所以青铜器出现后,很快就取代了红铜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地较发达的地区,青铜时代是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世界各地青铜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公元前第4000年初,伊朗南部、安那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最先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中国的青铜时代(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起源于黄河流域,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与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衰亡相始终。 中国古代文明在青铜文化高度发达以后进入铁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后,生产工具和武器主要以铁为原料的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铁器时代文化主要是指铁器使用的初期阶段和一些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早期铁器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公元前1000年中期逐渐普及于欧亚大陆。铁器质地坚硬,矿藏分布较普遍,价格低廉,一经出现后随即普及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从而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中国春秋时期开始冶铸铁器,战国中叶后普及全国,虽然此时铁器时代尚处于初期阶段,但作为新的生产力因素,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使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注:本文对概念的介绍主要摘自张之衡先生主编的中国考古学通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