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_第1页
【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_第2页
【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_第3页
【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_第4页
【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个”的特殊用法】特殊疑问词的用法 摘要:“个”最多的情况是充任量词,但是语言实际却展现了“个”的特殊用法即“非量词”用法。“个”的非量词的用法出现的具体情况很多样,描述出现的情景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汉语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个” 量词 非量词 引言 当“个”出现时,给人第一感觉是量词。“个”是一个组合功能强的量词。可是从实际出发,“个”还可以有“非量词”的用法,我们姑且把这种情景叫“个”的特殊用法。 如:老年人在家,平时也没什么事,上老年大学来看个书,写个字挺好的。 “看个书,写个字” _成“看几个书,写几个字”而是“看看书,写写字”。因为“书”肯定不能论 “个”。 1. 量词“个”和非量词“个”。 从历时的角度看,“个”作为量词的范畴化功能减弱时,附加意义完全脱落,在量词的范围内剩下的主要是计量功能了。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个”已出现了“非范畴化”现象,即它已经由单纯的量词发展出了除量词以外的助词和语气词等用法。在原本作为量词的“个”中,有些“个”重新分化,从量词语法化成了其他种类的虚词,由一种范畴变成了另一种范畴,出现了用客观实体表示主观语气等情况。但是它们之间不是历时取代的关系而是共时并存的情景,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一个“连续统”,越靠前端的量词性越强,越往后助词性越强,中间处于模糊状态。最前和最后都是典型成员而边缘化的地方则是“非典型成员”。 如:买个西瓜落个心里干净哭了个稀里哗啦打他个鼻青脸肿哭个没完你一百个放心 在这个连续统中对“个”的确定是由它的信息结构和在句法中的功能决定的。在这个连续统中可以发现“个”的量词性程度以它离开原型量词的距离情况在递减。“个”性质的确定与人的认知和表达信息的凸显面是有关系的,而人的认知扩展顺序又是从具体到抽象。所以在连续统安排中从左到右是量词用法到非量词用法。 2. 非量词“个”的具体情况。 下文便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析“个”的非量词用法。 (1) 动词“个”数量词组(约数) “个”放在表示约数的数量词组前构成宾语,数量概念已由数量词组表示,表示概数。“个”前不用再增加任何数词,所以“个”不为量词,而且“个”前还可以加“他”。 如:“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就什么都有了。”(王朔过把瘾就死) (2) 述语“个”补语 补语没有量的概念,“个”表示述补之间的结构关系,有语法作用所以不可以省略。因为“得”与“个”是补语标志。所以这里“个”有时可以用“得”替换。如:吃个(得)底朝天。但是“个”比“得”更具有表现性。这一结构的动词(述语)后还可以加“了”。 述语“个”补语: 如:我们把敌人打个落花流水。 表示“未然”,结果还未成事实。 述语了“个”补语: 如:我们(已经)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表示“已然”,结果已成事实;(“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如果补语是程度补语,“得”和“个”可以在动词和程度补语之间同现。 如:不管什么话说清楚,也落得个清清楚楚。 “得”和“个”同是补语标记,同义可以看作是同义同现。根据完型感知的“接近原则”表示在认知上距离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看成是一个单位。这两个本来作用和效果相同的词放在一起更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所以不是语言的“多此一举”。 “述语个补语”的“个”前还可以加个“他”。这个“他”可以是实词性或虚词性。不论是“实指”还是“虚指”都是“傀儡性”的,因为关注的焦点不是“他”而是句中的补语。 这个结构中的补语还可以由“不/没V”式充任,即否定式补语,如:“不停,没完,不住,不休,不断,不歇”等,表示动词的不断进行或是交替进行。 如:“马青探头插嘴:别像老百姓似地站在街上说个没完。坐几路车?”(王朔顽主) (3) 述语“个”宾语(数量补语) “个”只起到使句子语气轻松、随意的作用。如果去掉,对句子的理解没有影响。所以“个”相当于语气助词,表示强调。 如:下岗之后,她做个小生意,开个小店,挺好的。 可以变成“下岗之后,她做小生意啊(啦),开小店啊(啦),挺好的。”