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_第1页
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_第2页
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_第3页
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_第4页
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颅骨的测量与观察2001-05-15 11:04:03 (1)法兰克福平面 在进行颅骨测量时,首先应将颅骨安放在特定的位置上,即法兰克福平面(Frankfurthorizontalplane,简称FH平面),又称为眼耳平面。法兰克福平面是1884年人类学家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会议时采纳的。此平面由三点组成,即两侧外耳门上缘点(po)和左侧眶下缘点(or)来决定。如果左侧眶下缘点损坏,则用右侧眶下缘点。 (2)颅骨的主要测点 颅骨的常用测点有30个,可根据部位进行记忆。 部位 名称代号定位正中矢状面眉间点g额骨鼻部两眉弓之间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前突之点。前囟点b矢状缝与冠状缝之交点。颅顶点v在FH平面位置,正中矢状面之最高点。 人字点l矢状缝与人字缝的交点。颅后点op颅骨在FH平面位置上最向后突之点。大孔后缘点o枕骨大孔后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之点。大孔前缘点enba枕骨大孔前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最向下之点。上齿槽后点alv上颌齿槽突后缘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上齿槽前缘点pr上颌骨前面两中央门齿之间最前突之点。上齿槽点sd两中央门齿之间的齿槽隔最前下之点。鼻棘下点ss鼻棘根部在正中矢状面向齿槽突转折之点。鼻棘点ns梨状孔左右两半下缘最低点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如鼻棘发达,此点稍左移。鼻根点n鼻额缝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颅侧上齿槽最侧点ecm上颌齿槽突最向外侧之点,通常在上第二臼齿外侧。颧颌点zm颧上颌缝最低之点。颅侧点eu颅侧壁最向外突出之点。外耳门上缘点po外耳门上缘的中点。颧点zy颧弓上最外突之点。额颞点ft额骨颞脊上与对侧颞脊距离最近之点。眼眶周围上颌额点mf眶内侧缘与额颌缝的交点。眶额颧点fmo眶外缘与颧额缝相交之点。眶外缘点ek与眶上下缘大致平行而平分眼眶入口的直线与眶外缘相交之点。眶下缘点or颅骨在FH平面位置,眶下缘最低之点。下颌骨下齿槽点id两中央门齿间齿槽隔最向上向前之点。颏下点gn下颌骨下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下颌角点go 下颌角外面最向下、向外、向后之点。颏孔点ml下颌骨颏孔下缘之最低点。髁突外侧点 cdl下颌关节突最向外突出之点。喙突尖点cr下颌喙突尖端之点。 (3)颅骨的测量项目 颅骨的测量项目可分为直线测量、弧弦周长测量和角度测量等。 A、直线测量 直线测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有:直脚规、弯脚规、三脚平行规、测腭器等。 例如: (1)、颅最大长(g-op),用弯脚规测量。手持一个弯脚固定于g点,另一个弯脚在颅后沿着正中矢状线上下移动,当读数为最大值时,测出的即为颅最大长。 (2)、马丁50号测量项目,眶间宽(mf-mf),鼻梁至眶间宽的矢高,用三脚平行规测量。将固定脚和活动脚分别置于两个mf点上,中间竖尺置于鼻梁上,分别读取主尺和中间竖尺的读数,即分别为眶间宽及眶间宽至鼻梁的矢高。 B、弧弦周长测量 弧和周长的测量用软尺。弦的测量用直脚规。 例如: (1)额骨弧(nb)用软尺紧贴在额骨上,测出n点至b点的距离。 (2)额骨弦(n-b)用直脚规测出n点至b点的直线距离。 C、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作图测量两种。 (1)直接测量:将颅骨固定在摩里逊定颅器上,将附着式量角器的支承框套到直脚规扁平端的固定脚上,将直脚规尖锐端的两个脚置于颅骨的两个点上,即可从量角器上读出角度读数。 例如: 总面角(n-pr-FH):将套有附着式量角器的直脚规的两个脚的尖锐分别置于n点和pr点上即可从量角器上读出角度数。 (2)作图测量:将有关测点的位置投射到纸上,画出其夹角,并测量出来。 例如: 鼻颧角(fmo-n-fmo):测量时,将三脚平行规的三个脚分别置于fmo、n、fmo三个测点上,然后将固定螺丝拧紧,将这三点标在纸上,n点与两个fmo点分别作连线,量出这两根线的夹角。 (4)指数 指数表示两个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关系。通常用其中较小的数值折合成较大的数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例如:颅长宽指数=颅宽(eu-eu)/颅最大长100 如果一个颅骨的颅宽为137mm,颅最大长为173mm,则: 颅长宽指数137/17310079.6 查阅颅长宽指数分级表,可知其属于中颅型。 (5)颅骨的观察 颅骨的主要观察项目如下: A.额中缝:人类的额骨原本为两块,两岁左右开始愈合。观察额中缝是否存在,长度如何。 B.颅顶缝:分为微波形,深波形,锯齿形和复杂形四种类型。 C.颅顶形状:可分为两面坡式和圆穹式两种类型。 D.颅侧壁形状:可分为垂直和弧形外凸两种类型。 E.翼区:指位于颞窝中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衔接的区域。可分为四种类型。 顶蝶式(H型):顶骨与蝶骨相交。 颞额式(I型):颞骨与额骨相交。 点式(X型):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相交在一点上。 翼上骨式:在四骨之间出现一至十数块独立小骨。 F.缝间骨:是指出现于颅缝间的小骨。记录其出现于何骨缝中。印加骨,又称为顶枕间骨,是最大的缝间骨,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它以一条位于枕外隆凸稍上方的横向骨缝与枕骨分开。此骨在南美洲古代印加族遗骨的出现率高达20。 G.眉弓范围:观察眉弓水平位延伸的范围,可分为完全缺如,不达眶上缘1/2,等于或大于1/2,全长等四种类型。 H.眶形:分为近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斜方形等五种类型。 近圆形:眶的四角圆钝,眶高与眶宽几乎相等。 椭圆形:眶的四角与近圆形相似,但眶宽明显大于眶高。 正方形:眼眶四边近直线,其拐角处近直角,眶高与眶宽接近。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眶边及眶角均相似,但眶高明显小于眶宽。 斜方形:与长方形相似,但呈斜形。 I.鼻骨形状:鼻骨的整体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部缩窄,自上而下渐增宽,上中下约等宽。 J.鼻额缝和额颌缝:即鼻额缝和额颌缝相延续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形,弧形上凸,曲折上凸三种类型。 K.颧骨上颌骨下缘:从下面观察其下缘,分为两种类型,即交界处成钝圆或弧形过渡;明显转角。 L.腭圆枕形状:为硬腭腭面的高低不平的骨质隆起,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嵴状,丘状,瘤状。嵴状腭圆枕前后端的宽度大致相等,整个腭圆枕无中断现象;丘状腭圆枕整个隆起连续不中断,且宽窄不一;瘤状腭圆枕包括一切不规则的瘤状隆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