仍可以变换成“下岗之后,她做做小生意,开开小店,挺好的。”可见,这里的“个”相当于语气词“啊,啦”之类,是一种语气的缓和,增添了口语化的成分。还表现得“轻松,自在,随意”。 (4) 动词“个”“什么”?“啥”(名词) 普通话中较多用“什么”,而北方话中“啥”更普遍,只是方言特色不同,意义相同。 如a:她一个小学生,能知道个什么。 她一个小学生,能知道个啥。 b:只要她能安全回家,还在乎个什么。 只要她能安全回家,还在乎个啥。 c:真不知道,要弄成个什么世界。 真不知道,要弄成个啥世界。 虽然“什么”和“啥”是疑问代词,但是这里表示的是肯定的语气,不表示疑问,传达的是轻视或不吝惜的意味。a.表示她“什么/啥”都不知道。b.不论“什么/啥”都不在乎。c.使世界越来越糟糕。a,c中是用肯定句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味。“什么/啥”的遍指,具体是贬低还是夸大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发话者的主观倾向来确定。 (5) “有?(没)有”“个”动词 ?形容词 在口语中使用较多,“个”前不加数词。总的来说,“个”主要起延缓语气的作用,但是一些具体的情况也有细微的差异。 如:“我没个对,对的都是你。” 表示动作一直进行着。可换成“我一直不对(一直都不对),对的都是你。” 如:“终归有个落叶归根的时候,我不想把这个老宅买了。” 表示结果,也起到协调音节的作用。句子中应出现表示结果的标记词,如“终归”之类。 (6) 把“个”N “个”起强调后面名词的语法作用。相当于近指代词“这个”和远指代词“那个”。“个”前不能加数词。在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1980)中提到:有定性的名词最常用的地方在“把”字后,“把”字后的名词必为有定性的,但是“个”却是不定的。这里出现了小小的矛盾。还指出“把”后的专名前也可以用“个”,究其原因吕先生认为,“把个”的熟语性所致,约定俗成。那这里可以将这个“个”不再看成是量词“个”了,而是看成“把个”的固定形式中的一个元素了。 如:把个女孩吓走了。 (7) “个”人称代词 ?专用名词 一般情况下“人称代词”与“专用名词”前不用“个”修饰,因为“人称代词”和“专有名词”也是有定的,而“个”是不定的,出现矛盾。但是如果要表达特强调的意味则可以出现“个”。“个”是为凸显后面的人称代词或专用名词而存在的。 单个短语出现。如:杀了一个夏明翰,会有千百个夏明翰站起来。 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对应出现。如:出去玩的人不多,就一个我,一个她。 其实在一个句子中让受话者注意的地方很多,让别人注意到发话者所要表达的焦点,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调,引出焦点的标记词。就如同观众在台下看演出时,在视觉注意区当中 _让观众注意到剧本的主角,而不是舞台上的什么剧本人物或其他的配角呢?当然要让主角在表演和服装等方面显出与众不同之处。就如同在“人称代词”或“专用代词”前面加上“个”一样。 (8) “个”少数动词形容词 表示“万一”或速度快,突然。“个”前必须有“一”。 如:一个不小心,奖牌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表示“万一”。 如:一个甩手,就把她的眼镜给打掉了。 表示“突然”,“速度快”。 (9) “些”“个” “些”是量词(不定量词),“些”与“个”的连用,一句话中词义受到同现词的限制,词义在语言环境中互相制约,所以“个”不便表示量的概念。“个”在这里是焦点标记,用来凸显“个”后的词语并起到语音停顿作用。 如:桌上的那些个苹果,都给你们了。 桌上的那些苹果,都给你们了。 有“个”比没有“个”更凸显“苹果”的存在。 (10) 大数目“个” 大数目主要是指“一百,一千,一万”等等,表示强调程度作用,相当于“很,特别,再,许多”等等。 如:“做妈的,说自己孩子,肯定一百个好,不客观。”(王朔我是你爸爸) “好”与“不好”不论“个”。这是用“一百”,“一千”,“一万”等具体的数字来表达一种难以衡定的个人情感状态的程度,以具体来表示抽象显得更生动。 (11) 表示时间带“儿”的词“个”: 如:“今儿个”,“明儿个”,“昨儿个”。 是否带“个”,意义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常用在动作动词之前。别的情况下不用“个”的情况挺多的。“个”的存在使句子更加口语化,在使用时音节更加协调,有节奏感。 3. 小结 “个”最早出现在书面文字中是量词。但是现代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个”均为量词,还存在着“个”的很多的非量词用法。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中“个”都会出现在一些结构和搭配中成为助词,语气词或词缀等,功能不一,作用不同,情况的纷繁复杂以及出现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个”的非量词用法的确丰富了汉语的内容。 _: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